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11049000000055

第55章 中国卷·清朝时期(11)

这天深更半夜,大太监李莲英带着随从和护卫来到了白云观。高道士在门前迎接,寒暄了几句,便遣散了随从的小道士,开门见山地说:“太后问的是事关大清龙脉的大事,你进殿来听我给你详细说说!”当晚,李莲英回到宫中,将高道士的话转告给了病榻上的慈禧太后。

根据高道士的分析,在醇王府的妙高峰坟茔地中,长有两棵大白果树,而老醇亲王就葬于树下,“白”加上“王”,正是“皇”。醇王府切中龙脉,出了一个光绪皇帝,还要再出一个皇帝。

慈禧听了这话,显出一脸的不屑。她对光绪皇帝早已恨之入骨,不仅活活拆散了光绪和珍妃一对恩爱夫妻,还扑灭了他主持的戊戌变法。把光绪囚禁起来的时候,慈禧太后曾声称决不能死在光绪之前。而今又要立醇王府的后代为皇帝,可把慈禧给气坏了。她阴森森地对李莲英说道:“小李子,明天就去给我把那两棵白果树砍掉,连根也给刨掉!”李莲英虽然很害怕,但更不敢违背老佛爷的命令。第二天,他就带了30多个人,把两棵白果树连根砍掉。醇亲王府对此也是敢怒不敢言。相传,在白果树被砍掉几天后,树身里曾爬出了无数的蛇,四处乱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20日,光绪的弟弟醇亲王载沣被宣入中南海,跪在了慈禧太后的帏帐前。

慈禧开口说道:“载沣,今幸你得了两个儿子。光绪晏驾,我也有重病在身。现在大清有难,朝廷不可一日无君。现颁诏,立你的长子溥仪为嗣,赐你为监国摄政王!”性格懦弱的载沣听到这话,顿时如遭五雷轰顶,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溥仪此时还不满3岁。慈禧一咬牙,说道:“这是上天的旨意,也是列祖列宗牌位前卜卦请准了的!溥仪就是我们大清下一个皇帝了,你回去准备一下,把他带到宫里来吧!”

醇王府内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炸开了锅,溥仪的祖母不等念完谕旨就昏过去了。刚苏醒过来,她便一把夺过溥仪紧紧抱在怀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咱家的孩子已经快被弄死了,现在咱的孙子又要被拉去当皇帝,这回咱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对于慈禧太后的歹毒,她是领教过的,所以不忍心让年幼的孙子重蹈覆辙。可是,太后的谕旨不可违,众人不得不把她扶进屋里去。当太监们来抱溥仪的时候,小溥仪连哭带打,拼命地抵抗。乳母王焦氏不忍心看到孩子这么哭闹,连忙露出奶头给他吸,溥仪才不哭了。于是,太监们一商量,决定由载沣带着溥仪和乳母一起去中南海。

当晚,一群太监将未来的皇帝带入皇宫。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终年38岁。次日,慈禧太后也一命呜呼,享年74岁。12月2日,溥仪登基,载沣任监国摄政王。

知识链接

溥仪(1906—1967年)

溥仪溥仪(1906—1967年),爱新觉罗氏,名溥仪,字浩然,年号宣统,清朝末代皇帝。1908年即位,即位时年仅3岁,由其父摄政。1912年2月12日退位,但仍然居住在皇宫。1917年7月,张勋拥立其复辟,但复辟不过12天便再次下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了大清皇帝称号,将溥仪逐出皇宫。溥仪便移居醇亲王府。次年又因为躲避战乱而逃到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潜移到了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以后担任“执政”。1934年,被推称为“满洲国皇帝”,改元为“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被苏军俘虏。后来被押解回国,并监禁于抚顺。1959年被特赦后,担任中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一职。著有《我的前半生》一书。

在登基典礼上,还不满3周岁的溥仪坐在皇帝的龙床宝座上,竟哇哇大哭起来。父亲载沣在一旁双手扶着儿子,叫他不要再哭闹。可是,根本还不懂事的幼儿,怎么能懂得父亲的一片苦心。文武百官齐声下跪,高呼万岁,在这种浓重的气氛下,溥仪哭得更厉害了,大声嚷道:“我不要这儿,我要回家!”载沣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不由脱口而出,叫道:“别哭,别哭,就快完了!就快完了!”典礼结束后,官员们窃窃私语起来:“怎么说是‘快完了’呢?”“是啊,说‘要回家’是什么意思呢?”王公大臣们议论纷纷,认为这是大清帝国的不祥之兆。

载沣这一语脱口而出,竟不幸言中。溥仪当皇帝不到3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推翻了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次年,中华民国成立,隆裕皇太后不得不替溥仪宣布退位,统治全国长达200余年的大清帝国灭亡了。

辛亥革命

1908年,光绪皇帝临死的前一天,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最后议定,立3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任监国摄政王。

此时,中国的局势已是岌岌可危。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纷纷联合起来,成立革命组织。早在1905年,孙中山就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所谓民族主义,就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要求废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民主主义就是要解决社会问题,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正是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湖北省的革命党人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此外还成立了一个革命组织,叫共进会。这两个组织在武昌举行会议,决定联合起来成立起义的总指挥部,计划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的中秋节(10月6日),发动武装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被推选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的主席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

可就在准备起义工作的关键时刻,却发生了意外事故。南湖炮兵营的士兵汪锡九、梅青福等人在喝酒时与长官刘步云发生了冲突,大打出手,士兵们乘着酒劲把刘步云痛打了一顿,并且从营房中拖出大炮,扬言要炮轰军官的营地。这个事件引起了湖广总督瑞澂的警觉,他听到了军营中的风声,下令八月十五那天全城戒严,革命党人见形势危险,不得不推迟起义,把时间改为10月11日。

可是,10月9日发生的一件事,使革命党人不得不再次改变计划。当天,共进会在汉口俄国租界宝善里制造炸弹时,由于疏忽大意,竟然引爆了炸弹,革命党的参谋长孙武也被炸伤。由于听到了爆炸声,巡捕很快发现了这个革命机关,并迅速通知了总督衙门。虽然大部分的革命党人已经撤离,但还是有一些人被逮捕。更为严重的是,革命党人准备起义用的旗帜、钞票和宣传品都被清政府截获。湖广总督瑞澂感到事态严重,立刻下令全城戒严,搜查革命党机关,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结果,几个被捕的革命党领导人惨遭杀害,革命党失去了统一指挥。在危急关头,革命军临时总司令蒋翊武认为,计划已经暴露,必须立即举行起义,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于是,革命党人决定在10月10日晚上7点起义。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得到消息,感觉形势危急,当机立断,约定其他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可是,到了晚上,效忠于清廷的工程营二排长陶启胜得知了起义的消息,当他正准备去告密的时候,被起义士兵金兆龙和程正瀛发现,双方发生争执,程正瀛率先打了陶启胜一枪,就在这一声枪响中,武昌起义爆发了!

一声枪响,四方响应,全营的革命党人立即行动起来,很快就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熊秉坤以总代表的身份,宣布湖北革命军成立。之后,熊秉坤又把领导权交给了更有威望和指挥经验的吴兆麟。随后,2000余名革命军人开始围攻总督衙门。总督衙门是清朝统治湖南、湖北两省的中枢,防御十分严密,革命军与清军统制张彪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张彪占据有利地形,试图阻挡革命军的进攻。革命军兵分三路,用煤油桶引爆了衙门,然后冒着炮火冲了进去。张彪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部落荒而逃。总督瑞澂则从围墙的洞口逃出后,乘坐兵舰逃往了汉口。

10月12日凌晨,革命军占领了武昌城。与此同时,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武汉三镇都被革命军占领,随后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革命已经势不可挡。由于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武昌起义又是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革命行动,故称辛亥革命。

清朝灭亡

宣统三年(1911年),同盟会组织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成功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选黎元洪为都督,废除了宣统年号。随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

革命党人在筹建中央政府时候产生了分歧,上海地区以宋教仁、陈其美为首的革命党人和湖北地区的黎元洪等人,在领导权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双方各自致电独立各省的都督,让他们派代表到上海和武汉开会,商讨成立中央政府事宜。这个时候,由于武汉战事吃紧,所以上海的电报更快到达。因此,福建、河南、直隶、湖南、浙江、江苏等省的代表都到了上海,只有江西、山东、广西等少数几个省的代表到了武昌。

1911年11月,革命党人在上海召开了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承认湖北军政府为“民国中央军政府”。12月2日,革命党人占领南京后,革命力量的中心开始从武昌转移到南京。

武昌起义之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北部的科罗拉多州筹集革命经费。10月11日,当孙中山在美国报刊上看到武昌已经被革命党占领的消息后,他决定终止在美国的行动,立即动身回国。11月2日,孙中山从纽约出发,前往伦敦、巴黎活动。11月24日他从法国马赛起程,乘坐邮轮,经新加坡、香港等地,于12月25日抵达上海。

孙中山对革命的贡献有目共睹,因此一到上海便受到了革命党人和上海市民的热烈欢迎。革命党人及各团体纷纷致电南京各省代表会议,要求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

在选举大总统时,共有17个省区的代表45人筹组中央临时政府,每个省拥有一张有效选票,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为中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晚10时,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在南京举行,孙中山庄严宣誓,同时发布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随即通电各省,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为纪元,宣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曾要求以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但临时参议院还是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同时将青天白日旗定为海军军旗,铁血十八星旗定为陆军军旗。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它不仅结束了20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同年3月,孙中山颁布由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的《临时约法》。这部《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精神。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岌岌可危,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成为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清廷不得不再次起用袁世凯。袁世凯乘机提出拨军费400万两白银、招募军队、安排北洋旧部等六项条件,清政府都一一同意,先后任命他为湖广总督和内阁总理大臣,指挥湖北前线的所有军队。袁世凯走马上任,指挥北洋军队于1911年11月2日攻占汉口,汉阳和武昌也处于北洋军的炮火攻击之下。然而,袁世凯的目标并不在全力镇压革命上,而是另有野心。

袁世凯看到了临时政府内部的种种矛盾,于是想和反对派联合起来,进行和谈,然后逼孙中山辞职,自己谋取大总统的职位。这个时候,帝国主义看到有利可图,也帮助袁世凯,对南京临时政府进行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在这种形势下,孙中山被迫妥协,答应袁世凯,如果推翻帝制,清帝退位,就会让位于他。在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向清廷施加压力,派北洋军将领上书清廷,要求清帝退位,并亲自代表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其主要内容是:承诺民国政府会优待清帝,皇帝退位后,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内;皇帝的私有财产也可以受到保护,每年还拨给400万两银子作为生活费用;而且皇帝还可以照旧选秀、选太监等。

这一年清宣统皇帝溥仪6岁,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了皇帝退位诏书,宣布宣统皇帝退位,大清帝国灭亡了。

知识链接

三民主义1905年,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阐发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以之为同盟会的纲领,简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概念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指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同时,民权主义也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说国家要在核定地价的基础上,征收地租税,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之后,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的政策。在中国国民党成立后,又把三民主义改造为“新三民主义”。

宋庆龄与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参议院在孙中山的提议下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共分为7章56条。约法内容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结社、集会、著作的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总统集权制变为内阁负责制。《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充分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但由于袁世凯窃国以后的擅权妄为,《临时约法》成为了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