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1086900000030

第30章 《科学管理原理》泰勒

一句经典

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同时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

——泰勒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西方古典经济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由于在科学管理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人们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于1856年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曾在法国和英国读过书,后来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由于泰勒十分刻苦,视力和听力受到损害,最后不得不辍学。离开学校后,泰勒先后从事过机工学徒、车间工长、厂总技师和总工程师。1898~1901年,泰勒受雇于宾夕法尼亚的贝瑟利恩钢铁公司,从事管理咨询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管理思想。退休后,泰勒开始写作,并到哈佛大学演讲,以宣传自己的管理理论。

泰勒的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工厂管理》、《科学管理》、《论传送带》、《效率的福音》、《制造者为什么不喜欢大学生》等。

成书背景

年轻时的泰勒在工厂的基层工作过,在平日的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工厂里的许多管理机制都存在不足,以至于不能让每个人都做到“人尽其才”,劳动生产率水平未能提高到应有的程度,因此,需要对现有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寻求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发挥职工的最大能力。泰勒最终总结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即著名的“泰勒制”,它强调将工人的工作细分,并设立一个工作标准,作为评估工人成绩并进行奖惩的标准。这个理论对西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泰勒将有关此理论的四本书结集出版成此书。

思想品读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经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下面对其中四本书的思想进行简要介绍。

泰勒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计件工资制》,阐述了他的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新思想。他认为普通计件工资制挫伤工人士气,引发雇主与工人之间永久性的敌对情绪。而其他人新提出的“分享利润”或“付给工人奖金的计划”等付酬方案的共同缺点是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奖励方式是按企业或部门中生产的总成果计算,再平均分享的,没有顾及工人个人贡献的大小;利润要到年终才能分享,失去了及时激励的作用。

所以,泰勒提出了新的计件工资制,包含三点内容:(1)由管理当局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由定额制定部门来设计各种工作,并把工作分解为各项要素,为每一要素制定出定额。这样,定额的制定从以估计和经验为基础,改变为以科学为基础。(2)采用“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也就是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其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若工人没有完成定额,全部工资均按“低”工资率付给(正常工资的80%);若工人超过定额,全部工资均按“高”工资率付给(正常工资的125%),以此来鼓励工人完成和超过定额。(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也就是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按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泰勒认为计件工资利大于弊,虽然企业管理的工资成本增加了,但能提高生产率,并使生产率的提高大于工资的提高。

第二本书是《工厂管理》。本书的重点是讨论评价工厂管理质量的标准,主张以高工资和低成本结合起来作为衡量标准,在实践上其实还是主张工人尽最大努力工作,当然,雇主也得参与进来。关于如何衡量工厂的质量标准,泰勒指出,管理制度的差别不是管理质量的衡量标准,因为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有自身的优缺点,而不同的工厂具体情况又不同,所以二者结合后情况更为复杂,一种管理制度也许适合某一工厂,但未必适合于其他工厂。泰勒认为衡量标准是能否解决好雇主与工人之间的矛盾。雇主追求的是低成本,工人追求的是高工资,而工人的工资是雇主投入的成本的一部分,显然二者存在着冲突。但这个冲突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化冲突为动力,和谐地解决它。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联系,高工资可以按照相对原则实施,即高工资是相对的,工作效率高工人自然可以得到高工资,而工作效率低的工人却不可以,这与第一本书所强调的宗旨是一样的,这样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并让工厂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在实施这个衡量标准时,必须要解决两个关键细节:一是怎样准确评价工人劳动的高效率。不同工人适合不同的工作,因此雇主首先要学会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二是定额完成每项工作的所需时间。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对工人的工作效率高低有确定的评价。

要想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雇主要对每个工人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判断出他能做什么。雇主作为管理者,自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才能。在管理层中,不同的管理者的才能倾向是不同的,也要做到“人尽其才”,全知全能的管理者是不存在的。比如有些管理者对数字敏感但身体孱弱,那他就不能去车间干重活,可调去做财会工作。诸如此类,就可以做到“人尽其才”。

关于完成每项工作的时间定额,一般情况下是按同类工人中做得最好的工人做某项细节工作所需时间为标准工作时间,这样就可以使所有人都不断进取,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再重新按此方法确定新的时间标准。

泰勒重申,管理制度的类型不是决定管理质量的标准。但每种管理制度如果要发挥最大作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每天对每个工人都有具体、明确的任务;其次是要有标准的工作条件;再次要实行高报酬;最后是奖惩分明。这几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在第二本《科学管理原理》中,泰勒全面阐述了他所提出来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泰勒指出,科学管理原理的最大特点在于“科学”二字,其含义是指提高生产率而又不增加雇主和工人的劳动量,从而使双方都可从中受益。

泰勒认为,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它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资方和工人的紧密、亲切和个人之间的协作关系,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因此,科学管理需要在一切企业或机构的工人中实行彻底的思想变革——即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及雇主方面的一次思想革命。同时,也需要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实行一次彻底的思想变革,即在对待他们的同事、工人及所有日常工作方面的一次思想革命。科学管理就是要实现由低效率管理向高效率管理的转变,实现由旧的、传统的管理方法向科学方法的转变,实现由重视盈余的分配向重视增加更多盈余的转变,以此来实现劳资双方的共同利益。

科学管理理论很明显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操作规程。泰勒在此提出了四条科学管理的原理,这是对具体操作的指导:

第一,经验的总结与吸收。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对工人经验加以归纳总结,体现实践性,以避免空泛的理论;二是编为规则后,个人经验不再是工人工作的原则,用规则去使工人的活动统一化、规范化。

第二,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性格。管理者要留心观察,掌握每个工人的性格,发现其优点;为每个工人制订合理的发展计划并通过各种帮助完成其计划,既可使工人成长,又可为工厂带来效益,减少浪费现象。

第三,人才的科学选择与科学培养。这是第二个原理的具体化。为每一个工人选择发展计划并按计划培养,需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这同样是因为不同工人的性格、特长不同所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团体合作,强调制度。工厂的事是雇主与工人共同的事,因为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双方共同协作。而工厂的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就要认真履行,以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和浪费。

以上四条是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对于每一个工厂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第四本《在美国听证会上的证词》中,泰勒阐明了科学管理的实质、背景及影响等,此篇文章是对前三个部分的总结和概括。泰勒从国家普遍存在的限制产量,即工人故意放慢工作速度谈起,提出科学管理的实质——工人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然后,论述了科学管理的两个绝对需要具备的要素:双方合作尽到生产最大赢利的责任;必须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的见解或经验。在此基础上,泰勒介绍了科学管理所能带来的成就——比其他管理方法好得多的效果。相对应于科学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担负着四项责任,称为“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要求工人按正确的方法工作,学习一些新的东西,科学地改变他们的工作方法,从而使他们的收入增加。

第四本书是从其他的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作者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对前面三本书的有益补充,使读者获得了更全面的了解。

《科学管理原理》从点到面地对科学管理理论进行全面阐述,是对在此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经验总结。本书是泰罗的经典之作,通过全面的阐述创立并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使科学管理理论成为一门新的科学,并为管理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影响及评价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集中体现了其管理思想与研究成果,引起了当时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制度被称为“泰勒制”,激发了当时人们研究和发展科学管理方法的热情,许多人成了泰勒的追随者,并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漫长的管理理论发展史中,这本书被公认为是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管理时代的来临,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的变革,使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早期工厂管理实践向科学管理迈进了一大步。时至今日,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仍被奉为管理人不可不知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