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是粒种子
11087200000020

第20章 保护孩子自尊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做起

我们总是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这是人自尊心的一种表现,人都是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赞美、表扬和认可,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其实大人小孩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视。而在教育过程中很多父母会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第一节一句话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别人家孩子比你懂事多了

陆芬的女儿五岁了,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她跟楼下的小婷玩得很好,两人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一天,小婷的妈妈带着女儿一块来陆芬家做客,她们俩谈教育孩子的话题,小婷的妈妈夸女儿听话懂事。这时,陆芬家的小猫咪跑了过来,在她的身边蹭来蹭去,陆芬用手拿开它,它又黏过来,陆芬就对正跟小婷玩沙包的女儿喊:“女儿,快来帮我把猫咪拿走!”女儿却头也不回地说:“妈妈,我们玩得正起劲,你把它拿开就好了。”

陆芬听了,有些生气地说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跟人家小婷比比,小婷在家可比你懂事多了!”女儿撅着小嘴把猫咪拿出了屋。

谁知,从此陆芬的女儿不再去找小婷玩了。小婷喊她下楼捉迷藏,她也不去,上幼儿园她也一个人去。陆芬一说到小婷,女儿便捂着耳朵对她喊:“我不听,我不听,我就是不懂事!”

陆芬跟小婷妈妈提到这个事情,小婷的妈妈说:“那天你当着我和小婷的面,说女儿不懂事,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她产生了自卑心理,现在叛逆是为了反抗你的!”陆芬这才明白,原来她不经意的批评,已经伤害了孩子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抗,只会更加孤立并伤害自己。想到这里,陆芬真的很心疼。

于是晚上陆芬特意坐在闷闷不乐地玩玩具熊的女儿旁边,温和地对她说:“女儿,你在生我的气,对吧?我不是有意批评你的,小婷的妈妈还直夸你比她女儿要懂事呢,其实,在我心里,你是最听话的好孩子!”女儿望着妈妈,“妈妈,你真的这么想吗?”“当然了,小婷的妈妈可喜欢你了,说你又漂亮又活泼,让女儿向你学习呢!”陆芬笑着对女儿说,她看到女儿的嘴角也露出了笑意。

女儿第二天就去找小婷玩了,她们两个又成了好朋友。

小孩子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批评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和方式。维护孩子的自尊,他才会更加自信。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是最亲的人,如果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孩子还会有信心吗?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明白这一点。

没见过你这样笨的

有的家长认为,在外人和家庭的公开场合批评孩子,才能让孩子“长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也有的家长认为,只有随时随地批评孩子的不足,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更有的家长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见到一个人就开始说自己孩子的不足。

这些做法,会加倍损害儿童的自尊,让他在他人特别是同伴中抬不起头来。

莎莎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对她的精心呵护以及生活上的大包大揽,让莎莎变得内向而胆怯。

回到父母身边以后,莎莎经历了另外的遭遇。爸爸脾气暴躁,让莎莎很害怕。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莎莎给客人倒水。一不小心,茶杯摔了。爸爸很生气,当着客人的面劈头盖脸地批评起来,“没见过你这样笨的!”爸爸试图通过批评女儿来挽回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不笨。

生性敏感的莎莎羞愧得无地自容。

晚上,莎莎做了一个噩梦,看见爸爸用手指着她的脸批评她。从此,莎莎看见爸爸就紧张,越紧张越容易出错,出了错爸爸就训斥。

最后,莎莎患了恐惧症,天天做噩梦,一点风吹草动都紧张得不行。

有的父母总想通过当众批评孩子来划清自己与孩子的界限。

让人知道,孩子的错误是他自己造成的,与我无关。还有的家长认为,批评孩子越尖锐,似乎自己就越高尚。其实这是不对的。孩子的不足实际上都是环境影响的产物,而父母是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你这就是浪费纸张

那是一次美术课上,小朋友都在画画,老师发现蓉蓉的桌上没有画纸。当老师要责备组长漏发画纸时,却见蓉蓉组的组长晓明站起来说:“老师,别给她,她不会画画,给她也是浪费纸张。”声音还拖着调子,引得全班小朋友哄堂大笑。老师立即制止,并严肃地批评他说:“她不会画,我们大家可以帮助她,你怎么能嘲笑她呢?”并让组长给蓉蓉补发画纸,向蓉蓉说对不起。

可是蓉蓉接过画纸,仍是一脸委屈,坐在那儿默不作声,老师突然发觉,刚才小组长那句拖长声调的话语是那么的熟悉。老师思考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上一次美术活动的情景: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别的小朋友都能拿着画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可是轮到蓉蓉时,她却拿着画纸不说话,老师一看她的画面脏而乱,根本看不清画的是什么?生气极了,便随口说了句:“你这画的是什么呀?让你说又说不出来!这就是浪费纸张。”

老师心里非常愧疚:蓉蓉是单亲孩子,她没有妈妈,也许是缺少母爱,蓉蓉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没有同龄孩子好,作为她的老师,应该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应该耐心地多等待几分钟,或许她就能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他的作品,更不能轻意否定她的作品。那样的话伤害了蓉蓉的自尊心!这叫什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呀!

想到这里,老师走到蓉蓉身边,认真地指导蓉蓉完成了当天的绘画作品。最终在老师的鼓励下,也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了,老师还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蓉蓉,蓉蓉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幼儿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成了孩子们效仿的对象。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却很差,很多言语都是学着老师来做的,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既懵懂又敏感的孩子,他们的言行吸引着好多双稚嫩的眼睛,影响着好多颗纯洁的心灵。

§§§第二节巧妙地化解孩子的尴尬处境

尿床是意外事件

是否尊重和切实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每个家长都必须时刻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你可能觉得好玩而善意的说笑起孩子的一些小事件上体现着!

星期天,小军在家里睡了个懒觉。

小军睁开眼时看见爸爸也躺在床上,立即半侧立起身子却依旧躲在被窝里问:“爸爸,你怎么在我的房间里啊?”

小军放假的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贴着爸爸,他小嘴里总是说“爸爸在哪,我在哪”。可是现在这是什么情况?爸爸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小军又开始问道:“爸爸,你去超市买东西吧。”爸爸说:“可是我今天没有购物的计划呀。”小军却仍在坚持:“爸爸,你想想我们缺什么,你就去买吧,现在就去!”爸爸觉得不太正常了,觉得小军一定有什么事情隐瞒。仔细观察后,爸爸发现小军每天起床时总是扔得远远的被子此时却紧压在身上,难道是尿床了?看着小军那躲闪的目光,爸爸还是本能地将手伸到了被子里。竟然真是尿床了!而且睡裤、床单、被子均末幸免!

小军见被爸爸发现了,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爸爸,用被子盖着,这样过会儿就干了。”看着小军的样子,爸爸真是又气又好笑。“爸爸,对不起。我做梦要小便的,我还以为是在梦里呢。”小军解释道。

“军军,自己快点将衣服换好来帮爸爸换床垫以及晒被子,好不好?”爸爸一边整理着床,一边问。

“好!”孩子回答的很痛快,动作也很快。他们快速地将床上用品一应换下,该洗的暂放洗衣机里,该晒的放窗台上晒着。

奶奶得知小家伙尿床了,开始说“羞”,爷爷则说应打。爸爸连忙打圆场,“这只是一个意外事件,偶尔的,没关系。军军已和我将问题解决了。对不对?”

小家伙得到爸爸的鼓励,不再藏在爸爸身后,也告诉爷爷奶奶“这是个意外事件”。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说起来容易,然而做起来却难。孩子大了,有了羞耻感,也就有了自尊心。可是大人却因为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觉得好笑或是好玩,有意无意地与他人谈起孩子并不想让家长们谈起的事,甚至于家长还总是拿它们去开孩子的玩笑。家长们或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却不知这其实会伤到孩子正在成长的自尊心。

生日礼物和未完成的作业

中国有句古训,叫“人前教子”,但在现代教育上是不可取的,因为大人有自尊心,孩子同样也有自尊心,都需要别人尊重和理解的。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妈妈从外面办完事回来,看到女儿正津津有味地捏着泥人,妈妈查看她给孩子所安排的作业,发现竟一字未动。

妈妈非常生气,觉得女儿把她的话当做了耳边风。就在她要发作时,她的目光落在了女儿捏的泥人上,尽管那个泥人捏得十分粗糙,但看上去还是有几分创意。于是妈妈改变了初始的想法,拿起地上的泥人,高兴地对女儿说:“这个泥人真好看,是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吗?”

女儿的反应很快,她察觉到妈妈并没有责备她的意思后,立刻顺着妈妈的话说:“妈妈,这是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做成的,爸爸会喜欢吗?”

妈妈回答说:“当然会喜欢,这是女儿送给爸爸的第一件生日礼物,爸爸一定会好好珍藏着,咱们给他一个惊喜好不好。”

女儿听后感到自豪,说:“好!”

妈妈见已达到预期的效果,随即将话锋一转,亲切地对女儿说:“如果你能将妈妈安排的作业一同完成了,爸爸知道后会更高兴的。”

这时女儿才想起自己未完成的作业,她害羞了。

到了下午,女儿不但完成了妈妈安排的作业,还主动帮助妈妈做家务。

案例中,妈妈首先采用的不是训斥女儿,而是肯定女儿的某种优点,给女儿充分的肯定,充分保护了她的自尊心之后,再给女儿讲道理,让她完成未完成的作业。

谁偷了那一百元钱

对于已开始上学的孩子而言,犯错是难免的,但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给孩子留面子,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是处理方法的关键所在。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六年级的王老师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班上的一个男学生惊慌失措地跑到他面前说:“王老师,我放在裤子里的一百元钱不见了!”王老师吃惊极了,叫他坐在椅子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最后,王老师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放心吧,老师会帮你找回来的。”

第二天,一到课堂上王老师就把昨天发生的事和学生们讲了,学生们听后嘘声一片,过后王老师很严肃地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昨天下午发生的事让人很不高兴,听了这件事我也感到惊讶,你们四十五个同学有缘能聚在一起共同的生活和学习,没想到在我们班里会出现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钱到底是谁拿的谁心知肚明,现在老师给你们发一个红包,拿了钱的那位同学我希望你知错就改,能够迷途知返,你还是一个好学生、好孩子!”

第三天上课时,王老师叫学生们把昨天发的红包无记名地放在一个小纸盒里,每个孩子都照做了。下课后王老师把每一个红包都看了,果然看到了一个装有钱的红包,并且里面还附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是这样写的:“王老师,我知道错了,我知道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我不应该做出让您、让父母丢脸的事,请求您的原谅!同时,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不要把这件事告诉我的父母和同学们,要不我会无地自容的!”看了这张小纸条后王老师有说不出的高兴,立即到班上把丢了钱的那位男孩子叫到办公室,把钱交给了他,他非常高兴地接过钱后给王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过后,王老师还到班里去私下里表扬了那位知错就改的孩子。至今王老师也没有说出是谁偷偷拿了那一百元钱。

王老师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处理这件事,是因为他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六年级这阶段的孩子来说,自尊心极强、极容易出现叛逆的时期。他就针对孩子的自尊心,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采取合理的、恰当的方式去解决,尽可能不去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不同,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动他们。

作为教师,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但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有人说:教师不是法官,不要把学生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要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教师应该是一名播种者,而尊重就是播种机,要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