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1141700000005

第5章 什么样的人需要心理咨询 (2)

心理咨询师所要帮助我们解决的也大都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比如:升学压力、工作受挫、恋爱失败、婚姻经营、人际交往等。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许多现实问题时,都期望有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获得自身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作为心理咨询师,对这些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提供相应的帮助,当然,正常人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前来咨询。但是,大多没到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的程度,他们都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在恋爱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心理咨询构不成心理异常,更谈不上心理疾病。

一个女孩羞怯地敲响了心理诊所的大门。坐下来后,细声慢语地讲到:“我是个乡下女孩。但我的父母有文化,有远见,培养我到高中毕业,姐姐大学毕业,弟弟正在上大学。我姐姐的男友又高又帅还是个硕士。可是,就因为我相貌不是很好看,直到今年已经27岁了,我一直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别人介绍了几个男友但都没成功。他们有的一开始就不同意,有的交往过几次,我感觉他们没有文化,没有层次,太简单,和他们没有话说,没有感觉,没有……可是父母非要坚持,我就点头了。可当我准备表示同意的时候,对方又不同意了。总之,可以肯定地跟您说,几乎都是我愿意,对方不愿意的。难道我真的很丑吗?像我这样的大龄青年中,有很多女孩虽然都有了对象,可是我敢说,她们都没有很优秀的素质,只不过是脸蛋儿好看些。而我,在高中时成绩挺优秀的,很多比赛,我都获得过大奖。高中毕业,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我就没有继续读书。可是我一直没有放下书本,一直喜欢文学。我不愿意活得太俗。可是人们为什么只知道以貌取人?为什么这么世俗?每一次恋爱的失败,我都感到上天的不公……我想,我要决定独身了。您说行不行?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当心理问题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产生心理冲突难于自行解决,长期下去就有心理异常的可能。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咨询,科学地分析和疏导,帮助求询者缓解情绪困扰和内心冲突,防止向病态发展。上文中的女孩走出了心理咨询很关键的一步,随着心理困惑的及时排解,她的生活应该会很快阳光起来。

下面案例中的主人公心理问题就比较严重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我高中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工作,今年22岁。10岁那年失去父亲,妈妈带我和两个妹妹生活。也许是因为缺少父爱,读高二时与一个同样不幸的父母离异的男孩恋爱了,毕业后又同居了。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但我的母亲一直反对,因为他没有工作,没有一个健全的家,担心我会很苦。

后来,我单位的一个比我大10多岁的同事开始追我。本来我们很谈得来,因为我很感动他为了弟弟上大学花了几年的工资,对父母、弟妹百般呵护,挺不容易,很成熟,有点像当父母的人。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友,他并不喜欢。我有些同情他,并把他想像成大哥的模样,特别是在烦恼的时候还喜欢跟他一起谈心、散步、跳舞。一天晚上听他说着他的故事的时候,我脑子里曾闪过嫁给他、给他一份力量和温暖的念头。甚至觉得像他这样不容易的人,我为他牺牲点什么都不在乎。当他向我表达爱意,说要娶我时,我惊呆了,抑制不住这样有一份稳定工作又有一套住房的他向我求婚的惊喜。

于是我向母亲说了这事。说后我就当即后悔,可母亲却十分满意,天天劝我答应他。我不愿意,还和原来的男友偷偷约会。一次,跟踪而来的母亲竟然在街上打了我。最后我被软禁了。其间,母亲让一大堆熟人、亲友来陪我劝我。他们说我是家里长女,要我多为含辛茹苦的母亲想想。看着母亲不吃不喝,身心憔悴,我恨死了那同事,对他变得极反感和厌恶。但又十分无奈,违心地和他订了婚。

此后,更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我根本无法和他过性生活。他十分笨拙,没有言语,没有温存。每当想起和男友的和谐完美,我几次想到自杀。现在未婚夫因工作需要调往另外一个城市上班。于是我和男友的来往更方便了,几乎每天在一起。我们都情不自禁。男友并不在意我和未婚夫的关系。我知道不该这么做了,可我无法控制自己,因为和未婚夫性生活的痛苦,更是让我放不下和男友性生活的和谐。我内心十分矛盾,痛苦无尽。我才22岁,不甘心就这样和我的未婚夫痛苦地过一辈子,可是又十分害怕母亲为我再吃老鼠药。为什么我会这样?我该怎么办?

这个案例的程度与上面的案例明显不同了。这个女孩不仅心理冲突强烈得多,而且还有“恋父情结”,潜意识里想寻求父亲的代理人,心理有些异常了。

在前面我们知道,在心理问题、心理异常、心理疾病是一个由轻到重的关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且常会表现出一些交叉现象,界限没有那么明显。

因而,对咨询师来说,要准确地限定谁该接受心理咨询,谁该接受什么样的心理咨询,是有一定困难的。像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病性的。不过一些有经验的咨询师,有时也会接待心理异常较重的求询者,甚至还会接待人格障碍或神经症患者。对于比较严重的精神病性的心理疾病,咨询师也有责任早期发现,而且应告诉求询者去精神科就诊。

由此,我们看出,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我们生活中的正常人。

哪些因素会影响心理咨询?

影响人们进行心理咨询的因素,首先是来自求询者自身的因素。

心理问题,几乎人人都有,情绪困扰,更是处处常见。有些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可以通过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和自我心理调适,在周围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得到较好的解决,并非一定要寻求专业性的心理帮助。从我国现状来看,的确更需要这样的自我救助。然而,一个人的自助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难以单枪匹马地解决所有心理的问题或困扰。如果一个人在产生了难以自拔的心理问题时,客观上,他就是一个需要专业心理帮助的人。

此时,他是否去进行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帮助,就首先同他自身因素有关了。

一是求询者心理问题或痛苦症状的特点。一般说来,心理困扰的症状越强烈、越持久,对生活的影响越大,求询者就越容易选择心理咨询。此外,当心理问题不仅引起内心痛苦,而且诱发了躯体不适时,也会促使求询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反之,往往会拖延或放弃。

二是求询者的人格特点和生活背景特点。求询者内向、敏感多疑的性格,可能促使他对心理问题或症状做出较严重的估计。但过于内向的人,也较少选择心理咨询。处于激情状态的人可能会暂时忘掉问题或痛苦,而对个人问题的强烈焦虑却会成为进行心理咨询的动力。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可以让人把某些正常的心理活动当作异常的,甚至引起恐慌,而主动求询,也可以让人忽略某些有预警意义的症状,以致错失早期干预的时机。当然,个人的经济条件、地域状况等,也会影响一个人是否选择心理咨询。

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能否寻求并得到这种帮助,还取决于心理咨询业方面的一些因素。

一个是咨询服务点是否方便咨询。也就是邻近是不是有合适的咨询机构,求询者是否能够方便地得到心理咨询服务。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心理咨询业虽然已经有了相当快的发展,但有足够专业水平的咨询师,还很缺乏。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心理咨询机构。这种情况,使许多需要咨询帮助的人难以得到有效的帮助。

一个是咨询服务的受满意程度。就是说这种服务能否让求询者感到满意。咨询服务的可接受性,依赖于咨询服务能否满足求询者各自的特殊需要,而这又取决于咨询师本人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咨询师从事咨询工作的专业能力、知识经验,以及个人的心理品质,如价值观、人际交往风格等。如果一位咨询师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很难提供满意的服务,逐渐地也就没有人来找他咨询了。这就应了那句话,“打铁先得本身硬”,咨询师有一套硬功夫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既可影响他对个人心理问题的认识,又可进一步影响他寻求心理咨询的行动。

同样的心理症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认识评价。比如幻觉,在我们看来是不正常的,甚至可能是严重精神疾病的表现,可在一些非洲人的眼中,幻觉是常见的,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我国文化中有一种明显的身体化倾向。在汉语中,本来要描述人的心理活动或现象,用的却是由“身”或“体”字组成的词,比如,“身受”、“身价”、“身世”、“修身”、“省身”、“人身攻击”、“身败名裂”,“体会”、“体验”、“体谅”、“体贴”、“体面”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这说明我国文化中,确实有重视身体的传统。于是,人们容易让“心病”跑到身体上,也就是容易出现所谓的“躯体化”现象。比如,神经症病人往往以身体不适为主诉,疑病症患者更是这样。就反映了这种文化倾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我们的祖辈生存条件太差,不得不首先重视自己的身体,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今天,虽然许多人生存条件好转了,却仍然难以摆脱重体轻心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往往不被看成健康问题,也就更不会想到要进行心理咨询了。

在我国,人们遇到了心理困扰,选择进行心理调节渠道的一般次序,先是自我调节,再是与家人、亲友交流,最后才是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