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摩云剑
11306000000051

第51章 真气现

其实金山派的人谁还没有个落魄的江湖朋友,金山派也希望能在江湖上赚些侠义的名声,所以积善堂里一年到头少不了无处落脚的清客。

马九变这些人平日也不经常过来,除非有上顿不接下顿之时才来找杨云接济一下,晚上住柴房,吃的是剩饭,即使有人在意,看在冷江寒的面子也不敢说什么。

而且小公子都发了话,杨云倒也不用那么偷偷摸摸,后来的日子里马九变他们陆陆续续的也会带些三教九流的朋友过来,摸骨算命、耍猴唱戏的,不一而足。

好在这些人都是江湖上久混的角色,没过多久倒把积善堂的人拍的服服帖帖,有几个人干脆就在积善堂打起了杂,让崔石勇这些记名弟子也舒舒服服的当起了大爷。

不过这些个琐碎之事,甚至是马上到来的年关,杨云现在都不太关心,因为他的内功修行终于入门!

杨云终于摸到了内功心法的窍门,而且这还要感谢田林!

话说门内比武之时,杨云被田林用内功震晕,当时杨云感觉两臂微微发热,还有些麻痒,像是有一窝蚂蚁在自己的皮肉里爬来爬去,虽然只一瞬间杨云就晕了过去,但是这些感觉却是那么的清晰。

那时在别人看来杨云是不醒人事,他自己的意识却是无比清醒,只是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自己的身体仿佛都不存在一般。

这一种感觉以前有过一次,有一年夏天杨云跟着杨义他们玩闹,在一处高崖上往水坑里跳,结果下落时没有控制好身体,横着拍在水面上晕了过去,依稀记得就是现在这个感觉。

这以后杨云在修习本门内功时,似乎找到些门路,再加上杨云现在搬到积善堂居住,自己一个人住在屋里,晚上没有人打扰,有更多时间来揣摩练习。

按照‘金元功’图示,杨云在在床上摆了个‘五心朝天’的双盘座,所谓‘五心’也就是两手心、两脚心和头顶心。

两腿盘坐,脚心朝天,左手置于右手之上,双手拇指相对,在小腹前结一个手印,两手心也是朝天而放。

按照书上的说法,这样坐会慢慢让人安静,比较容易入功,将来功成之时还能够连通人体阴阳,并与天地之气合为一体。

渐渐地,杨云也能进入‘忘我’之静界:双目紧闭却能视物,两耳未庶却听不到任何声音,这可能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之中,无所不为’吧。

在这种似观非观的状态中,杨云看到上下四方隐隐出现似光非光之象,初则若星星点点,似乎很近,却追之不能见,抚之不能触;要说很远,却又光芒闪烁,仿佛围绕着自己的身体闪个不停。

杨云慢慢的体会着书上的口诀,‘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让自己的内心一直归于平静。

于是周遭的光芒越来越强,或是融化成雾,深邃厚重,不能透视,或是凝炼成云,片片袭来,时聚时散,这大概就是书中所说的天地元气了。

再观自己体内,杨云已经没有肉体之感,没有四肢,没有耳目,只有‘圆陀陀,光灼灼’的一团。

体内这一团浊气,在呼吸之间蠢蠢欲动,似乎由外而来,又似乎由内而生,内外交错之间有惺惺相惜之感。

杨云觉得自己应该达到了书上所说的‘灭心存神’的境界,接下来就要修习吐纳之术,吸收天地元气,聚丹田之海以为已用,这样内力就有了根基。

根据魏老伯的讲解,金元功乃是道家‘周天功’一种。

所谓周天功,功法的基本都是服天地之气,摄水谷之精,蓄于丹田气海。真气充足之后,运气行于周天,推衍出经络,复还于五脏,通过这种‘循据璇玑,升降上下’运功过程,提高内力积蓄,壮大自身的经脉。

因此,内力强大需要两个方面,即要丹田的内力充足深厚,还要自身经脉壮大。如若经脉不够雄厚,发功之时就像洪水冲击河道松垮的堤岸,不等伤人呢自己就已经脉断身亡。

按照道家功的说法,真气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普通人每天吃饭喝水,五谷之气在中焦化精,形成的是后天之气。这股后天之气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行走,穿十二经脉,至足厥阴肝经结束,共历十二时辰,每走完一道经脉需要一个时辰。

杨云在妙芝堂时看过经络图,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经肠、胃、肺而出,在一天的时间里绕着十二经脉中往复不断,借此供养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先天之气则是不借五谷之体,直接吸收天地间的元气所得,而获得的途径就是吐纳。

吐纳可不仅仅是呼吸这么简单,‘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也就是说由肺吸入的天地元气必须由肾摄纳,才能通行于脏腑,藏之于丹田。

杨云在妙芝堂翻看医书的时候,也看到过类似的记载,肾器藏有先天之精,容阴阳元气,人的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先天之气是源于下焦元气,任脉为始的流注,通过督脉复归任脉,同时还通过肺脉,将原气输注至十二经脉之中,成为原气的十四经流注形成,多出来的二道经脉即是任督二脉。

由些看来,先天和后天元气流转于经脉之中,然后经肾脏转化为体内元气藏于丹田。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当然也包括肠胃所接纳的三餐五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存于下焦而为生身之本。

相传,修为高深的道士可以辟谷不食,依靠的就是借先天之气补后天之气。还有人可以不呼不及一日之久,靠的是借后天之气补先天之气。

而肾门连于督脉,所以肾之精气需要经过督脉下至下丹田。

下丹田是心肾之交、水火之交,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也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所以内功心法多以下丹田为汇聚真气的部位,这样才能做到先天之精不减,后天之精不失。

当然魏老头曾经讲过,有一些偏门之术直接导引精气沿着督脉上行,存于上丹田的髓海之中。

按照稳妥的方法,下丹田是炼精化气之所,上丹田是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处,只有下丹田功力深厚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是有些奇人异士直接将肾之精气上行,聚于上丹田,将两步合在一步,同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他们认为这样不仅节省了一个步骤,功成之时从上而下打通全身经脉更加容易一些。

很明显,这种做法非是意志坚定之人不可为,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走火入魔,造成不可逆转的内伤。然而好处也是非常诱人,一旦功成,功力增长较之其它功法会快速很多,而且这些人因为聚气于上丹田,所以太阳穴经常会有明显的鼓出。

杨云可没有如此想法,老老实实的按照金元功所述,将意念集中于中焦,通过呼吸之力凝聚天地元气,等到有微微热感之时再导引元气下行至下焦,意守丹田固精化气,慢慢的就能觉到气海穴有一些肿胀之感。

这时就完成了口诀中所记述的‘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如此不断修习丹田之中自会真气充盈。

真气如果存于丹田,那是一点儿用都没有,不论是强身健体,还是出手对敌,还必须能够催动真气行至全身经脉,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周天循行’。

刚才提到普通人的真气每天都在经脉中循行,但是这股循行的真力不仅弱,且速度慢,这是因为人体的大多数经脉没有打通的缘故。

想要周天循行,第一步的身体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每一条脉络自身都要打通,这样真气才能从丹田无阻的行至足底和指尖。

第二步,丹田之气充实深厚之时,就可以尝试冲破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和十二经都有交联,因此只要任督打通了,真气能借任督快速的全身循环运行,从阳脉出丹田,经阴脉回丹田,‘终坤始复,如循连环’。

真气在体内循环之后,就能够进入炼气化神的境界,做到神气结合,相抱不离,对内‘真气循环,连绵不绝’,对外则能‘沟通天地元气’。

当然,不同门派的内功运行小周天和大周天选择的经脉和顺序都各有不同,金元功也是拘于常法,‘对坎离匹配之用,藏龙虎交合之功’,从任督二脉开始。

而修炼大周天的法门,金元功上没有记述,想是门中不传之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