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088400000056

第56章

三思而后言,不在气头上说话

妈妈和客人正在客厅聊天,孩子拿着试卷走上前来。“又考那么低!看看这分数!还好意思拿到我面前,真丢人!”妈妈抖着哗哗作响的试卷,像在寻求客人的同情。客人略显尴尬。

“看书去!怎么还不去!你真是笨得够呛!”

看着孩子没有动静,妈妈更加生气:“我说错了吗?他一直都这样,我看是改不了了!我也不报什么希望了!”妈妈气愤失望的表情让儿子无地自容。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次又一次愤怒的时候,于是伤害孩子的话也随口而出。“孩子小,一两次考得不好是正常的情况,别这么说孩子。”面对客人的担忧,妈妈说:

“小孩子不说他就不懂,非得我来骂他两句!”。

其实年龄不是评判的标准,家长看似无意的言语其实已经渗透到孩子心灵深处了。

“孩子就得经常说,要不就忘,你看上次我跟他老师提了一次他尿床的事,以后不是再也不尿了吗?六岁的孩子,说出来我都觉得丢人。”

自己尚且觉得丢人,更何况是作为当事人的孩子呢?不仅要忍受母亲的唠叨还要承受自己被当众揭短的难堪。

“你看看你,笨手笨脚还老忘东忘西的,上次打碎水杯,这次又丢了鞋!有哪件是好事啊?”一屋的客人,妈妈的嗓门一点都不小。

对于孩子,妈妈总是忘记一个事实: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尊的“人”。

先来设置一个场景,假如在公司的年终舞会上,有一个同事突然大庭广众之下笑说:“你的舞怎么跳的这么差啊,就像是大象在扭动。”“你唱歌可真是难听”时,你是怎样的反应?实际上,你当众愤怒地揭孩子的短时,他和你此刻的感受是没有区别的。

其实,任何人都会犯错,家长的不宽容让孩子日后也变得苛刻,对别人的要求也会多。当众揭短,孩子容易自卑,走不出家长对自己的描述和定位。或者孩子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既然已经这样了,大家也都达成共识,改了又怎么样呢?

而且,因为妈妈一次又一次在气头上说的话,孩子认识世界的渠道发生了倾斜。在成长初期,孩子往往通过家长这个窗口来认识世界,来完成和巩固对自己的判断。家长的当众评价无形中对孩子认识世界造成了一定的错误指向,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苛求完美,不会保护个体的尊严,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也极容易将此要求延续到和他人的交往中,甚至以后自己组建家庭后,他的家教模式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最后,孩子的小心灵也会惧怕赤裸地暴露在众人之前。爱孩子就真正的为他着想,停下嘴中的不满,尤其在众人面前。当问题出现时,家长不妨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远比批评有效。明确地告诉他,他做得不对,他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建立了孩子的责任意识的同时又转移了自己的愤怒。

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的心态和教育的出发点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果,所以不要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就蛮横地在众人面前使他的缺点一览无余。或者因为无法掩饰你愤怒的情绪,无辜地伤害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时是透明的玻璃物,碎了就很难黏合起来,伤害是永远的。

其实,有的妈妈也明白孩子的自尊心非常敏感,不能伤害。但是有时候看到孩子还是老样子,就忍不住怒火攻心,恶语相向了。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很简单,当你觉得自己在气头上的时候,就忍住怒气,离开孩子。当你有意识地躲避孩子,就会少说很多令他伤心的话。这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解决方法。

气头上的话,总是会放大过去的小抱怨,妈妈们千万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好妈妈成长课:

当你正准备批评孩子的时候,多给自己三秒钟的时间,自己走到另一个房间去,静坐十五分钟。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平静多了。想一想刚才几乎要脱口而出的话,你将感到庆幸:幸好我没有说那么伤害孩子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