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珍禽养殖技术
11459200000006

第6章 鹌鹑(1)

(第一节)概述

鹌鹑(Coturnix),简称鹑,在动物分类上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鹌鹑属。鹌鹑是鸡形目中最小的一种禽类,其体重、生产性能与饲养性已较野鹑大有提高。家鹑系由中国野生鹌鹑驯化培育而成,育成史仅百年左右,家鹑养殖已成为公认的早成熟、高产、高效益的特禽产业之一。

一、鹌鹑营养价值

国内外对鹑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表明,鹑肉质细、鲜嫩,带有特殊的芳香味,而且营养也较全面,其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素均较鸡肉中的含量高,而胆固醇含量较低。鹑蛋不仅口味细腻、清香,而且营养成分全面,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也富含卵磷脂、维生素和多种激素,对人体的某些疾病具有调理、滋养作用,对治疗过敏症等有一定的特效。鹑蛋的胆固醇含量也比鸡蛋中的低。

二、鹌鹑的经济价值

鹌鹑生长周期短,生长快,成熟早,生产性能高,饲料报酬高。蛋用鹌鹑40~45日龄开产,到400日龄平均产蛋量达240~300枚,雄鹌鹑平均体重为130~150g,平均蛋重为10g,年产蛋量为其体重的20倍;肉用鹌鹑40~45日龄体重达250~300g,为初生重的25~30倍。蛋用鹌鹑养到40日龄时,每只仅需配合饲料450~500g;肉用仔鹑42日龄体重约220g,仅耗料700g;成鹑每只日平均耗料20~25g。也就是说,蛋用鹌鹑每生产100g蛋仅耗料270~300g,料蛋比为(2.7~3.0):1,肉用鹌鹑料肉比为3.3:1。

三、鹌鹑是经济实用的实验动物

鹌鹑是最佳的实验动物之一,具有体重小、可密集饲养、繁殖快、敏感性高和试验效果好等优点。

(第二节)鹌鹑的生物学特性

一、鹌鹑的体型与羽色

家养鹌鹑经过几十年的驯化与选育,在体型、体重、外貌、羽色、生产性能、适应性、行为等诸多方面,都与野生鹌鹑迥然不同。同样,鹌鹑在人类精心地培育下,由于培育目的不同,家鹑的体型外貌也因品种、品系、配套系、种群等的不同而不一样。如羽色,家鹑的羽色多呈栗褐色(又称野生色),也有黑、白、黄及杂色的羽毛。有色羽鹌鹑品种,系由黄、黑、红三种不同色素混合而成;而白色羽毛品种,是因为不含色素所致;杂色羽则多为杂交种或返祖现象,或性状分离所形成。

鹌鹑体型较小,在鸡形目中属于最小的种类。肉用型鹌鹑较蛋用型为大,母鹌鹑则较公鹌鹑体重为大,这在其他禽种中极为罕见。其体型呈纺锤形,头小,喙细长而尖,无冠、髯、距,尾羽短而下垂。

二、生活习性

(一)残留野性

家养鹌鹑虽然历史很长。但仍残留有一定的野性,诸如爱跳跃、快走、短飞,公鹑善鸣、好斗、胆怯、怕强光、喜温暖等。性喜经常采食,喜饮清洁水,鹌鹑富于神经质,对周围任何应激的反应均极其敏感,易骚动、惊群。啄癖,甚至啄斗。

(二)性喜温暖

鹌鹑生长和产蛋均需较高的温度,其高产的适宜温度范围通常为17~28℃,24~25℃为最佳产蛋温度。初生雏鹌鹑平均体温为38.61~38.99℃,比成年鹌鹑低3℃左右,至8~10日龄达到成年鹌鹑体温。雏鹑对温度较雏鸡更为敏感。

(三)性成熟早、生长快、生产周期短

鹌鹑从出壳到开产只需45天左右,公鹑1月龄开叫,45日龄后有求偶交配行为。生长速度高于鸡,肉鹑40~50天即可上市。

(四)孵化期短,繁殖力强

鹌鹑孵化期16~17天,一年可繁殖3~4代,年繁殖后代总数(理论数据)可高达1000只。

(五)产蛋力强

鹑蛋平均体重10~12g,相当于140g母鹑体重的7%~8.5%,而56g的鸡蛋相当于1800g母鸡体重的3%。鹌鹑的年产蛋量高于鸡,平均年产蛋量为270~280枚(最高纪录450枚),年产总蛋重2.8kg,为母鹑自身体重的20倍,而高产蛋鸡的相应数据最高为10倍。在蛋料比方面鹌鹑也较鸡为佳。

(六)性情温顺而胆小

鹌鹑适于笼养,对外界刺激敏感,易于惊群,特别要求环境安静。

(七)鹌鹑新陈代谢旺盛,对饲料的全价性要求很高

人工饲养的鹌鹑,总是不停的运动和采食,每小时排粪2~4次,成年鹌鹑体温40.5~42.0℃,心跳150~220次,呼吸频率随室温的变化而变化很大。

(第三节)鹌鹑的品种

鹌鹌经人类百余年的驯养与培育,目前己有专门化的家鹑品种20多个。它们按用途分为蛋用和肉用两类,蛋用品种当以日本鹌鹑为首,肉用鹌鹑则以美国金黄鹌鹑和澳大利亚鹌鹑较为着名。

一、蛋用品种

(一)日本鹌鹑

日本鹌鹌是世界着名的蛋用鹌鹑品种,也是世界育成最早的家鹑品种。系日本人小田厚太郎于1911年利用中国野生鹌鹑为育种素材,经65年反复改良育成,亦名“日本改良鹌”。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一带。目前,新的品系也已引入了欧美鹑种血液。

日本鹌鹑体型小,成年体重雄、雌分别为100g和140g左右,性成熟早,限饲条件下,母鹑6周龄左右开产,平均蛋重为10.5g,年平均产蛋率75%~85%,年产蛋量300枚以上,最高可达450枚。种蛋受精率较低,平均60%~80%。初生雏重6~7g。对环境温度和饲料蛋白质水平等的要求较高,要求环境温度为20℃以上,如环境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其产蛋量均会下降。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从日本引进该品种,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地仍有饲养,但性能均有程度不同的退化。现在国内留存的数量不多,在我国养鹑业中所占比重不大,覆盖面也欠广。

(二)朝鲜鹌鹑

由朝鲜采用日本鹌鹌培育而成。体重较日本鹌鹑稍大,羽色基本相同。我国于1978一1982年分别引进朝鲜鹌鹑的龙城系和黄城系。据观测龙城系的生产性能较佳。该系的体型较日本鹌鹑为大,成年公鹑体重125~130g,母鹑约150g具有生长发育快、开产早的特点。年产蛋量平均270~280枚,蛋重较大,约11.5~12g,蛋壳色斑与日本鹌鹑同。肉用性能也较好,仔鹑35~40日龄体重达130g,全净膛屠宰率达80%以上。目前,朝鲜鹌鹑在我国养鹑业中已占主要地位。

朝鲜鹌鹑由北京市种禽公司种鹌鹑场多年封闭育成,其均匀度与生产性能均有较大的提高。在我国养鹑业中该品种所占比重极大,覆盖面极广,因其适应性好、生产性能高而受到好评。

(三)中国白羽鹌鹑

由北京市种鹌场、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于1990年联合育成。其体型略大于朝鲜鹌鹑,成年公鹑体重145g、母鹑170g。系采用朝鲜鹌鹑的突变个体——隐性白色鹌鹑,经7年的反交、筛选、提纯、纯繁与推广工作,鉴定定型。其体型略大于朝鲜鹌鹑。初生雏鹑体羽呈浅黄色,背上有深黄条斑,初级换羽后即变为纯白色,其背线及两翼有浅黄色条斑。眼呈粉红色,喙、胫、脚为肉色,经检测,表明该白羽品种纯系为隐性基因。开产日龄45天,年平均产蛋率80%~85%,年产蛋量265~300枚。蛋重11.5~13.5g。料蛋比为3:1。

二、肉用品种

(一)法国肉用鹌鹑

又称法国巨型肉用鹌鹑。由法国鹌鹑育种中心育成,为着名大型肉用鹌鹑品种。体型硕大,体羽呈灰褐色与栗褐色,间杂有红棕色的直纹羽毛,头部呈黑褐色,头顶部也有三条淡黄色直纹,尾羽较短。公鹑胸部羽毛呈棕红色,母鹑则为灰白色或浅棕色;并缀有黑色小斑点。初生雏胎毛为栗色,背部有三条深褐色条带,色彩鲜明,具有光泽,其头部金黄色胎毛至1月龄后才逐步脱换。种鹑生活力与适应性强,饲养期约5个月。6周龄活重240g,4月龄种鹑活重350g,年平均产蛋率为60%,孵化率60%。蛋重平均约13~14.5g。肉用仔鹑屠宰日龄为45天,0~7周龄耗料1000g(含种鹑耗料),料肉比为4:1(含种鹑耗料)。

(二)美国法老肉用鹌鹑

为美国新近育成的肉用型品种。据报道,成鹑体重300g左右,仔鹑经肥育后5周龄活重达250~300g。生长发育快,屠宰率高;鹑肉品质好。据前苏联测定资料,9周龄屠宰活重186.68g,净膛体平均重130g,占体重69.7%;胴体中一级占86%,二级占14%。

(三)美国加利福尼亚肉用鹌鹑

为美国育成的着名肉用型品种。按成年鹌鹑体羽颜色可分为金黄色和银白色两种,其躯体皮肤颜色亦有黄白之分。成年母鹑体重300g以上,种鹑生活力与适应性强。肉用仔鹑屠宰适龄为50天。

此外,英国的白鹌鹑、黑鹌鹑,黑色与白色的无尾鹌鹑、北美洲鲍布门鹌鹑、澳大利亚鹌鹑、菲律宾鹌鹑(小型),以及我国的东北金鹌鹑等也较有名。

(第四节)鹌鹑的繁殖

一、种鹌鹑的选择

(一)种公鹌鹑

1.羽毛覆盖完整而紧密,颜色深而有光泽。

2.体质健壮,头大,颜色深而有光泽,趾爪伸缩正常,爪尖锐,眼大有神,叫声高亢响亮。

3.泄殖腔腺发达,交配力强,体重符合标准。

(二)种母鹌鹑

1.羽毛完整,色彩明显,头小而俊俏,眼睛明亮,颈部细。体态匀称,耻骨与胸骨顶之间要宽。

2.体重达到该品种标准。

二、母鹑产蛋规律

蛋用种母鹌的性成熟早,一般产蛋母鹑逐月的产蛋率如表2-3所示;开产日龄为35~50天,并随品种(品系)与营养和光照等条件而有所差异,据南京农业大学实验种鹑场的资料,平均40~43日龄开产。达50%产蛋率时的日龄为50天左右。根据北京市种鹑场对引进的朝鲜鹌鹑个体测定,每只平均月产蛋率70.3%~84.4%,并发现个别雌鹑因有时一天产两枚蛋,致使其个别月份的产蛋率达106%。母鹑一天产蛋时间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午后至晚上八点以前,下午三四点为产蛋的高峰时间,因此,一般多于早、晚集中拣蛋,而不零星收取。

三、种鹑利用

雄鹑于40~45日龄时,泄殖腔腺已充分发育,分泌的白色泡状物越来越多,鸣声已趋于完整和响亮,开始有求偶欲与交配行为。鹌鹑的自然配种比例。一般为1:(1~3),受精率平均75%左右,高者可达90%以上。种用鹌鹑的利用年限,由于第二个生产年度产蛋量较第一个约下降30%。故除少数优秀个体外,大多采用“一年利用制”(实际仅利用8~10个月种蛋,因产蛋后期的种蛋品质太差)。商品蛋鹑也有利用1~1.5年的,但一般在产蛋率下降40%左右时淘汰,鹌鹌的人工授精目前主要用于远缘杂交,已成功的培育出了白来航、芦花洛克、洛岛红鸡与鹌鹑的各种属间杂种鹑(给雌鹑输公鸡的精液),为育成鹌鹑的新生产类型取得了一定的种源基础。

四、鹌鹑的人工孵化

鹌鹑的孵化期一般为16~17d,家鹑已失去了抱孵习性,鹑蛋主要靠人工孵化。

(一)温度

鹌鹑和其他禽类一样,可用恒温孵化或变温孵化。若孵化器是分批入蛋的,只能采用恒温(37.8℃)孵化,孵化室的室温一般要求在20~25℃之间。

变温孵化是根据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来控制温度。可通过验蛋进行看胎施温,这样做可取得更理想的孵化效果。在胚胎发育初期,胚胎很小,代谢释放的能量很少,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差,需要较高的外界温度。随着胚胎日龄增长,逐渐降低孵化温度。变温孵化因孵化器种类不同而不同,立体孵化器温度应控制为前期(1~6d)38.3℃、中期(7~14d)37.8℃和后期(15~17d)37.3℃。

(二)湿度

因鹑蛋皮薄,水分蒸发快,孵化过程中湿度控制更为重要。孵化前期和中期1~12d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6%~60%;在13~14d,需要排除羊水和尿囊液;相对湿度需控制在54%~55%;在15~17d应提高到65%~70%。湿度是否适宜,可根据孵化期间气室的变化和蛋的失重情况来衡量,还可以从雏鹑出壳后的体躯状况、卵黄囊和腹部吸收情况来看。湿度过小,雏鹌呈干瘦型;湿度过大,雏鹑腹部大,卵黄囊吸收不好。

(三)翻蛋

立体孵化器每2~3h翻蛋一次,平面孵化器每昼夜翻蛋4~6次。

(四)通风换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证胚胎的呼吸代谢,孵化室要有通风换气设备,孵化器可通过调节通风孔的大小来换气。

(五)验蛋

一般在孵化的6~7d;进行第一次验蛋,以主要捡出无精蛋;14~15d进行第二次验蛋,以主要捡出死胚蛋。验蛋的目的一方面是减少蛋的占用面积和出雏盒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观察胚胎发育状况,以便调节孵化条件。

(六)出雏

在孵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般于孵化后第l6天开始啄壳出雏,第17天达到高峰。等出雏过半时,就要把已出壳且绒毛已干的鹌鹑取出,以防止干扰末出壳的胚蛋出壳。雏鹑应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保温育雏箱或笼内,让其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如果需要运往外地,则把雏鹌鹑装入专用的运输箱内,及时运出。要注意的是,在运输箱底要铺上麻袋布或粗棉布等垫料物,起保暖防滑作用。

(第五节)饲料与营养

一、鹌鹑的常用饲料

饲料是养鹑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饲料的种类很多,但要提高利用率,必须先根据鹌鹑的食性特点和对鹌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要求,来对各种饲料加以选择配合;才能既满足鹌鹑的生长发育需要,又节约饲养成本。一般来说,饲料要选择品质好、适口性强、营养比较齐全、价格便宜、货源较充足的饲料来组成配合饲料。

(一)能量饲料

这类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能。

1、玉米

玉米含能量高,纤维少,适口性强。而且产量高,价格便宜,为鹌鹌的优质饲料,其用量可占日粮的40%~60%。

2、高粱

去壳高粱与玉米一样,主要成分为淀粉,粗纤维少,可消化养分高,粗蛋白质含量与其他谷物相似,但质量较差,B族维生素的含量与玉米相当,烟酸的含量高,胡萝卜素含量少。高粱中含有单宁,鹌鹑不喜食,日粮中含量宜在10%以下。

3、大麦

大麦粗蛋白质的饲用价值比玉米稍佳。氨基酸组成和玉米差不多,粗脂肪比玉米少,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不足,但硫胺素和烟酸含量丰富。

4、小麦

小麦含热能较高,蛋白质多,氨基酸比其他谷类完善,B族维生素也较丰富,可占鹌鹑日粮的10%~30%。

5、小麦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