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11299700000018

第18章 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2)

原来,就在离婚前,她的哥哥遭遇了一场意外的横祸而惨死。惨剧发生之后,她一直是家里最坚强的人,从打理后事到出殡,都是她一手操办,而且她也极力去抚慰父母那破碎的心。但是,“我内心深处的内疚感却无法处理。”琪说。

原来,琪从小就是父母的宠儿。她非常聪明,爸爸对她寄予了极大期望,而对她哥哥却没有这种期望。她也不负爸爸厚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学校屈指可数的尖子生。

“小时候,爸爸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琪回忆说,“但先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潜意识中不愿意超越爸爸。等上了大学后,可能是女孩们共同的成功恐惧也感染了我,所以我不再刻苦学习。爸爸对我的愿望是做中国的居里夫人,但现在,我只想做一个女人。”

大学时,琪就隐隐有了内疚感,“仿佛是,我开始觉得,不应该比哥哥强,我把本来属于哥哥的宠爱夺走了”。

哥哥的惨死一下子将这种内疚感激发到顶点。“内心深处,我后悔自己比哥哥强。我占有了那些属于他的东西,我想他应该比我优秀才对。”琪说,“潜意识中,我决定把自己得到的这些给还回去。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通过没有价值的跳槽来惩罚自己,直到今天。”

琪的故事,多了一个受害者—她的前夫。

因为对死去的哥哥的内疚感,琪极力惩罚自己,离开前夫同样是对自己的惩罚。其中的心理意义有很多种可能。或者,哥哥—这个亲密男人的惨死带来的伤痛太重了,琪不想再重复第二次,所以她先断绝更亲密的关系—与丈夫的关系,以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或者,只要有一个与异性的关系让她觉得自己比男人优秀,她就要逃,因为这个关系和她与哥哥的关系一样,会让她极为内疚;或者,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最重要的部分—她很能干,而变得也无法接受自己最亲密的人。

“对于优秀的女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忠于你自己,接受你的确优秀的事实。”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陈祉妍博士说,“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就会如何对待别人。如果我们否认自己,我们也会容易否认别人。”

“事实一旦产生,就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陈祉妍说,“如果你的确很优秀,但又不想承认这一点,极力否认这一点,那么,你内心对优秀的渴望会更强烈。只不过,你不再要求自己优秀,而是要求亲密关系中的其他人优秀,譬如你的恋人、丈夫或孩子。并且,除非他们比你更优秀,否则你会攻击他们,认为他们不配你。”

解决之道:接受天赋才能

我的一个研究生同学,她是我们当中被公认为最有天赋的人,最有可能在心理学上有所成就。然而,她自己对被公认为头号才女的事实感到不舒服。她说:“在很长的时间内,我极力想掩饰自己是一个才女的事实,我内心中隐隐觉得,不这样做就嫁不出去。”

这种掩饰在她结婚后达到顶点。那一段时间,我每次见到她都觉得很难过,因为她身上那种天才的锐气似乎消失了,她“变成”一个中规中矩的家庭妇女,说平常女性都说的话,做平常女性都做的事,而且走起路来,个子很高的她总是弯着腰。但尽管做了这些努力,这次婚姻并未能持续下去,相处了近两年后,她和丈夫离婚了。

“我以为否认自己的优秀,把它们压下去,就可以和一个男人相处了。”她说,“但我错了。你扭曲自己、否定自己,你必然会觉得很委屈。于是,我最后把这种委屈转嫁给了我的前夫。”

其结果就是,她一开始认为自己能接受这个有点平凡的男人,但最终,她对他越来越挑剔,虽然这种挑剔没有表现出来。譬如,她从不说刻薄的话,或做刻薄的事,以刺激丈夫,但却越来越不愿意看到他。

“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她说,“优秀的女人势必有对优秀的渴望。你否认自己优秀,不成长了,你就会把这种渴望投射到身边的男人身上。如果男人果真卓越,你会欣然接受。如果男人不如自己,你会特别愤怒,恨他怎么就那么差劲!”

她继续说:“你如此愤怒,首先是因为你对自己愤怒,因为你否认了自己最重要的天分,但这一部分不会消失,它会反抗你的压制,它让你心中充满愤怒。并且,这种愤怒藏在潜意识中,寻找一切机会喷涌而出。那个机会就是,当男人脆弱的时候。”

这对夫妻关系有巨大的杀伤力,因为再强大的男人,脆弱的时候,也需要理解与保护,而不是相反。

其实,哪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女人,她也仍然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如果她全面接受了自己,既能接受自己的脆弱,又能欣赏自己的优秀,那么,她也会安然地接受男人,欣赏他的优秀,接受他的脆弱。这时候,关系会自然而然地变得和谐。

男性也有成功恐惧

女性的成功恐惧到处可见。譬如,在接受新工作或新职务时,女性常犹豫不决,总是先考虑自己能力是否足够,或是说“我要先回去跟家人商量”。此外,年轻女性也常常在闲谈中说:“不想干了,找个老公养我就好了!”

这看起来像是玩笑话,实际上却反映了女性恐惧成功的集体潜意识。

霍纳是最早研究女性成功恐惧的美国女心理学家。1968年,她请女大学生构思一个故事,其开头语为“第一学期末,安妮发现自己在医学院的班上名列第一”,而对于男大学生,开头语中的“安妮”改为“约翰”。结果发现,68%的安妮的故事比较悲惨,典型的故事是她取得事业成功,但在婚姻上不幸,要么是迟迟找不到另一半,要么是离异。相反,91%的约翰的故事比较幸福,最终的结局多是“才子佳人”,不仅取得了事业成功,还找了一个漂亮老婆。

霍纳由此提出女性有恐惧成功的倾向,原因在于社会和家庭给女性的定位是柔弱的、被保护的、不出头露面的,所以成功就意味着对这种性别角色定位的挑战和背叛。我国研究者也做过类似的研究,都验证了霍纳的结论。

不过,女性并不是恐惧所有方面的成功,在符合女性性别角色定位的职业上,譬如护士、音乐、演艺、文学等方面,女性的成功恐惧就比较低。相反,在女性的传统领域,男性倒明显有了成功的恐惧。譬如,《信息时报》2006年12日的报道称,“男护士在各大医院受欢迎,恋爱上不受欢迎”。就因为护士是女性的传统领域,于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护士就和女人味之间画上了等号,女孩因为下意识里担心“男护士=有女人味的男人”,从而不愿意和他们谈恋爱。

刘玲是一个富有上进心的女孩,立志做一名激光专家。经过努力,她在大三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专业课第一名的好成绩。她非常高兴,她想,这是向理想迈出的第一步,但离实现人生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无论多难,她都会坚持下去。此后,她更加发奋学习。同学们梳妆打扮时,她在图书馆学习;情侣们外出逛街时,她在实验室做实验。渐渐地,她与周围的同学疏远了。

父母劝她,女孩子有个大学文凭就够了,不然会嫁不出去的,但她仍坚持己见。33岁时,她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几年,她成绩斐然。然而,她的婚姻问题一直没解决,每天晚上都与孤灯相伴。后来,她不得不委屈自己,与一位60多岁的失去妻子的老干部结了婚。没想到,结婚刚一年,丈夫就提出离婚。刘玲感叹道:“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真是一门比激光还艰深的学问!”

—一名计算机专业女大学生对女性成功后的想象

赵刚是年级中学习的佼佼者,这次又考了第一。当然,激光本来就是男生的专利!班里的女生学起来都是不要命的,她们关心分数,但男生这样做就很难。大部分人对赵刚的成绩没什么想法,只是成绩在他后面的几位女生不服气,认为赵刚只是运气好而已。赵刚自己对此也并不十分看重,他只看重过程。假如赵刚结婚,他的妻子一定是个“佳人”,才子佳人嘛。婚后的赵刚事业会更上一层楼,家庭幸福美满,孩子很有教养。

—一名计算机专业男大学生对男性成功故事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