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珍禽养殖技术
11459200000019

第19章 鹧鸪(3)

保温热源有暖炕、暖气、电热丝或灯泡,或用炉子、煤油灯等。一般至少在雏鸪到达前4小时,就应开启育雏器加热炉(或保温伞、烧好炭炉或火盆)。检查温度是否正确,育雏器温度应为37℃。雏鸪进入育雏器后,暂时把光线调暗,使雏鸪安静下来。在育雏器的热源部分,要分散装设小电灯泡,避免雏鸪密集。如采用平面育雏,要根据育雏鸪的多少分成若干群,分别放入不同的小栏内(用隔板隔开),置于保温伞下,或在火炉附近。随着雏鸪日龄的增长,育雏的温度要逐渐下降。雏鸪1周龄,温度为37~35℃;2周龄,温度为34~32℃;3周龄,温度为31~29℃;4周龄,温度28~26℃;4周龄以后脱温,如在冬季育雏,脱温时间可推迟至40天。育雏时的温度,还可根据观察雏鸪的活动、休息和觅食情况而进行调节。温度适宜时,雏鸪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休息时睡得分散、均匀、互不挤压,而且安稳,不大发出叫声。若温度过高时,雏鸪出现张口呼吸,抢水喝,喘气,张开翅膀,夏季还容易中暑。如果育雏器狭窄无处躲避,还易发热射病,甚至造成死亡。如果温度偏低时,幼鸪拥挤在热源附近,缩立一隅,不大活动,羽毛竖起,夜间睡眠不稳,闭眼尖叫,拥挤扎堆,围在外面的往往挤到中间去,而在中间的则往往会被压死。

育雏温度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总的原则是:小雏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早春宜高,晚春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雏鸪20日龄以内最好采取全光照,至少每天保证18小时,以后则逐渐减少。1个月后转群,转群后仍用红外线灯泡作短期保温,以便使雏鸪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

4.开水

鹧鸪宜于在出壳后12~24小时内给水给料,俗称为开水开食。开水时调教好每只雏鹧鸪,使其都知道水槽或饮水设施放置的地点,以后会自动走过去饮水。教饮水的方法是:抓一只健壮的雏雏鸪,把喙浸到水槽中沾上水,这样鹧鸪很快就会饮水,其他雏鸪也会纷纷效仿。在水槽或水盆中放上色彩鲜艳的石子或大理石块,能引诱雏鹧鸪注意水和饮水,又可避免雏鸪踏进水里弄湿身体而致病或溺水。开水一要用清洁的温水,可结合防疫或补充营养的需要,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或添加剂。育雏期由于多用干粉性饲料饲喂鹧鸪,为此必须保证全天24小时都有水供应,不允许间断供水、断水或供给不卫生的水。水槽水盆内的饮水每次加量不宜太深。以免雏鹧鸪溺水死亡。育雏期的饮水不宜太凉。饮水中可定期加入高锰酸钾,3日龄内可在饮水中添加0.02%的土霉素,以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经长途运来的雏鹧鸪第1次供水时宜在饮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B。l~20日龄的雏鹧鸪,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5%~8%的红糖、葡萄糖或白糖及少量的复合维生素B。

5.开食

雏鹧鸪开水之后,逐渐恢复了元气,活动渐渐频繁,开始寻找食物,此时就可以“开食”,也就是说进雏、开水和开食都在出壳后的12~24小时内进行。开食方法,采用地面平养育雏时,可将饲料均匀地撒在厚纸板或塑料布等上面,让所有的雏鹧鸪都能吃上饲料,实行网养或笼养可将饲料撒在草纸上以预防发生脐带炎。开食时多数雏鹧鸪不会自行啄食,需耐心调教。开食时间应安排在白天为宜,以便于雏鹧鸪能看见饲料。三天后可改用食槽喂料,食槽要放在灯光下,使雏鹧鸪能看到饲料。食槽与水槽应当分开设置,但二者不宜相距1米以上。食槽和水槽安置数量必须足够,以保证同一群鹧鸪采食均匀,达到生长发育均匀一致。雏鹧鸪的每日采食量因日龄、气温、健康状况和饲料的适口性等不同,所以其采食量的多少也不一致。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每只雏鹧鸪每日的采食量在一定生长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见表6~1),应每天记录鹧鸪的采食量,如果某群鹧鸪的采食量突然下降,就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育雏期的喂料次数是:3日龄内的雏鹧鸪应保持不断料,让其自由采食。3~10日龄,每日喂料6次,即上午2次,下午2次,上半夜1次,下半夜1次。10~28日龄,每天喂料5次,即减去下半夜那次喂料。4周龄后,每日喂料3~4次。投料时,以当日吃完料为准,最好不留料底,以免饲料受污染,也可避免雏鹧鸪挑食而造成营养物质不平衡。

6.雏鹧鸪的管理

(1)光照的控制

光照的时间和强度不仅对雏鹧鸪,而且对其一生都起很大作用。一般来说,雏鹧鸪在1~6日龄内每日连续光照23小时,或实行全日光照,日照不足可用人工光照来补充。2~3周龄每天光照16~18小时,以后逐步减少光照时间直至仅利用自然光照,并配合早、晚开灯饲喂。光照不足会导致鹧鸪性成熟和开产时间的推迟。光照强度一般每平方米用2~4瓦的灯泡。光照强度不宜过大,否则易导致鹧鸪发生啄癖。肉用鹧鸪的光照可采用每天20小时光照,每平方米用2瓦灯泡。

(2)通风换气

育雏期内由于饲养密度大,雏鹧鸪生长快,代谢旺盛,需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另外舍内的粪便、垫料因潮湿发酵,常会散发出大量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而污染舍内空气,通过通风才能把有害气体排放到舍外。同时又能使舍内的新鲜空气及时得到补充,以满足雏鹧鸪的代谢需要。

(3)密度管理

鹧鸪的饲养密度,一是考虑日龄,一般是日龄小可密一些,日龄大则宜疏一些;二是要根据季节和环境温度适当加以调整,如冬季可密些,夏季可疏些。一般地来说,1~10日龄的鹧鸪,每平方米可容纳8只;10日龄至4周龄,每平方米为50只;4~13周龄,饲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5只。

(4)分群

不管是自产或引进的,在捡雏至接雏进育雏室之前,都必须进行分群,剔除病、残和畸形的雏鹧鸪,选择出健壮、合格的雏鹧鸪作为种用鹧鸪进行饲养,而将弱雏作为肉用商品鹧鸪来饲养。从育雏开始进行第1次分群,以后可结合疏散密度等管理再次进行分群,把剔除的病、残、伤雏鹧鸪,以及弱雏鹧鸪挑出作为肉用鹧鸪进行饲养管理,生长发育正常、体质健壮的鹧鸪可继续作为种用鹧鸪进行培育。

(5)适时诱导

由于鹧鸪野性较大,所以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易受惊而造成应激反应和不必要的损失。为此,在鹧鸪出壳后的30小时内。要给予在具体饲养条件下的某些环境刺激。如光照和黑暗、工作程序、操作声、正常声、噪音和音乐等,使雏鹧鸪能逐渐适应这些环境刺激,这将会有助于防止在鹧鸪的整个饲养期发生应激或某些恶癖。

(6)断喙对鹧鸪实施

断喙是防止鹧鸪互相叼啄而造成伤亡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一般断喙可在鹧鸪3日龄时进行,通常至第6周龄再次进行。由于断啄对鹧鸪刺激很大,搞不好还会造成损失而且在生产上只要抓好科学饲养管理,也可避免啄癖的发生,所以也可不必进行断喙。

至于鹧鸪育雏期的其他管理工作如清理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等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与其他珍禽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进行重复。

二、中鹧鸪的饲养管理

中鹧鸪是指5~10周龄阶段的鹧鸪,此时体重可由4周龄时的150克,增加到10周龄的350克。此期鹧鸪的生长速度很快。应加强饲养管理,为培育优良种鹧鸪奠定良好基础,或力争及早上市。

1.过渡期的管理

雏鹧鸪在育雏器内饲养4周后,一般可移入中鸪室饲养。此期是由雏鸪到成鸪的一个转折点,其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较大。雏鸪从有保温设备的育雏器里迁到笼子里以后,就要完全靠室温了。为此,第5~6周龄阶段的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室内温度不能低于24℃。若温度低,会造成中鸪压堆而被压死。在冬季,5~6周龄阶段,如室温很低,可以继续保温,使室温保持在25~27℃。经过这一阶段的过渡,鹧鸪的成活率可大大提高。

2.饲养方法

此期鹧鸪的生长发育迅速,食量大,羽毛长而齐,具有飞翔能力。此期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进行管理。

(1)飞翔栏饲养

根据美国饲养经验,把中鸪养在离地的铁丝网底的飞翔栏中,生长状况最好。在飞翔栏里鹧鸪能晒到阳光、空间大,有利于中鹧鸪的生长发育,飞翔栏有半露天式飞翔栏和室内飞翔栏两种。

①半露天式飞翔栏

一般事先需准备好网栏(即有围栏的饲养间加上有围网防护的运动场)。该飞翔栏的优点是能晒到阳光,不怕风吹雨淋。

②室内飞翔栏

飞翔栏既可以与育雏舍分开,也可以连在一起,只要四周的铁丝网能有一定的阳光照进即可。饲养量少的家庭,可利用闲置的房间,在窗口安装上铁丝网以防逃走即可,其饲养效果也可以。采取飞翔栏饲养,要注意适当密度,不能过分拥挤,飞翔栏中要备有栖架和沙浴池等。

(2)笼式饲养法

30日龄的鹧鸪,可以转移到大笼饲养。笼的规格为125厘米×50厘米×130厘米,笼底网眼为1.5厘米×1.5厘米。两侧网眼与笼底的大小相同。2月龄后,两侧改为铁栏栅,让中鹧鸪的头能伸出外面进行采食与饮水。一般每笼可饲养80只,以后再减至40只。但喂料和饮水仍在笼内。转群后应作短期保温,让鹧鸪适应新的环境,原则上以自由采食为主,在笼内可养到90~120日龄。

3.饲养管理

(1)饲养

此阶段鹧鸪活泼好动,采食量逐渐增多,体重增长迅速。因此,应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喂给足够而又合理的饲料。每日喂料3次,其喂料量和需水量可参考表6~2。

(2)管理

①保持安静的环境

中鸪胆小,易受惊吓,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生活。因此,要尽可能地给中鸪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②温度

中鸪对温度的要求虽不像育雏期那样高,但在中鸪期的最初1~2周内温度不宜低于20~22℃,而一般生长温度为16~29℃。冬天在寒冷地区室内要加温,使室内温度至少保持在10℃以上,通常每30~40平方米要生一个煤炉(要防止煤气中毒)。鹧鸪和鸡一样,皮肤上没有汗腺,靠呼吸散热,因此,夏天要打开饲养室的门、窗通风,门、窗外还应设有遮阴设施,运动场及露天网室应有足够的遮阴树,否则应搭建遮阴凉棚。

③光照

中鸪期,每天供给14小时的低强度光照对中鸪的生长发育有利。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不足时用人工光照补充,光照强度按每平方米用0.5~1瓦的灯泡进行计算。

④密度

此期鹧鸪的适宜饲养密度是:6~10周龄,每只约需0.033平方米,即每平方米饲养30只鹧鸪;10周龄后,每平方米平均可饲养15只。

⑤分群

鹧鸪养至13周龄,应进行选择、分群。选择优良的个体,按1公2母的比例搭配留种,不好的或多余的鹧鸪可作肉用商品处理。将符合种用标准的鹧鸪按饲养留种计划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和良种培育。把不留作种用的鹧鸪则按肉用商品鹧鸪进行处理。

⑥沙浴

笼养情况下,鹧鸪易生体外寄生虫,如蚤、虱等,影响其生长发育,饲养栏内要有沙堆,让鹧鸪沙浴。沙堆中可配入除虫菊粉等除虫药,也可将烟头浸水后撒入沙中,围栏和栖架边最好经常喷洒一些杀虫剂,以驱除鸪虱等寄生虫。

⑦防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