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摩云剑
11306000000022

第22章 收粮

秋粮终于要熟了,今年天旱,收粮的时间比往年要早一些,好在灌浆的时候小杨村男女老少全都忙活在田间地头,肩挑、手拎,水车一齐上,总算将今年的收成保住了。

午后,族长与杨远爹几人蹲坐在田垄,望着已泛金色的稻田,仿佛已经闻到新米的味道。族长顺手揪下颗稻穗拿在手里搓了搓,吹净了糠皮放在嘴里嚼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转头对杨远爹说道,“八分熟,十分收,再过几天,这几块儿地可以先收,看样子这几天也没有雨水,倒是不用抢收,大家可以轻松一些了”。

“是啊,七八不忙八月忙,今年七月忙过了,八月就轻闲了。不过……”,杨远爹看了一眼族长,低声说道“赵家那边不会趁火打劫吧,他们的粮食平常年份都收不好,更不用说今年了”。

族长摆了摆手说道,“不用担心,我们在赵家人眼里已经就是丧家之犬,他们也怕我们狗急跳墙,应该不会惹大麻烦,赵大熊不糊涂,我们一走,赵家对上的可就是李家,他不会在我们这边折损人手,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加派些人手巡夜”。

杨远爹觉着还是不够稳妥,说道“等再上上干,我们先从山下大田收起,这样也不用担心他们放火烧粮。另外,粮食收完当天打谷晾晒,早点进仓,就不用怕他们捣鬼了”。

族长点头道,“就这么办!还有杨征爹和杨坚爹他们两路人,出去勘察我们的新村址,估计也快回来了,跑了这么多次也不知道有没有个结果,等他们回来问一问情况,看新粮能不能事先运过去一些,离赵家太近总是让人睡不好觉啊”。

杨远爹想起大家之前的争执,跟族长商量道“为了保险起见,我看最好让这两路人上游和下游都察看了一番,这样大家能够考虑的周全一些,省的搬过去之后再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也不会再起什么争执”。

族长站起身来,四下望了望之后,低声嘱咐杨远爹,“你说的有道理,就是多耽搁点时间,等他们回来后再商量商量。另外,找时间你去趟县衙,虽然咱们找的是无主荒地,小杨村搬迁的事也得报与县太爷知道,最重要的是看看能不能免我们几年的钱粮”。

“没问题,前两天我还跟先生打听过,说是这几年朝廷鼓励开荒种田,到时候我将家里那张熊皮带上,一准儿让县太爷同意”,杨远爹答应下来。

“那就好,等事情定下来说与别人知道,省的空欢喜一场”,族长叮嘱道。

小杨村的人是勤劳的,这些年沿河开荒,挖塘蓄水,基本上各家各户按照人口多少都能分得二十多亩好地,一些有余力的家庭还能多种一些,至少最近这十来年家家都有余粮,一般隔几年村里都要组织出去卖粮。

杨远和杨义这帮孩子出生的时候,小杨村已如今日面貌,房宽院平、田肥地壮,大人们不用再从年头忙到年尾,也有空闲做点副业增加收入,而这帮孩子也能坐在学堂里学几个字。

不过今年情况特殊,孩子们不仅如愿的离开了学堂,还能够练习他们梦寐以求的功夫,不过临近秋收,族长在教孩子练功夫之余,又安排给他们一个新的任务——赶鸟。

不知是不是干旱的原因,今年山里的禽鸟特别多,如果不注意可能今年的收成能被这些鸟吃掉一半。于是这一群孩子瞅着鸟儿进食时间,轮番扯个旗子在田间里跑来跑去,不让禽鸟靠近稻田,运气好还能抓个山鸡什么的。

腿上绑个沙袋,这一天跑下来还真不如练功夫享受,一帮孩子坐在树下休息,杨远刚喝了一口水,准备找个平地儿躺会儿,杨义领着另一帮人从山下跑了上来,说道,“杨远,该你们了,快去”。

杨远没好气的回道,“杨义你是不是让驴上身了?这又不是赛马,你跑这么快干什么,你到底有没有到山底,是不是到半山腰就回来了?”

杨义一屁股坐在地上,冲杨远翻了翻白眼儿,“要不然下趟你跟着我去,族长说了,干活不忘练功,我这是练腿功知道不?有本事你也快点跑,我一会儿上树上去盯着你,你可不能偷懒”。

“嘿嘿,我才不跟你这头驴较劲,不对,你能跑这么快,他们也能跟着?”,杨远瞅了瞅跟着杨义一起回来的这几个人,感觉杨勘有点不对劲,喊了一声,“杨勘你过来,你腿上的沙袋哪去了?”

杨勘一听,扭头就想跑,一把被赶来的志武抓了个正着,“偷懒是不是,信不信抽你的脚筋”。

“志武哥,我不是有意的,刚才我去拉屎,沙袋碍事,我就解下来放一边儿了,结果起来的时候忘了,不信你跟我去看,沙袋就在我拉的屎旁边放着呢”,杨勘作势就要拉着志武向草丛中走去。

“滚你娘的蛋,谁要去看你拉的屎,现在就去拿过来绑好,以后就是你拉稀也不能摘下来,听到没!”

“志武哥,你放心,我以后洗澡都带着”,杨勘屁颠屁颠跑走了。

看到志武走近,杨远哀求道,“我说志武,要是像杨义这头驴这样跑下去,我可真要拉稀了,你跟你爹商量商量,咱们这两天偷偷懒行不行”

“睢你这点儿出息,我爹可说了,过两天考较我们拳法,你要是不想挨我揍就勤点儿练”,志武又一琢磨,说道“这样吧,下午咱们半个时辰一换,这样就能跑慢点,不过地头可得有人啊,不然我爹看到可惨了”。

就这样,在孩子们的企盼声中,终于开镰收稻子,收获的季节,天空都飘着人们的幸福与喜悦,特别是小孩子,更是上窜下跳、兴奋异常,小一些的还不用去学堂,大一些的不用再山上山下的追着鸟屁股跑。

其实像志文、志武、杨义这些半大小子,早几年就已经跟大人一样参加劳动,小一点的杨云、杨坚和杨勘也能跟在后面打打下手。

而让这帮孩子最盼望的就是收粮期间的‘地头饭’,大人们不及回家做饭,就在田间抓些鱼蟹火上一烤,再配上在家带来的烟熏酱菜,美味异常,大人的手艺可比他们这些小孩子自己烤出来的好吃多了。

远处杨秀带着杨离几个小姑娘开始埋锅造饭,不一会儿诱人的香气将大人小孩都召了过来,族长还特地从家里抱来一坛家酿的米酒,酒香、饭香衬托着人们的笑声,回荡在山谷里,让大家一时忘记了将要背井离乡的痛苦……。

米入廪、谷入仓,小杨村的人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从北方迁入此地之后,小杨村的人也学着当地一些住民办起了“尝新节”,用来庆祝新粮丰收,其实主要还是族人一同欢庆,借以洗去收粮时的疲惫。

当天早上,一帮孩子在志文的带领下,去采摘新鲜的瓜果,回来后配上在杵臼中舂出的新米,连同杀好的鸡、鸭、鱼一并摆在了祭坛上,供奉祖先。

巳时刚过,全村老少都聚集在祭坛前,族人按照辈份尊幼排在族长之后跪拜祖先,族长代表族人给祖宗牌位敬香,接着诵读祭文:

“时至丰收,又逢乾坤盛世,缅怀先祖恩德,酹酒献食,焚香叩拜列祖列宗牌位,祖宗之德,永世不忘。

后嗣子孙,秉承祖上之家训,耕读传世,仁义治家,恩泽族人,恵于乡里,望祖宗有灵,保佑我杨世子孙,代代兴旺,后继有人,他日重回故里,定立明堂碑刻以彰祖宗之功德。

今杨门不肖子孙靖岳,会同族内老幼,备以鲜收礼食,略表我辈之虔诚,列祖列宗在上,受后人一拜”。

祭毕,小杨村众人在打谷场上度过了热热闹闹的‘尝新节’,说起来杨云娘和几个伯母婶婶分别来自天南地北,每个人都能做些家乡的精致小吃,不论是包子、油饼之类的面食或是米饭做的饭团糕点,无不让人垂涎三尺。

酒足饭饱之后,族长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安排迁族的相关事宜。

“粮食入仓,可保我们小杨村几年衣食无忧,不过眼下我们要准备搬家了”,族长环顾了一下众人,虽然大家已经接受了这件事情,但提起来还是让人扫兴。

但族长还是接着说道“上游和下游的几个备选新址大家都已经去察看了,总的来说不比现在的小杨村差,虽然贫瘠山地多一些,但是到时候我们离城镇更近,大家织的布,晒的皮都可以拿去换钱。另外,给大家说一个好消息,杨远爹已经得到了县太爷的同意,咱们村新垦之地,三年之内租役全勉”。

杨远爹跟站起来说道,“这样一来,咱们搬这一趟也没啥大损失,虽然眼下要麻烦一些,但是将来的日子会更好的,就是杨坚他们讨媳妇也方便多了!”。

大伙一听能勉三年钱粮这才高兴起来,虽然小杨村躲在深山里,租子从来没有按全数交过,但人口摆在这里,一年下来丁银也不是个小数,如果勉三年租役,确实可以轻松一下。

众人虽然还是舍不得眼下的一田一舍,但也确实向往大城镇的繁华之地,特别是近几年收成好些以后,有时还真觉得有钱没处花,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忙碌,也慢慢的放下和赵家沟的是是非非,心里敞亮了一些,所以在听到这好消息的鼓动下,大家开始讨论起将来的幸福生活。

最后,老叔公端起了酒碗,扯着嗓子说道“只要我们小杨村的人不奸不懒,一定比现在过的更好!”,大家一起举杯,迎接小杨村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