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严己宽人
11254900000010

第10章 刘秀不念旧恶

刘秀,即汉光武帝,湖北枣阳县人,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西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王莽夺了政权,建立了新朝,对人民实行更残暴的统治。不久,人民不堪忍受,爆发了农民大起义。身为皇族的刘秀和他的哥哥也乘机起兵,参加了起义军。在战斗中,刘秀十分注重收罗人才,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终于重建了东汉王朝,统一了全国。

刘秀起兵时不过几千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的势力就得到极大的壮大,帐下猛将如云,谋士成群。这么多优秀的人才,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命,是和他待人宽厚,不猜忌部属,不念旧恶分不开的。

有一年,敌强我弱的形势对刘秀很不利,于是,有些人开始动摇,秘密地和敌人进行书信联系,想以此给自己留条后路。后来,刘秀打了胜仗,从敌人那里收缴到上千份这样的通敌文书。

有人见了这些文书很生气,向刘秀建议说:“真没想到,竟有这么多人通敌,好好查一查这些文书,看看到底是谁写的信!”

那些曾有过动摇、暗地里写过信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心里就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地十分紧张,怕被查出来受到处罚。

谁知刘秀却没有采纳这条建议,他把手下的文臣武将集合起来,当着众人的面,看也不看,就把这些通敌的书信通通地烧掉了。

看到那些通敌的书信在火中化做了灰烬,那些曾写过通敌文书的人,提起的心都放下来了。他们虽没受到责备和处罚,但都被刘秀宽宏大度的胸襟所感动,暗自为自己的动摇而羞愧,决心以后要一心一意地追随刘秀打天下,决不再有二意。

对归降的敌方将领,刘秀也能不记前仇,信任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效力。

有一次,当时是萧王的刘秀在河北蒲阳山打了个大胜仗,收纳了一些敌人的降将。为了安抚这些降将,刘秀将他们都封为列侯。

这些降将虽被封了官爵,可还是惶恐不安。刘秀便对他们说:“你们回去,还由你们统领自己原来的部队,我相信你们。”

到了晚上,刘秀只带了很少的几个人,就到降将们的营地去巡查。降将们见刘秀对自己这样信任不疑,纷纷议论说:“萧王这样宽厚待人,对人推心置腹,我们怎么能不效忠于他呢!”

还有一次,刘秀的军队包围了洛阳,守将朱鲔(wěi)死守城池,怎么也不肯投降。原来,他曾劝过刘玄杀掉刘秀的哥刘演。后来刘演果真被刘玄杀死了。朱鲔怕遭报复,所以不肯投降。刘秀看出了他不肯投降的原因,便派人去见朱鲔,向他说明,如果率众投降,就决不再念旧恶,对他实行报复,而且还要宽待重用他。听刘秀这样表态,朱鲔放了心,便打开了城门,投降了刘秀。后来,刘秀不但没治朱鲔的罪,报杀兄之仇,还任命他当了平狄将军并封了侯。

就是这样,刘秀以宽阔的胸襟,团结了各方面的力量,壮大了自己,最终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完成了中兴汉室的大业,成为一代开国名君。

名师点评:

恩仇德怨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大丈夫为人行事,只要问心无愧,世俗小人与邪恶之徒的怨恨、非议是不足计较的。记过忘功、报恩忘怨是成大事者的突出特征,不念旧怨,忘记功德的人,才可甩掉包袱,大踏步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