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11299700000016

第16章 过火的自信=自卑?(2)

我想,这其实是他潜意识中的渴望。他渴望营造这样一种外部关系:所有人中,只有“我行”,而“你们都不行”。

他之所以渴望营造这样的外部关系模式,是因为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是相当极端的“我行,你不行”。

有这种极端病态的内在关系模式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似乎比比皆是。想必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某个组织或机构要招人了,明显是人才的,领导不要,而专门要了几个能力欠缺但爱拍马屁的。

能力欠缺且爱拍马屁,这就可以让一个领导很轻松地将自己“我行,你不行”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权力空间。投射成功了,他自然会觉得很爽很自在,但是,这个组织或机构的前途就被断送了。

我们常以为,这样用人的领导一定能力低下,但并非总是如此。譬如项羽,武功盖世,兵法娴熟,而且贵族出身的他看似温文尔雅,最后却败给了缺乏实际技能的刘邦。项羽的才能不可谓不强,但他太在乎自己的强,于是用的人全是能力不如自己的。如果一个属下能力有超过他的地方,项羽就很容易猜忌他,从而中了一次又一次离间计。人们总以为,一个人之所以中离间计是因为智商低,但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智商的问题,而是性格的问题,是中计者有一个“我行,你不行”的内在关系模式。

他否定你,是希望你听命于他

我的一些自己开公司办企业的朋友,他们都将万科房地产公司的老总王石当成自己的偶像。这主要不是因为万科赚了多少钱、王石在事业上多么成功,而是因为,管理万科这么大的公司,王石居然可以整年在外面游山玩水,似乎很少花精力打理自己的公司。

王石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我和这些朋友探讨时,他们给出了一致的答案:放权。他们认为,王石将公司管理权下放,所以自己就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既然放权可以让自己很轻松,那么,为什么你们不放权呢?”我问他们。

他们给出的答案一般有两个:自己的属下能力不够,能力够的属下他们不能信任。

但再探讨下去,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性格问题。有人能放权,是因为他信任别人,从而总能找到放权的理由;有人不能放权,是因为他不信任别人,从而总能找到不放权的理由。

也就是说,关键不在于别人,而在于管理者自己。如果一个管理者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那么他就总能找到值得信任的人,以及信任他们的理由,从而做到放权。如果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么就会倾向于找能力低下的人,即便找了牛人进来,也要把这个牛人打磨成一个不自信的人,这样他的确没有机会做到放权了。

政治和工作中,想营造“我行,你不行”的外部人际关系模式的人很多。在家庭生活中,想这样做的人也很多。其实,多数具备“我行,你不行”性格的人,他们会将自己这种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他关系网络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心理学家帕萃丝·埃文斯在她的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中描绘了一些男人是如何控制他们的太太的,她引用了一个后来幡然省悟的男人的话:

没有人能发现我的控制欲,因为我是个对待朋友很友善的人。但当周围没有别人的时候,我就很容易发火,我以为那是“发神经”……每次我“发神经”之后,都非常自责。类似下面这些行为,会经常发生在我与妻子之间:

1.不和她说话,让她感到孤独和被拒绝。

2.表现得很冷漠,当她问我有什么问题时,我却冷淡地说:“没什么。”

3.有时候出门去玩,故意不告诉她我去哪儿、什么时候回,让她在家里忐忑不安地等一夜。

4.不让她和她原来的朋友来往。

5.如果她问我问题,我就发火。

6.我总说是她的错。

7.我告诉她,我结婚前比现在舒心多了。

8.指责她整天不知道做些什么。

当我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我心痛不已。我想要明白这都是因为什么。

这个男人这样做,是他的潜意识在追求这样一个结果:让他的太太彻底失去自信,最终彻底失去独立意志,从而完全听命于他。简单而言,他是希望太太彻底自认为不行,而认为他行。

帕萃丝认为,这个男人这样做,是因为他渴望将他头脑中的一个完美女性的形象投射到太太身上,而太太的任何独立意志都意味着他的投射失败,所以他会用尽一切办法打击太太的自信。

这种说法很好。不过,在我看来,这样做的男人,他们先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被极力否认过,这令他们建立起了“我行,你不行”的内在关系模式,他现在只是试图将这个内在关系模式展现在他和妻子的关系中而已。

一个持有极端的“我行,你不行”的内在关系模式的人,他渴望别人不行的愿望极其强烈,最极端者则可以称为“恋尸癖”。即,这样的人对生龙活虎的人不感兴趣,他们希望自己交往的对象最好没有一点独立意志。

假若你碰见这样的人,感觉到了痛苦,最好的办法是远离他。

多数人渴望“我行,你也行”的关系

不过,多数具有这种内在关系模式的人也渴望建立“我行,你也行”的外部关系。

譬如,本章一开始提到的我那个朋友,老板说了那句话后,她思考了一下说:“的确,可能我一辈子都挣不了你一个月挣的,但是,我觉得你很累。”

这是一个完美的答复。老板那句话传递了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层面,他的确一天比她一年挣得多;情绪层面,他希望她自卑。

秘书的答复,则是先承认了事实,但同时拒绝接受他投射过来的自卑。

她不接受他投射过来的自卑是明智的做法,因为一旦她接受这种投射,她就是承认自己不行了,那么,以后这个老板就会继续蔑视她。相反,她将这个投射给挡了回去,暂时会令老板觉得不舒服,但这个老板因而知道,他继续向她投射心理垃圾是要付出努力的,于是他以后会有所收敛。

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老板真的很累。因为,在玩“我行,你不行”的游戏时,他得付出很大的代价,他要在公司和家中等各种场合维持“我很行”的形象,这的确是太累了。

虽然累,但他不敢放松下来,因为他过去的经历告诉他,当他表现出“我不行”的一面时,他得到的不是理解、同情和安慰,而是批评和呵斥,甚至有辱骂和暴打。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他不得不总是硬撑着。

但这个小秘书属于另一类人。她当时尽管没有理解老板在干什么,但却做出了完美的回复。她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这样的人会本能地识破你的假自信,从而不会接受你投射过来的心理垃圾。但同时,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假若你真的在他面前袒露你的脆弱,他不会看不起你,相反会一如既往地尊重你。

她回忆说,的确,这件事发生后,老板对她越来越好。他仍会训斥其他大学生,但逐渐给了她特殊待遇,不过不是物质奖励,也不是升职,而只是对她有异乎寻常的尊重。

这个故事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常常不是外在力量上,而是人格力量上的。并且,真正自信的人,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