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088400000039

第39章

“商场、菜场”,让他知道生活成本

现在很多孩子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从父母处要到钱。可是,很多孩子从不知道自己家庭的生活成本是多少,也从来不去关注。

刘明今年13岁了,刚刚上初中。不久前,他滋生了一种和别的同学比阔气、比花钱大方的想法。比如,学校组织校外参观,他听说有的同学带了20元零花钱,就要妈妈给他30元;以前,踢足球穿一般的足球鞋就行,现在则嚷着要买名牌球鞋,还说:“不少同学穿的是进口名牌,我买国产名牌已经是低标准了。”为了他上学方便,家里去年专门给他买了辆轻便自行车,结果没骑多长时间,他就又缠着要买变速车。

很显然,这是青少年的一种攀比心理,很多青少年往往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从哪里挣来的,并对父母给予的钱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父母因为孩子是全家的宝,所以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无形中使孩子变得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知道节约。孩子不知道钱怎么来的,觉得来得很容易,久而久之,乱花钱的行为就会根深蒂固,如果这种行为愈演愈烈,也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你的孩子的生存会因此受到威胁。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孩子不了解家庭收入的来源和支出,很多孩子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以为父母挣钱很容易。有专家曾对小学生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只有20%的孩子知道钱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有很多孩子以为钱就是直接从爸爸妈妈的钱袋里拿出来的。这就导致很多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制。

很多孩子对金钱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所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呢?

1.让孩子懂得钱的价值

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收入来源、开支、储蓄等经济情况,并通过上街购物等机会,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比如买东西时可以连续逛几家商店,买回物美价廉的商品,然后把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他向往已久的物品。

2.让他了解家庭的收入

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提醒他不要和别人攀比。让他明白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将来要靠自己自食其力。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买菜、交电话费等,使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支付哪些开支。这样,孩子有了了解家中“财政”的机会,就会更加懂得钱的重要性。

3.带他去商场、菜场,让他知道生活成本

去菜市场买菜时,不妨带着孩子,告诉他各类蔬菜的价格,给他算算一家人一顿饭的成本等。比如,当你和孩子上街时,孩子要买3元钱一个的冰淇淋,这时你不妨告诉他3块钱可以买1斤黄瓜(6毛)、1斤西红柿(1元)、半斤豌豆(8毛)、3斤小白菜(6毛),这些菜一家三口两顿也吃不完。从这样的比较中,他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3元钱可以买这么多的菜呀!”当他了解了3元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也许会主动对父母说:“那我还是别买冰淇淋了吧!买根便宜的冰棍吧!”

通过这些,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了解钱的来之不易,了解钱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孩子会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不会再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一味攀比,也就不会再给父母增添负担了。

好妈妈成长课:

很多妈妈埋怨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节约,那是因为孩子不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去菜市场、商场时,不妨带着孩子,让他知道家庭的生活成本。让孩子“实地考察”比苍白无力的说教更具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