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尊师重教
11133900000016

第16章 岳飞拜师

公元1103年,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想:给这个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呢?这时候,一只大鸟从岳家的屋顶上腾空飞去。爸爸妈妈高兴地说:“我们的孩子会像这大鸟一样,飞得又高又远。”于是,就给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岳飞,又给他起了个字叫鹏举。

岳飞长大以后,果然很有出息,他成了南宋的大将,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的军队屡败入侵的金国军队,收复了大批失地。可惜他39岁时被投降派宋高宗和秦桧陷害,含冤而死。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家隔壁是村里三户有钱人家合办的学馆,老师是文武双全的周侗。

岳飞仰慕周先生的学识,每天爬在墙头上听周侗讲课。

一天,周先生有事出门了,临走给三个学生王贵、张显、汤怀出了一道作文题。

爬在墙头上的岳飞心中想道:先生既然出门去了,我何不到馆中看看?于是,他就绕道来到学馆。没想到,岳飞一到学馆,就被三个孩子扯住了,非让他替他们写作文不可,不然,就不放他出去。而他们三个,都跑出去玩了。

岳飞坐在発上,依照三人的口气写了三篇文章。然后,他又翻看周侗先生写的文章,周先生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岳飞不禁拍案叫绝:“我岳飞若得周先生教诲,何愁不能成才?”

正在这时,只见王贵、张显、汤怀风风火火地跑回来说:“不好了,快走,先生回来了!”

岳飞慌忙离开学馆回家。

周侗回到学馆,检查三个学生写的文章,发现三篇文章都很通顺,与往日写的文章大不相同。周先生很纳闷:三个学生的学问怎么骤然长了许多?他严肃地盘问三个学生,王贵等只得把岳飞来馆代写文章的事招了出来。

没想到,周侗听后非常高兴,叫王贵赶快把岳飞请来。岳飞惴惴不安地来到学馆,拜见过周侗,自责道:“小子年幼无知,一时狂妄,望先生恕罪。”周侗问岳飞跟什么人学习,岳飞说,没有老师,是跟母亲学的。周侗让岳飞请来了岳母,并高兴地对她说:“令郎今后必成大器。玉不琢,不能成器,我想收岳飞为徒,愿意把我的本事教给他!”

听周侗这样说,岳母当然非常高兴。岳飞连忙跪下叩头:“恩师在上,受学生一拜!”

从此,岳飞跟着周侗学文习武,把先生当做义父对待。周侗把十八般武艺都传授给了岳飞。岳飞的学问也大有长进,成为文武兼备的有用之材。

不料,周先生年事已高,偶感风寒,一病不起,不幸逝世。岳飞十分悲痛,他同王贵、张显、汤怀一起将恩师安葬在沥泉山旁。岳飞在坟侧搭个芦棚,住在棚子里为恩师守墓。

岳飞十八九岁的时候,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她亲自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让他永远记住这一誓言。

岳飞没有辜负母亲和周老师的期望,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名师点评:

民族英雄岳飞系中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飞拜师学艺和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潜心跟随老师学文习武,为以后的抗金杀敌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