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11098900000173

第173章 难得糊涂厚黑学(1)

做个糊涂的精明人

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做个糊涂的精明人——这往往是古代厚黑者奉行的做人准则。

刘禅一生真是幸福,他父亲刘备善于识人、使唤人,给他选了一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辅佐他。

刘备在给刘禅的遗嘱中说:“汝父德薄,不可效也。”大概是指伐吴一事告诫刘禅。阿斗17岁即位后,遵照刘备的遗训,尊奉诸葛亮如父亲,大小政事悉数委托诸葛亮。诸葛亮拥有刘备在世时所没有的大权,对内掌权,对外用兵。阿斗从来不曾掣肘,不曾怀疑。

刘禅心知:“大树底下好乘凉。”自己既然没有治国安邦的本事,就别去干扰“相父”了,只做一些礼节性的事务吧。

别小看这个动作。换了别的国君,大可因嫉妒而萌生杀意,大可因听信谣言而排挤诸葛亮,大可因嫌诸葛亮罗唆而将他撤职,大可为了让自己掌有大权、为了让宠信的宦官呼风唤雨而这样那样。但阿斗没有。不像曹操忌杀谋士,不像孙权会羞辱老臣,阿斗无能,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事情交给诸葛亮。而这样也就够了。

刘禅信任诸葛亮,也信任“相父”举荐的贤臣,如蒋琬、费袆、董允、郭攸之等人。在北伐期间,这些人为诸葛亮巩固后方,使他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死后一直到公元251年,蜀国平稳无事,都是这些人的功劳。诸葛亮死后17年,国家大政方针都不曾改变,也就是说刘禅并不因为诸葛亮过世而别出心裁,妄动胡为。等到诸葛亮荐举的继任者相继去世,宦官董皓才开始专权,此时已是公元258年,离亡国只有5年时间了。

刘禅投降后,还有个“乐不思蜀”的典故。也正因为他没心没肺,麻木不仁,随遇而安,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便什么都无所谓了,才使得司马炎对他十分放心,封他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奴婢百人。此后又过了7年的快活日子,才去世了。

刘备奔波一生为什么?司马懿装疯卖傻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活着,为了君临天下!刘禅傻人有傻福,别人千方百计努力争取的,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难道对我们没有什么启发吗?后世人中十有八九对刘禅嗤之以鼻,自然许多老板也不愿沦落到那种地步。

人有聪明和糊涂之分。聪明人明察秋毫,反应敏锐,把大大小小的事都记在心里,总要找到解决办法才肯罢手,往往心力交瘁,筋疲力尽;糊涂人把什么事都能看开、看淡,反应迟钝,反而活得潇洒自如、轻松自得。

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事不必看得十分真切,更不必都装在心里。正所谓难得糊涂是解脱烦恼的最好办法。只有这样,你才可以集中精力去想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如何应对别人上。有些人活得累,事业无成,就是把太多的心思用在别人身上,轮到自己做事时,反而没有精力了。

苏轼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真正精明的老板往往让自己表现得十分糊涂,他们深知这才是智慧人生。

糊涂老板以无招对有招,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放手让其发展。该精明时目光如电,该糊涂时不会顾及自己的面子、地位和权势。同样是治理,“聪明”老板事无巨细,披星戴月,事必躬亲,费力伤神;糊涂老板垂拱而治,不管不问,调动了周围人的智慧,以一己之力,发挥了众人之力。

“糊涂”是人的一种韬略和智慧,可以认清大方向,顺势而为,做大事和烹小鲜。

生活中,那些看似糊涂的老板,实际上是真正精明的老板。他们总会在用人问题上下工夫,放手让员工去创造、去发展,自己做个清闲自在的糊涂人。员工们也喜欢这样的老板。人是需要尊严的,这种需求有时会高于物质、金钱的需求。老板给了员工信任,尊重了员工的人格,员工便会死心塌地跟定老板。因为现在找到一个信任自己的老板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公司遭到困境,他也会舍不得离开。像这样的企业上下一心,怎么会不蒸蒸日上呢?

装聋作哑息事宁人

应变,不一定就是快人快语、一语中的而解决问题。在某些时候你不作反应、装聋作哑,反倒是一种最恰当的处世技巧,事情反倒可能解决得更圆满而不露痕迹。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自统率大军出外讨伐,结果大获全胜。为了庆贺赫赫战功,楚庄王大宴群臣。文武百官谈笑风生,无不喜形于色。楚庄王举杯祝贺,与众卿同欢共乐,并召来嫔妃和群臣同席畅饮。

此时,钟鼓齐鸣,歌舞不断,人们猜拳行令,兴致极高,不知不觉日落西山。可是庄王兴犹未尽,遂命点起蜡烛夜宴,又命宠妃许姬斟酒助兴。不巧,忽然刮来一阵大风,蜡烛都被吹灭。黑暗中,一个人趁着混乱,竟然拉住了许姬的衣袖。许姬恼怒,又不便声张,挣扎之中衣袖被撕破。直到她机警地扯断那人帽子上的缨带,那人才惊慌地溜掉。许姬走到楚庄王跟前,附耳汇报了实情,并请楚庄王查办那个色胆包天之人。

楚庄王听罢,沉吟片刻,吩咐左右先不要点蜡烛,然后命令众卿解开缨带,摘下帽子,纵情畅饮。群臣闻言,纷纷解开缨带,摘下帽子,这时楚庄王才命人掌灯点烛。在烛光之下,但见群臣绝缨饮酒,已无法辨认谁的缨带被扯断了。楚庄王就像没发生这件事一样,与众人饮至深夜方散。后来,楚庄王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又过了几年,楚庄王出兵攻打郑国,命襄老为前军统帅。襄老回到营地后,召集属下商讨策略。其部将唐狡请命,愿为大军开道,不获全胜不返营。于是,唐狡只带几百名亲兵,连夜奔袭而去。由于唐狡骁勇善战,晋军被杀得落荒而逃。楚庄王的后续大军竟一路未遇到一个阻兵,直取郑国都城荥阳。

庆功会上,楚庄王称赞襄老用兵神速,勇敢非凡。襄老却说:“实非老臣之力,而是部将唐狡孤胆制敌的功劳。”

楚庄王遂召见唐狡,并当众加倍赐赏。唐狡忙跪下道:“臣受君王之恩赐已经很厚了,哪敢再领赏呢?”楚庄王惊讶道:“寡人并不认识你,怎么说受过我的赏赐呢?”唐狡满面愧色,低声谢罪:“绝缨夜宴扯住美人衣袖的就是我。大王不追究我的死罪,我一直感激你,没有一天忘了这事。所以这一次我率军进攻,是准备以死相报。”

在场的大臣听了,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当日楚庄王命令人们解缨摘帽,一时间对楚庄王的宽宏做法都非常敬佩。襄老不禁赞叹道:“倘若当初君王不能容人之过,谅解别人,而是在夜宴上明烛治罪,又怎能得到唐狡拼力死战呢?”

无独有偶,唐代宗算不得一个明君,但他也曾以不变应万变的说话方式,施展装聋作哑术,平息了一件不大不小的纷争。

唐代宗时,郭子仪在扫平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并且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瑷为妻。这小两口都自恃有老子做后台,互相不服软,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两口因为一点儿小事拌起嘴来。郭瑷看见妻子摆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仗着你老爸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所以才没当这个皇帝。”在封建社会,皇帝唯我独尊,任何人想当皇帝,就会遭到满门抄斩的大祸。

升平公主听到郭瑷敢出如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和把柄,立刻奔回宫中,向唐代宗汇报了丈夫刚才这番图谋造反的话。她满以为,皇父会因此重惩郭瑷,替她出口气。而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汇报,不动声色地说:“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得。我告诉你吧,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并且对女儿劝慰一番,叫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小两口要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在皇父的耐心劝解下,公主消了气,主动回到了郭家。

这件事很快被郭子仪听到了,可把他吓坏了。他觉得,小两口打架不要紧,儿子口出狂言,几近谋反,这着实叫他恼火万分。郭子仪当即令人把郭瑷捆绑起来,并迅速到宫中面见皇上,要求皇上严厉治罪。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儿也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劝慰说:“小两口吵嘴,话说得过分点儿,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嘛:‘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们在闺房里讲的话,怎好当起真来?咱们做老人的听了,就把自己当成聋子和傻子,装做没听见就行了。”听到老亲家这番合情合理的话,郭子仪的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感到十分轻松,眼看着一场大祸化作芥蒂小事。

小两口关起门来吵嘴,在气头上,可能什么激烈的言辞都会冒出来。如果较真儿,就将家无宁日。唐代宗用“老人应当装聋作哑”,来对待小夫妻吵嘴,不因女婿讲了一句近似谋反的话而无限上纲、大动杀机,而是化灾祸为欢乐,使小两口重归于好。他的这笔利弊得失的账算得很明白。有些事情,你非要硬去较真儿,就会愈加麻烦;相反你若装痴作聋,来他个“难得糊涂”、“无为而治”,也许会有满意的结果。

卖傻装憨

为人处世之道很奇妙,拙与巧的关系有时是互动的、互补的,巧中含拙,拙中见巧,此为厚黑“巧拙”术。真正的大巧也就不是巧,同时也无一不是巧,是无法形容的一种境界。有许多极为聪明的人,常会做出一些极为笨拙的事。这是一种故意“卖傻装憨”,在其背后,其实是绝顶的聪明。历史上有这种厚黑修养者往往能干一番大事业。

历史上“安史之乱”主要人物安禄山就是善用“巧拙”术的人。他早就有心反唐,但在发起攻击之前,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来进行“卖傻装憨”,可谓用心良苦。

安禄山故意装出憨直、笃忠的样子,赢得唐玄宗百般信任,对他毫不防备。公元743年,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入朝时玄宗常常接见他,并对他特别优待。他竟乘机上奏说:“去年营州一带昆虫大嚼庄稼,臣即焚香祝天:我如果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否则请赶快把虫驱散。下臣祷告完毕,当即有大批大批的鸟儿从北飞下来,昆虫无不毙命。这件事说明只要为臣的效忠,老天必然保佑。应该把它写到史书上去。”

如此可笑的谎言,唐玄宗竟信以为真,并更加相信他憨直诚笃。安禄山常对唐玄宗说:“臣仰蒙皇恩,得极宠荣,自愧愚蠢,不足胜任,只有以身为国家死,聊报皇恩。”唐玄宗甚喜。有一次正好皇太子在场,唐玄宗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故意不拜,殿前侍监喝问:“禄山见殿下何故不拜?”安禄山假装吃惊地问道:“殿下何称?”唐玄宗微笑说:“殿下即皇太子。”安禄山复道:“臣不识朝廷礼仪,皇太子又是什么官?”唐玄宗大笑说:“朕百年后,当将帝位托付,故叫太子。”安禄山这才装做刚刚醒悟似的说:“愚臣只知有陛下,不知有皇太子,罪该万死。”并向太子补拜,让唐玄宗感其“朴诚”,大加赞美。

公元747年的一天,唐玄宗设宴。安禄山自请以胡旋舞呈献。唐玄宗见其大腹便便竟能作舞,笑着问:“腹中有何东西,如此庞大。”安禄山随口答道:“只有赤心。”唐玄宗更高兴,命他与贵妃兄妹结为异姓兄弟。安禄山竟厚着脸皮请求做贵妃的儿子。从此安禄山出入禁宫如同皇帝家里人一般。杨贵妃与他打得火热,唐玄宗更加宠信他,竟把天下一半的精兵交给他掌管。

安禄山的叛乱阴谋许多人都有察觉,一再向唐玄宗提出。但唐玄宗被安禄山“卖傻装憨”所迷惑,将所有奏章看做是对安禄山的妒忌,对安禄山不仅不防,反而予以同情和怜惜,不断施以恩宠,让他由平卢节度使再兼范阳节度使等要职。

安禄山并不是一个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后来的失败就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的无赖之徒,竟然把大唐皇帝打得溃退千里,也足见“卖傻装憨”计谋的效力了。可见,在自己势单力薄之时,用此法来得到别人的信赖亦能奏效。

人生活在社会中,面对的是纷繁多变的世界,与之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想立身于世,不得不精明些。但是,精明技巧要因人因地而异,有时候就不能显得太聪明。

巧把糊涂当聪明

人生是个万花筒,人们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但是,厚黑者认为,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也就是说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智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孔子论人,以知、仁为别,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聪明之躯别糊涂,大抵如此。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此体系晋升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儿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儿小亏。但“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儿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儿,真是算尽自家耳!”世上最可悲悯的人,他们往往自我感觉不错。古人所谓“贼是小人,智是君子”,正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却持小人之贼心的人,他们最大的敌人即是他们自身。做人与其聪明狡诈,倒不如糊里糊涂却敦厚。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于史,心地却十分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之人。糊涂难,难在于人私心太重,眼前只有名利,不免斤斤计较。《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坦言陈辞:“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物,唯利是图。用现代人的话说:掉进钱眼儿里去了!

在生活中有的人财迷心窍,将发财视为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动力。要知道,财富能够使人幸福,也能够给人带来灾祸。“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悲剧令人警醒。

秦汉时期的著名谋略家陈平年轻时,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后,独自一人带着宝剑逃亡。摆渡陈平过黄河的船夫见他狼狈的样子,猜到他是逃亡的将士,认为他身上一定带了不少金银财宝,顿起杀机。陈平看出了船夫的企图,虽然很害怕,但仍然沉着应付,主动脱下上衣,光着膀子帮船夫撑船。船夫见他没有财宝,便打消了杀人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