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见义勇为
11132500000039

第39章 机智刚正的政治家晏子

晏子(公元前580—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出身世袭之家,父亲晏桓子为齐灵公时大臣。晏子自齐灵公二十六年袭封大夫,步人政坛。历经灵公一朝的衰落,庄公一朝的变乱,以及景公一朝的积弱之政,兢兢业业,上效君王,下恤百姓。晏子热爱祖国,忠于职守,直而不迂,机智幽默,在内政外交方面显示了他治理国家的才华和智慧。

有一次,景公问晏婴:“治理国家应该防范什么?”晏子回答说:“要防备社鼠。”景公问:“这是什么意思?”晏婴回答说:“社是祭土地神的庙,都是编好木栅上面抹泥巴修起来的,老鼠常常栖息其中,用火熏它怕烧了木栅,用水灌它怕泡掉淤泥。这种老鼠灭不掉的原因就是因它住在社里面。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有4社鼠’,君王周围某些人就是,他们对内蒙蔽君王,让他不分好坏;对外倚仗权势、欺压百姓。不除掉他们就会造成乱政,清除他们又会使君王不安,这种心腹之患,跟社鼠完全一样。”晏婴停下来看了看景公,接着又说:“还要防备猛狗。从前有个卖酒的人,店里用具都擦洗得干干净净,店门口的招牌也挂得又高又显眼,可是他的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心里很纳闷,就问他的邻居是什么原因。邻居告诉他说,你们家的狗太凶猛了,人家提着酒瓶来打酒,你家的狗迎上去就咬,人家只好返回去了,这就是酒变酸卖不出去的原因。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有猛狗,某些办事的人就是。有些身怀学问、修养高尚的人想来帮助你兴邦强国,可是这些办事人迎上去就咬人家,这不是国家的猛狗吗。左右的人成了社鼠、办事的人是猛狗,当国君的人怎么能不受蒙蔽呢,国家怎么能没有灾难呢?”景公听了,点头称是。

景公过不多久又问晏婴:“国家是不是会经常碰到这些祸患呢?”晏子说:“奸侯谗谄的人在您的身边,就是国家的长期祸患。”景公又问:“这些坏人祸患都有吧?”

晏婴回答说:“您根据耳闻目睹来谋划事情,那么您的耳目就错了,他们上面扰乱您的视听,下面让大臣们都不尽职尽责,那还不是祸患吗?”

景公说:“要是这样,我就把他们赶走。”

晏婴说:“您办不到。”

景公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你怎么这样小看我!”

晏婴回答说:“我怎么敢这么狂妄。只是那些能到您身边谋事的人,都有非同一般的才能。而且内心怀有不轨的人,表面上都装得十分谦虚谨慎,为的是实现他们的野心。他们在朝内顺从您的爱好奉迎听命,您要是对哪个忠良之臣不满,他们就可以把这个人以往的过失都汇到一起来毁镑他,他们在朝外则凭借权势捞取好处。这些人不到弄出大乱子的时候往往是不容易发现的。”

景公问:“那么前代的圣明君王们是怎么做的呢?”

晏婴回答说:“先圣们治理国家,让群臣都能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看法,那些说博言吹牛拍马的人就无地容身了。”

景公说,“那么你帮我制止这种现象,我不用这种人就是了。”晏婴说:“这些吹牛拍马的人在您的身边就好像社鼠一样,既不能火熏,又不能水灌,他们凭借您的威严来保护自己,是很难除掉的。”

景公想了想,就换了个角度又问晏婴:“忠臣的表现是什么样呢?”

晏婴回答说:“他们不掩盖国君的错误,敢当面提意见,不四处张扬;他们能向君王推荐有修养有才能的人,决不图私利;他们根据自己的才学来履行职务,凭本事拿钱;看见比自己好的决不想压在人家上面,接受俸禄决不超过应得的份额;不欺下瞒上,不压制人才;君王还在的时候绝不去为太子办事,国家危难的时候不去结交诸侯;胜任时就干下去,不能胜任时就自行引退,决不为君王干坏事,这就是忠臣的行为吧!”

公元前554年,齐灵公去世,大夫崔抒把持朝政,杀太子姜牙后拥立姜光为君,即庄公。庄公尚武力,而晏子却多次上谏提醒“武力要符合仁义”。初时,庄公尚有纳谏之襟,还对晏子有所赏赐;日久天长,庄公不免厌倦,于是每见晏子前来进谏,便收回一部分昔日所赐舜邑,意在使晏子却步。晏子胸怀国事,并不计得失。直至晏子得到的赏赐被尽数收回,庄公也未悔改,晏子不由得仰天长叹,后又大哭,道:“君主恐有大难临头了!”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公元前548年5月17日,庄公因多日不见崔抒上朝,亲自带人至崔府慰问,却被崔府埋伏的刀斧手杀死。晏子闻讯而来,停在崔府外沉思,随从问他:“您是否准备以死殉之?”这是当时为人称道的忠君行为,晏子却摇头道:“不。君主只属于我一人吗?我为何要去死!”随从想到了出走,这在当时也是常见的,此举意味着出走者对失国负有责任。晏子对此也断然否定:“不。这难道是我的过错吗?我为何要出走逃亡!”随从无奈道:“那么,这就回家如何?”晏子不允。只见他迈步径直进了崔家,托起庄公,抚尸恸哭。之后,他起身行过三跳之礼,整整衣冠,移步离去。晏子遵循的原则是:国君已死,臣子尽到礼节后,应去做更重要的事。

崔抒杀死庄公后,立叔孙还之子杵臼为国君,即景公。崔抒自封为右相,庆为左相。公元前548年5月19日,崔、庆挟持齐国将军、大夫及众多名士到太庙前歃血盟誓。崔抒不仅命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将这一千人等包围,而且下令:所有参加盟誓之人不得携带武器人内。晏子对此却置若罔闻,竟带着佩剑长驱直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捏把汗。崔抒也一惊:如此场合居然还有人敢公然违抗自己的命令!但崔抒又是个欺软怕硬之人,对刚硬的晏子无可奈何。于是,晏之成为当天唯一佩剑人场的盟誓者。

盟誓开始,崔抒命众人誓日:“不援助崔氏、庆氏而援助庄公家族者,耗受杀身之祸。场上迟疑不决的人中,转眼间已有七人被杀。顷刻间地上热血横流,天上日光黯淡,恐怖的气氛笼罩了全场。轮到晏子时,他捧起血杯说道:“崔抒杀其君主,乃无道之人。不援助国君家族而援助崔氏、庆氏的人,才会遭到杀身之祸。”此话如电闪长空,惊呆了众人,令众人既敬佩又担心。

删崔抒走到晏子身边道:“只要你改变刚才的话,我就与你平分齐国江山";否则你看,戟就钩在你颈上,剑就抵在你胸口。不要追悔莫及啊,还请三思!”

晏子正色道:“如果我顺从了你,我就不是勇士。如果我屈服于你的收买而背叛国君,我就背离了正义。”

崔抒恼羞成始,恨不能即刻手刃之。这时有人悄悄提醒崔抒:“晏子不可杀。您是因国君无道而将其杀掉的;但他的臣子分明是有道之土,你若将其杀害,将来还如何收服人心呢?”

晏子见崔抒按兵不动,便从容登车离去。车夫想赶紧离开此地,晏子却说;“慢慢走吧。走快未必能生,走慢也未必能死。我的命的确操纵在别人手中,但不必惊慌。”晏子的沉着、坚定和无畏,令崔抒不寒而栗。

晏子善以实际行动来说服人。一次,景公派他出任东阿的地方长官,三年后,东阿传来很多对晏子的意见。景公召回晏子,责其参省,晏子也不申辩,只说:“请求国君让我再治东阿,若不见效,愿受死罪。”景公答应了。果然,一年后,东阿人意见大为减少。景公看到晏子呈上的报告,大加赞赏,正欲奖励晏子,却听晏子说:“过去我治东阿,拒绝后门,得罪了邪民;惩罚小偷,得罪了懒民;断案不偏袓位高势尊者,得罪了豪强;您身边的人求我办事不合法的,被一一得罪;因此,您听到的都是来自东阿的坏消息。后来,我不关后门,不惩坏人,搜刮民财,讨好豪强,巴结您左右,于是,传人您耳中的、上报的情况里就都是东阿的好消息了。其实,您应该奖励的是我前三年的治理之功,这后一年的行为则属可耻。现在,我不敢接受您的奖励。我不辨是非,无法再作东阿的官!”

晏子的言行令景公瞠目结舌。景公稍加思索,便明白了晏子的苦心:弱势群体的声音是微弱的,高高在上的国君能听到的,多半是地方上得利者的意见,难怪看不清真相了。从此,景公不再干预晏子的吏治。

春秋时期各国交往频繁,除了以战争方式短兵相接,更多是用外交手段相互制约。晏子常奉命出使或接待来宾,斡旋于各国之间。为了国家的尊严,晏子在别国面前,始终保持着自尊。

却说楚王虽为大国之君,却心胸狭窄,想在晏子前拿出大国的派头,杀杀齐国的威风。他命人在大门旁另开一个小门,准备让身材矮小的晏子从此低头而过。晏子见状却说:“出使狗国者,方从狗门人。我现在出使的是楚国,大概不应该从此门进吧?”楚王闻言,颇感尴尬,连忙敞开大门,将晏子恭恭敬敬地迎了进去。

没有羞辱到晏子,楚王心有不甘,于是公然讽刺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何派你这样的人到楚国来?”晏子机智地对答:“齐国委派使者因人而异。将那些精明能干的大臣,派到精明能干的国君那里去;将那些蠢笨无能的大臣,派到蠢笨无能的国君那里去。我蠢笨无能,所以被国君派到楚国来了。”

楚王颜面尽失,连连说:“本不该和圣人开玩笑啊。”

还有一次,晋国要攻打齐国,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到齐国来探风。在景公设宴的席间,范昭提出许多无理要求,都因被晏子一一识破后拒绝,而未得逞。景公担心地问晏子:“晋国正要攻打我国,我们现在得罪了他,如何是好?”

晏子道:“范昭并非不知礼之人,他是在试探我们。对他不必客气。”果然,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说:“齐国虽然国力比不上我们,但他们君臣一心,不可攻伐。”

孔子对此评论说:“不出于尊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

晏子声名远扬,邻国的人们也十分景仰他,但也有人表示怀疑。一次,孔子来拜见景公,景公问:“先生为何不见见我的国相呢?”孔子答: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位国君都能顺应,这是有三样心,所以我不见他。

晏子亲听后对景公说:“这并非因我有三样心,而是三位国君一条心、我对三位国君也一颗心的缘故孔子得知自己误解了晏子后,对弟子们说:“记住啊,晏子是能用一颗忠心来侍奉一百个君主的人啊!”

晏子以自己的忠诚、刚正、智慧辅佐着景公,日夜为国!事操劳,使齐国称雄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