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生活小窍门实用大全集
11052700000077

第77章 社交礼仪(1)

怎样合理地作介绍

(1)双方有相识的意愿和必要时,为他们作介绍才具有意义,同时作介绍时一定要兼顾到双方。做介绍之前,应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介绍原本相识者或者关系不好者而出现尴尬的局面。介绍的时候,应避免让任何一方感到被忽视,绝对不能极其详细地介绍这一方,却极其简略地介绍另一方。无论被介绍者的身份如何,介绍者都应该保持大方从容的态度,不要对一方有意贬低而对另一方拔高、恭维。

(2)介绍要简短高效。介绍者所说的话应当简短、明了、高效。作介绍的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一定要照顾到双方的情绪,防止因太仓促和过于笼统,让人觉得介绍者缺乏诚意。作介绍时应当尽可能地让被介绍的双方了解彼此的最大优点或者突出特点。如果双方中甲方知道乙方的情况,那么,介绍者只向乙方介绍甲方就可以了。

(3)当介绍者开始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被介绍的双方应该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方地目视介绍者或者对方,神态要庄重、专注。

(4)当介绍者介绍完毕之后,被介绍者双方应该按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对方。常用的问候语,例如“您好”、“久仰大名”、“认识您非常荣幸”、“很高兴认识您”、“幸会,幸会”。必要时,还可以作进一步的自我介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拿腔拿调,显得瞧不起对方,或者显出心不在焉的样子,也不要奴颜婢膝、阿谀逢迎。

(5)在宴会、舞会或者普通聚会上,由于来宾比较多,这时不必逐一进行介绍,主人只需要介绍坐在自己旁边的客人相互认识即可,其余客人可以自动和邻座聊天,不必等主人来介绍。在聚会场合,如果主人忘了介绍,你也可以先做自我介绍,等对方也自我介绍之后,便可以进行交谈。

作介绍要讲究顺序

(1)作为一个合格的介绍人,首先要了解作介绍的次序,对被介绍的双方都比较熟悉。

(2)作介绍时,应该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把家人介绍给客人。

(3)为两个集体作介绍的时候,应该先介绍规模较小、地位较低的单位,并且按照其成员身份由高到低的次序进行介绍。

(4)在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应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

(5)如果是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场合,则不必过于拘泥礼节,如果大家都是年轻人,应该以自然、轻松、愉快为宗旨,但是不宜莽撞、过于粗鲁。

(6)在正式场合作介绍,如果不讲究次序,会降低所在场合的档次,即使是私人场合,如果做介绍不讲顺序,也会引起不满。

(7)在人员众多的正式场合介绍在座者相识,应该按照在场者身份地位的高低逐次进行介绍。如果各方面都相当,不能按单一的标准进行排序时,可以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或者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进行介绍。

怎样作自我介绍

(1)在自我介绍时要平静、潇洒、大方,介绍的语气要自然,语音要清晰,语速要正常。介绍的态度一定要自然、亲切、友好、随和。

(2)自我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并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不宜超过一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名片、介绍信等辅助。

(3)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应该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之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如果有介绍者在场,做自我介绍则被视为不礼貌的。

(4)注意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机进行自我介绍,不要在谈论事情、吃饭的时候等打扰对方,要选择对方比较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的时候,这样效率会更高。

(5)要善于运用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好,表达关心以及沟通的渴望。如果想认识某个人,最好预先获得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或情况,例如性格、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这样在自我介绍之后,就很容易找到话题进行融洽的交谈。

握手的方式

(1)向他人行握手礼的时候,要起身站立,坐着与人握手是不合适的。除非年老体弱或者残疾人。

(2)握手时,双方的距离为能够伸展一条手臂。握手的时候,双方应站定,身体要正,上身要稍稍倾向对方。主动握手者伸出手时,手掌与拇指要呈60度左右角,四指并拢并且使四指与拇指全部与对方的手相握,手臂呈90度左右角。手掌要微微用力,上下摇动三四次之后松开手,恢复原来的姿态。

(3)最常见的单手式握手是用右手与对方相握,又称为“平等式握手”。这种握手方式左手不参与,垂直于地面。要注意,左手切忌插在衣兜里或者放在身后。

(4)双手式握手是指同时伸出双手,握住对方的右手,或者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右手臂,又叫做“手套式握手”或“手扣手式握手”。通常,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例如亲人、好友、恋人之间才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向对方传递出加倍的尊重、热情、信任与友善。一些领导人在接待平民的时候喜欢用双手握对方的手,以示热情、友善和平易近人。关系一般的人之间,尤其是异性之间,一般不要使用这种礼节,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疑心和反感。

(5)掌心向下的握手方式被称为“控制式握手”,只有领导和权威者才可以使用,一般不提倡使用。控制式握手是表明强势地位、强势心理的动作,具有侵略性。

(6)掌心向上的握手方式被称为“友善式握手”或“乞讨式握手”,这种握手方式可以表达出一种恭敬、谦和、谨慎的态度,在与特别德高望重的长者相握时可以使用这种握手方式。但是,如果随便对上司或者平辈人使用这种方式,则容易给人留下卑微、谄媚的印象。

怎样行鞠躬礼

鞠躬即弯身行礼,源于我国商代,是一种古老而文明的对他人表示尊敬、恭敬、感谢等的礼节。鞠躬礼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以及一般的社交场合。在一般的社交场合,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表演者对观众等都可以行以鞠躬礼。演员谢幕时,对观众的欣赏和掌声常以鞠躬致谢;演讲者可以用鞠躬来表示对听众的敬意;领奖人上台领奖时,也会向授奖者及全体与会者鞠躬行礼。

(1)行鞠躬礼时,必须要脱帽,呈立正姿势,面带笑容,目视受礼者。女士的双手应下垂搭放在腹部前,男士双手应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上身前倾弯腰,下弯的幅度可以根据施礼对象以及场合决定鞠躬的度数。一般为60度~90度,大鞠躬只用于特殊情况。

(2)鞠躬礼的礼仪准则:地位比较低的人要先行以鞠躬礼;地位比较低的人鞠躬也要相对深一些;受鞠躬礼者应当还以鞠躬礼。

拥吻礼要注意的细节

拥吻礼多用于官方、民间的迎送宾客或者致谢、祝贺等社交场合,在欧美国家比较盛行。那么,正确的拥吻礼仪要领有哪些呢?

(1)两人相对而立,上身应稍前倾,右臂稍偏上,左臂稍偏下,右手环拥对方的左肩,左手环拥对方的右腰部,头部以及上身向右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左拥抱一次。

(2)父母与子女之间,可以亲脸,或者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亲友则是贴面颊;亲人、熟人之间是拥抱,亲脸,贴面颊。在公共场合,长辈对晚辈一般是亲额头,关系比较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女之间是贴面颊,只有情人或者夫妻之间才可以吻嘴。

(3)行亲吻礼动作一定要轻快,不能出声或者过重,时间不能过长。要注意口腔清洁无异味,不要把唾沫弄在对方脸上、额头上等。如果不是特殊关系或者处于特殊场合,年轻、地位低者,不要抢先施亲吻礼。

(4)在欧美国家,吻手礼是亲吻里很常见的一种,男子与上层社会贵族妇女见面的时候,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以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是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男方不应吻对方的手。如果女方的地位较高,男士则要屈一膝作半跪式,然后再提手吻之。

怎样递交名片

在社交场合递交名片不是随随便便的,里面可是大有学问。下面列举递交名片的几点讲究。

(1)把握适当的时机。发送名片要掌握适当的时机,一般应选择初识之际或者分别之时,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宜过早或者过迟递送,否则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观察对方的意愿。双方或一方如果有想交往的愿望,往往会通过“幸会”、“很高兴认识您”等语言或表情、神态等非语言信号体现出来。如果双方或一方并没有这种意愿,则无须发送名片,否则会有故意炫耀或强加于人之嫌。

(3)打招呼在先。递上名片之前,需要先向接受名片者打个招呼,让对方有心理准备。

(4)态度谦恭有礼。递交名片的时候要面含微笑,上身前倾15度左右,以双手或右手持握名片,举到胸前,并将名片的正面面对对方,同时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指教”等语言。

(5)讲究顺序。双方交换名片时,应当首先由位低者向位高者递送名片,再由位高者回复位低者。递交名片时,切忌进行跳跃式发送,而遗漏其中一些人。

怎样接受名片

名片的接受是名片礼仪的核心内容,如何交换名片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反映,是对交往对象尊重与否的直接体现。因此,交换名片务必遵守一定的规则与礼仪。

(1)接受名片态度要谦和。在接受他人名片时,不论有多忙,都要暂停手中的一切事情,并站立相迎,面含微笑,双手接过名片,切记一定不要使用左手。

(2)认真阅读名片。接过名片之后,应该先向对方致谢,然后将其从头到尾默读一遍。如果遇有显示对方荣耀的头衔、职务等,不妨轻读出声,以示尊重、敬意。如果对方名片上的内容不明确,则可以当场请教对方。

(3)精心存放。接受他人的名片之后,不要随意、随手把玩,切勿将他人的名片随意乱揉乱折、乱丢乱放。应该谨慎地放置于名片夹、上衣的口袋、公文包里或者办公桌上,而且应与本人的名片区别放置。

(4)有来有往。接受了他人的名片之后,要恭敬有礼地称谢,而且应当立刻回送给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如果自己的名片用完了,应当向对方做出合理的解释并致以歉意或待他日补送名片。

(5)一般不要伸手向别人讨要名片。一般情况下,贸然地向别人讨要名片是很失礼的,如果是确有必要讨要对方名片的话,应该以请求的口气,例如:“您方便的话,请给我一张名片,以便我们日后联系,可以吗?”

怎样跟朋友打招呼

(1)打招呼要分时间,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换招呼用语。早晨可以说“早上好”、“您早”、“天气……”;中午可以说“午饭可好”、“上午很忙吧”;晚上可以说“下班了”、“晚上好”等等。“您好”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招呼语,没有时间限制,可以随时使用。

(2)打招呼一定要得体适度,符合身份。打招呼时既不要显得冷淡高傲,也不要显得热情过度、虚假客套,时间上要注意,不要过长而成了一次讨论。对于长辈要谦恭有礼;面对前来视察的领导,应该停下手头的工作,起立问好;与外国人打招呼,要尊重其所属国的习俗,尽量采用其所属国的礼节;对同事打招呼可以直接叫名字或者姓加职务即可,态度要自然、大方,用语要正式;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之间打招呼,用语可以轻松随意一些。此外,应当根据打招呼对象的性格特点来选择打招呼的方式及用语,

怎样正确地打电话

(1)电话接通之后,可以先询问一下对方的单位,避免打错电话,白白浪费时间,还会让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2)报出自己的姓名或身份,必要时报出自己单位的名称。然后报出所要找的人,可以说“请问某先生在吗?”或“麻烦您找某某小姐”。如果是别人转接,等本人来接时,有必要的话,还要报一次姓名和单位。向对方报姓名时,为使对方能听清楚你的姓名,这时候说话的节奏应当比平时交谈时要稍慢些。当你所要找的人不在,又不便或不想说出自己的姓名时,应该婉转地回答,例如,可以说“我是他的朋友,明天我再打电话来吧”。

(3)在开始正式通话前,要确认对方是否有时间接电话。当你给他人打电话时,他们也许正忙于自己的某些事情。你应当表明自己尊重他们的时间,并且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作适当的调整。可以问对方如“您现在接电话方便吗”、“这个时候给您打电话合适吗”、“您现在有时间同我谈话吗”。

(4)最后,表明自己打电话的目的,在问明对方有时间之后,应立即向对方讲明自己打电话的目的,快速转入所谈事情的正题。

如何正确接听电话

(1)电话铃响之后,应当尽快接听,尽量不要延误。电话接通以后,不要还和周围的人继续说话,而把来电者撂在一边。在接听电话的同时还在做其他的事情,会给对方传递一种你并不在用心听电话的感觉,从而使人感到不受尊重。

(2)电话接通后,要主动问候,报部门和自我介绍,让对方知道是否打错了电话。

(3)使用电话敬语。在电话接听过程当中,使用敬语是职业化电话接听的基本要求,绝对不要使用“喂”、“哎”、“谁”等。很多人在听不到电话里对方的声音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喂,喂,喂,喂喂”,甚至喊个不停。我们可以说“您好……您好,能听到吗”,如果此后仍然没有声音,在挂机前可以说“我听不到您的声音,我挂机了”。

(4)避免否定的或者绝对性的词语。不能在电话交谈当中使用过多否定的或绝对性的词语,表现出消极和武断,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积极的印象。

(5)避免多余的声音。在整个电话接听过程当中,不要出现不必要的动作,以免引起对方一些不必要的猜测。不要对着听筒打喷嚏,擤鼻涕或者咳嗽。如果实在克制不住,可以说声“抱歉”、“不好意思”等,然后把头转到一边去。

(6)在挂断电话之前确认已经沟通完所有的信息,然后让电话在愉快的氛围当中结束。

书信礼仪

(1)高雅大方的信封、信纸

选择高雅大方的信封、信纸,并能与自己名片的色调相搭配则更佳。一般来说纸质、印刷、式样都必须加以考虑,至于颜色方面则多以浅灰、米黄等浅色调为主。有些比较讲究的人或公司喜欢烫上名字的缩写,有些则喜欢滚上花边,视各人的喜好而定,毕竟,信函可以代表一个人的特色。

信封的书写也有礼仪。信封一般应用钢笔、毛笔或圆珠笔书写。信封的格式以国际规定为宜。

(2)信纸的纸质与颜色

信纸的纸质与颜色必须与信封一致,也讲究美观大方。绝不能用一张灰色的信封里面夹了一张米黄色的信纸吧?其实正如服装一般,书信的配件也以整套搭配比较合宜大方,感觉上也较有品位。

(3)封口

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在信件投邮前会把封口用胶水完全封死,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此一来拆信刀将无法发挥拆信的功能了。所以必须在信封的一端或是两端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利拆信,否则收信者还得再去找一把剪刀才可以如愿。如果你真的找不到封口胶水,那就直接把信封的摺页摺进信封内代替吧!

(4)姓名与地址

收件人与寄件人的姓名、地址、公司全名、部门等都必须书写清楚,一方面让转交者可以顺利交给收信者,其在收到信时立刻就会知道是谁寄来的,如果地址错误或收信人无法收信时,邮差也可据此退回原信。

(5)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