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11098900000172

第172章 低调隐忍厚黑学(7)

有的领导者比较民主,遇事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力求上下融洽一致。所以说,作为下级,要使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就必须看到它的必然性,承认它的客观性,尊重它的存在性,最重要的是作为下属一定要增强对领导的适应性。

一般说来,上司在德、才、学识等方面要比下属高一筹,具有一定的领导水平。如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政策性、原则性强,看问题有全局观念等。也有一些上司有一些因人而异的个性方面的优点,如性格直爽、办事果断、工作细心、生活俭朴、思想开放、勇于改革等,这些都值得作为下属的尊重和学习。当然,也有人可能这么说:我们的上司水平太低,令人无法尊重。如果这样想,实际上就不容易尊重上司,表面服从,心里不服,甚至经常顶撞上司,上司分配给你的工作也不愿接受,搞得关系紧张。当然我们也承认,不是每位领导都具备高水平的能力,每一方面都超越下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认为只有“完人”才值得尊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朋友,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很有水平的上司,能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如果把上司过于理想化,未免脱离实际。一个善于学习的下属必须本着谦虚学习、提高自己的态度,尊重上司,并注意学习和吸收上司的长处,建立乐于服从的观念。这是处理好与领导关系的最基本方法。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登上皇位,封开国功臣徐达为中山王。朱元璋喜欢下棋,有一天同徐达在莫愁湖边的楼上下棋,连输了三盘,就把这座楼连同莫愁湖赐给徐达,并让人在这座楼挂上“胜棋楼”的匾额。徐达对朱元璋感激万分。可是,事后朱元璋暗想:你不谦虚推辞,竟挂上什么“胜棋楼”的匾额,这不是存心往我脸上抹黑吗?常言说,下棋如同行军作战。你逼我输了棋,唯恐天下人不知晓,还挂上一块匾,这不是明明让人家想到,如果我跟你真刀真枪两下对阵的话,少不得也是你的马前败将哩!好,这份怨仇一定记下!后来,徐达后背上生了一种毒疮,叫背疽。据说这种病最忌吃鹅,朱元璋却派人送去熟鹅一只。徐达明知这是要他自尽,也只好强咽肚里,但直到临死,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哪里知道,就是为了那座“胜棋楼”,朱元璋怀恨在心,他才招来杀身之祸。

其实朱元璋输棋后,赐给徐达的楼上挂“胜棋楼”只不过是客气客气,作为下属的徐达不应该仅存感激之心而默默接受。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已习惯了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超越自己,更何况,下棋如同行军作战。徐达没有看到这一点,遭到杀身,应该说也是必然。

懂得尊重上司

我们在接受任务,听取上司的想法、指示时,应聚精会神地听取指示,领会指示并记住每项指示的细节,这本身就是尊重上司的具体表现。你可以偶尔地加些表示语气的词,“嗯”、“对”、“是这么回事”等,也可以重复上司谈话中的一些关键词来表示你在仔细倾听。并且,你的眼睛要温和地看着上司,既不要直盯着他,也不要看旁边无关的东西。谛听,是一个人的修养,它也能使你的上司竭尽全力地把他的话掏给你,有些甚至是他原本没打算告诉你的事情。

尊重上司不一定表现在面对面的时候。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上司保持一致,说话一个声音。对别人说上司的好处,并且表现得忠心耿耿;同样的,上司也会如此回馈你的。切忌背后议论上司,这是作为上司最为反感的。一般地讲,任何上司都希望下属对自己忠诚,听从指挥,一心一意,这是所有上司的心愿。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与上司言行一致,多给上司出主意,及时反馈信息,这都是尊重上司的基本要求。

东汉时期,董卓由凉州进京,趁乱把持了东汉王朝后。一则为改变自身形象,二则为拉拢文官集团,遂解除党锢,大量启用文人和名士,史称“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蔡邕是当时闻名天下的文人,一介武夫的董卓对其更是非常敬重。董卓重其才学,厚相遇侍。每当朝廷有事,常叫蔡邕负责起草诏书之类。一直怀才不遇的蔡邕而今受到重用和信任,顿感荣幸,于是很卖力。过去很少有人看上他,唯有董卓给了他施展才干、占尽风光的机会,他自然要感激、敬重董卓。董卓也很赏识他,一段时期,竟一天升一次官,三日之间,官至尚书。其升官之迅速,为中国官场史上所罕见。董卓作为窃国大盗,被其义子吕布及王司徒合谋而诛后,朝廷内外一片欢呼。“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长安城内酒肉价格为之腾贵。蔡邕闻其死讯,反发出了“叹惜之音”。因为不谐之声,蔡邕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其他的我们暂且不论,只说作为属下的蔡邕,在尊重上司董卓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在未遇到董卓之前,蔡邕曾因得罪宦官而亡命他乡,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因此,他敬重上司董卓是合情合理的,尽管董卓是窃国大盗。蔡邕能做到董卓在得势和失势时一样敬重,并叹惜董卓之死,单从这方面讲,蔡邕能自始至终与他的上司董卓保持一致。这真是可以堪称尊重上司的楷模,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斩断情缘,忍痛割爱

对于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要常存爱护之心。特别是当自己面临危险的处境时,首先应该想到怎样保护朋友。那么,自己面对危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斩断情缘,忍痛割爱这是古人常用之法,曾国藩也使用过。

当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获得首功之后,湘军将领均受到不同层次的嘉奖,曾国藩被授予世袭侯爵。这本来与清政府允诺“拿下金陵者封王”有差异,但仍然遭到满汉大臣们的妒忌,不断向慈禧进谗言的大有人在,以至于连慈禧都觉得太过分了。但慈禧终究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既不愿让别人借自己的手除去竞争对手,也不愿杀戮有功之臣,在青史留下嗜杀的罪名。所以,慈禧用了暗中栽赃、调兵威慑、敲山震虎等三计来警告湘军收敛气势。

面对慈禧的警告,深谙儒家精髓的曾国藩岂能不知其意。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危险,而手下这班朋友的处境更加危险。因为一旦小有差错,清廷即使不拿自己开刀,也要斩几个追随自己的人来杀杀自己的威风。所以,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断情,让朋友们各奔前程。

经过一番计议,曾氏兄弟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一是将湘军中的老弱之兵裁掉,这样人数减少而质量益精;二是将湘军分散,一部分由曾氏兄弟自己统率,一部分由左宗棠带领,开进西北(这支军队后来在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战事中又建奇功),一部分水师交给黄翼升统领,其他人马全部转入李鸿章的淮军。

当时,对于曾氏兄弟这样的决定,许多朋友并不理解,有的埋怨曾氏兄弟过河拆桥;有的认为清廷欺人太甚,想拥兵起义,与清政府对着干。对于前者,曾国藩并不作过多的解释;而对于后者,曾国藩可是大为恼火,他狠狠训斥了这些鲁莽之夫。他这样做无非都是为了保全朋友和家人的性命,当然同时也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那么斩断情缘这一手效果如何呢?从曾国藩及其朋友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无一人再因湘军而获罪,反倒被举荐出去的朋友都有了更好的前途。

适度地把自己伪装起来

伪装本是动物用来隐藏自己,或是欺骗其他动物的一种手段。例如,许多蝴蝶通过把自己伪装起来躲避被天敌捕食。动物之所以伪装,一方面是很好地保护自己,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得以生存;一方面是更好地去攻击别人,取得自己所需的一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伪装过,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隐藏自己的真实性格。甚至有的人具有两面性:在工作时,是一个正常的“工作狂”;回到家却是另一个人,冷漠,自闭。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适度的伪装,却能够保全自己。

萧何协助刘邦和吕后平息了韩信、陈豨、英布的叛乱,尤其是他施用计谋帮助吕后诛杀了淮阴侯韩信,除掉了刘邦的一块心病,使刘邦格外高兴。刘邦立即派使者封萧何为相国,增加食邑5000户,还派了一个由500名卫卒、1名都尉组成的卫队,护卫相国。

群臣见萧何升官加爵,都来庆贺。唯独召平原忧心忡忡,他替萧何捏一把汗。

召平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之后,他成了贫穷的布衣,住在长安城东,以种瓜维持生计。他的瓜种得好,闻名遐迩,人们称它为“东陵瓜”。

召平原随着“东陵瓜”而出了名,他与萧何也因此成为莫逆之交。

萧何见召平原满面愁容,大惑不解。当宾客散去以后,他悄声问道:“我升为相国,群臣来拜贺,你为何不快?”

“唉!”召平原心事重重地说道,“灾祸开始找你了。你想一想,现在既然没有战事,圣上为何给你派卫队?他并非宠爱你,而是防范你呀!我劝你辞谢封赏,并且把家私财产捐给汉军,以解除圣上的怀疑……”

萧何依召平原之计而行,刘邦果然欢喜,不再怀疑萧何。

第二年,刘邦率军到外地平叛,因不放心朝政,经常派人回京探视情况。萧何为此忧心忡忡。

召平原和一些门客提醒萧何说:“你遭受灭族之灾的日子不远喽,你身为相国,居百官之上,功劳又名列第一,难道功名还能复加吗?你入关中已经十余年了,军民都归顺于你,你的力量能够颠覆关中,所以圣上对你放心不下呀!”

“那我如何做才好?”萧何有些忐忑不安。

“你多买田地,广置房舍,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羞辱自己,这样圣上就会心安了……”

萧何觉得有道理,就按照召平原所说,认真地为自己预留退路。

刘邦了解到真相后,表面上非常气愤,说要拿萧何是问,安抚民众,心中却在窃喜,他以此认为萧何胸无大志,根本不足为虑,从此便放松了对萧何的戒备,萧何也得以从容地全身而退。

萧何的自侮与小人的自轻自贱不同。不这样,又怎能避免祸乱呢?因此,并不应把正常人为避难保身而采取的伪装招数说成是小人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