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你不可不知的体育健身100问
11099200000005

第5章 绿色,到大自然去健身!(2)

进行健步走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进度。4周构成一个单元,以第一周为基准,先从每天15分钟走起,一周走5天,休息的2天可以穿插其中。以后每周递增5分钟,最终健步走总目标从每周60~75分钟增至125~150分钟。

行进速度要求舒适而敏捷。运动时达到的最佳心率一年龄。还可以依据体重或健康状况再进行微调,达到自己的需求量为宜。而慢性病患者最好减至运动最佳心率的50%。

健步走是一项非常温和的健身运动,它不仅仅能为你带来健答康,还能为你带来苗条、曼妙的身材。

疑(1)脑部:提神,使心情愉快。健步走时应选择一条清静的路线,并在良好的环境中适当进行冥想,这有助于放松身心。

(2)肺部:增强肺部功能。在健步走时,应尽量选择植物较多的路线,并注意调整呼吸,以增加肺部通气量。

(3)背部:强健背肌,巩固脊柱。健步走既增强了对背部肌肉的拉伸,又锻炼了脊柱的灵活性,还能改善因久坐而造成的腰部疼痛。

(4)心脏:健步走是一项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脏供血功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5)肠胃:健步走能够促进肠胃蠕动,但以饭后1小时进行为宜。

健步走的时候不要三步并作两步快走,那样会加重膝盖负担,容易造成疲劳甚至受伤。匀速行走最节省体力,并且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而急一阵慢一阵的走路方式反而更累。

在混凝土路面、沥青地面、石板路面等硬地上健步走比在草地、湿地、河滩上更省劲、安全。宁可绕远也不要走雪地和草坡,这是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

为了值健步走更轻松,请做以下准备:

(1)准备一个随身听,将音乐随身携带,以避免在健步走时感馨到寂寞。

(2)寻找一个伙伴,说服他同你一起健步走。这样有助于你们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3)与父母一同健步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趁此机会多与父母亲近亲近。

如何尝试不同祌类的健步走?

(1)大步走:后腿用力蹬,前腿往上抬,两腿肌肉用力,是名副其实的有氧代谢运动。

(2)减肥走步法:双手交叉枕在脑后,挺胸,脚跟着地,脚尖尽量向上抬,避免臀部翘起。刚开始脚跟也许会有刺痛感,这表明自己更需要做此运动。该方法在增进体内循环的同时,能够让你瘦得更美丽。

(3)举手走:双手上举,略向两边展开,这个健步走动作可有效锻炼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痛。

(4)高抬腿走:每走一步,屈膝,大腿抬平,可锻炼腰肌,塑造臀部线条。

(5)“弹”着走:十个脚趾用力,与地面接触的一只脚要有“抓地”动作,有像把自己弹起来的感觉就对了。这种方法可有效促进体内微循环。

(1)倒着走。从运动保健方面来答说,倒着走主要能帮助人缓解腰疼的毛疑病。因为倒着走比较符合人体生理曲度,可以使颈部、腰部的紧张状态得到一定的松弛,在增强平衡能力的同时,还能加强腰肌的锻炼。

但是,倒走健身还有几个注意事项:首先倒着走要有参照物。初练者身体先向前倾,走路时腿自然下落,小心地先用脚趾头着地再过渡到全脚,重心要放在前面,这样即使稍微踩空了,也不会摔跟头。手臂要自然摆动,保持整体平衡。这样走可以强化腰腿肌肉,增强平衡,比正行耗氧多。其次,初练者应选择平坦的、人比较少的场地,最好是直道。一开始速度要慢,步子要小,走的时间要短。等练习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则可以尝试在弯道上行走,速度可以快一些,步子稍微放大一点,倒行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此外,在倒行已经很熟练的情况下,倒行者还可以加大难度,例如上坡倒行,在水中和草地上倒行等。

(2)走鹅卵石路健身法。按中医原理,给足部的穴位以适当的刺激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从而起到健身防病的效果。但是骨科专家认为,患寒性病者,脚部怕着凉,必须保暖,不适合赤脚接触冰凉的石头;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和脉管炎症的病人,血管弹性差,受冷刺激后会加剧血管痉挛,使血流更加缓慢,不利于新陈代谢,也不宜赤脚踏石健身。

(1)握着哑铃健步走。一般人以选择o.5~1千克的哑铃为宜,起初健步走速度应放慢,适应后再逐渐提速。

(2)背着背包健步走。选择背包健步走时,应一注意背包中不应盛放有棱角的重物,总重量也以2~3千克为宜,肩带应宽而柔软。

(3)绑着沙袋健步走。由于脚猓处负重,增加了健步走的难度,从而可达到锻炼腿部肌肉耐力的目的。

山在那边,走,我们登山去

登山作为一种户外运动,对身体的有利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有氧运动,又有力量练习的成分,而且运动量、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身体素质进行调节。可以说登山是一项健身作用较全面而危险性相对较小的锻炼方式。

(1)经常参加登山锻炼,可以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骨骼的物质代谢增强,使钙、磷在骨骼内的沉积增多,骨骼的弹性、韧性增加,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延缓骨骼的衰老;

可促进肌肉的蛋白质合成,使肌肉坚韧有力。

(2)经常登山锻炼,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人精力充沛,动作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可以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降低神经系统的疲劳和精神紧张,提局睡眠的质量。

(3)登山锻炼能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可增加心脏血管的口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流分布,使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4)登山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改善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并提高全身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水平;另外登山大多依山傍水,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绝少污染,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调节神经,振奋精神,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刺激造血机能,有安神、镇静、降压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5)经常参加登山锻炼,能量消耗增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因而,食欲增加,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使胃肠道蠕动加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也随之增加。

(6)经常参加登山锻炼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和因感冒继发的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以及因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肺心病等。

登山者的脉搏始终保持在自己的有氧健身靶心率之内(即170一年龄)。一旦稍快就短暂站立1一2分钟再爬。也可以休息10分钟到20分钟,注意不要马上坐下,不要躺倒休息,还要穿上衣服,以防止着凉。登山途中必须要保持呼吸节奏。另外,保持匀速登山也是保持体力的一种好方法。

专家认为,登山时全脚掌着地最省体力,而用前脚掌或脚后跟着地是不科学的登山姿势。还有,上山时小腿肌肉群已经得到充分锻炼,下山时还要继续发力,容易造成下肢不稳定,所以下山的时候最危险。这就是所谓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建议下山前要稍事休息,以做调整,让这部分肌肉得以恢复。另外,下山时不要走得太快甚至奔跑,以免刹不住“车”,挫伤关节或拉伤肌肉。如果坡度比较陡,可以走“Z”字形路线,以降低坡度。

登山时如何故好各顶准备工作?

(1)登山前应先检查身体。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要做全面身体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2)事先了解好登山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地点,最好有熟人带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乱闯。

(3)对山上的气候特点应有所了解,争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气预报。带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

(4)要尽量少带行李,轻装前进。老年人应带手杖,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陡坡行走时,最好走“Z”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减低坡度。

(5)鞋要合脚(胶鞋和旅游鞋为好),不能穿高跟鞋,衣服要宽松(运动服和休闲服为好)。

(6)随身要带一些水或饮料。

登山的强度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登专家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据测定,一位体重在7旰克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时2千米的速度在坡度为70°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所以登山尤其受到想尽快减轻体重的男士的喜爱。

登山时要注章以下点:

(1)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2)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热身运动是很必要的,登山时思想要沉着,动作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3)登山只是为了健身或游乐。因此要不计速度,只求逍遥。或沿石阶扶梯,或寻林阴小路,缓慢而行,观风景,览古迹,边谈边游,妙趣横生。

(4)向上攀登时,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弹跳动作,不仅省力,还会使人显得精神,充满活力。

(5)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6)登山时身体前倾,但腰、背要挺直,避免形成驼背、弯腰姿势。在登山时,还要时时预防腰腿扭伤,因此,在每次休息时,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不渴先喝水。登山一般选择清晨为好。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小士在满足解渴的基础上再适当多饮些水,或者在运动前10一15分钟饮水Z小400一600毫升,这样就可以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了。饮料应选择含有适当糖分及电解度(并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C)的,以尽快减轻疲劳感,恢复体力。

夏天登山前把暴露在外的皮肤,擦些防晒霜,中途如遇涉水温后,得补擦防晒霜。防晒指数最好选择在30左右的,回家洗完澡馨后,再用晒后修复液与晒后精华素细擦一下,以防止晒后皮炎症。提防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口含3~7颗仁丹,必要时再喝点霍香正气示水,到家后,最好吃几颗白酒泡杨梅以解暑气。

惊险、优美的滑雪运动!

滑雪运动基本的含义是指人们成站立姿态,手持滑雪杖、足踏滑雪板在雪面上滑行的运动。“立”、“板”、“雪”、“滑”是滑雪运动的关键要素。旅游滑雪是出于娱乐、健身的目的,受人为因素制约程度很轻,男女老幼均可在雪场上轻松、愉快地滑行,饱享滑雪运动的无穷乐趣。由于高山滑雪具有惊险、优美、自如、动感强、魅力大、可参与面广的特点,故高山滑雪被人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和象征,更是旅游滑雪的首选和主体项目。通常情况下,评估人们滑雪技术水平的高低,多以高山滑雪为尺度。

专家一一般来说,由于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气象条件不同,所以雪答质会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滑雪场建在北方疑的内陆,不受海洋季风的影响,具有空气干燥、寒冷、风大的特点,雪的形态大多为粉状雪、壳状雪、冰状雪和浆状雪。目前国内的滑雪场主要是将上述雪搅拌后形成的雪道雪。在清晨时,雪质呈现冰状雪形态,表层有一层薄的硬冰壳,这种雪质的表面与滑雪板的摩擦力非常小,滑雪板无需打蜡,滑雪速度很快,滑雪者要有一定的滑行技术。

上午10时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阳光的照射,雪的表面慢慢融化,呈粉状雪形态,这种雪对滑雪者来说感受最好,不软不硬,滑行舒适。

下午,在阳光的照耀下和雪板的不断翻动下,雪质呈浆状雪形态,雪质发黏,摩擦力增大,初学者在这种雪质上滑雪较容易控制滑雪板。技术好的滑雪者可以在滑雪板的底面打蜡,以减小滑行阻力。

在下了新雪以后,如果不用雪道机搅拌和压实,几天后会在雪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在这种雪上滑行,要求滑行者有较大的前冲力,以冲破这层雪滑行。这种雪质一般在雪道机无法到达的较高、较陡的高级滑雪道上,所以要求滑雪者有较高技术水平才能在这种又高又陡,需要较大前冲力的雪面上滑行。一旦您掌握了驾驭它的本领,看着一块块破碎的雪壳在空中飞舞,当会其乐无穷。

(1)应仔细了解滑雪道的高度、宽度、长度、坡度以及走向。

由于高山滑雪是一项处于高速运动中的体育项目,看来很远的地方一眨眼就到了眼前,滑雪者不事先了解滑雪道的状况,滑行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这一点对初学者尤其重要。

(2)应了解滑雪索道的开放时间,在无工作人员看守时切勿乘坐,因为此时极有可能是工作人员乘坐的下班索道,在工作人员到达下车站后,索道即停止运行,如果你在空中被吊上一夜,发生冻伤事故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3)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你的滑雪道,切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而贸然行事,要循序渐进,最好能请一名滑雪教练。

滑雪时跌倒后雪会从脚脖子、手腕、领子等处钻进衣服里,有温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一问题呢?您只要将一副由腈纶棉织成的有弹性馨的长筒护膝,长约40厘米,将其一头套在滑雪靴上半部,另一头套提一在腿上,即可有效防止脚脖子进雪。再用一副宽条带尼龙贴扣的松示紧带将滑雪手套腕口紧紧扎住,雪就进不去腕口了。另外,用一条围巾将领子与脖子之间的空间稍加填充,可保证雪不会进入领口,而且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如何掌握滑雪的技能?

滑雪是一项动感强烈、很富于刺激的体育运动。初学者在选择滑雪场地时,坡度不能太陡,6°左右最好,滑雪道要宽,50米左右为宜,要有乘坐式索道来运送滑雪者(牵引式索道不利于滑雪者休息),雪质要好,要有大型雪道机对雪面进行修整和保养。学习滑雪的时间不应少于3天,在这期间主要学习高山滑雪器材的使用方法;三种基本的滑降技术,包括直滑降、斜滑降、犁式滑降;两种转弯技术是指犁式转弯技术、犁式摆动转弯技术。在初级滑雪道上对这些技术反复练习,力求在实践中掌握要领,切不可只图痛快和刺激长时间玩直滑降,虽然直滑降很有乐趣,但玩的时间再长,水平也不会有太大长进,应拿出大部分时间学习转弯技术,因为它是滑雪技术的精华所在。

专家贯穿场地滑雪的所有技术有一个基本宗旨:就是重心向前!

答要时刻把小腿的前面紧顶住雪靴沿,这也是提高技术和避免摔伤成的重点。

选一条长一点(500米),坡度缓一点(5。),宽度大一点(50杂洛录为一卿米),经雪道机修整过的滑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