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异食癖行为,尽快到医院就医,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切不可对其有任何偏见、歧视与厌恶。治疗措施主要为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包括改善环境、对父母的指导等。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教育,及时纠正不良习惯,避免异食癖的形成。厌恶疗法可采用中度电刺激、催吐药物。阳性强化法与厌恶疗法相比,作用要慢。通过患者家庭、学校环境中,周围人改变态度,改变引起患者异食癖行为的不良心理环境,对患者加强关爱,鼓励患者吃正常的饮食,逐步减少和停止异食疗行为。对于并发的躯体疾病,必须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儿童期睡眠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睡眠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或时序的紊乱等问题,都称为睡眠障碍。引起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以下这些原因:
1生理因素
与儿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整及功能的失调、抑制和兴奋的调节不平衡有关。患儿家族中也常有类似发作史的亲属。
2心理因素
过度惊吓、过度兴奋,都能引起儿童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恐惧而产生睡眠障碍。
3躯体因素
身体有病、疼痛或不舒服等。
4教育方式不当。
5睡眠习惯不定
如睡眠时间无规律,睡眠姿势不正确,俯卧、手臂压住胸口等,睡前喜欢进行过度兴奋的活动等。
6环境因素。
儿童期睡眠障碍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
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夜惊、梦魇、梦游。
1失眠
此现象在儿童各年龄阶段都可产生,以婴幼儿期较多见。失眠的儿童表现为临睡时不愿上床,上床后又不能入睡,有的在床上要玩两三个小时;有时要缠着大人讲故事;有的要父母抱着走动或摇动哄睡,且浅睡易惊醒。睡眠不安的儿童表现为睡眠时经常翻动,手脚或全身跳动,睡中哭喊,讲梦话,磨牙或摇头等。但是很少有父母会考虑孩子的失眠,认为他们在以各种方式引起大人注意。由于患儿夜间睡眠不足,因此早上不肯起床,易发脾气,白天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这些症状到孩子大一些会自己逐渐消失。
2夜惊
1~14岁的儿童中大约有3%的儿童发生过夜惊,以2~5岁的儿童较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儿童夜惊多发生在刚入睡不久,大约是15~30分钟内,此时处于非动眼睡眠阶段,即不是做梦阶段,其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无故惊醒、瞪目坐起、喘气、叫喊、哭闹、惊慌失措。发作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足乱动、大汗淋漓;有的患儿眼睛瞳孔放大、直视;有的则紧闭双眼,面部显得焦虑痛苦;有时会起床在室内行走、奔跑,抓住人或物喊叫求助,摆出防御姿态,怎么哄也不能安静下来,偶尔有些重复的动作。夜惊一般持续10分钟左右,发作过后一般仍能平静入睡,醒后对发作的经过基本不能回忆,如有片段记忆也很模糊。发作时不识周围的人、物,误把亲人认为是梦境人物,因此对大人的问询、劝慰无反应。夜惊可连续几夜发生,但极少在一夜中频繁出现。
3梦魇
多见于8~10岁的儿童。它发生于快速眼动阶段,即做梦阶段,实际上是由于极度焦虑、恐怖、压得透不过气来或得不到帮助而发生的一种令人惊恐的梦,通常梦见一些可怕的人、动物或景象。儿童梦魇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防御性身体运动、大声哭叫。梦魇醒后能回忆起一连串可怕的梦境,能表达他恐惧、焦虑的体验,能认识周围的人或物,无幻觉,也不出汗。但由于过度惊恐,醒后往往难以入睡。梦魇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为2~3分钟。梦魇儿童不会有行走之类的动作,一般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大多会自行消失,或在消除引起它的原因后即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4梦游
儿童期发生率较高,一般到青春期就消失了。其发病率男孩多于女孩,与夜惊可能同时发生。因其发生在非动眼睡眠阶段,因此梦游并非做梦。儿童梦游大部分发生在入睡后1~3个小时内,其表现为:睡眠中突然眼睛凝视起坐,但“不看东西”,然后下床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进行某些活动。梦游时不会回答别人的话,但可能服从别人的命令回到床上。发作时,儿童虽不完全清醒,但动作似乎有目的性,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情况,但有时也可能做出危害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发作时间为几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发作后又自动上床入睡,有时也会被绊倒在物体旁而立即入睡,醒后对发作经过完全遗忘。
大多数专家并不把孩子的梦游看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般他们会建议父母要确认把门锁好,如果发现孩子在梦游,不要叫醒他们,这常会吓到他们,只要引导他们回到床上就可以了。
什么是学习障碍?
当儿童在阅读、写作或数学上的技能明显地低于其年龄、教育和智力所期望的水平,且这个技能妨碍了其发展时,就被认为是有三种学习障碍中的一种。有阅读障碍(也被认为是诵读困难)的孩子阅读缓慢,理解力差,当要求他们大声朗读时,他们就会跳词、换词或者曲解词。有书面表达障碍的孩子会典型地表现出大量的写作问题:段落组合不好;错误的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不规范的书写。有数学障碍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概念、识别符号或记住运算(如记数),无论什么情况,答案总是错的。
我们要区分障碍儿童与智力落后儿童的区别。首先,学习障碍不同于智力落后。在学校中,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等的学生在学业方面表现的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这些孩子的问题属于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学习能力的缺损,这些儿童的学习问题是内部固有的,可能是遗传的,表现为完成特殊学习任务方面的心理功能受损,这不是他们本人的错,也不是家长和教师的错,可以通过特殊的训练来减少这一缺损造成的损失。考尔克的定义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为家长和教师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次,这里的学习障碍不是生理残疾导致的,将那些因明显生理残疾而导致学习落后的儿童从学习障碍中划分出去,规定了学习障碍特定的问题主要是与学习有关的基本心理过程的缺损或失调。
因为学习障碍者一般是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
如何对待学习障碍?
虽然到现在为止,学术上仍然无法给出学习障碍的真正原因,这个未解之谜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但学习障碍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爱的丧失、自信的丧失和进取心的丧失。只要我们对学习障碍的儿童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他们就会努力克服自身的能力缺陷,或用长处弥补短处,取得学习的成功。学习障碍者也能成功。
爱泼斯坦是纽约大学医疗中心儿童神经外科主任,世界上第一流的脑外科权威之一。他首创了不少高难外科手术,然而,他在读书时却是一名严重的学习障碍学生。
他自述说:“至今,那一天还寒气逼人地凸现在我的记忆里:黑板前,我诚惶诚恐地描摹着老师要我写的字,写完后,同学们哄堂大笑,原来,所有的e都写反了。”
“当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情况越来越糟,不管多么努力,我都弄不懂简单的算术,甚至理解6+2也有困难。到底出了什么毛病?我父母都是学术界的高成就者,父亲是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母亲获硕士学位,是精神病社会工作者,唯独我是一个拼命干着的差生。为了避免上学,我经常装病。到五年级时,显然很不情愿,我开始自认为比别人笨。”
但爱泼斯坦的老师默菲却不这么认为,他把爱泼斯坦叫到一边,递给他交上去的考卷,上面全是“为什么我们不再来一次呢?”老师叫爱泼斯坦坐下,挨个问考卷上的原题,他一一作答。“答得对。”老师微笑着连连说,脸上的光彩足以照亮全世界。“我知道你其实懂得这些题目!”老师边说边把题目都打上勾,把分数改成及格。后来,爱泼斯坦五年级后,转到纽约市一所公立学校,新老师也看出他学习很费劲,于是努力帮助他。一天,在他花好长时间完成习字练习后,老师夸奖他很有进步,并建议他拿给校长看。
爱泼斯坦的姨妈是一位小学老师,她也乐于帮助他。上初中时,爱泼斯坦每天都要蹬两英里的自行车到她的家,饭后,她让他在餐桌旁坐下,不厌其烦地辅导说:“不要着急,咱们明天再试,你会通过的。”爱泼斯坦的字写得乱七八糟,他姨妈常常先检查上周的作业,如果不能赞扬他的书写,至少也要赞扬一下书后写的内容。“那个想法太妙了,让我们把它再写一遍。”随后是拥抱、小饼干和姜汁啤酒。
就这样,爱泼斯坦始终没有失去信心,他记性好,能背诗,学化学不错,又善唱歌,并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后来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和校足球队队长。爱泼斯坦在爱心鼓舞下,始终没有放弃进取心,他充满了战胜困难的毅力。对他而言,每次失败都是一次经验,而不是一次打击。他最终凭借努力,攻读了医学博士。
他说:“1963年春,在学院卡内基大厅举行毕业典礼,当我上台领取学位证书时,我看到了母亲和姨妈眼中闪动的泪花,以及父亲微笑的脸上露出的骄傲。我一一拥抱他们,在他们的支持下,我成功了。”
当爱泼斯坦的第一本专著出版时,他特地寄了一本给已经退休的默菲老师,他在扉页上写着:“献给默菲先生,您是我爱戴的终生老师。我忘不了,当我在里弗代尔小学读书最吃力的时候,您怎样以爱心待我,我将永远把你铭记在心。”
爱因斯坦无疑是幸运的,他遇到一位好老师。事实上,我们都应该像墨菲老师那样给学习障碍的孩子多一些宽容和关爱。
我们要在内心纠正学习障碍是病态,是异常,是大脑的某种功能落后导致的这一错误观点,我们不从客观的病态和差异角度看问题,所以,往往认为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要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受到惩罚。
正如我们不能对孩子的感冒发烧批评、愤怒一样,我们也不能对学习障碍表现出不平、不接受,障碍不因为你的愤怒和批评而有所收敛。对待感冒我们要及时治疗,发现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样对待学习障碍,我们也要及时治疗,找到有效的矫正方法。当然后者的矫正远比前者复杂。
某种疾病并不因为一个人道德意志坚定,有好习惯和家庭教育就避开他们,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在大脑功能落后的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知识分子家庭和工人农民家庭的孩子患有学习障碍的几率是相等的,所以,我们说,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健康的权利,但这句话也承认,任何一个孩子都有患学习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