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热血烽烟
10951200000109

第109章 行动准备

谢一清上到二楼包间,看到戚蕴武、刘天明、熊飞岩都眼巴巴地正在等他回来。

看看周围的环境,谢一清想一想说:“这里说话不方便,我们还是一起到宾馆去说吧”。

于是大家起身下楼来到他们下榻的宾馆房间。

谢一清待大家都坐下来以后,从口袋里取出地图。低声说:“这是监狱地形和布防图,你们先听我详细介绍,然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行动方案。”

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谢一清介绍说:“原来我们一直以为这西城监狱在闫州西门城内这一带,实际上不是,它是在西门城外大约八里路一个叫皋鼓岭的地方,这里三面环山,就像一把座椅,西城监狱就在座椅正中,坐南朝北。”

谢一清说着抬头看看大家,见大家都在认真听着,继续说:

“这监狱四面都有高达三米的围墙,围墙上有铁丝网,铁丝网日夜通电。”

大家都点点头,仔细听谢一清介绍:“进到牢房要经过三道门。第一道门的里面两边设有岗哨,日夜守卫。通过岗哨,进去是一个大院子,大院子后面是一栋三层的办公楼;这是公共区域,所有的监狱工作人员都在这里办公、活动,监狱守备人员都住在这办公楼东头二层。大门一天到晚都要关着,只有上下班和接送犯人的时候打开。大门外还有巡逻队,每十分钟一个巡回。”

“那我们只能解决外边的巡逻队之后,剪开铁丝网爬围墙啰。”熊飞岩说。

谢一清看了一眼熊飞岩,继续介绍说:

“对!这第二道门,是在这个三层的办公大楼一楼中间。这办公大楼的两头又是一道围墙,把公共区域和犯人活动区域隔开;围墙上也有通电的铁丝网,我们只有通过办公大楼一楼那重大铁门才能进入犯人活动区域,这重大门也是日夜都关得死死的,只有进出犯人的时候才打开,而且也有哨兵,把守很严。进门以后,又是一个院子,这个院子是一般犯人的活动场所。”

“唔,这道关口比第一道关口更棘手。”刘天明沉思说。

“更难过的是第三道关,”谢一清说,“第三道关必须通过犯人活动的院子,进到里面是一个两层楼房的四合院,这个楼房就是牢房,也只有一道铁门进出。重犯都关在最里面一排房子底层,这一排房子与形似座椅靠背的山体连接在一起。实际上,重犯都是关在山洞里。四合院子是重犯放风的地方,屋顶上有一个哨楼,防守很是严密。”

“是,这很麻烦,够费我们的脑筋了。”熊飞岩说。

“监狱的总兵力是原来是日军的一个小队,大约五十个人,刘菲红被关进去之后,这里的日军就增加到两个小队,约一百人。就在距离监狱三四里的地方,还有鬼子的一个中队随时待援。”

谢一清说:“我的介绍完毕”。

戚蕴武着急地说,“你还没有说刘菲红关在哪里呢?”

“哦,忘了。刘菲红就关在最后一栋东边底层八号房间。”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说,“刘菲红就关在这里。”

说完,谢一清用征询的眼光看着大家。

戚蕴武听完以后,说:“谢师长,你行啊,把事情做得这么细致周到。省我们好多事呢。”

谢一清谦虚地说:“这算什么行,不过是请了几个朋友帮忙就是了。可惜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联系到刘菲红本人。”

戚蕴武当然知道,这所谓的朋友,绝不是简单的朋友,这谢一清大有来头。

“没有联系到本人应该没有问题,进了监狱,找到人之后我们把她背出来就是了。”熊飞岩很是自信地说。

“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怎么进去,进去以后又怎么出来。我们都来动点脑筋吧,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呢。”谢一清说。

“这样吧,”蕴武说,“大家听这个介绍虽然很清楚了,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我建议我们还是实体踏勘一下,让大家有一个实体印象。”

刘天明和熊飞岩都说:“对,我们都去实地看一下。”

第二天上午,租了两部黄包车来到皋鼓岭,大家在距离监狱很远的地方就下了车,沿着游人开辟的道路登上皋鼓岭山顶。这皋鼓岭树木茂盛,海拔约有七百米。山顶倒是没有树木,从这里用望远镜远看,闫州城一览无余。谢一清找到一个便于观察的地方,用望远镜俯瞰山脚,监狱的情况大体能够看个清楚。

刘天明用望远镜看后说:“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经过监狱那三道门,从后面围墙下打一个洞或者爬围墙进去,直接进到最后一排牢房?”

谢一清说:“这是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如果可行的话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我们去后面实地踏看一下,行不行?”刘天明问。

“走,去看看吧。”谢一清一招手,大家一起下山。

大家下到半山腰围墙下,看这围墙足有三米多高,全是红砖砌成。戚蕴武说;“我们四个人叠起来,让我到上面看看吧”。

戚蕴武站在三个人的肩上攀到围墙边透过高压电线往下观察,一会儿他下来后摇摇头说:“不行,这围墙有三米多高,围墙下就是二三十米高的峭壁。峭壁下还有哨楼,很难进去。”

“按这样说,我们就只有通过监狱那三道铁门一路进去了?”刘天明还不死心。

“再说吧。”谢一清说。

踏勘之后,回到宾馆坐下来,大家都凝神思考起来。

一会儿,大家开始讨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细致的方案。

晚上,大家在宾馆休息。9点多,谢一清独自出门来到西城阳明路十四号,门口有便衣警卫坐在门房守着,不能进去。9点20分,谭炳辉亲自到门口迎接。

谢一清跟着谭炳辉进门,原来这十四号是一个幽深的院子,院子最后面一间房子是闫州军统秘密工作站,非军统人员是不能进去的。

走进谭炳辉办公室,谢一清把昨天商量的方案跟谭炳辉做了通报。

谭炳辉说:“我们有一个内线在监狱中,但他主要是看守第一道门,第二道门进去很少。第一道门就可以通知他到时候打开,不必费功夫了。”

谢一清说:“哎呀,这就更好,可以加快速度,减少危险。”

接着两人又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商量。临走时,谭炳辉带他看了武器。

武器放在地下室中。谭炳辉打开办公桌抽斗,按一下电钮开关,谢一清惊奇的看见谭炳辉的办公椅后边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室入口。沿着扶梯进入地下室,打开电灯,谢一清吃惊了。原来这里就是一个武器弹药仓库。里面各色武器都有。谢一清拿起一支冲锋枪一看,瓦蓝崭新。

谭炳辉介绍说:“这是苏联最新研制的波波沙冲锋枪,可装71发子弹,每分钟可以打出9百发子弹,有二百米的有效距离和很不错的准确性。”

谢一清一听非常满意,说:“行,很好,明天什么时候把这些东西给我?”

谭炳辉说:“你得先告诉我什么时候行动?”

谢一清说:“我们晚上十二点行动吧,怎么样?”

谭炳辉说:“行,你记住,在距离皋鼓岭监狱门一公里的地方有一片树林,到时候,你们的人在那里等待。你从路口往东前行三百米,有一个小木屋,十点五十五分,你就可以看到我,我在那里等你;我们十点准时在那里把东西交给你,你要多少东西?”

“你给我十挺捷克式机枪,三十支波波沙冲锋枪,一百颗手雷,剪刀一把,五把铁铲,不带搭钩的五十米绳索两副,带搭钩的绳索一副,还有三百公斤炸药,还有足够的子弹吧。”

“哎哟,你要这么多呀,好贪心哦。”谭炳辉故作惊讶地说。

“没有办法,需要这么多”。谢一清抱歉地说。

“不过,我只能把东西给你,劫狱的事情我本人就不能参加了。因为我还得在这里长期潜伏呢。”谭炳辉也抱歉地说。

“知道。那我们明天再见了。”谢一清说。

谭炳辉把他送到门口。

第二天晚上9点半,谢一清把自己带来的人全部安置在皋鼓岭前树林里,自己进去和谭炳辉会合。

小木屋里,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已经运到堆在那里,木屋外的草坪上,四十个军统人员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地坐在那里待命。

谭炳辉向军统武装人员介绍了谢一清。谢一清给他们介绍任务和要求以后,谭炳辉立刻命令他们到指定的位置上去做好战斗准备。因为按照军统秘密工作规定,他们都不能与非军统人员见面。

这些人都走了之后,谭炳辉也与谢一清握手告别。

谢一清把自己带来的四十名精兵叫进树林。这些精兵一看到这些崭新的武器,都不禁高兴起来。

给他们分配任务之后,每个人按照需要领取了武器,大家在树林里稍事休息,就开始进入各自的战斗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