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管理学
11297500000038

第38章 管理计划(1)

计划职能是古典管理学派对管理理论做出的重要贡献,现代管理理论又对其赋予了新的内容。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计划的目标、计划的方法、目标管理等方面问题。

计划就是通过调查研究,预见将来,制定出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统一组织和指导组织内部各单位、各类人员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的宗旨。计划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任何组织实现自身使命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

(第一节)计划的基本概念

管理者的职责是运用其权限范围内的资源,通过计划工作,选定组织和部门的目标,将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活动分解给组织的每个部门、环节与个人,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合理利用资源,协调和组织各方面力量,使组织中的各项活动能够有节奏地进行,以实现预定的目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事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计划,以提高办事的成功率。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组织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它。就管理的整个过程而言,计划位于其他管理职能之首。关于计划的含义,许多学者作过阐述。

计划作为管理的一个独立职能,在古典管理学创立之时就已确立。亨利·法约尔指出:

“‘管理应当预见未来’使人们对工商企业界的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有所理解……人们应当在行动之前就知道可能做什么、要求做什么。大家知道,如果没有什么计划,那就会导致犹豫、错误的手段和不合时宜地转变方向,这些都是无能为力,或者说是事业毁灭的原因,所以不会有人提出行动计划的必要性这个问题。”①(①亨利·法约尔着.周安华等译.《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不同的管理学者对计划职能的解释有所不同。古典管理学认为计划职能包括决定最后结果以及决定获取这些结果的适当手段的全部管理活动;或者简单地说,计划就是作为行动基础的某些事先的考虑。①(①唐纳利、吉尔森、伊凡赛维奇着,李柱流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68)哈罗德·孔茨认为,“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计划工作就是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和所要去的地方之间铺路搭桥。”

根据这些解释,他们都将组织的宗旨、方针、政策、目标、战略、计划、规划、预算等的制定和实施纳入计划工作的范畴,并注重计划的编制技术和方法;同时,他们都一致地将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管理职能。在我国各类组织的管理实践中,计划工作则常常是指目标、计划、规划、预算等的制定和组织执行工作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计划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具体而言,即确定要去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和由谁做等的一种程序。另一方面,计划作为一种行动方案,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前者实际上指计划的编制过程,可以称为计划工作。后者实际上是一种行动方案,它可以是目标、策略、政策、程序和预算方案等。我们所指的计划是计划工作。

二、计划的特点

1.目的性

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是旨在促进各类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没有计划就不能达到组织各系统的协调行动,也就难以顺利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一般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的总目标,根据总目标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系统的具体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计划,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2.首位性

计划工作相对于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首位。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计划工作必须先于其他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所有职能交织成一个行动网络,但计划工作有它特殊的地位,因为它牵涉到整个集体去努力完成的目标。此外,主管人员必须制定计划以了解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关系和人员素质,按什么方针去领导下属工作人员,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控制。因此,要使其他管理职能发挥效用,必须首先做好计划。

3.普遍性

虽然计划工作的特点和范围随制定计划的主管人员的职位不同而不同,但它却是各级主管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责。所有的主管人员,无论是总经理还是班组长,都要从事计划工作。

主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做决策,而决策本身就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如果不给主管人员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和制定计划的责任,他们就会养成依赖上级的习惯,失去计划工作的职能和职责,他们就不是真正的主管人员了。

虽然所有主管人员都做计划,但是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与上层主管人员制定的战略计划是根本不同的。在上层高级人员规划企业总方向时,其他各级管理人员也必须准备好自己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全面完成组织的目标。

4.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不仅要确保总目标的实现,而且要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合理地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计划工作的效率,是以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所得到的利益,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花的费用以及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它一般是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但这一概念不仅包括了按资金、工时或成本表示的投入产出比率,而且包括了组织和个人的满意程度这一类主观评价标准。

所以,只有按合理的代价实现目标,这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率的。

5.创新性

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的,因而它是一个创造性的管理过程。正如一项新产品的成功在于创新一样,成功的计划也依赖于创新。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一项目的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当前我国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提高管理水平,而加强计划工作,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和前提。

三、计划的作用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计划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明确目标,协调工作

计划使组织中全体成员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并且也明确了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采用什么方式作出什么贡献。计划也使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更加密切。组织中没有计划工作也就没有组织目标,各项活动的协调也就无法进行。

2、合理分配资源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会受到资源条件的约束和限制,因此,组织必须合理地分配资源。而通过计划,可以使组织在调动自己有限的资源或应付各种可能产生的威胁时,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并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使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3、提供控制标准,保障目标的实现计划工作建立的目标和指标是控制的标准和尺度。一般来讲,控制就是设法保障组织的活动按计划进行。没有计划,控制就会失去标准和依据,组织目标的实现就可能受到影响。

4、降低风险,把握机遇

任何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通过科学的计划可以使组织较早地预见未来的发展变化,及时应付挑战,掌握主动,从而降低不确定性,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5、提高效益

提高效益是每个组织追求的目标。对营利性组织,效益主要是指经济效益,同时也兼顾社会效益;对非营利性组织,则侧重于社会效益,它反映组织完成特定的社会分工职能的程度和工作质量。提高效益也就是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四、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1.计划的任务

计划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

(1)确定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的目标是组织试图达到和所期望的状态。在实践中,目标是组织在未来某一时间的业务活动应达到的预期成果,是制定计划的依据,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目标来进行的。确定目标成为计划工作的第一任务。当今社会处于变革和发展状态,给各类组织带来了机会和风险。组织目标的确定,需要调查研究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便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并克服劣势,避开威胁。

(2)预测环境的变化。研究组织在未来将面临的环境,分析环境对组织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在计划中做准备,保持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

(3)指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发现和拟定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综合评价,选择其中一个较优方案付诸实施。

(4)合理分配资源。根据目标要求和资源约束,按目标重要程度和先后次序,用现代计划技术和方法最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安排组织的现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本资源和时间资源,保证重点需要,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5)提高经济效益。计划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将提高经济效益贯穿组织活动的始终。计划工作通过明确目标,协调经营活动,合理分配资源和综合平衡,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限度的产出,从而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计划的内容

简单地说,计划就是一个组织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动指南。通常任何一个组织,不论其性质如何及规模大小,其计划的内容通常都可以用“5W+1H”来概括,即:

(1)为什么做(why):要明确计划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其可行性。实践证明,管理人员对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了解得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有助于他们在计划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什么做”,就是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实践说明,计划工作人员对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了解得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有助于他们在计划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即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2)做什么(what):要明确计划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做什么”,就是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

(3)何地做(where):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何时做”,规定了计划实施的地点和场所。还要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4)何时做(when):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何时做”,即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资源进行综合平衡。

(5)谁去做(who):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要明确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谁去做”,计划不仅要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要明确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中的哪个人负责。

(6)怎么做(how):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平衡,对各种派生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怎么做”,包括计划实施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辅助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

五、计划的类型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安排。计划的种类很多,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最普遍的计划划分类型的方法是根据计划的形式、职能、广度、时间跨度和明确性对计划进行分类。

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计划的各种类型。表5-2表示出了按不同方法分类的计划类型。

1.按计划的形式分类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抽象到具体,将计划分为一个层次体系: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等。从他们的分类,我们可以理解,计划是多种多样的。计划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众多不同形式的计划组成了一个体系,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计划的表现形式包括: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划、预算。

(1)目的或使命。目的或使命表明了组织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也就是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组织的目的无非有两类:一种是寻求贡献与组织以外的自然、社会;另一种是寻求贡献与组织内部的成员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企业的目的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最大收益;一所学校和医院同样服务于社会,前者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后者的使命是救死扶伤。现实中的组织对自己的目的和使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2)目标。目标是计划工作的终点,也是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组织的目标包括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以及组织内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等两方面的内容。它是在组织使命的指引下确定的,也是目的的具体化和数量化。对一家营利性组织而言,在一定时期的目标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目标和自身价值实现的目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把组织目标进一步细化,从而得出多方面的目标,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

(3)战略。战略是为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路线以及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战略是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方针,凡存在竞争,且竞争获胜取决于长期准备和持续努力的结合,都需要制定战略。战略是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方针,对于组织的思想和行动起引导作用,但它不试图具体说明组织如何实现目标。战略含有对抗的意思,所以组织在制定战略时不可能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仔细研究其他相关组织,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取得优势地位,获得竞争胜利为目标制定出自身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