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生活小窍门实用大全集
11052700000147

第147章 饮食禁忌(13)

有些人喝醉酒之后常常表现为兴奋、不安、胡言乱语,为了促使其安静下来,人们往往给他服用安眠药,这种做法非常不妥。醉酒是因酒中的酒精对大脑皮层产生有害作用,如果血中酒精浓度高于4克/升时就有可能致死。一般来说,醉酒时血浓度达不到这个界限,此时如果服巴比妥、冬眠灵、安定等安眠药,与酒精发生协同作用,加重对大脑神经细胞的损害而发生致死性中毒。这种致死性中毒是很难抢救的。所以,切记醉酒后不可用镇静安眠药物。可用洗胃催吐、静脉补液、促进代谢产物排泄等办法。

肠炎腹泻者忌吃大蒜

大蒜生吃一般无副作用。但是肠炎性腹泻期间忌吃生大蒜,这是因肠炎时,病菌经消化道侵入肠道后,肠壁充血水肿,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肠壁通透性增加而排出大量渗出液。这些液体刺激肠壁,使人腹痛、腹泻。此时如果进食大蒜,大蒜素与肠壁渗出液相混合,以更强的作用刺激肠壁,使腹痛、腹泻加重,并可能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而延缓肠炎治愈。

胆囊有病的人忌多吃肥肉

胆囊病人的胆管内壁经常充血水肿,而且多伴有胆石症,胆道经常堵塞,胆汁排出有困难。脂肪类食物可促进缩胆素的分泌,增加胆囊收缩次数和强度,但由于胆汁无法排出,会使胆囊内压力升高,病人疼痛加重。故胆囊病人应不吃肥肉为好。

糖尿病人忌吃西瓜

糖尿病是因胰腺内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缺乏造成的糖代谢紊乱。糖尿病人进食后,特别是吃糖类食品后,血糖明显升高,引起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得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严重者还会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西瓜含有大量果糖,进入体内变为葡萄糖,吃西瓜就像喝糖水一样,会使血糖显著升高。这样就会加重胰腺的负担,增加尿糖,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故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西瓜。

肾炎病者忌吃香蕉

肾病病人在肾功能不良、有明显浮肿时,需要禁盐。而香蕉中的钠盐也较多,如大量吃香蕉,则会使得病人血中钠滞留,加重浮肿,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使病情恶化。有些肾炎病人有腹泻,而香蕉有滑肠作用,吃了香蕉就会使腹泻加重。

四种人忌吃茄子

茄子无论是煎,煮、炒、炸,都是很好的菜肴。但是容易诱发过敏,下列几种人忌吃茄子:

(1)容易食物过敏的人。

(2)神经不安定容易兴奋的人。

(3)气管不好的人。

(4)有关节炎的人。

性格与饮食禁忌

(1)失眠、烦躁、健忘、焦虑不安的人,应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有大豆、牛奶、鲜橙、牡蛎;含磷多的有菠萝、栗子、葡萄、鸡、土豆、蛋类。

(2)脾气暴躁,情绪反常,嫉妒心强,爱发火的人,应补钙(海产品如贝、虾、海带、蚧,还有豆类及牛奶);补维生素B(各种豆类、桂圆、干核桃仁,蘑菇)。

(3)爱唠叨的人,因大脑缺乏复合维生素B,应补此类维生素。多食动物瘦肉、粗面粉、麦芽糖、豆类等。也可把牛奶、蜂蜜调匀在酵母中,天天饮用,每日3次。因酵母中含有小麦胚芽,富含维生素B。

(4)怕交际,爱独处,胆小怕事的人,应调整食物结构,多吃碱性食物和含钙丰富的食物,经常服用蜜加果汁,少量饮酒。

(5)丢三落四,龙头蛇尾,粗心大意的人,应补充维生素C及A,增加饮食中的果蔬数量,少吃肉类等酸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及A的食物有辣椒、鱼干、笋干、油炸萝卜、牛奶、红枣、田螺、卷心菜等。

(第十节)食物相克

十种食品忌同放

(1)蛋与生姜、洋葱忌同放:蛋壳上有许多小气孔,生姜和洋葱的气味易透进小儿使蛋变质。

(2)面包与饼干忌同放:面包含水分较多,饼干则干而脆,存放在一起,面包变硬,饼干失去酥脆感。

(3)茶叶与香皂忌同放:茶叶的吸附串味性很强,与香皂同放,使茶叶变味。

(4)水果不要同纯碱接触,否则极易发热烂掉。

(5)粮食不要与水果同放,否则,水果受热后,会变得干瘪,粮食因吸收水分也易发霉。

人参忌与铁在一起

人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挥发性油类物质,油的主要成分是“人参油”,它是人参特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遇铁就生成脂肪酸铁而沉淀。药理试验证明,人参油经分解后,就会失掉人参的效能,降低药用价值。

忌同吃的食物

(1)豆腐与蜜糖。

(2)香蕉与芋艿。

(3)黄瓜与花生。

(4)柿子与螃蟹。

(5)狗肉与绿豆。

(6)甘草与鲤鱼。

(7)滋补药与牛奶。

(8)猪肝与维生素C。

(9)豆浆与蜂蜜。

红豆忌加盐吃

红豆能促进心脏活化,并有利尿消肿的功能,但是,红豆制品只能做甜食,若为了口欲加上盐,利尿的功能就会减半,而且甜咸参半的食物,吃后使人神经不安。

忌食用鲜黄花菜

黄花菜(亦称金针菜)营养丰富,其维生素的含量比胡萝卜高1.5~2倍,列所有蔬菜之首。黄花还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肿和安神明目等功效。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鲜黄花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素,这种物质经胃肠吸收进入人体后,会变成有毒的氧化二秋水仙碱,毒性强烈。人食用鲜黄花后,会发生喉干、胃烧灼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还会发生血便、血尿、尿闭等症状。因此,不可随便吃鲜黄花。由于秋水仙碱素易溶于水,若想吃鲜黄花菜时,可将其先放在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去掉水分,或将鲜黄花蒸熟、晒干后再食用,就比较安全了。干黄花由于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已将秋水仙碱素破坏掉,所以吃干黄花菜不会再发生中毒现象。

忌食直接采集的花粉

在自然界,容易采集的花粉多是没有营养价值的风媒花。这些花粉有一层外壳,非常坚硬,未经加工处理,口服后不能被吸收利用。同时,花粉上常黏有各种微生物,可使人感染疾病,有些人还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直接采集的花粉不能食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吃豆腐忌放葱

吃豆腐放葱是不科学的,因葱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可以与豆腐中的钙结合成为白色沉淀的草酸钙,使钙难以吸收。我们知道,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长期这样,会降低豆腐的营养价值,如果进食含钙量丰富的食物较少,则可能使体内缺钙,出现烦躁不安、抽搐、软骨症等症状。因此,在烹制豆制品时,最好少放或不放葱。

奶粉忌用酸梅晶作甜味剂

有些人喜欢把奶粉和酸梅晶放在一起冲泡,用酸梅晶作糖来使用,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在冲泡过程中酸梅晶中的柠檬酸与奶粉中的蛋白质充分作用,会出现蛋白质凝结的现象,越是搅动,凝结现象就越明显。因此,不能用酸梅晶或山核晶、菠萝晶、橘子晶等作为甜味剂。另外,因红糖也有明显的酸性,加红糖后亦会发生蛋白质凝结的现象。

吃虾时忌服大量维生素C

虾中含有很高浓度的五价砷化合物,这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砷类,但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剧毒的三价砷,即砒霜,而置人于死地。因此,吃虾类食物时不要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以保安全。

忌豆腐与菠菜同煮

豆腐是在豆浆中加入盐卤或石膏后制成的。盐卤中有氯化镁,石膏中含有硫酸钙,菠菜中含有很多草酸,它可与氯化镁、硫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镁或草酸钙的白色沉淀。这样人体就不能吸收钙盐和镁盐了。因此,菠菜与豆腐同煮是不科学的。

忌红、白萝卜同煮

红萝卜与白萝卜同煮是不科学的,因红萝卜中含有一种抗坏血酸酵酶,能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二者合煮便降低了白萝卜的营养价值。因此,红萝卜与白萝卜要分开加工。

忌萝卜和人参同用

人参大补元气、益血生津、宁神益智,对体弱乏力、低血压、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有良好的效果,是补气佳品,能强体壮力,特别适用气虚无力者;萝卜有下气定喘、化积消食之功效。若两者同时服用,一个补气、一个破气,人参的补益作用就会减弱。另外,萝卜利尿,有消积作用,会影响人参有效成分的吸收,加快排泄,对人参的滋补作用也产生影响。因此中医认为萝卜和人参同时服用是不科学的。

忌酒与咖啡同饮

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其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适量饮用咖啡能使人消除或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增加食欲,提高工作效率。

适量饮酒对人体也是有好处的,因为饮酒后90%的酒精可直接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而进入血液。酒精在肝脏中被转变为乙酸,并被每个细胞所利用,起到帮助消化、舒筋活血、消除疲劳等作用。适量饮酒,还能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心脏的发病率。

但是,如果酒与咖啡同饮,即使饮量很少,也会使大脑皮层由极度兴奋转入极度的抑制,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的负担。其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比喝酒过量大得多,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过量同饮酒和咖啡,其结果不堪设想。所以,切忌酒与咖啡同饮。

忌牛肉与栗子同炖共炒

牛肉甘温,补中益气,补脾胃壮腰脚;栗子甘咸而温,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从食物药性看二者并无矛盾;从营养成分看,栗子除蛋白质、糖、淀粉、脂肪外,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中高达40毫克,此外,尚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脂肪酸。栗子中的维生素C易与牛肉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反应,削弱栗子营养价值,而且不易消化,同炖共炒都不相宜。在我国古籍《饮膳正要》中也有“牛肉不可与栗子同食”的记载。同时,有人还发现牛肉与栗子同吃会引起呕吐。

忌猪肉与豆类同煮

从营养观点来看,豆类是不应该与猪肉搭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豆类中植酸含量很高,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其利用效率。(2)多酚是豆类的抗营养因素之一,它与蛋白质起作用,影响蛋白质的可溶性,降低其利用率。多酚不仅影响豆类本身的蛋白质利用,在与肉类配合时也影响肉类蛋白的消化吸收。(3)豆类纤维素中的醛糖酸残基可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成螫合物而干扰或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故猪肉与黄豆不宜相配。(4)豆中含有产气的化合物——寡糖化合物如棉籽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等,由于人体消化系统不分泌半乳糖旮酶,因而不能消化这些化合物。它们在大肠腔内由于细菌的作用,分解后产生大量气体,加上消化不良等因素,易形成腹胀气塞气滞。所以,猪肉、猪蹄爪炖黄豆是不合适的。

忌鸡肉与鲤鱼同煮、同煎炒

鸡肉甘温,鲤鱼甘平。鸡肉补中助阳,鲤鱼下气利水,性味不反但功能相乘。鱼类皆含丰富蛋白质、微量元素、酶类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鸡肉成分亦极复杂。古籍中常可见到鸡、鱼不可同食的说法,主要不可同煮、同煎炒。现今生活中,亦非常少见鸡鱼同烹的现象。

忌鸡肉与芥末同食

这两种食物如果同食后,会伤元气。因芥末是热性之物,鸡属温补之品,恐助火热,无益于健康。

忌鸡肉与大蒜同食

大蒜原称“葫”,其性辛温有毒,主下气消谷,除风、杀毒。古人说:“大蒜属火,性热喜散”。而鸡肉甘酸温补,二者功用相佐,且蒜气熏臭,从调味角度讲,也与鸡不合。古典《金匾要略》中就有“鸡不可合葫蒜食之,滞气”的记载。

忌兔肉与鸡蛋相共食

兔肉性味甘寒酸冷,鸡蛋甘平微寒。二者各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若同炒共食,则易产生刺激肠胃道的物质而引起腹泻,所以不宜同食。

忌鸡蛋与豆浆同食

人们经常食用的鸡蛋和豆浆,都是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从科学饮食角度而言,两者同时食用,会降低其营养价值。因为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鸡蛋的蛋清里含有救性蛋白,它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所以,豆浆与鸡蛋或蛋类食物,要间隔一段时间食用,不宜同食。

忌鸡蛋与味精同炒

鸡蛋本身含有许多与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炒鸡蛋放味精,不但浪费了味精,而且掩盖了鸡蛋的天然鲜味,并不增加鲜味。因此炒鸡蛋不宜放味精。

忌兔肉与姜同食

兔肉酸寒,性冷。干姜、生姜辛辣性热。二者味性相反,寒热,易致腹泻。所以,烹调兔肉时不宜加姜。

忌猪肝与菜花搭配

炒猪肝不宜配菜花。菜花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中的醛糖酸残基可与猪肝中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形成螯合物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忌猪肉与田螺同食

猪肉酸冷寒腻,田螺大寒,二物同属凉性,且滋腻易伤肠胃,故不易同食。

忌猪肝与鹌鹑肉混合烹炒

新鲜的猪肝与鹌鹞肉混合烹炒中,各自所含的尚未失活性的酶与其他生物营养素、微量元素,可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酶需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失活),产生一些不利于人体的物质。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干扰了微量元素(如铁、铜)的代谢,影响了某些酶的形成与激活,或破坏了一些必需的维生素,以致引起不良的生理效应,产生色素沉着而生墨干。这种相克关系古时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都己记载:“猪肝合鹌鹞食生面墨。”

忌羊肉与豆酱同食

豆酱系豆类熟后发酵加盐水制成,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元素,性味咸寒,能解除热毒。而羊肉大热动火,二者功能相反,所以不宜同食。俗话说:“猪不吃姜,羊不吃酱”(“吃”即配食之意),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忌羊肉与乳酪同食

乳酪是用原料乳经乳酸发酵或加酶使它凝固并除去乳清制成的食品,其营养价值高,且易消化。乳酪种类很多,成分也因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乳糖,丰富的维生素和少量的无机盐。乳酪味甘酸性寒,羊肉大热,而且乳酪中含酶,遇到羊肉可能有不良反应,所以不宜同食。

忌羊肉与醋搭配

醋中含蛋白质、糖、维生素(B1、B2、PP)、醋酸及多种有机酸(如乳酸、玻硝酸、柠檬酸、葡萄酸、苹果酸等)。醋中的曲霉分泌蛋白酶,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其性酸温,能消肿活血,杀菌解毒,食物药性又与酒相近。所以,醋可去鱼腥,宜与寒性食物如蟹等配合,而羊肉大热,所以不宜配醋。

忌羊肉与荞麦面同食

据《本草纲目》载,荞麦气味甘平,性寒,能降压止血,清热敛汗,而羊肉大热,功能与此相反,所以不宜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