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紫砂器投资收藏手册
113014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一带,由于2亿年前内陆和海滨湖泊经沉积作用堆压形成了一种夹于地层之下、岩石之中、性质特殊的紫砂陶矿。它是“泥中泥,岩中岩”,主要组成为石英、黏土、云母、赤铁矿,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都具有先天的优良条件。关键是它黏土中带砂、柔中见刚、富有韧性、可塑性强,而且颜色丰富,有紫泥、白泥、黄泥、红泥、绿泥等,可谓斑斑斓斓,故被誉为“五色土”。用这些陶土烧成之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且透气性好,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陶器。

紫砂历史虽然不过短短500余年,但却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皇室成员宠爱摆玩之物,不但名人、名家辈出,而且各人的制作工艺极富个性,赋予了作品不同的艺术灵魂和风格。泥料的配比和烧造的温度又极私密,故每一批作品的颜色观感均不同,所以要精确地鉴定它必须要不断深入地研究,通过“看、摸、听、嗅”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判断。

紫砂器同瓷器、书画等相比存世量极少,而且对它进行专题研究的专家也极少,媒体对紫砂的宣传、报道力度也相对较弱,加之先前虽然也出版过不少紫砂鉴赏类的书籍,但大多数是图录类的,鉴定切入点不够正确,实用性较差。另外,现在伪作者、炒作者、投机者兴风作浪,造假成风,造成了古玩市场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现状,致使收藏者、投资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什么是真正的紫砂本质呢?它是一种怎么样的艺术品呢?随着藏友们对紫砂的深入了解和静心品鉴,你就能深深的体会到,紫砂敦厚中见高雅,不着釉彩,朴拙自然,天圆地方,乾坤为象,秉天地之灵气,蓄日月之精华,于外表平淡之中彰显内涵的博大与丰厚,其形象与神情蕴含了中国人的特征本性和精神诉求。它既可有名人、名家题写铭文,以抒发人生感怀,又可篆刻花草鸟虫,以寄托怡情山水的襟怀。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陶文化紧密结合、发展的产物,起于中古的饮茶之风,在唐、宋两朝渐行,到明朝散茶盛行,可直接冲泡。宜兴紫砂以其沏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茗香醇厚,越宿不馊,发茶率高,又可将茶叶和紫砂矿中的微量元素发挥之极等诸多特点,得到乾隆皇帝“世间茶具堪为首”的赞誉。

在追随中华历史的嬗变中,紫砂器以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朴实的自然色泽、多变的艺术造型,集制陶、雕塑、篆刻、诗词、书法、绘画、珐琅、彩绘、泥绘、描金、绞胎、窑变、堆贴、印花、压模、浅雕、浮雕、镂空、镶嵌等诸般工艺于一身,在工艺苑林中独树一帜,并以实用性与艺术鉴赏价值的高度和谐统一而蜚声中外,饮誉世界。

哪些紫砂作品更值得收藏呢?这是广大紫砂爱好者迫切想了解的问题。宜兴艺术紫砂器有约500年历史,明代至民国的艺人有据可查的只有300人左右,但宜兴现在几乎家家捶泥制壶,因此笔者在本书中对值得收藏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述说。

紫砂的价值如何?投资前途怎么样呢?明代张岱山在《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供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清人汪文柏在《陶器行》中说“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可见紫砂器身价之高。那么古时紫砂究竟价值几何呢?明人周澍在《台阳百永注》中写道“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舍一笏”。康熙年陈其年在《赠高澹人诗》中说“一具尚值三千缗”。清人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

中说:但凡是明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器,不仅“价埒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但是现在市场上紫砂老器与其他艺术品价格相比,则是差之千里,故投资紫砂器的增值空间较大,前途无可比拟。

紫砂鉴赏大师韩其楼说“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惟从本质令人爱。”这真是对紫砂本质精髓的评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了欣赏中华紫砂艺术的造诣精妙,学会了品读中华紫砂内涵的宏博与精微,才能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独步天下的紫砂泥土,旷世绝伦的中华艺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三者水乳交融的结合,遂有了紫砂国粹的千秋传承,且光鲜逾昔,魅力无穷!

真可谓:艺集工艺之大成,型色千姿与斑斓;本质汇集中华情,紫砂文化世无双。

吴士保书于无色雅屋

二○○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