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是粒种子
11087200000025

第25章 让爱在孩子的心中发芽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足够多的爱,希望这些爱能够伴随孩子的人生一路成长。然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仅仅让孩子获得爱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让爱在孩子身上继续传递出去,让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也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这才是“爱的教育”。

§§§第一节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心是需要培养的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根本体会不到他人的贫困、不幸。在家里,孩子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

爱心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点点滴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家长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尊敬长辈、同情弱者等,这些都是爱心的表现,对孩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带来好处。但是现在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存在误区,只看重孩子的成绩,以为孩子有好的成绩,就有好的将来。

父母如何进行爱心教育

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呢?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爱心要从小抓起。

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二、爱心要榜样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

三、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让孩子把自己的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

四、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

五、保护好孩子的爱心。

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

“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

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自小培养孩子同情心和怜悯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

§§§第二节培养孩子爱心的案例

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

在法国的一个城市,罗伯特5岁的孩子杰克在自家花园里玩足球,正玩得开心的时候,小杰克把足球踢到邻居的花园里,打烂了一盆花。杰克有点害怕,就去告诉了父亲,并希望父亲帮他把球捡回来,可罗伯特却要孩子自己去捡,并要求孩子“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

于是,罗伯特要求孩子向邻居家道歉,并拿一盆同样的花作为赔偿。杰克迫不得已捧着花盆,很不情愿地敲开了邻居家的大门。邻居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老人看着小杰克泪水盈盈的样子,非但没有责备孩子,也没有留下花盆,还从屋里拿了一包巧克力送给孩子,并且告诉她说:“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是对你的奖励。”

罗伯特和那位老人深知: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爱是最美的语言,让孩子在爱心的陪伴下成长!

送妈妈玫瑰花的小女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做校长时,曾经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一天,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忽然发现一朵盛开的玫瑰花,那朵玫瑰看上去很鲜艳,也很大。他想,这朵美丽的花,肯定会引来更多的人观赏。

然而,当苏霍姆林斯基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忽然跑来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她摘下了那朵漂亮的玫瑰花,正准备拿着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急忙走向小女孩。小女孩看到有人站在她的前面,胆怯地注视着对方。

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指责这个孩子,而是蹲下身子,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呢?”小子孩有些害怕,怯怯地说道:“送给我的妈妈,她病得很厉害,我想送给她一朵最大、最漂亮的鲜花,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看着孩子那纯真的小脸,这位教育家很感动,于是他牵着小女孩的手,又摘下了两朵又大又漂亮的玫瑰,送给小女孩,说:“这两朵玫瑰,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拥有美好的爱心;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懂得爱别人的孩子才会得到别人更多的爱。有了爱,我们生活得才会更好,让我们的孩子多一些爱心,多体会爱别人的乐趣,也让孩子在爱的怀抱中健康地成长吧!

累坏了父母,闲坏了孩子

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接受爱的大口袋,拼命往里塞,却不给孩子爱他人的机会。其结果,孩子感受不到爱,认为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不需要回报,于是孩子变得无情无义,自私冷漠。

辽宁省的一份调查表明,59.18%的家长在养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每月给孩子零花钱在50元以上的占27.02%,其中超过百元的占7.85%。孩子每周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极少,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因此,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54.75%的学生上下学时需要家长接送。7.81%的孩子能“讲究卫生”。41.19%的家长是把洗脚水端到孩子面前的(“经常如此”的占8.6%,“偶尔如此”的占32.6%)。

年轻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就这样,“累坏了”父母,“闲坏了”孩子。这样的家长不明白,如果孩子不干活,就不会对这个家表示关心,久而久之,可能会变得自私冷漠,好像是这个家的“局外人”。到那时父母醒悟过来,再埋怨孩子不干活,就已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