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产品
11322400000010

第10章 大产品思维(1)

如何在大爆炸颠覆的狂风吹来之前做好准备呢?如何主动迎接这一“大变局”?如何在小规模的团队与较小的投入下,更快地开发出产品,快速抢占市场?大产品思维正在重塑产业市场的新格局,其本质是一种高效、并行、全局的开发方法。

爆发力增长带来的奇点[1]

大产品的出现正在重塑产业市场的新格局。传统上,新产品、新技术的采用和扩散遵循“巴斯扩散模型”(BassDiffusionModel)[2]。巴斯模型是今天很多新潮互联网管理概念的基础,例如“粉丝经济”就来自巴斯模型所发现的新产品扩散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满意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苹果粉丝的狂热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该理论。

巴斯模型指出,在新产品刚推出的时候,主要是创新者购买,精益创业(LeanStartup)[3]的推广者史蒂夫·布雷克形象地称他们为“早期传教士”(EarlyEvangelist),这些早期购买者会对早期采纳者产生重大影响,后者又继续将产品影响给主流消费者。

巴斯扩散模型与大爆炸式模型用户构成对比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出现加速了巴斯模型的扩展速度。埃森哲的两位咨询顾问纽恩斯与唐斯进一步提出大爆炸式颠覆的曲线。也就是说,新产品的扩散曲线更加陡峭,在很短的时间内,新产品可以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很快就可以从创新者、购买者过渡到主流消费者,实现指数级增长(而不是之前的线性增长),根本不需要早期购买者在中间扮演桥接作用(DownesandNunes,2013)。这个模型可能太前瞻,但也表明新产品创新的节奏正在加速,从极微小的增长开始,将以加速度爆炸式地增长。

大爆炸颠覆是创业者的福音,也是在位者的梦魇。例如谷歌在智能手机上推出的免费地图,不仅实时更新,而且与智能手机上的多种应用深度整合:为数码照相提供坐标,为餐饮消费提供指南……激活了许多创业者的想象力。LBS(LocationBased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的便利,在团购、出租车服务、社交媒体等上表现显眼。寻找身边最近的餐馆、叫车、身旁的秘密……都让人们看到应用的创新活力。

而在另一面,互联网应用的爆发使得传统GPS硬件设备商,例如Garmin、TomTom的大众消费类GPS产品几乎在数月内就深陷挑战。这些产品操作的复杂性和设备形态的物理限制,在用户友好这一互联网法则面前黯然失色。

不过,另一个产品传奇小米预计2014年的销售额将达到800亿人民币,如果能实现,那么根据董洁林考证,小米将是全球创业史上5年内销售成长最快的公司。大爆炸式颠覆所带来的,对小米这样的创新公司,是“猪都能飞”的机遇。但对另一些传统手机商,例如波导,则是毁灭性的打击。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如今只能主要占领老人、学生手机的低端市场。

那么,如何在大爆炸颠覆的狂风吹来之前,就做好准备呢?或者说,主动迎接这一“大变局”?纽恩斯与唐斯指出,在大爆炸前,往往是奇点(Singularity),它是无形的、无限小的一种存在,是能量汇集之处,也是宇宙的初始之处。中国传统思想将其称为“气”的混沌阶段,气聚而合,开启出宇宙万象。这在未来学家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TheSingularityIsNear:WhenHumansTranscendBiology)一书中有所描述:“随着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呈几何级数加速发展,未来20年中人类的智能将会大幅提高,人类的未来也会发生根本性重塑。”而这被称作“库兹韦尔定律”——“加速循环规则”(LawofAcceleratingReturns),大意是,“技术的力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向外扩充。人类正处于加速变化的浪尖上,这超过了我们历史的任何时刻。库兹韦尔还指出更多的、更加超乎我们想象的极端事物将会出现”。

如果说奇点积聚着形成大产品的能量,那么是什么形成了大产品的气运呢?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来观察大产品的奇点环境。

产业链。产业链在全球的水平分工越来越专业化、模块化,使新产品可以迅速配置产业中的各种资源与零部件,组合成新产品。例如山寨机时代,功能手机在深圳东莞一带形成巨大的、松散的产业群,使小米这样的智能机新进入者能迅速组织研发、制造的各种资源。

共创经济。开源软件以及其众包、众筹等双边、多边市场的“共创经济”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华为的任正非所指导的产品开发战略:“操作系统:我们不可能做到全球最好,因此坚决不做,就与微软、安卓等系统捆绑,他们积淀了几十年的经验。我们省些力,搭搭车,何必一定要‘自主’的光荣呢?我们集中力量在自己能突破的地方,取得机会窗的利益。”

原型产品。产品做成原型(Prototype)的成本越来越低,“通过原型产品在极客中测试市场,观察消费行为、体验购买决策、揣摩销售办法、设计渠道流程的方法,可以低成本地试错”(Brow,2009),而通过自下而上营销(Bottom-upMarketing),可以比传统的大战略更加有效地探索、评估某个创意,并将其向前推进的原型方法更加具象化。特别是3D打印的出现,使原型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原型的重要甚至可以从硅谷著名的YC创业孵化器看出,创业者要毕业,就必须在Demoday推出原型产品,在硅谷的各类人群、潜在投资人前路演。

黑客马拉松(Hackthon)。由SUN公司与开源的OpenBSD始创,大量的硅谷新创公司开展黑客马拉松活动,在这场编程马拉松比赛中,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进行合作编程,在很短的时间开发一个原型产品,称为世界最酷的“开发者狂欢”。谷歌也在开发者们中间搞GoogleGlass黑客马拉松,从而使开发者们熟悉雏形硬件与API接口,更好地搭建GoogleGlass平台。其他公司也开始借鉴这种模式,在公司内部组织跨功能团队,开发创新点子,在短时间内执行、测试,在评审面前简报,可以使员工在跨部门的创意前集思广益,从崭新的角度去观察现状。AT&T(一家美国电信公司)、美国航空,甚至眼镜品牌WarbyParker都开始尝试这种开发“最简可行产品”MVP的创新模式。

测量成本降低。测量各种模块组合、原型产品的方法也越来越简便,通过大数据、云与端的互动更加方便、及时,使测量更加方便,对原型产品的各种方向、产品特征的添加可以更好地进行观测与收集反馈,从而在试错中找到最佳解。例如谷歌正在开发一个新产品,追踪用户电脑上的Cookies,从而更好地分析用户消费模式。网络零售商发现给客户寄送实体型录(Catalog),忠诚用户上网的销售量增加1.5倍,2013年零售商给客户发送了119亿册型录。

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在奇点生存,抵达大爆炸的临界点(TippingPoint)?

·注释·

[1]奇点:物理学、宇宙学中的名词,指大爆炸宇宙论所追溯的宇宙演化的起点。它具有一系列奇异的性质,如无限大的物质密度、无限大的压力、无限弯曲的时空等。不少学者证明,在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中,“奇点”是不可避免的,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是从“奇点”开始膨胀的。

[2]巴斯扩散模型:针对创新产品、技术的采用和扩散,FrankM.Bass提出的巴斯扩散模型(BassDiffusionModel)及其扩展理论,常被用作市场分析工具,对新产品、新技术需求进行预测。作为诸多市场工具中的一种,巴斯扩散模型的主要功能是对新开发的消费者耐用品的市场购买数量进行描述和预测。许多创新经验已经显示,新方法、新概念的市场扩散过程完全可以用巴斯扩散模型来表达。

[3]精益创业: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该概念由硅谷创业专家埃里克·里斯2012年8月在其著作《精益创业》一书中首度提出,但其核心思想受到了另一位硅谷创业专家史蒂夫·加里·布兰克的《四步创业法》中“客户开发”方式的很大影响,后者也为精益创业提供了很多精彩指点和案例。

迭代——奇点生存战略

“迭代”基本上已经成为互联网界的标准术语之一。对中国创业者而言,“迭代”这个词汇显得尤为亲切。在很多业界专家眼中,中国创业者更需要的是迭代创新,而不是美国许多创业者崇尚的颠覆式创新,因为前者更专注用户和迭代效率,在小规模的团队与较小的投入下,能更快地开发出产品,快速抢占市场。微信的快速成长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在国内活跃的许多孵化机构,对其孵化的很多项目,也都采取了迭代的孵化战略。从事微型贷款的宜信公司CEO唐宁也同意,“在宜信一些社会公益事务的创新中,也采取了迭代的方式,锻炼年轻的管理团队”。

那么什么是迭代创新?为什么要采取迭代创新的路径?而大产品又要如何采用迭代创新的战略?

迭代是一个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被用来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从而不断逼近所需的目标或结果。其本源来自一种数学求解。一般的数学计算中,往往是一次解决问题,称为直接法;但问题变复杂,需要考虑很多未知量时,直接法如果方向错了,可能永远到达不了终点。这时,迭代法就发挥功效了,迭代首先从一个初始估计出发,寻找一系列近似解,从而发现一定的问题求解区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常见的迭代法有牛顿法[1]、非线性规划[2]、遗传算法等。例如遗传算法,就是模仿自然界生物进化机制发展起来的一种搜索启发式算法,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在每一代算法中,根据个体在问题域中的适应度,产生一个新的近似解,从各种潜在的解决方案中逐渐产生一个近似最优解。比如“和谐号”的车鼻设计,如何达到最优的空气动力造型,减少风阻,靠的就是遗传算法运算。

如何把迭代的思想,应用到大产品的设计开发的规划、组织中来呢?迭代式开发同样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遗传学中借鉴了个体选择的进化、淘汰观点。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短小的、短周期的项目,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类似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中用于解决最优化的搜索启发式过程(NodaandBower,1996)。

传统的瀑布型开发,往往要在需求调研完全结束,进行预算、规划后,开发工作才开始,这种“大教堂”[3]式的开发模式[4],在确定性高的环境下,例如格力开发空调发动机,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小米的开发环境,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芯片、零部件、供应链迅速更换、消费者习惯快速多变等复杂情况下进行的,这就要求采取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开发过程,避开传统开发方式中的一些弱点,取得更高的成功率和生产率。

迭代开发就是这种方式,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高,需求在没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开发就应迅速启动,每次循环不求完美,但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迅速求解,获取和积累新的知识,并自适应地控制搜索过程,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然后将未成熟的产品交付给一些领先用户,通过他们的反馈来进一步细化需求,从而进入新一轮的迭代,进而不断获取用户需求、完善产品(EisenhardtandTabrizi,1995;NodaandBower,1996)。例如谷歌的开发战略,就是这种“永远Beta版”的迭代策略:没有完美的软件开发,永远都可以更好。使用谷歌的服务,常常都会有功能更新或改善。谷歌搜索演化成更懂人的“个人助手”,Gmail推出5年之后才撤掉了Beta版的字样,成为稳定的服务,但还是可以在它的实验室设定中找到一些Beta版的新功能,不断演进。

同样,在与苹果iOS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中,谷歌作为后来者,采取了与苹果完全不同的迭代开发战略。凭借iPad和iPhone的市场,苹果同时控制了硬件和软件市场。它自主设计芯片,而且会否决不符合其要求的应用。但谷歌在安卓系统(Android)上采用了开源软件的模式,无论是生产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都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

从2010年到2013年中,安卓系统版本已经迅速演化了四代。从Android2.3.3到Android4.0,中间经历的时间大概半年,许多手机都还未更新换代系统,或者说尚未支持新版本的操作系统。这之后,Android4.1、4.2紧接而来,这么快的迭代,使谷歌的许多合作厂家应接不暇,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产生适配问题,但谷歌更新的速度与决心都远超苹果,在合作厂家之间也掀起迭代的竞争,逼迫他们也不断更新产品,从而在短期内就追赶上了苹果iOS。微信如何迅速达到亿级用户,其实也遵循了迭代开发的过程,尤其在微信的早期版本,迭代非常迅速,从而将微信的一些核心功能发展起来,巩固了用户基础。

由此可见,循环迭代式的开发特别适用于高不确定性、高竞争的环境,也适合分布在全球的不同企业、不同开发小组之间的合作,其本质是一种高效、并行、全局的开发方法。大产品快速迭代的思路其实是与中国古典思想中的“五行”是一致的,金木水火土五性五德,相生相克,交替迭代,变动不居,从各种原型的转换中,积微成著,势到形成,挖掘出人人心中所蕴藏的新花样,开风气,辟格局。

·注释·

[1]牛顿法:牛顿迭代法(Newton′smethod)又称为牛顿-拉夫逊方法(Newton-Raphsonmethod),它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多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因此求精确根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从而寻找方程的近似根就显得特别重要。

[2]非线性规划:是具有非线性约束条件或目标函数的数学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非线性规划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非线性规划在工程、管理、经济、科研、军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为最优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