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经典
任何伟大都会被误解。
——尼采
作者简介
德国现代哲学家尼采(1844~1900)出生于东普鲁士的萨克森省,他的家庭比较重视宗教教育。其父是一位牧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由于其父早逝,他的母亲对他有较大的影响。尼采自幼聪颖好学,但性格孤僻、敏感。他先后到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文献学。在莱比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应聘到巴塞尔大学任客座教授,年仅26岁。他的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脱拉如是说》、《强力意志》等。
成书背景
在19世纪后半叶的哲学界中,尼采无疑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这一方面因为他惊世骇俗的哲学观点引起人们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怀疑;另一方面,正是在他的影响下,20世纪哲学对感性的高扬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由于对文化问题的关心,尼采敏锐地发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症结所在,在后来的哲学中,他把攻击矛头指向了基督教的文明和传统。他宣称“上帝死了,因此一切都可能发生”,必须对所有价值做出重新估价。尼采为他的新价值观描绘的第一个蓝本就是《悲剧的诞生》。
思想品读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阐述了作者的许多哲学思想,因而可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是一本值得重视的著作。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悲剧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悲剧与人生的关系,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建立起一种悲剧人生观。
本书共25节,第1节至第15节讨论了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发展,悲剧的诞生,悲剧的主要特征,悲剧的灭亡等问题。第16节至第25节的主要内容是:结合近代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结合近代德国艺术与社会的现实,讨论了悲剧与音乐艺术形式的关系,悲剧的再生,以及在悲剧的再生中德意志民族所起的作用等问题。
贯穿于本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日神和酒神。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狄奥尼索斯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尼采以日神和酒神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及人生的意义。由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如诗歌和雕塑,由酒神冲动产生了音乐艺术。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来,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酒神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
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悲剧是不断地走向日神形象世界的酒神歌队。在悲剧中,一方面是酒神的合唱抒情,一方面是日神的舞台梦境。但酒神是悲剧的根据和基础。当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试图将悲剧安放在日神的基础上时,悲剧就走向了灭亡。
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它们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认为希腊人生来爱好韵律、自利、和谐,他将这些称之为日神(即阿波罗)精神。但是他认为人们不应忽视酒神(即狄奥尼索斯)精神——非理性主义的激情,只有驾驭了它才可能产生希腊文学艺术。悲剧起源于二者的融合,理性主义只能扼杀它。尼采把叔本华的思想称为“佛教徒的虚无意志”,并从中解脱出来。从希腊悲剧中,他看到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恐惧,同时肯定人生的美好事物是完全可能的。
《悲剧的诞生》始终围绕着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展开讨论、深化讨论,从各方面论述二者的深刻含义,而这恰恰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思想的前提。
酒神(狄奥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是尼采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他用这两个形象来比喻希腊悲剧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种力量。在他看来,这二者反映的精神都是人生命意志的本能。日神精神表现为梦境,酒神精神则对应醉境。梦境无疑是美好的,它犹如光明的太阳为人间带来五彩。在这里,人们看到神的形象。但梦境却只会使人沉湎于幻觉。在人的心灵深处,在思维和想像之下的更深层,还有一个迷狂的世界,这便是酒神的境地。在醉境下,人从现实和本身中超脱,一切潜能都会发挥到极致,最后,人终于达到与自然交融的自由境界。尼采认为,日神与酒神这两种力量在人的心灵中相互斗争又平行发展,直到最后。由于古希腊意志形而上学的奇迹,它们竟彼此结合,最终产生希腊悲剧。希腊悲剧所体现的精神既是酒神的,同样也是日神的。
尼采认为日神精神体现在雕塑之中,酒神精神则依存于音乐。人类的艺术来源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对立与冲突。一切艺术家或是日神的梦的艺术家,或是酒神的醉的艺术家,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在日神与酒神这两个概念中,尼采更重视的是酒神,认为“日神不能离开酒神而存在”。希腊悲剧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但从来源上说,却出自于酒神精神。希腊悲剧乃至艺术衰败的原因是由于“把那原始的全能的酒神因素从悲剧中排除出去,把悲剧完全建立在非酒神的艺术、风俗和世界观基础之上”。具体地说,也就是苏格拉底主义理性哲学的影响。
作为完满的真正个体的酒神精神和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精神水火不容。苏格拉底提倡“唯知是美”,而在尼采看来人类的理性所带来的只是不准确的知识。他主张一切价值判断都要从人本身来考虑,反对基督教对人生做出的善恶评价。在尼采来看,人的生命超然于善恶之外,不要压抑生命的本能,要以悲剧精神(主要是酒神精神)享受人生,为自己创造生命的快乐。理性科学精神的实质是功利主义的,它直接的结果是物质利益的增长,无视人生悲剧。这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它的恶性发展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把审美价值提到了相当高的位置。他说:“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分理由的。”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生存需要。在残酷的世界面前,人只有通过审美和艺术活动,给生活以新的价值,才能鼓起勇气直面现实的苦痛。他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是艺术。”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的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那么,悲剧精神是如何使人达到审美快感的呢?尼采认为:“每部真正的悲剧都用一种形而上的慰藉来解说我们: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欢乐的。”悲剧精神是一种对人生悲剧的超越,悲剧本身使我们“被迫正视个体生存的恐怖——但是终究用不着吓瘫,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正成为原始生灵本身,感到它不可遏止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由此可见,尼采认为审美快感并不是功利的、道德的,而是悲剧向我们展示的永恒生命的快乐。
在尼采的思想中,人类要通过艺术来实现对悲剧人生的超越。当一个人以审美的、艺术的眼光看待生存的荒谬时,这种悲剧便不再归到个人身上而带有普遍意义了。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原始艺术家”,自然实际上是“他”的一种艺术创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他的创造只是对自然创造的模仿。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幕幕的人生悲剧,当一个人站在宇宙的角度看待这悲剧时,便会发现,个人自身的悲剧无足轻重,自己只不过是宇宙的一个小小的审美游戏。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尼采虽然信仰悲剧哲学,但他的人生态度并不是悲观的。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随处可见他哲学的另一面:对生命的热爱。在他后来的哲学中,对生命的关怀也贯穿始终。正如有人指出的,古希腊是尼采心中的一块圣地,他一生都走在这条朝圣的路上。
在现实社会中,当时的尼采也看到了他的希望,这就是以瓦格纳等为代表的德国新音乐的兴起,它是酒神精神在德意志精神的醉境根基上的觉醒。从瓦格纳音乐所创造的世界中,尼采体验到一种痛苦的宣泄与快乐,这种艺术的超脱作用使尼采树立了艺术人生的信念。正因为如此,他把《悲剧的诞生》一书题献给当时的挚友瓦格纳。遗憾的是,瓦格纳音乐后来的溃变粉碎了尼采的梦想,这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决裂。
另外,尼采的酒神精神与他后来极力强调的权力意志是相通的。这种非理性的本能冲动如果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宰,势必会导致一个极端。这一点引起许多人的注意。无论如何,人的单向度发展总是危险的。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是把日神与酒神这两种精神并提的。希腊的悲剧精神是这二者结合的产物。虽然尼采更重视酒神精神,但这是他反理性主义主导思想的需要,而且他也曾论述过日神与酒神两种精神在个体意识中必须按照严格的相互比例组合,遵循一定的法则才能达到悲剧精神的作用,使人得到艺术的超越。至于尼采这种学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远离了他本来的愿望与目的。
总之,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艺术的。他把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生命本身中的基本力量都看成艺术状态,由此极力主张希腊的悲剧精神,幻想悲剧之再生,以其拯救现代人的心灵。
尼采的悲剧精神是一种人生哲学,他以美学意义上的探究开始了他反传统的哲学之路。
影响与评价
尼采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它颠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传统的价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类所必须面临的精神危机。
雅斯贝尔斯认为,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给西方哲学带来战栗,而此战栗的最后意义尚未被估价出来。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福柯和德里达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而直接受他影响的文学家同样数不胜数:茨威格、托马斯·曼、萧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以及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