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董氏针灸注疏
11337300000002

第2章 王序

刘毅(解语石)的《董氏针灸注疏》初稿已定,压在我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可以放下来了。董氏针灸回归中国传统针道的路,终于打开了一扇门扉。这个开始虽然只是一小步,但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这一小步,带动风起云涌的效果,让董氏针灸回归故土的路,走得更稳当。

“先师董公讳景昌,籍隶山东平度,幼承祖考习医,专攻针灸之学,体察颖悟,尽得其奥,更别创新格,卓然有成。抗日战起,先师挟技报国,履役军旅,比自来台,服务社会,免费义诊军公人员及贫困民众,受惠者近三十万人次,里巷讴歌,春风遍野,针到病除,活人无算。其针法不拘常规,更能推陈出新。典籍所无者,乃手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顾不以踵门求治,誉满杏林为得计。宜其乎,继往圣绝学,兴后世仁风,先师名垂久远者矣。”(先师董公讳景昌灵表)

这一段文字,是董师于1975年10月5日驾鹤西归后由资深师兄们,殚精竭虑,对董师一生言行及对董氏针灸的继承与创新,所写下最简洁有力的述记。“幼承祖考习医,专攻针灸之学,体察颖悟,尽得其奥”写的是对董氏针灸的继承,与董师1973年亲著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自序中所述“吾董氏针灸另有渊源,自成一派。奈先祖遗著毁于兵燹,至甚遗憾!所幸景昌记忆力强,对先祖面授之针术尚能牢记要诀,来台以后,施行义诊,计有三十万病患同胞深受董氏针术之惠,复因三十万人次之临床验证,董氏针术之疗效乃无可置疑者也”参看比较,则董师幼承祖考习医,专攻针灸之学,自幼即将董氏针灸“要诀”

牢记在心,再体察颖悟“要诀”,以致尽得其奥之后,才能将自成一格的董氏针灸穴道,一一逐渐还原,表现在以星象五行为名的穴道上。进而“更别创新格,卓然有成”,“其针法不拘常规,更能推陈出新”,这是董师为董氏针灸创新的穴道,或表现在五行为名上,如木火穴;或表现在模拟现代医学名称上,如妇科穴、感冒穴。然不论继承或创新,关键就在“三十万人次之临床验证”,才能将牢记的“要诀”在临床验证中删芜存菁,发展成1973年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最近有不知情的董氏后代弟子,居然认为董师亲著的1973年版《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为“仓促出书”,实不明白整个董氏针灸的发展过程。除以上的讨论外,对于董氏针灸发展最重要的两份资料,一是1968年董师亲撰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油印讲义,二是1964年左右陈渡人师兄撰写的《景昌奇穴——针灸穴位及医案》分别在最近一年内再现世间。两者俱为袁国本师兄所藏,前者尚有袁师兄的亲笔笔记在内,是1973年版的原始版本,也是刘毅这次注疏之所本,于2008年3月10日,袁师兄复印寄赠,作为余2008年5月1日中山讲课的重要资料之一。陈渡人师兄的钢版讲义复印本,则是2008年5月9日,中山讲课后,回台拜见袁师兄时,亲自所赠,同时也慨赠了由董师点穴,赖金雄师兄于1964年7月亲绘的“董氏针灸藏图”,此图已公布在明医网。陈渡人师兄是1964年5月16日拜在董师门下的,当时已是名中医师,他所撰写的《景昌奇穴——针灸穴位及医案》,其中穴位仅41条,但医案医话有263条,重要处且有自绘图解,十分珍贵。但因钢版油印,历经44年,字迹不清,余费心校对近一个月,始理出头绪。

这两个董氏针灸的出版品,加上赖金雄师兄亲绘的董氏针灸图,连上1973年董师亲著,从1964年到1968年,再到1973年,将董氏针灸的发展脉络,展现无疑。换言之,1973年董师亲著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绝非“仓促出书”之作。实际上,董师出书是有计划的,在1968年油印讲义到1973年正式出书期间,因受当年出书有政府预审制的限制,书稿内容还曾见于郭家梁先生的《实用中国针灸经穴学》附录中。再以1968年油印讲义为例,手指部的穴道仅有6个,即大间、中间、小间、外间、浮间及还巢穴。还巢穴的定位与1973年版是一致的,即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正中央,因此,许多针对还巢穴穴位的争议,在看过这两版的董氏针灸书后,应当画下休止符。

资料既出,又该如何整理?重点在“董氏针灸”还是“董氏奇穴”?前者以还原董氏针灸,上接《素》、《灵》针灸的针道为主,后者以探究穴位治疗为主。探求董师著作《自序》本意:“针术……垂今历两千五百年,医圣备出,遗著亦伙,惜以文字深奥,语意含蓄,非躬亲体验,实难领悟真谛,是以面授口传,居于重要地位,但囿于私自传习,秘而不宣,致高深医理,每失流传,良可惋惜……景昌先祖所传针术,异于‘十四经’脉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大不相同,且重针轻灸,治法简便而功效显著……吾董氏针灸另有渊源,自成一派。”余和刘毅,认为应该以失于流传的“高深医理”为主,并认为董氏针灸的另有渊源,除上接《灵》、《素》外,道藏与星象五行,及董氏正经都应是董氏针道的渊源所在,这些都可从董氏解剖学(刘毅称之为“董氏解部”)里找到开启董氏针灸“要诀”的钥匙。五一中山讲课,余和刘毅不约而同,都以董氏正经——董氏解剖学(解部)为讲课重点,这个契合点,也是促成收刘毅为徒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委刘毅以重任,让年轻人挑重担,来撰述这本《董氏针灸注疏》。其间赖金雄师兄之高徒——廖裕仁师侄,以资深师兄身份,亦时而点拨刘毅。裕仁师侄,才华学养俱胜于余,刘毅得其相助,始得顺利完成本书。本书虽已完成,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犹有未能全备者,尚望各方专家名士严加指正,给刘毅再上层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