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北洋军阀
11083200000037

第37章 北洋时代(17)

吴佩孚是个很有民族气节的人,当时的北洋人物,通常兵败后都会逃亡租界寻求庇护,但是吴佩孚让人钦佩的地方在于,他觉得这样做是有损国体人格,宁死不愿托庇租界。当然,天无绝人之路,吴佩孚最终还是搭乘军舰逃离了天津,但败军之将还是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历经大半个中国都遭到了冷遇,齐燮元,甚至自己的嫡系萧耀南都给他脸色,逼其下野,这时的吴佩孚可算是穷途末路了。直系众将都只顾着自身安危,却没有弄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此时各顾各只能让奉系被各个击破,吴佩孚对此痛心却毫无办法,最后反倒是一直与其政见不合的赵恒锡收留了他。

吴佩孚虽然战败,但是在张作霖和复出的段祺瑞眼里却还有利用价值,为了共同对付势力迅速膨胀的冯玉祥,张作霖并没有对吴佩孚赶尽杀绝,而正是这一点最终将促成吴佩孚的东山再起。尽管吴佩孚在复出后再也没能恢复到巅峰时期的光景,但毕竟,吴子玉还没有完全入土。

联合执政

冯玉祥自倒戈后,在直系肯定也是混不下去了,干脆就自立门户,和其他两个造反的孙岳、胡景翼共同组建了一个国民军,应该说是势力有了极大的提升。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冯玉祥借机扩充了实力,但是原来的直系老大,刚当总统才一年的曹锟就倒了血霉,冯玉祥吃里爬外,全然不念老帅先日对他的厚待,竟然将其囚禁,可怜曹锟费尽心力,为了个总统虚名花费无算,最终竟落得如此下场。更悲凉的是曹锟的弟弟曹锐,此人反吴倒是反得积极,殊不知吴佩孚其实对曹锟还是颇有感情的,反倒是跟那些不着四五的人混得开心,结果到了要紧关头,吴佩孚倒是尽心尽力,而原本交欢的王承斌、冯玉祥之流却反戈相向,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直系的分裂,说实话跟这个尽吹耳旁风的曹锐颇有关系,如今功败垂成,转眼沦为阶下囚,想来曹锐一定也是懊恼的。但是这个愚蠢的、没有识人之明、辨不清忠奸黑白的曹氏家人也颇知些廉耻,所以在冯玉祥要见他的时候,吞服了鸦片膏子气绝身亡。

现在冯玉祥反也反了,闹也闹了,局面被他搞成这样,总还是得收拾的。本来呢,冯玉祥想任用黄郛这个在南北都还算吃得开的人取代颜惠庆组织内阁,而阁员的组成他也想兼顾各方利益,组成一个各派联合执政的内阁。应该说,冯玉祥还是比较现实的,他知道直系倒了,他自己是控制不了整个局面的,所以就想利用制衡之术组织内阁,然后他来幕后操纵一切。

冯玉祥那么办事,其余的大佬同意吗?毫无悬念,没人同意。北洋系的人大多是旧派人物,虽然平时钩心斗角不亦乐乎,但是真到了要紧关头,倒戈叛变的人还真是不多,所以在这个集团的道德体系内,倒戈是最被人鄙视的。因此,倒戈的冯玉祥虽然从客观上促成了直系的溃败,但是因此得利的张作霖却并不因此就认可冯玉祥,像冯玉祥这样的反复小人,真可谓是人见人怕,在不久的将来,张作霖将因为冯玉祥差点连棺材本都赔了。况且真正在战场上冲锋的是奉系人马,冯玉祥只不过是看准时间放了暗箭,所以张作霖当然不会让冯玉祥专美。

另一个对冯玉祥颇有疑忌的北洋大佬是蛰伏已久、自从战败之后整日吃斋念佛把棱角都磨平了的皖系老大段祺瑞。段祺瑞在民国早期呼风唤雨,风头之劲,一时无两,段老虎的威名也在北洋内部如雷贯耳,但是经过和北洋后生吴佩孚的一仗,段祺瑞是一败涂地,至今未能翻身。在大败之后,段祺瑞磨砺心性,吃斋念佛,可说是成长了不少。可惜,这样的成长已经太晚了,皖系已无立锥之地,自卢永祥输掉和齐燮元的战争后,皖系就连块地盘都没了。段祺瑞还有什么?段祺瑞现在拥有的只是那张老脸,除了早年积累下的名声,可以说,段祺瑞现在是一无所有,但是名义上,他还是北洋元老,皖系老大。而没了牙齿的段老虎对于方兴未艾的冯玉祥有所顾忌,当然也是情理中事。

以当时的形势,确实很难找出一个比段祺瑞还合适的人物来执掌中央,首先段祺瑞有名声,有资历,北洋众人都给面子;其次段祺瑞已经没有实力,不会对张作霖、冯玉祥造成太大的威胁;再次就是如今虽说吴佩孚新败,但是直系地方势力还是很强,而要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就非得让段祺瑞这样的元老出面。

张作霖从始至终都没有染指中央大员的意愿,这恰是张作霖高明的地方,在民国抛头露面实际上是件苦差事,容易引起非议,而以在野身份遥控指挥则顺当得多,出了事情也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更重要的是,由一派之尊的身份出任中央大员,历史证明是取祸之道,皖系和直系的失败都是派系老大直接执政,最终引发在野势力的群起攻伐,毕竟由他人代职还可关键时刻弃车保帅,而自己任职一旦有事就难以脱身。所以,太上皇比皇帝承担的责任更小,但是要想控制皇帝,则需要高明的手腕,幸运的是,我们的张大帅花花肠子多,心眼也多,手腕也高明,所以他做太上皇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话说段祺瑞深孚众望,直系地方势力都表态拥护段祺瑞返京执政,而奉系和冯玉祥当然也没有反对的必要,所以顺理成章地,段祺瑞就让黄郛内阁成了过眼云烟,自己成了北洋政府的执政。所谓执政其实就是一个过渡时期的领导,段祺瑞上台的任务当然就是处理善后事宜,协调好战后各方的关系,创造出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局面。

要搁以前段祺瑞的个性,这样的差事肯定段祺瑞是办不好的,因为处理人事关系,协调派系利益本来并不是段祺瑞的长项,但是我们说过,段祺瑞变了,这支老虎已经没了先前的威猛劲儿,虎牙脱落了,多年的蛰伏让段祺瑞变得锐气消沉了很多。因此段祺瑞不仅接下了这个差事,并且还要办好这个差事。

我们分析一下目前民国的局面:直系在长江流域依然拥有很强的势力,真正丢掉的地盘只是直隶和河南,其他地方,直系依然有控制力,而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口,直系各省都表现出了一致对外的倾向。此外,奉系大举进关;国民军占据河南,遥制长江;而皖系虽无地盘,但残部势力蠢蠢欲动,试图分得一杯羹;而南方的孙中山坐镇两广;滇系则跟孙中山关系暧昧,四川争斗不休,湖南的赵恒锡号称独立,可以说民国异常的混乱,段祺瑞的工作着实难办。

段祺瑞上任后,就要求迅速召开善后会议,邀请各派大佬共同商议国是,拿出个章程来解此困局。但是段祺瑞话音刚落,就立马有人反对。反对的是孙中山,理由嘛也很含糊,大概孙中山是对冯玉祥倒戈后没有理会他感到不满,好不容易直系走了,奉系和皖系又来了,我这个大总统啥时候能当上啊?打从一开始,段祺瑞就尝到了这个执政的滋味,不好干啊。

这次马马虎虎地搞了个联合执政,跟孙中山又没啥关系,孙中山的耐性也算是快磨完了,而北洋内部呢,根本就不安宁,因为我们说过,张作霖打心底里就看不上冯玉祥这种反复小人,所以奉系入关,第一件要办的就是驱除冯玉祥在北京的所谓国民军。当然了,张作霖太低估冯玉祥了,冯玉祥能忍得一口气,未必消化得了这样的耻辱,我们说过,得罪谁别得罪冯玉祥,但不幸的是,张作霖和吴佩孚一样办了错事——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可是至理名言啊。

张冯暗斗

话说奉系打败了直系,大举入关,那奉系是来关内观光旅游的?当然不是,奉系当然是要占据中枢,遥控中央了,说实话,张作霖对关外的日子早就腻烦了,趁着这股劲儿,张作霖当然是想到皇城脚下见见世面。

有道是善恶终有报,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用在王承斌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王承斌同志反对吴佩孚,打仗不出力,跟奉系的关系又不清不楚,一心想着张老帅助他登上直隶督军的位置。张作霖按说关系跟王承斌也不错,毕竟王承斌太够意思了,直奉二战几乎就没怎么用心,就投降了,但是王承斌要明白,现官不如现管,现在在直隶管事的是新打了胜仗的李景林,而不是张老帅。王承斌可怜啊,费尽心机把吴佩孚赶跑了,以为自己为奉系立下大功,这回该发达了——玩笑开大了!在这次直奉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奉系五虎将之一,著名传统武术推广人,多才多艺的李景林同志手下绝不留情,迅速缴了王承斌部队的械,你要当直隶督军?老子还想当呢!出来混,迟早要还。王承斌可算碰上李景林这样的活土匪了,这不就是抢劫吗?对了,李景林就是抢劫,难道让老子把到嘴里的肥肉再吐出来?话说王承斌一看形势不妙,现管李景林完全不鸟他,就赶紧逃往天津租界避难,才好歹保住了性命。

王承斌这个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心思乖滑。这个人对待组织,对待领导,对待同僚从来不以诚相待,遇事容易见异思迁,还喜欢拉山头搞分裂,虽说在直系内部也自成一派,但是却胳膊肘从来不往里拐,一方面联结曹锟压制吴佩孚,另一方面则跟奉系互通款曲。真到了要打仗的时候,王承斌稍事抵抗,就投降了奉系,以为仗着过往情面,张作霖会赏他一官半职,殊不料奉系翻脸不认人,直接就缴他的械,这下可算是既赔了军队,又赔了脸面,丢人丢到了太平洋。

却说李景林带着制服王承斌的余威进了北京城,上来就赶走了胡景翼和孙岳在一些据点的军队,张作霖可能是没把冯玉祥当盘菜,玩得太直接了。这个猢狲组合(此二位在倒戈后胡景翼成了河南督军,而孙岳就当了河南省长)当然也不是善茬,造反这东西,只要有过一次,就不怕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就跟杀人一样,杀一个是死,杀十个也是死,到了这个境界,什么伦理道德都扯不上了。他们跟冯玉祥一分析一合计,觉得与其让张氏父子赶走,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摆个鸿门宴,借机了结两个,这两个一完,其他人就好办了。

张作霖的情报工作真是让人叫绝,就这么私密的事儿,愣是让他给知道了。张作霖一看,强龙不压地头蛇,国民军的那仨都是老北京了,在人家的地面上跟人玩硬的肯定不上算,没有胜机啊,所以麻溜的,他和他的部队都迅速撤到了关外。张作霖和冯玉祥的这次交锋可以算是完败,本来计划好好的要抢班夺权,赶跑冯玉祥,但没承想冯玉祥比他还土匪,直接就想上刺刀,耍横的遇到玩命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冯玉祥这个人纵横民国数十载,是出了名的硬骨头,他比任何人都豁得出去,道义,情理,在他眼里一文不值,厚黑学很多政客都懂,但是没几个人能够做到,冯玉祥在这方面堪称翘楚。冯玉祥就是这种从不向任何人屈服的人,贫苦出身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性方面最为彻底,有谁能像他一样跟谁就革谁的命呢?

张作霖胡子出身,按说江湖气十足,多少让人有点发怵的感觉,但是其实东北的土匪远比不上山东和陕西那一片的,东北人大多狡猾,而干土匪要想干出点名堂来,靠的是硬气,所以这还得算是山东的响马和关中的楞娃。所以张作霖压根就不是什么硬汉子,这个土匪虽说有些匪气,但显示出来的更多是精明圆滑的劲儿。张作霖外粗内细,表面看着粗,其实心思细腻着呢。冯玉祥其实也是这类人,而冯玉祥比张作霖狠的地方在于他什么都敢做,张作霖有时还讲点江湖道义,但是冯焕章眼里只有他自己,只要有人让他吃亏,他就会不计后果地报复。说白了,冯玉祥是个混人,这种人是最可怕的。

这一次混人赢了,而下一次,这个混人还将让张作霖这个土匪好好喝一壶,冯玉祥的出现彻底让北洋内部变成了没有任何规则的名利角斗场,他是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人。

艰难善后

段祺瑞这个执政不好干,临时的不说,还出力不讨好,老受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夹板气,段祺瑞当年在北京主政的时候,谁在他眼里?这回好了,是个人就能对他的工作指指点点,段祺瑞也是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得罪了哪位爷。

段祺瑞本来跟直系那是不共戴天,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段祺瑞早就从当年的恶婆婆变成了如今的小媳妇,老虎的牙槽里也没几颗牙了。段祺瑞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上台,完全是直系的缘故。直系势力在长江流域还是很强的,虽说丢掉了中央的控制权,但是其余的地盘当然是能保则保。他们推举段祺瑞上台当然是因为段祺瑞的中性色彩,而段祺瑞也得用他们来牵制张冯二人,所以说虽然段祺瑞表面上是和张冯一路,但实质上他跟直系还有着这样深层的默契。

段祺瑞上任以来,兢兢业业,也着实为了时局煞费苦心,尽管工作难度很大,但是段祺瑞还是尽力维持各方的脸面,最后也勉强搞出了一个善后方案,就是闹出贿选丑闻的国会解散,然后以前的宪法(包括临时约法和曹锟时期的宪法)作废。这只是一个初步方案,具体接下来怎么办,冯玉祥有自己的考虑,就是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大局上终于有了个交代,但在地盘方面可要难处理得多。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直隶的归属问题,对这块地盘目前执政的三方都有自己的考虑,张作霖想让李景林上,段祺瑞想让卢永祥上,而冯玉祥呢,又想让孙岳上(孙岳为此都辞掉了河南的省长职位)。就这么一块地盘,三方都想抢,没办法呀,这是中央,控制了直隶就是控制了中央,当然谁都想拿这块地盘。

首先退出的是卢永祥,虽说段祺瑞是希望他能留在直隶,支撑段祺瑞,好让老段说话做事底气足点,但是大家都知道直隶这个地方对于卢永祥来说很生疏,卢永祥想回东南,毕竟他以前是东南王,那是他的地盘,人头熟,关系也容易理。现在就剩下孙岳和李景林了,实际上也就是张作霖和冯玉祥,虽说张作霖先前折了一阵,但那毕竟是非正式较量,不作数,在正式较量中,张作霖可不想输。最后权衡半天,李景林做了直隶督军,但是段祺瑞将西北都交给了冯玉祥,另外默认孙部和冯部在直隶的势力,张作霖也知道想完全让直隶成为自己的地盘比较难,拿到个督军也算有所交代。而冯玉祥拿到了西北,在直隶又保留前部,所以也可以满意。当然,这个平衡是不稳定平衡,还留有大量的可操作空间,以后直隶是什么样,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