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管理学
11297500000030

第30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8)

组织文化建设,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突出管理的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把尊重人、关心人、培训人、合理使用人和全方位地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作为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组织文化对一个组织具有巨大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一个组织能否形成一个独特的、能被全体成员所接受的并能持久地发挥激励作用的组织文化,将决定其组织的前途和命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成员的命运共同感、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在成员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使每个人都能将其内在潜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管理者在帮助组织成员建立个人道德标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管理者是员工的榜样,其表现代表了企业的价值观。管理者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员工的监督。因此管理者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才能有效避免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3)成文的道德规范和定期培训计划。成文的道德规范和定期培训计划一类的道德监控系统,可以帮助员工们了解公司、的道德观。一家公司的道德监控系统必须在企业各个方面全部到位。只要这些监控系统全部到位且受到认真对待,企业就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即有道德的、符合社会责任的行为。

(二)管理道德行为选择的原则

(1)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原则。从业者在选择管理职业道德行为时应遵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原则。在现阶段,就是要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作为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准则。凡是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职业道德行为,我们就应该选择;凡是与之相违背的行为,就应该摒弃。

(2)有利于自我完善的原则。自我完善就是要遵循马克思全面发展理论,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树立管理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荣誉,讲究职业良心,端正职业态度,提高管理职业技能,强化职业责任,严明职业纪律,培养良好的管理职业作风,塑造完美人格,努力适应管理职业工作的需要。

(三)管理道德修养的方法

管理道德修养是在具有道德意识的前提下自觉进行的,其方法一方面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提炼,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修养方法:

1.学习方法

学习是管理道德修养最基本的途径。一是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管理道德修养的意义,熟知管理道德的原则、规范等内容。二是加强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法规的学习。

通过学习,要懂得什么行为是道德的,符合法纪的,什么行为是不道德的,不符合法纪的,并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培养趋善避恶的职业道德意向及其情感,从而使自己在管理道德规范和法纪的范围内行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三是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社会进步和职业对个人的要求,确立职业道德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特别是要以先进的职业工作者为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搞好本职工作。

文明、理智、高尚总是同知识、文化相关联的;不明事理、粗俗、野蛮,总是和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相关联的。古代希腊人甚至认为“知识即美德”,把知识本身就看作是一种美德。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伦理道德知识,也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学习一般文化知识,是有助于修养美德,人们往往在读书钻研中使灵魂得到净化。如果说学习其他知识有助于修养的话,那么学习伦理知识,对于修养更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伦理知识,才能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知道如何去修身养性。学习,既包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包括学习实际中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实际中的道德榜样或典型,比书本上的道德知识更直接,更生动,往往给人的影响会更深刻。

2.思考方法

在学习管理道德理论、树立正确的管理道德追求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地思索,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种思想斗争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反思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陈腐的管理职业道德观念作斗争。反思社会生活便会逐渐懂得:人生在世,确实必须遵守道德。一个人的“最大利益在于成为有德行的人”,管理道德虽然是对人们自由的限制、损害,但却是人们立身处世、谋取个人利益的最稳妥的手段。“人们通过对自己道德的思考都会达到的第一个伟大和基本的真理是:善良的人活得好,而邪恶的人活得糟”。从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二是经常与自我进行斗争。对自己的职业思想、行为进行深刻的道德反思,勇于无情地解剖自己,发展自己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克服自己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实现自身人格的统一。

内省自讼、克己内求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的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旨在发挥人们的主动精神,其基本含义就是,在个人遇到管理道德矛盾或自己出现管理道德过错时,“向内用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内省自讼,首先从自己的主观动机上寻找根源,并责求自己承担管理道德责任,自觉自愿地修正自己的错误。《论语》中记载的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表明的是一种随时反省自身言行的诚恳态度。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表明的是一种从善如流、避恶如仇的自觉立场;孟子说的“反求诸己”,表明的是一种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求善精神。这些思想言论,是中国古代自省方法的最有代表性的言论,曾产生过极为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省的方法与前面提及的学习的方法应相辅相成,只学习而不内省,犹如水过地皮湿,学习再多也无益处,难以有品德上的提高。只内省而不学习,犹如井底之蛙,不能提高道德认识,难以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3.慎独方法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强调的“道”“不可须臾离”之意,是虬滇独”得以成立的理论根据。综观其文,“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人前背后、明里暗处、表里内外都应谨慎地注意自己的言行,防止任何违背道德的行为发生,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境界,真正实现知行一致,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当一个人的行为处在众目睽睽的监督下,有“社会舆论”起作用,他会比较注意自己外在行为的道德修养。如果当一个人的行为为其他人所“不睹”、“不闻”、“莫见”、“莫显”,没有“社会舆论”的监督,可能“永远”不会被人们所察觉,他仍能依靠“内心信念”和自觉性,做道德之人,行道德之事,这才是最令人敬佩的。所以“慎独”是衡量人们是否能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管理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4.实践方法

实践的方法是指通过实际锻炼加强道德修养。人的道德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它不可能避开人性的摩擦、绕过生活的纷扰、摆脱生命的冲动、远离生存的竞争,人的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偶然性的真实生活情境中。既然如此,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就不能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离开了实践,人的道德修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的人在此登台亮相,有道德高尚的,也有灵魂肮脏的,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交融和矛盾,在这里能经风雨,见世面,从中会体验和感受到道德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内疚、崇高与卑微,精神世界的升华所带来的满足和灵魂深处的丑陋所引发的自责,都会有利于道德修养的提高。

躬行也就是实践。无论是学习、掌握道德理论,还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都要在道德实践中才能进行。提高管理道德修养,关键在于付诸行动。“一步行动胜过十大纲领”。管理职业道德理想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变成现实,优良品质只有实践才能锻造出来。因为管理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具体生活与实践“闭门思过”的结果,只有在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才能造就高尚的人格,塑造有道德的新人。在历史上,无数道德楷模的“立德”,也正是在其“立功”、“立言”过程中完成的。屈原之“立德”,在于爱国主义的“立言”(《离骚》等诗篇)和“立功”(他的政治实践)之中;苏武的“立德”,体现为作为汉朝使节,出使匈奴,持节不辱,视死如归的使节生涯中;岳飞的“立德”,表现在其“精忠报国”、舍身抗金、反对投降的战斗过程中;谭嗣同的“立德”,体现在其为中国变法图强不惜舍身流血唤起民众的壮举中。品德属于个体的行为心理,是个体进行伦理行为的心理特征,只有通过躬行,品德才能形成;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能源。只有实行公正才能变成公正的人;也只有实行节制和勇敢,才能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正如刘少奇所说:“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因此,躬行是管理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