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11098800000076

第76章 西夏惠宗皇后小梁氏听政被毒死

西夏惠宗李秉常皇后小梁氏,乃毅宗皇后梁氏的侄女、国相梁乙埋的女儿。她听政十三年,秉承了党项族女性的能征惯战的特性,多次与宋朝交火。在内政方面,她和梁氏家族总揽朝政,使李乾顺当了十三年傀儡皇帝,最后被强大的辽朝皇帝耶律洪基用毒酒毒死。

前文说过,西夏大安九年(1083),毅宗皇后梁氏将侄女、国相梁乙埋的女儿小梁氏嫁给了惠宗李秉常作皇后,目的就是要巩固梁氏家族在朝廷中的权力。可是公元1086年,李秉常就因为忧郁而死。作为女性,小梁氏的命运应当说是凄惨的。

惠宗李秉常驾崩后,他年仅三岁的儿子李乾顺即皇帝位,是为崇宗。而小梁氏则被封为皇太后,西夏的权柄仍然掌握在梁氏家族手中。此后,小梁氏临朝听政达十三年之久。小梁氏依靠的对象,就是她的哥哥、国相梁乞逋,这样西夏又形成了新一轮的外戚当权。

要说皇后得先说皇帝。李乾顺活了五十五岁,当了五十四年皇帝,前十三年一直生活在梁氏家族的阴影下,后四十年堂堂正正地当了皇帝,算是比较爽的。

李乾顺即位时,皇族和后党之间的相互倾扎非常激烈,两个集团实力相当,谁也拿谁没有办法,形成了相对平衡的局面。

小梁氏听政之初,继承了其姑母和父亲连辽抗宋的外交政策,她同样也受到党项风俗的影响,从小就练习武功,成人后长于骑射,能征善战,在与宋朝的多次战争中,她都经常亲临前线,鼓舞士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夏之所以不断与宋朝交兵,除了需要掠夺中原的物质和技术外,主要处于内部稳定的考虑,当然也有扩大疆土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外战内和”。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无论是西夏的党项也好,还是辽朝契丹也罢,后来还有元朝蒙古,他们的那种挺进中原的扩张心理一直非常强烈,因此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小梁氏当政后,因为宋朝感觉西夏的权力交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所以战事一直没有停歇,应当说小梁氏是在战火中交接权力的。就西夏党项内部而言,这实际上帮助了小梁氏。但是,小梁氏与老梁氏相比,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

西夏天仪治平二年、三年(1087、1088)这两年间,战事没有大的进展,处于真正的拉锯战状态,相反,西夏内部问题却凸显出来。官场上,文官们似乎只是摆设,只有武将还有说话的份儿;老百姓中,适龄男子不断被征兵上战场,女子也有一部分上了战场,守在家里的也没心思过日子,总是担心前方的亲人。最突出的问题是,这两年连续发生大旱,民不聊生,在前线的西夏军队士气严重受挫。

小梁氏及其家族注意到了这一点,经过商议后,西夏于夏天仪治平四年(1089)主动与宋朝求和。经过谈判,宋朝将神宗时期占领的米脂等地归还西夏,西夏则将部分土地以及战俘归还宋朝。从而在西夏与宋之间出现了暂时的平静状态。

有句经典的话是这样说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句话用在西夏和宋朝之间再形象不过了。在西夏天祐民安元年(1090)双方落实前一年达成的协议的过程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事。必须明确的是,这一次是由西夏挑起的。

当时,西夏将宋军战俘送回时,前方将领趁机索要横山、兰州以南地区的领土,这是讲和时没有涉及到的,属于西夏“玩赖”。可是宋哲宗听信了宰相司马光的主意,为了息事宁人,竟然同意了西夏的要求。小梁氏和国相梁乞逋非常兴奋,认为宋朝软弱可欺,于是又派使者到辽朝,准备看辽朝的意思,寻机借兵,试图打破西夏与宋朝达成的停战协议,再次挑起战争。

实际上,辽朝也不希望打破西夏、宋朝和辽朝基本保持的共处局面,于是采取了拖延战术,并且不断加强内部建设,以利今后的扩张。拖延了一年多后,西夏见辽朝没有借兵的意思,于是自己准备单干。他们在小梁氏和国相梁乞逋的坚持下,仅以三万兵马进攻环州、庆州两地,但是战事还没有打响,宋朝的环庆经略使得知了消息。这位环庆经略使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于是西夏大败,只得退兵。

经过半年休整后,西夏在小梁氏太后的亲自统帅下,十万大军扑向环州。西夏、宋多年交战,双方对对方战法都有很深的了解。宋朝经略使并没有惧怕小梁氏的大军,他采取诱敌深入、包抄后路、对水源下毒等办法,大大破坏了西夏军队的士气,严重削弱了西夏军的战斗力,令西夏军死伤无数。小梁氏非常狼狈,连帐篷、首饰都丢掉了,不得不换成老百姓的衣服逃走。

最后西夏和宋朝又讲和了,不过宋朝显然占据了主动。与老梁氏相比,小梁氏显然没有得到战神的垂青,除了获得一些小的胜利外,她所关注或者亲历亲为的大的战争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小梁氏不断向宋朝发动战争,并没有换来国内的和平。随着战事不利,小梁氏的威信不断下降,甚至在梁氏家族内部,她和哥哥、国相梁乞逋之间也出现了严重的裂痕,进而削弱了外戚专政的势头。国相梁乞逋与小梁氏虽然是亲姐弟,但是并没有像他们的父亲和姑姑那样配合默契。

梁乞逋为人不检点,到处耀武扬威。作为国相,不但没有化解皇族与后党之间的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更不应当的是,他反客为主,很多事情甚至不愿意与小梁氏商量了,完全由自己做主了。这样,小梁氏和梁乞逋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客观上使皇族分裂了。

天祐民安五年(1094),梁乞逋想废黜小皇帝,自己当皇帝。他的阴谋被皇族大臣、军队首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发觉。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不与小梁氏商量,立即率部队将梁乞逋及其全家杀死,然后再将情况通报小梁氏,表示继续拥戴她临朝听政。小梁氏也没有办法,她也觉得自己的哥哥梁乞逋太过分了。

之后,西夏和宋朝的战争仍然不断,及至天祐民安七年(1096),又达到了高潮。这一次,西夏军队由小皇帝李乾顺和小梁氏皇太后亲自率领,率领五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准备消灭宋朝军队。然而,西夏军队只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从战局全局来说,肯定是不划算的。在随后的两年里,

西夏军队多次进攻宋朝,但是基本都是无功而返,由于不断发生战争,国内疏于治理,西夏国内的状况不好,国力不断下降。

永安二年(1099),李乾顺已经十六岁了,小梁氏仍不让他亲政,甚至连个仪式都不让搞,小梁氏连老小梁氏的那点气度都没有。当时辽朝的皇帝是耶律洪基,他非常看不惯小梁氏的做法,同时觉得西夏总是发动战争,显然是为了扩大领土,因而对西夏非常关注,同时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在战事方面毫无进展的小梁氏,试图按照以前的办法向辽朝借兵,以再次进攻宋朝。耶律洪基觉得除掉小梁氏的机会来了,他立即派使者携带毒酒来到西夏,在谈判借兵之前,拿出毒酒表示:西夏要想借兵,先喝下辽朝皇帝耶律洪基的赐酒。小梁氏未加思索,便喝了下去,于是一命呜呼。结束了她临朝听政十三年的历史。

小梁氏被毒死后,十六岁的李乾顺亲政,绵延四十年之久。当然,李乾顺的执政实际后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