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你不可不知的体育健身100问
11099200000022

第22章 快乐,体验你闲健身的趣味!(3)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颏、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八种劲法(棚、捋、挤、按、采、例、肘、靠)中,棚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做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棚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棚劲交叉向外棚出,则称为挤劲。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腭。

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质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

太极剑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一方面它要像太极拳一样,表现出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同时还要表现出优美潇洒,剑法清楚,形神兼备的剑术演练风格。

太极剑与一般剑不同,动作既细腻又舒展大方,既潇洒、飘逸、优美,又不失沉稳;既有技击、健身的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如何练好太极剑呢?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在演练太极剑的过程中,要重视每个动作的手、目眼、身、法、步的要求,具体在演练中要分初级阶段和提高阶段。

(1)初级阶段:要求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动作基本连贯。

(2)提高阶段:要求剑法准确,动作协调;松沉自然,劲力顺达;速度适宜,节奏明显;连绵不断,潇洒飘逸;虽无对手,胜对强敌;各家风采,风格突出。

(1)剑法区分

不开。剑法不对,有些剑法区分不开,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剑法:点剑与劈剑;拦剑与扫剑;撩剑与扫剑;刺剑与捧剑。

(2)身体上下起伏。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身体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练。年纪大的人可以姿势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剑不走立圆。演练太极剑时,挂剑和撩剑应贴身走立圆,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对剑法动作走的路线不清楚,或转腰不够。

(4)剑指用法不清楚。初学太极剑的人,剑指不知道放在哪里,走的路线不对,其原因是对剑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线不清楚,剑指一般用于催劲、领劲或与剑一开一合协调相配。

(5)不协调、不连贯。协调和连贯是演练太极剑的基本要求,演练太极剑要在这方面深下功夫。

(6)腋下不空。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腋下要空,例如,捧剑手不能太直,手应捧圆。

(7)握剑太紧。演练太极剑时,握剑要松,手腕才灵活,以便于很好地完成各种剑法的动作。

(8)眼向下看。演练太极剑时,眼应随剑走或目视前方、对方,初学太极剑的人不要养成眼向下看的毛病。

(1)太极剑步法同太极拳,有上步、退步、撤步、盖步、插步、小士跳步、行步、摆步、扣步、碾步等,转换进退虚实分明,轻灵稳健,Z小;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前脚掌先着地,不可重滞突然,重心移动平稳、均匀、清楚,两脚距离和跨度要适当,脚掌和脚跟跟转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

(2)太极剑腿法有蹬脚、分脚、摆腿、震脚、后举腿等。要求支撑稳定,膝关节不可僵挺,上体维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

太极剑健身法同太极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温旋转松活,不忽起忽落,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上下,完整贯串。馨从头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要求:

虚领顶劲一头部,上顶颏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摇示晃;颈部,肌肉放松,不可紧张,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一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耸肩,不可外张,不可内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扬起。

含胸拔背一胸部,舒松自然,不可外挺,不可内缩,不可僵直;背部,舒展拔伸,不可紧张,不可弓背,不可歪斜。

松腰没胯一腰部,自然放松,不可僵硬,不可前挺,不可后弓;胯部,松沉正直,不可突胯,不可歪斜,不可晃摇。

收臀开膝一臀部,收敛缩正,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摇摆;膝部,自然开活,不可僵直,不过脚尖,不可歪斜。

蛟龙戏水的赛龙舟运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曰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

(1)航道。根据河道条件,设男女400米,500米,600米,疑疑800米,1000米(可按当地条件变更距离)直道竞赛。

疑比赛应设在静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线与终点线必须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

根据参赛队数及场地条件,设2或4,6,8条航道,每条航道宽度可按9米,11米,13.5米布置。航道最浅处水深不得少于2.50米,航道内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桩,航道外5米内应无障碍物。

(2)器材。按各地传统龙舟式样规格制造,制作材料不限。舵桨及划桨规格按各地传统要求制作。

(3)龙舟附属装置。传统龙舟可按各地习惯制作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锣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带水标两个,预备划桨若干个。

(4)队员。队员必须身体健康,会游泳,熟悉水性。龙舟参赛队员为25人。每队设队长一名(运动员兼),比赛时必须佩戴标志。每队登舟比赛队员为23人,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各1人,划手20人。每队替补队员2人。替换时需经裁判员验明资格,并于检录登龙舟前替换完毕,登龙舟后不得替换。

从划龙舟运动员的职能来划分,可分为划手、鼓手、锣手、舵手。划手的身体姿势大概可以分为坐姿、站姿、单脚跪姿。从力学角度讲,坐姿较为合理,站姿、单脚跪姿多在民间的比赛中出现。合理的身体姿势可以减少划水的阻力,有利于两臂的活动,使得动作配合更协调、更有力,但其他姿势在民间比赛过程中出现,可以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气氛。

(1)鼓手的姿势可分为站立打鼓、坐打鼓、单脚跪姿打鼓。鼓点、鼓法各有不同,与当地传统有很大关系。

(2)锣手的姿势可分为站立打锣、坐着打锣。民间比赛中锣手常男扮女装。但正式比赛锣手要和运动员统一着装,不许做多余的动作。

(3)舵手的姿势有站立把固定舵、站立把活动舵、坐着把活动舵。民间比赛的舵长短不一,舵手还可以参加划水,但正式比赛的舵有统一规格,舵手不能参加划水。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温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馨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提一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示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某些地区。

不断池攀簦——爬楼

爬楼被界定为是有氧运动,以一般速度一步一梯的上楼梯,其运动的强度介于散步健身与慢跑之间,而下楼梯消耗的热能相对要小。如果跑上楼梯或是连续较快地一次蹬两三级,则消耗的热能将显着增高,甚至大于慢跑。这有利于加大对内脏功能的刺激,从而使机能和体质强壮,并且对于增强腿部力量有良好的作用,获得锻炼人体的肌肉和全身耐力,健身、减肥的效果。

跑健身相比,爬楼梯运动有这些优点:

(1)爬楼梯时抬腿、跨步、手的摆动等肢体的动作巾目度比平地运动要大,有利于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力量。

(2)爬楼时身体需要略前倾,足、踩关节比在平地支撑用力更明显,对于加强小腿、足、踩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与足、踩关节的支撑能力和灵活性不足有关。

(3)爬楼梯时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会加快,这对增强人体的呼吸,加强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皆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爬楼梯锻炼,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进行,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的生活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爬楼梯锻炼方式。比如青少年体质好者可一步两级楼梯快速上爬,老年人则不可求快,慢步上爬。青少年可连跳带蹢,老年人应平和自如,以锻炼后身体没有不良反应为度。

爬楼梯也要注意技术,上楼时上体微前倾,屈膝抬腿,前脚掌落在台阶中部,落稳后随即蹬伸支撑腿向上迈步;下楼时身体略后仰,肌肉放松,前脚掌交替落在台阶中部。

每天爬5层楼梯,可使心脏病的发病率比乘电梯的人少25%。每周爬5000级楼梯(即每日登级,大约相当于上下6层楼3次),坚持这样活动的人的死亡率比那些不运动的人低1/3~1/4。爬楼梯能量消耗比静坐多10倍,比散步多3倍,比打乒乓球多1.3倍;登6楼2一3趟,相当于慢跑800一1500米的运动量。

准妈妈日常生活中应该适度且规律地做些产前运动,不但可以加强体力和心肺功能,也能强化骨盆肌肉,比较容易生产,爬楼梯或走路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怀孕末期多爬楼梯和走路,都可以帮助胎头下降;但爬楼梯时一LLat要注意,尽量以上楼梯为主,避免下楼梯,避免增加的体重造成膝关节和脊椎的负担及伤害。

爬楼梯也有一些不足,因此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利用爬楼梯健温身。比如,爬楼对心血管系统刺激较大,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不适馨合进行爬楼运动,那些住在高楼层的高血压、冠心病人,即使平时提一出入也应该注意不要连续一口气爬4层以上的高楼,可以在两三层时稍做休息再继续爬,这有利于保护心脏。

再有,爬楼对膝盖磨损较大,患有骨关节病或其他膝关节疾患的人还是不要选择爬楼健身。

工作相当忙碌,家里的事情也不少,还有各种应酬……实在没有时间安排系统的健身计划。那么就别浪费你上下班途中、等车以及乘坐公共汽车的时间,因为每天我们都要乘坐公交车或地铁上下班,1个星期5天,1天2个小时,加起来就10个小时。

1个月里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就从身边溜了过去。其实,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健身,既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也可以减轻交通拥堵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烦躁情绪。

1.乘坐交通工具

(1)上臂锻炼:两手抓紧车上横着的扶手,两肘关节内收疑夹紧,臂部发力,带动身体向上,但保持脚不离地面。

(2)小腿锻炼:双手扶住扶手或者可依靠的地方,脚跟上抬,收紧小腿和大腿后侧。

(3)背部锻炼:坐在座位上时,手臂搭前椅背,伸直,背部向后发力。或以腰部为轴,带动全身做大回环的转动。另外还要做摸低练习,低身用双手尽量触摸脚部。

(4)肩部锻炼。肩部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转动。

(5)颈部锻炼。做颈部反复旋转运动。做不完不要紧,下了车后仍然可以继续练功。

(6)腹部锻炼。还可以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血液供应和消化,避免腹胀气。

都市人真的不必为每日的地铁奔波而发愁,其实地铁客是城市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弹奏得漂亮与否就取决于你的想法和行动。这就是一个地铁客的日常生活,一个城市“隐士”的精彩篇章。地铁客们,办公室里的白领们,你们不也可以这样做吗?

2.徒步行进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