一句经典
科学管理不过是一种节约劳动的手段。也就是说,科学管理是能使工人取得比现在高得多的效率的一种适应的、正确的手段而已。
——彼得·德鲁克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1909~2005),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管理学家之一,经验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1909年,原籍奥地利,早年接受法律教育。1937年,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移居美国,曾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大企业及一些外国公司的顾问。他在1942~1949年间任本宁顿学院政治和哲学教授,1950~1972年间任纽约大学工商研究院的管理学教授,1972年以后成为纽约大学的高级教授。
德鲁克在管理哲学、管理原理、管理组织、高层管理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1954年他创办了德鲁克咨询公司,自任董事长。其主要著作有:《经济人的目的》(1939)、《工业人的未来》(1942)、《公司的概念》(1946)、《新社会》(1950)、《管理的实践》(1964)、《有效的管理者》(1966)、《不连续的年代》(1969)、《今天为明天培养企业领导者》(1969)、《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4)、《动乱时代的管理》(1980)、《管理新潮》(1986)以及论文集《技术、管理与社会》、《人、思想和政策》等。
成书背景
20世纪中叶,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依旧模糊和不统一,德鲁克想通过本书对管理这种行为进行个人的评叙。他在本书中指出,管理是一种任务,并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了管理的含义。本书一经出版,立刻在管理学理论界引起轰动,是德鲁克所写的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被誉为经济主义管理学的经典之作。
思想品读
本书论述了管理的内容及由其决定的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进而具体地谈了高层管理者的职务内容。
本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结构,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从管理的任务出发,从外部来考察管理并研究管理任务的范围及其各方面的必要条件;第二部分讨论组织的工作和管理的技巧;第三部分讨论高层管理及其任务、结构和战略。
德鲁克把管理看做一项任务,因为他觉得管理具有同任务相同的特征,即管理者要确保通过有效管理后取得成就,即都有目标;同时管理者要对组织行为承担责任。作者把管理目标分为三种:对企业来说,要完成组织的任务;对组织成员而言,要激发他们的活力并使之有成就感;对社会而言,承担组织给社会造成影响的责任。
在德鲁克看来,企业和一切社会机构都是社会的器官,它们的存在完全是由于能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而管理则是这些机构的器官,它的存在完全是由于能以自己的职能服务于这些机构。因此,不能把管理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只能把它看成是完成某种任务的手段。
在本书中,德鲁克具体分析了管理的三个目标。
第一,完成组织的任务。
作为一个组织,它有自己的发展计划或发展目标。比如对政府单位而言,其目标是执行好政府的职能;对企业而言,主要目标是实现最大利润。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则需要发挥管理的作用,让管理者参与目标的实现过程,合理规划,认真统筹,才能实现目标。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类型的管理者,尽管这些管理者实现目标的方式不一样,但管理者都有他们共同的责任。如果政府单位不能实现其职能,企业不能完成最大利润计划,那么就意味着它们的第一个目标未能实现。
第二,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力并使之有成就感。
其难度体现在人的思维、行动是不可调整和不可控制的。组织虽然会制订出一些外在的东西,比如说规章制度以及奖惩措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但人是善变的,人的性格一旦变化,管理者对他便不得不进行重新认识,如果未能及时认清每个人的变化,会对管理的这个目标的实现造成不良影响。
成员是组织的核心部分,人是组织实现一切目标的根本力量,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就要完成第二个目标。在现实社会里,组织成员与组织管理者真正和谐统一,共同致力于组织发展的事例并不常见,在许多情况下二者之间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立与抗争,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上的冲突。
随着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某些领域的企业利润成倍增加,如果管理者不能付给职工增长倍数相同的工资,势必导致职工的不满,以至于出现罢工等反抗活动。只有组织成员做到自我激励,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才会形成促进组织发展的力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白领工人越来越多,知识型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也给组织的管理者带来了许多困难。
第三,承担组织给社会造成影响的责任。
影响组织的不仅有组织内部的机构和成员,也有作为组织外部原因的社会大环境。组织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组织的外部环境,从组织角度看,社会给它带来了外来影响,对社会而言,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组织的管理者在承受社会给组织带来的好或坏的影响的同时,也必须为组织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承担责任。管理者是组织的责任人,对组织内部来说承担组织发展的责任和为组织成员谋福利的责任,对外则代表组织整体利益,承担对外责任。由于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利益是具体相关的,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最终必将给自己带来同样的影响,因此,组织管理者对外承担责任不仅仅是作为社会一员而履行的责任,同样也是为组织自身发展来考虑的。
组织管理者承担责任就必须尽量消除对外不良影响并对社会主动做一些福利事业。由于组织具有团体优势,可完成个人不能解决的一些社会问题,从道义上讲,组织也有义务对社会做出贡献,成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所以,组织为社会福利事业作贡献既有利于组织本身,也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但这种贡献并不是组织最大的任务,组织的主要目标还是促进组织自身发展,为组织成员谋福利。所以,组织为社会作贡献只能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既是因为组织主要目标不在于此,也是因为组织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是个大环境,社会问题有大有小,对于特别大的问题,只有政府才能解决,组织要学会量力而行。否则,虽有良好的意愿,而结果却是相反的,严重的可能会恶化组织的社会形象。因此,组织管理者需要认真分析,仔细调查,对本组织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接着,德鲁克分析了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管理者是指在组织里负责管理工作并承担责任的人。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责任人,要对组织的决策、路线承担责任,要对组织成员实现利益承担责任,要对组织的对外影响承担责任。
管理者在工作内容上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即有一些共同之处:目标制定、职务分工、对外交流、对内控制,等等。管理者一般在组织中职务较高,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以适应其工作内容的要求。作者认为在组织中每个职务的管理者必须做好本职工作,尽自己的能力极限做出最大贡献,既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也有利于管理者自身能力才华的展现和私人目标的实现。管理者也应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能力,不仅要求了解企业技术部门的一些技术知识,而且要了解甚至要掌握企业的一些基本技能,否则,管理者可能会因为自身某些素质的缺失给工作和组织带来不良的影响。
最后,作者谈到了高层管理者的职务内容。在组织的管理层中,有些工作的任务和责任,比如制订组织的战略目标、发展进程,又比如组织内部结构的改革等,只有高层管理者才能承担。除此之外,作为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也需要具有辨别分析能力。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并不是一个人来完成的,因为一个人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需要由几个人构成一个领导班子来共同执行任务、共同承担责任。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几个人组合在一起,可以满足不同方向的不同人才需求。这个领导班子要相互尊重,共同致力于组织的发展。
本书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普遍到特殊这两条轨迹,花费了大量篇幅介绍管理的任务,后面对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影响与评价
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且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在德鲁克的全部管理学著作中,这书本无论从篇幅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最为丰厚,不仅被认为是杜拉克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被人们誉为管理学的“圣学”和“百科全书”。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这样评述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只要一提到彼得·杜拉克的名字,企业管理理论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