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见义勇为
11132500000040

第40章 番君谟上元赏打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今福建莆田)人。天圣进士,北宋名臣。

上元节观灯,是我国自古代传袭至今的习俗。宋代一到上元观灯时节,连皇帝也会带上文武百官、外国使节上街观灯。太平盛世,官民同乐,久做京官的蔡襄自然对这一民间节庆习以为常。

庆历四年,蔡襄出任福州知州,到任不久,即逢上元佳节。为使一城百姓喜气洋洋,改善官民之间不合的状况,蔡襄专门颁布了一个公告:城中居民每家制作七盏彩灯,上元时家家悬挂,官民同赏。他吩咐衙吏广为宣布,以使家喻户晓。但是蔡襄哪里知道,福州与京城并不相同。公告一出,富家大族兴高采烈,而平头百姓却一筹莫展,因为平日里还经常在为温饱发愁,要一下子做出七盏彩灯,实在是个不小负担,而不做又怕官府治罪。但是,尽管人们私下怨言纷纷,然而却没有人敢当面向这位新任知州提出意见。

一个叫陈烈的人目睹此情后,决定为民请命,劝说知州收回成命。周围的人都劝陈烈:“知州刚刚到任,借此庆祝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况且,你还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秉性直说,说不定会惹恼了他。世上赏识魏征直谏的明君毕竟不多,还是算了吧。”陈烈说:“我和这个知州大人有过一两次接触,看他起居行止,还算清廉,为人也还和善。我倒是要借此看看他究竟是不是个好官!”

陈烈制作了一个特大的彩灯,并在灯面上题诗一首:“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陈烈将大灯挂到大街上,人们纷纷围观。此事很快传到了蔡襄耳中,于是他换上便装,来到街上看个究竟。百姓认出是知州亲自来看灯,知道事情闹得不小,都默默退到街道两旁,不知知州大人看到灯上的诗句后会作何反应。

蔡襄果然一眼看到了灯面上醒目的诗文。整个街市安静极了。只见蔡襄慢慢弯下腰去,诚恳地一躬到底,说:“我蔡襄愧为州官,没有考虑各家实情,武断从事。陈烈的这番举动,很好啊!今年上元节,愿制灯者制灯,无力制灯者,赏灯!”话音一落,欢声四起。

名师点评:

后人有诗写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意思是说,蔡襄一心为民,心血如同洒在千峰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