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11299700000017

第17章 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1)

很多女性在有了事业之后,家庭本身可能就不幸福了。但我和我丈夫两人却学会了一起努力来平衡事业和家庭。我认为对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让他们有安全感和满足感,不要让他们有一种“老婆成功,自己不行”的感觉。我的丈夫非常善解人意,他在感情上也靠得住。

—兰·马宗达尔·肖

(印度最富有的女人,生物制药公司Biocon的创始人)

前不久,陪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去北京办事。我们约在白云机场见面,她早早订了机票,时间是17时30分。我怕误机,于是16时就赶到了机场,但一直不见她的身影。给她打了多次电话,没接;发了几个短信,也没回。

17时05分时,她才姗姗来迟。“抱歉,我的两部手机都调到了静音。”她一脸歉意地说。

这倒没什么,我说,因为在等待的时候,我一直在读书,所以不会浪费时间。但问题是,不能赶上原有班机,我们只能改签下一班了。结果,两张本来4.5折的机票,改签成了两张9.5折的机票,多花了近1500元人民币。好在,这位朋友虽然年轻,但有一个规模不大不小的工厂,生意火爆,称得上是成功人士,这点钱不会让她心疼。

不过,我发现,她手腕上戴着手表,而且来机场的路上,她有专门的司机帮她开车。然而,在到机场前的约两个小时内,她一次时间都没看过。这就很有意思了。

更有意思的是,她告诉我,误机对她来说是常事,“一半一半吧”。也就是说,一半时间能赶上原来的班机,一半时间要改签,而她每年要坐二三十次飞机。

为什么会这样?和她聊了很久后,我找到了答案:这是优秀女性对成功的恐惧。

很多女性对可以预期的成功怀有恐惧,这是美国女心理学家霍纳在1968年发现的一个现象。其原因有多种解释,最通常的解释是:如果太成功了,女性会担心自己在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上遇到麻烦。她们下意识地认为,男人惧怕优秀的女性,惧怕和成功的女性建立亲密关系,除非自己比她们更强大。因为这种恐惧,许多优秀的女性会做一些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事情,以避免自己过于成功。

我这位朋友,她不仅误机,而且经常迟到,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在商务谈判中仍然如此。并且,她总说自己很笨,“是别人帮我把事情做好的”。此外,她的生活也比较缺乏计划性。对她而言,这些做事的风格,和误机一样,其心理意义是,她在对自己、对周边的男人、对整个社会说:“你看,我不是一个渴求成功的女人。我这么没计划、没条理,我经常迟到,我还经常误机,所以说,成功不是我做来的,而是上天的安排与恩赐。”

或者,这样做有更直接的意义,那就是毁掉一些机会,从而得以避免更成功。

小资料:成就动机

一个人成就动机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功与否。

心理学家认为,成就动机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一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等于追求成功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倾向的强度。所以,前者越强,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就越强;后者越强,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就越弱,因为如果太害怕失败就会不敢接受挑战,从而回避困难的任务。

高成就动机者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他们富于创造性,总是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地好。

2.具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3.正确的归因方式。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总是从自己身上寻找答案,并改变自身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改变自己是最容易的,但低成就动机者总是把成功归结为外在原因,如运气,于是自己不去努力改变自己,从而丧失了进步的机会。

关于成就动机的两种倾向可以用下面这个例子说明。我经常误机的这位朋友,其实有很高的成就动机。她最初是做推销员的。她回忆说,在敲每一个客户的门时,她都感觉不到有任何害怕,哪怕面对超大型公司的老总级人物,尚是一个黄毛丫头的她仍能镇定自若地和他交谈。“我从不怯场,这是自然而然的,没一点伪装。”她说。换成心理学语言就是,她避免失败的倾向极其微弱。

用跳槽逃避成功的女人

琪就是毁掉了一个又一个机会,所以工作能力极其出色的她,尽管已37岁,却仍然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小经理。

“我是做了一次心理咨询后才意识到自己有成功恐惧。”琪在接受采访时说,“成功恐惧的第一次表现是高考吧。”

她回忆说,她高三的成绩极其出色,足以上北大、清华这种超一流的学校。但是,第一次高考时,她发挥失常,结果刚过重点线。因为她爸爸对她的期望很高,所以她没去上,而是选择了复读。第二次高考,她发挥正常,超出清华分数线近30分。但在报志愿时,她违背爸爸的意愿,选择了爸爸的母校—一所普通的重点大学。“现在回想起来,是因为我害怕上比爸爸的母校更好的学校,因为那意味着我比爸爸还出色。”琪说。

大学四年,琪成绩一般,却是风云人物。她爱跳舞,又擅长组织活动,“出过一个又一个风头”。毕业时,她被分配进一家大型的国营外贸公司,“是当年第一个被提拔的毕业生,也是公司历史上升得最快的”。但3年后,她决定辞职。

这次辞职看起来有很容易理解的原因:琪离婚了,所以想换一个环境。这次她找的是一家港资电子类公司,一进去,因为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公司老总想安排她做一个部门经理,但被琪拒绝了。“我要求从最低级的销售员做起,公司老总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以为我是喜欢挑战的人,我当时也这么认为。”琪说。

两个月后,因为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琪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这正是她一开始就可以获得的职位。又过了两个月,公司打算把她升为副总。但是,她又辞职了。

“我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这次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辞职,只是觉得很累,不想再做电子这一行了。”琪说,“大家都觉得我莫名其妙,毕竟副总不需要每件事都亲历亲为,如果会统筹工作,还是可以做得比较轻松的。”

接下来,她又换了几个工作,每进入新公司,她都要求从“最初级的销售员做起”,但等升到一定位置后,她就辞职了。职位最高的一次也是副总,但刚升上去一个月,她就又辞职了。

后来,她干脆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做机票、火车票的销售。“当时这种公司很少,能拿到机票的人差不多可以算是垄断经营,很挣钱。”琪回忆说,“我公司里的小姑娘最多一个月都可以挣到两三万元,我的收入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做了一年后,琪又把公司给关了,又是“说不清楚的原因,我跟别人说,是嫌麻烦,但实际上,我自己也觉得有点稀里糊涂”。

就这样,琪不断地跳槽,到现在已经记不清楚跳了多少次了。并且,在一个城市“待腻了”,她就换一个城市。迄今为止,她已在五六个城市工作过了。

这是一种奇迹,做过公司副总、自己开过公司,并且有一系列“辉煌回忆”的琪,现在只是广州一家仅有10余名员工的小公司的小经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琪说。于是,她两个月前去看了心理医生。

心理分析:跳槽是对自己优秀的惩罚

在咨询室里,琪最先谈了高考的事,咨询师问她:“你是害怕成功吗?”琪回忆说,听到这句话,她当时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接下来,当咨询师和她探讨起她为什么害怕成功时,她的内心深处一直不愿被触及的痛苦回忆终于被触动了,而那正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