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11098800000078

第78章 元太宗皇后脱列哥那改遗嘱乱政下场悲(2)

据史书记载,脱列哥那在窝阔台死前就干预朝政,并且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反感。为什么这些大臣不出面反对脱列哥那呢?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保心理占上风,窝阔台活着的时候,他们天天围着窝阔台转,对脱列哥那一个女流之辈当然不放在眼里。现在情况不同了,先大汗已经离开人世,脱列哥那手里握有生杀大权。况且形势表明,基本不可能有其他人选继承大汗位置,只能从窝阔台家族出,所以大臣们选择沉默或事不关己的态度,就显得很自然了。

既然反对派不多,脱列哥那干政也没有引起大的波澜,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就等忽里勒台大会召开了。但是,摄政的脱列哥那却改变了主意。她并不希望按照窝阔台当年的嘱托,让年幼的孙子失烈门继承大汗位,而是希望自己的长子贵由当大汗。

尽管史学界多数人认为,脱列哥那皇后玩弄权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斥贤崇奸,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她在窝阔台的继承人问题上,多少还表现出一些从大局着眼的事实。历朝历代,多数皇后干政、摄政,都希望小皇帝上台,好为自己以皇太后、太皇太后身份干政留下理由,可脱列哥那没有这样做。她同样也没有按照蒙古习俗,让自己的小儿子合失继承汗位。个中原因,我们虽不得而知,但是从史料的记载看,她的长子贵由显然比合失能力强、本领大、战功卓著。贵由显然具有政治家一般意义上的能力和铁石心肠,他甚至对把他拥上台却妄加干政的母亲都不客气。

为了能立贵由为大汗,脱列哥那迫不及待地寻求外来的支持力量。她找到老臣耶律楚材,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可是,这个耶律楚材已经看清了脱列哥那的意图,他不断在公心和私心两方犹豫,他推辞说:“继承汗位的事情,是您家里的事情,外人不应当掺和。”

脱列哥那说道:“先帝立了失烈门,但孩子太小,应当由长子贵由即位。”

耶律楚材试探着说:“先帝既然有遗命,就应当遵从吧。”

脱列哥那说:“那不行,我们应当从长计议。”

见耶律楚材老奸巨滑,脱列哥那就去找窝阔台执政时期的宠臣奥都喇合蛮。奥都喇合蛮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他选择了一边倒的方式,完全赞同脱列哥那的主意。

有了支持者,还要打击反对者或者曾经的反对者。脱列哥那当年干政的时候,曾经遭到镇海和牙老瓦赤的反对,现在脱列哥那要报复了。

镇海和牙老瓦赤为了保全性命,跑到脱列哥那的二儿子阔端家里藏了起来。

脱列哥那得知后,问儿子阔端要人。

阔端是一个有是非观念、有正义感的人,他对来人说:“镇海和牙老瓦赤都是朝廷大臣,如果有什么罪,应当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处罚他们。”

脱列哥那见二儿子保护自己的反对者,觉得老二和她离心离德,可又没有办法,于是准备在忽里勒台大会上惩罚镇海和牙老瓦赤,她指令亲信大臣罗织罪名,后者不肯从命,被关进了监狱。

脱列哥那派奥都喇合蛮前往契丹,以取代牙老瓦赤。

脱列哥那对奥都喇合蛮非常信任,甚至把“御宝空纸”都给了他,由于是空纸,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表明奥都喇合蛮得到了全权处理与契丹关系的权力。脱列哥那哈敦甚至说:“奥都喇合蛮的任何主意,令史都应当书写。如果不写,就斩断令史的手。”

许多大臣认为这样的做法就是胡来!耶律楚材本是个和事佬,现在也实在是看不惯脱列哥那的做法,就对脱列哥那说:“天下是先帝的天下,朝廷奏章自有规矩,怎么能把空纸给一个使臣呢?另外,合理的命令应当执行,这和令史有什么关系?如果违反朝纲,就坚决不能做!我死都不怕,还怕你斩断手?”

脱列哥那见威信很高的耶律楚材都出来反对,就义为必须要把他压制住,要不然局面无法控制。于是她怒气冲冲地把耶律楚材赶走,虽然没有马上撤他的职位,但不许大臣找他商议事情。

耶律楚材追随窝阔台三十余年,秉公执法,现在却遭到如此待遇,他就此心灰意冷,称病不出,两年后忧郁而死。

可是事情还没有完,耶律楚材死后,有人为了讨好脱列哥那,竟诬陷耶律楚材侵吞国家财产。

脱列哥那马上下令对耶律楚材家搜查。结果除了发现很多遗文外,没有几件值钱的东西。脱列哥那虽然仇恨耶律楚材,但是这一搜也令她很佩服,于是下令追封耶律楚材为广宁王,子嗣世袭。

脱列哥那不断地为大儿子贵由即位做着准备,但是,在术赤的长子拨都的煽动下,忽里勒台大会没有如期召开,而是拖了三年之久,这客观上为脱列哥那继续摄政提供了条件。

前文说过,在窝阔台即大汗位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其他儿子曾非常不满,尽管他们没有在父皇面前明言,但后来他们都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思想,最后达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实际上,窝阔台去世的时候,贵由还在西征的路上。他接到脱列哥那派人带来的信后,知道了母亲的意思,特别感到安慰,同时也明白母亲对自己的器重,因为母亲脱列哥那完全可以按照父亲生前的遗嘱,让失烈门上台的!贵由立即命令部队火速返回到自己的封地叶密立,以观察动静。

脱列哥那对皇权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大汗位虚悬的几年中,蒙古的主力部队都在西征没有返回。左翼宗王之首斡赤斤便萌生了武力夺取汗位的野心。

公元1243年夏天,斡赤斤率领军队在没有得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来到蒙古重镇和林城下,蒙古汗廷顿时一片骚乱,很多人认为兵谏不可避免。

脱列哥那皇后立即与她的亲信奥都喇合蛮商议,把朝廷西迁避难。

这时候,斡赤斤得到消息说,贵由的大军已经到达封地叶密立了。斡赤斤知道,贵由作战勇猛,他的部队无法和贵由的部队较量。于是,他马上致信脱列哥那,请她回到和林主持朝政,说自己来是为了奔丧的,并且立即命令部队东撤,一场内战算是避免了。

贵由在母后的请求下,派了军队保护朝廷。

这次未遂政变,使脱列哥那对皇权的担忧达到了极点,她决定应当尽快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以免夜长梦多。实话说,大会推迟了三年举行,临朝摄政的脱列哥那担了三年心。

蒙古有一些元老眼看汗位争夺越来越激烈,也觉得有必要立即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在各方的积极促成下,大会终于在公元1246年春天召开了。大会虽然由脱列哥那主持,但会上的争论异常激烈,一些人主张由失烈门继承汗位,因为这是落实窝阔台的遗愿。以脱列哥那为首的一些人则主张由贵由继承汗位,双方唇枪舌剑。当然,大会最后还是通过了脱列哥那的建议,以“英武、勇敢、刚毅”的评价拥立贵由当大汗。当年8月24日,贵由正式举行仪式,即大汗位。是为定宗。

(3)忧郁而死

贵由即汗位时,已经年届四十岁,正处在年富力强的时期。作为大汗、作为男人,他对权力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的母亲脱列哥那认为自己拥立贵由有功,加上多年干政的习惯使然,所以,朝中的大事小情还是想替贵由作主。于是,贵由和脱列哥那的矛盾就凸显出来。这种矛盾,我们可以理解为大汗和皇太后之间的权力之争,也可以理解为母亲和儿子之间的矛盾。

当贵由觉得:自己的大汗位的确是母亲费劲心机为自己争来的时候,他对母亲的干政就可以心态平和一些、谦让一些;当他思忖大汗权力不能帝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候,他的心态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对母亲干政有意见,严重的时候甚至对母亲非常仇恨。

使人不忍心看到的是,贵由的后一种观念渐渐占了上风,并且不断得到加固,最后在贵由心中形成了定论!所以他对母亲越来越冷淡,甚至越来越讨厌。

作为母亲,脱列哥那的确为贵由的事情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当看到贵由对自己很冷淡时,脱列哥那不能检讨自己干政的事实,而是觉得贵由这孩子没有良心,于是不断责骂。她没想明白:现在的贵由已经是天子了,他需要行使自己的权力,他不愿意有人对他指手划脚。

史书记载,贵由为了夺回母亲手中的朝廷大权,或许说警告她的母亲不要干政,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他首先选择脱列哥那的亲信法蒂玛开刀。法蒂玛不是蒙古人,而是波斯人,早先被蒙古兵掠到和林,后来在皇后脱列哥那身边做事,逐渐得宠,甚至替代镇海出任大臣。

正在这时,脱列哥那的二儿子阔端因病死去。贵由以为弟弟报仇为借口,不顾脱列哥那的强烈抗议和乞求,将法蒂玛杀死。而且她对母亲的另一个亲信奥都喇合蛮也不客气,同样将其杀死。他还重新启用被脱列哥那罢免了的镇海、牙老瓦赤等人。

贵由这一系列的行动深深刺痛了脱列哥那,她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贵由虽然在精神方面不断刺激母亲,但是毕竟有血缘关系在,因此在物质生活方面没有难为脱列哥那。可是,脱列哥那关注的不是物质生活。她整日唉声叹气,觉得自己的儿子辜负了她,她为贵由改变了夫君的遗嘱,而贵由却这么无情!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脱列哥那难过极了,虽然没有大病,但她没几个月便死去了。

这就是元朝的脱列哥那皇后与儿子贵由的一段让人难以忘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