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11049000000007

第7章 中国卷·先秦时期(5)

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关系。这不仅是个群雄争霸的时代,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在战国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期间出现了很多谋士,他们奔走于各国之间,游说各方诸侯。在众多的纵横家中,苏秦最为成功。苏秦在外游历多年,穷困潦倒,一事无成。回家后,他的所有亲人都讥笑他,说他不好好在家待着,非要到处跑,却只有卖弄口舌的本事,活该沦落到这么狼狈的地步。苏秦觉得很羞愧,于是便将自己锁在屋里,把藏书又看了一遍。一天,苏秦感叹道:“我刻苦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书,却不能用所学的东西去谋取富贵,读书有什么用啊!”话是这么说,但苏秦并没有气馁和灰心,而是更加投入地去研究一本叫《阴符经》的书。一年后,他终于悟出了许多揣摩人心理的诀窍,认为自己发现了诸侯国君所期望的治国之术,现在可以再次出道了。

苏秦

苏秦首先去拜见了周天子周显王,可周显王身边的人看不起他,周显王本人也不信任他。苏秦无奈,只好西行前往秦国。

这时,秦国的秦孝公已死,秦惠公即位。苏秦对秦惠公说,秦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东边有黄河,西边有汉中,南面有巴蜀,北边是代地,四面环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国家。秦国占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凭精锐的军队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可秦惠公一向非常讨厌说客,便婉言谢绝了他。

接着,苏秦又来到赵国,但仍不被欣赏。苏秦只好匆匆离开,又赶往燕国。见到燕文侯时,他说:“燕国土地肥沃,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东边有辽东各族,西有云中和九原,南面有赵国作为屏障,北边有林胡和楼烦等族。大王应当和赵国结盟,一起对抗劲敌秦国。原因很简单,燕国离秦国远,而离赵国近。秦国如果攻打赵国,必须从千里之外赶来,而赵国若想攻打燕国,就像在自己门前作战一样。因此,大王你要是能和赵国结好,同时让其他诸侯也加入联盟抵御强秦,燕国就可保千秋万世了。”

苏秦提出的这个策略叫“合纵”。“合”指的是联合;“纵”指的是南北。总的来说,“合纵”就是南北六国联合起来,一同对付渐渐强大的秦国,所以也叫“合众弱以抗一强”。

至此,苏秦算是遇上了自己的伯乐。燕文侯听后很赞成他这个主张,于是给了苏秦一笔重金,让他继续去游说强大的赵国和齐国。

苏秦再一次来到赵国,他对赵肃侯说:“一个国家的君主,最大的职责就是要让自己的国家太平,使自己国家的百姓安居乐业。但在这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要选好邦交,选准自己的朋友。如果选到了损友,国家便不可能得到安宁。目前,就形势而言,赵国的处境很危险,西面是强秦,东面是强齐,简直是腹背受敌。要是赵国能和韩、魏、齐、楚和燕等五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赵国。那么,大王您的千秋基业就可以保住了。”

赵肃侯听后,顿时如醍醐灌顶,觉得苏秦很有见解。于是,赵国也送出财宝和车马给苏秦,请他继续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

接着,苏秦相继到了韩国、魏国、齐国和楚国,最终使六国达成了“合纵”意向,共同对付秦国。六国约定,要是秦国攻打其中一国,其他五国必须出兵救援。如果其中一国不信守诺言,其他五国则共同讨伐背叛盟约的国家。在六国联盟中,苏秦被六国任命为相,佩带六国相印,出任“纵约长”,代表六国利益。

在那个谋士辈出的年代,有人“纵”,就有人“横”。当时,苏秦有个同学叫张仪,他们曾同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张仪的学问远在苏秦之上,但苏秦为“纵约长”时,张仪还一无所成。一次,老同学张仪闻得此讯后前来拜见苏秦。苏秦为了激励张仪,便对他冷嘲热讽,不予收留。可惜,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张仪满怀希望而来,没想到被搞得灰头土脸,所以一怒之下投奔了秦国。

在秦国,张仪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公元前328年,张仪出任秦相,开始实行他的“连横”战略,以破坏六国“合纵”的抗秦策略。苏秦创“合纵”之法,张仪则以“连横”之术拆台,两人共同导演了战国末期群雄混战的大戏。

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了楚国遗失的宝玉“和氏璧”。不久之后,秦王得知了此事,便派遣使臣前来告诉赵王,秦国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心想:秦王一向是个只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次怎么会如此大方。若是不答应他的请求,恐怕秦军会大举进伐;若是答应了,又恐怕上当。思来想去,赵王一直拿不定主意,便和大臣们商量了起来,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便对赵王说:“大王,请您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会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恭敬地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非常喜欢。秦王看完后,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轮着看,然后又交给了后宫的妃子们。

蔺相如站在阶下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15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没有用城池换宝玉的诚意。可这宝玉现在在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蔺相如想了片刻,顿生妙计。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道:“大王,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忙叫人从后宫把宝玉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迅速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大声对秦王说道:“当初大王派人送信给我国君主,说要用15座城池来换这‘和氏璧’。赵国大臣们都说,千万别相信秦王的话。但我并没有这样想,这黎民百姓都讲求信义,何况是秦王您呢。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大王您却只顾着和下人欣赏,根本不提起换15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就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非要逼迫我,那我就和这宝玉一起粉碎在这柱子上。”说完,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着柱子,顺势就要摔上去。

秦王本想喊卫士们去抢,但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和氏璧”摔坏了,于是赶忙站起来对着他说道:“蔺大夫莫要着急,寡人说过的话怎么会不算数呢?”说完,马上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道:“从这儿到那儿,一共15座城,现在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害怕秦王不讲信义,便对秦王说道:“这块‘和氏璧’是天下珍宝,我来秦国之前,赵王曾为这宝玉斋戒五日,还在朝堂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仪式。现在大王您若要得到宝玉,也应该斋戒五日,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这宝玉献上。”秦王原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非常坚决,只得无奈地说道:“好!那就照蔺大夫的话办。”说完后,他便派人送蔺相如到驿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宝玉来到驿店,赶忙叫来一个手下,让他扮成商人的样子,把“和氏璧”藏在身上,悄悄从小道赶回赵国。至于秦王会把自己怎么样,蔺相如一点都没顾及。

后来秦王思考良久,愈发心神不宁,最后发现和氏璧已经不在秦国了。但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若是要攻打赵国,此时的赵国已经在军事上做足了准备,一时半会儿也打不赢。最后,秦王被蔺相如机智勇敢的精神所折服,看他是位难得的人才,便没有为难他,放他回到了赵国。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遣大将白起东征韩国,一度占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把上党郡献于秦国,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便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屯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安抚上党百姓。四月,王龁攻赵,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率军抵抗。六月,赵国军败。七月,赵军筑造高墙固守,秦军再次破城。

秦、赵相持多日,赵军损失惨重。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的方式应对秦军。秦军多次挑战,赵国仍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带着千金到赵国贿赂权臣,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军不怕廉颇领军,最害怕的是赵括。赵王怨怒廉颇连连战败,损兵折将,又因他坚守不出,不肯出战,再加上听信流言,便派赵括代替廉颇做了主将。

赵括上任之后,不仅改变了原先廉颇的战斗部署,而且大批裁换将领,赵军战斗力急剧下滑。秦国见赵已经中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龁为副将。

面对骄傲自大的赵括,白起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歼灭的方法。白起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当赵军深入进攻时,秦军佯装溃败,将主力分配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外派遣5000人冲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使赵军一分为二。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包围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秦军早有防备,坚守壁垒并不迎战。白起迅速下令两翼奇兵出击,将赵军一截为三。赵军首尾分离,前后不能相顾,加上粮道被断,很快就战败。

到了九月,赵军断粮已有40多天,饥饿不堪,竟出现了自相杀食的现象。赵括走投无路,只得重新纠集军队,分兵四路突围,最后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有40万人投降。白起使诈,把赵国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余小兵回到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大惊。赵国的平原君马上给妻弟魏国信陵君写信,委托他向魏王请求发兵救赵。魏王于是派大将晋鄙率10万大军救赵,但迫于秦昭王威胁,魏王只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策,窃取虎符,杀掉晋鄙,率兵救赵。魏军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了赵国的过早灭亡。

一代名相吕不韦

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今河南禹州)的一位富豪。他靠在列国之间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经营手段,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精明的吕不韦志向并不在此,他有着更大的野心,那就是用金钱和智慧来获取无上的政治权力。

一次,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贩卖货物时,遇上了处境困窘的秦国王孙子楚。子楚本名嬴异人,后改为子楚,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子楚在安国君的20多个儿子中并不受宠,所以沦落到在赵国做人质。当时,因为秦国不断攻打赵国,所以身为秦国人质的子楚不被赵国礼待,连日常的花销都不够用,生活过得十分窘迫。作为大富豪的吕不韦很可怜子楚的处境,同时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意识到,眼前的年轻人对自己以后跨进政治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还引出了一个成语“奇货可居”。吕不韦认为,子楚是“奇货”,只要“囤积”起来便可获得巨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