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1086900000057

第57章 《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一句经典

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在于大大高于现行债券利率的期望获利能力。

——本杰明·格雷厄姆

作者简介

格雷厄姆是犹太人后裔,1894年5月8日出生在英国伦敦,就在格雷厄姆刚满一周岁的时候,他的全家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在美国的土地上成长,他的身上既凝聚了犹太民族千百年来高超的智慧与冷静的头脑,又具备了美利坚民族那种激进的、浪漫的冒险精神。

他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积蓄都投入了股票市场,在1907年的股市大崩盘中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格雷厄姆不得不在读书之余打工。后来他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来到华尔街工作,开始他辉煌的投资人生,其代表作为著名的《聪明的投资者》。

成书背景

1942年,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问世,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价证券分析》的简化版,它不仅继承了《有价证券分析》的所有精华、还有大量更新的生动实例,通俗易懂、简单扼要,显然这是为一般投资人而写的,该书的出版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牢固的基础上奠定了格雷厄姆作为美国乃至世界的证券分析家与投资理论家的地位。虽然该书是为普通大众而写,但同样受到证券、金融专业人士的青睐与赞赏,年轻的巴菲特正是在看了此书后才依然决定选择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并终生追随格雷厄姆。巴菲特成名后曾在奥马哈大学教授“投资学原理”时用此书作为教材。

思想品读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清楚地指出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投机则是建立在突发的念头或是臆测之上。二者关键的区别在于对股价的看法不同,投资者寻求合理的价格购买股票,而投机者试图在股价的涨跌中获利。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如果投资者在投资时无法掌握自己的情绪,而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即使他具有十分高超的分析能力,也很难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对此,格雷厄姆讲述了两则关于股市的寓言进行形象地说明。一则是“市场先生”,借此来说明时时预测股市波动的愚蠢;另一则是“旅鼠投资”,为了说明投资者的盲目投资行为。

由于一个公司的股价一般都是由其业绩和财务状况来支撑的,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前要判断一家公司股票的未来走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准确衡量公司的绩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以Erneq航空公司等以E开头的公司为例,介绍了衡量公司绩效的六种基本因素:收益性、稳定性、成长性、财务状况、股利以及历史价格等。

衡量一家公司收益性好坏的指标包括:每股净收益可以直接体现公司获利程度的高低;投资报酬率,可以考察公司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等。由于一个正规公司中的大部分收入一般源于产品销售收入,通过销售利润率可以判断出一家公司的发展。因此,格雷厄姆认为用销售利润率也可作为衡量公司收益性的指标,该指标不仅可以衡量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而且可以衡量公司对销售过程成本和费用的控制能力。公司产品销售过程的成本和费用越低,公司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就越大。

衡量每股盈余的成长性一般采用盈余增长率这一指标。盈余增长率是一家公司在最近3年中每股盈余的年平均增长率,它既能反映出公司的生存能力、管理水平、竞争实力、发展速度,又可以刻画出公司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足迹。格雷厄姆认为,这一指标对于衡量小型公司的成长性至关重要。

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了该公司财务的灵活性大小和风险系数,这是因为财务状况决定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则衡量出财务的灵活性和风险性。如果公司适度负债且投资报酬率高于利息率时,无疑对公司股东是有利的,但如果举债过度,公司就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这将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衡量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考察,如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时通常被认为是合理的。

至于股利,格雷厄姆认为,公司的股利发放不要中止,当然发放的年限愈长愈好。假如股利发放是采用固定的盈余比率,就更好不过了,因为这显示了该公司生机勃勃,在不断地平稳成长。同时,股利的发放也更增添了股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投资者应尽量避免那些以往3年中曾有2年停发或降低股息的股票。

股票的历史价格虽不是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但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好坏。股票价格就好比公司业绩的一个晴雨表。公司业绩表现比较好时,公司股票价格会在投资者的推崇下而走高;公司业绩表现不理想时,公司股票价格会在投资者的抛弃下而走低。

《聪明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经商理念,即“只有在不受感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投资才是最明智的投资”。也就是说,投资不应受感情的影响,没有寄予赢利的厚望,也没有担心有所损失的忐忑不安,更不要随大流,看别人购买自己就盲目地跟着购买。

第八章说,当开始考虑进入股票市场时,你应该想像得到,你在和“市场”做生意,但是,你要时时刻刻地观察它,因为它会带给你无尽的财富,也会使你跌入债务的深渊。在这一章中,作者还写道:“基本上,价格的波动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说只有一个真正重要的含义。价格的波动给他提供一个低进高抛的机会。在另外一些场合,如果他能忘记股票市场并且关注分开的赢利和自身公司的运行结果的话,他会做得更好。”

第二十章讲的是关于如何廉价购进股票的技巧,也就是“安全投资的技巧”。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股票价格上的有利差异,另一方面是股票的指示或是估定价值,这之间的差异就是安全投资极限。所以,安全投资极限取决于你所付的价格。极好的价格来自于低迷的股票市场。就像是基金经理克里斯·戴维斯喜欢说的那样:“在市场处于低落状态下赚钱。”

这两章是所有投资方面的建议中最重要的两条——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学会利用股票价格,不论是在股价最高时还是在最低时,他都能够以相对于真正的商业价值来讲较低的价格买进。

附文:投资界的“圣经”

今天在股市提起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大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巴菲特的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对美国投资界的影响更是无远弗届。格雷厄姆在1934年所著的《股票分析》是每个攻读投资学的人必须修读的一本教科书。格雷厄姆又在1949年完成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该书一出马上洛阳纸贵,成为投资界的金科玉律,并且迄今不衰,华尔街称其为投资界的“圣经”。

格雷厄姆认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不需要很高的智商或丰富的商业知识,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不感情用事的冷静头脑与用合理的股价购买优良股。他用非常简单明了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投资与股市的真义。

格雷厄姆对股票的定义是股票并非在股市交易板上或在电脑上闪烁的一个代号而已,股票代表一个人在某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只要该公司的业务在稳定地成长及公司赚钱,长期来讲,股票就会上涨。股票有它一定的价值。

投资者往往会忘记股票的基本定义,被股市的情绪操纵,一窝蜂地以高得不合理的股价抢购热门股。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科技股的泡沫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一直在不断地重演,股票的历史也一样。格雷厄姆指出,1919年的汽车股、1929年的电力股及1960年的电器股的命运与20世纪90年代的高科技股没有异样,全都在投资者的热情鼓舞下涨到不合理的高峰。这些高股价股票的命运不论是汽车股、电力股,或电器股,甚至高科技股都一样,最后的结局是惨不忍睹的。

这些投资者的热情与17世纪在北欧的荷兰所发生的郁金香事件如出一辙。当时在荷兰突然传言投资郁金香的球茎可以致富。为了快速致富,大家不问情由即开始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图谋转售以获厚利。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自然跟着暴涨。当时疯狂购买的程度令人咋舌。时过境迁,当人们清醒过来后才发觉,自己竟耗费终生的储蓄以昂贵得不可思议的高价抢购了大量不值钱的郁金香球茎。郁金香事件的结果令许多人倾家荡产。这些人怎么会这么傻?真令人不可思议。

事实上,高科技股的泡沫不正是郁金香事件的翻版吗?华尔街的一些投资专家已把那些投资者以贵得不可思议的股价抢购一些尚不赚钱的网络股事件,称之为21世纪的郁金香球茎事件。

一般人对股市的定义是买股票者与卖股票者定点交易股票的地方。格雷厄姆却认为股市像一个人一样,姑且叫他市场先生吧。市场先生虽然稳健、冷静,但是有时也会闹情绪。他有时心高气傲,有时却又垂头丧气,觉得万事皆空。

市场先生的唯一职责是不停地在那里向你——一个投资者买股票或者卖股票。当市场先生心高气傲时,他定的股价非常高,这时你就不应该向市场先生买股票。当市场先生心情不好及垂头丧气时,他定的股价非常低,这时你不可卖股票给他。一个聪明的投资者绝对不能受市场先生那阴晴不定的情绪影响而做出买高卖低的决定。

格雷厄姆一再警告那些参与股市的人不要以为自己是一个投资者。事实上他们都是一些投机者。投机者把他们持股的价值定在“股价”上。投机者喜欢买股价上涨的股票。投资者却喜欢买股价下跌的股票。

投资者特别喜欢收购那些股价跌到股票实际价格之下的股票。一个投资者对投资的股本的安全性应该非常珍视,对投资的回报也不敢轻视。格雷厄姆认为一个投资者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点:详细地研究要买的股票;买的股票要非常安全;不可要求不合理的高回报。你若做不到以上三点的话,那你便不是一个投资者;换言之,你是一个投机者。 (申湘如)

影响及评价

本杰明·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证券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至少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可以说是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人的启蒙宗师。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身价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格雷厄姆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聪明的投资者》 (又译作《智慧型股票投资人》)一书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的理论是要注重企业内在价值的发现,而非鼓励投资者短期的投机行为。他强调投资者应记住“安全投资的极限”这一原则,要肯定所购买的股票的价值远远大于在股票市场所做的投资。只有购买股票的价钱以及股票本身的价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聪明的投资者》初版于1949年,以后不断修订,一版再版,至今仍对全球金融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并为证券市场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可以说,美国的对冲基金的管理者无一例外都认真研读过格雷厄姆的这一杰作,并将书中的名言、名句引为“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