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珍禽养殖技术
11459200000009

第9章 乌鸡(2)

雏鸡出壳后应注意精心饲养管理,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每天早晚定时喂给半熟的碎米和新鲜菜叶和其他青绿多汁饲料(切碎)。出壳两周后要给全价饲料。同时要保证供给清洁饮水。此外,雏鸡怕冷怕湿,要将雏鸡放养或笼养在干燥温暖的舍内,并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疾病,减少死亡。乌骨鸡幼雏阶段容易患鸡新城疫、禽霍乱。马立克病,尤其是伤寒、鸡白痢和球虫病,为此,鸡舍和活动场地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发现病鸡应将其迅隔离治疗,并及时做好防疫注射和药物预防。

(第五节)乌鸡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

一、乌鸡的营养需要

乌骨鸡的营养需要一般参照我国来航鸡的营养要和美国的NRC标准中的轻型鸡的标准。但由于乌骨鸡在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上与来航鸡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乌骨鸡生产性能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参照来航鸡营养标准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使之符合乌骨鸡的生长、生产需要,科学、合理地拟定比较适合的标准(表3-3、表3-4、表3-5)。

二、乌鸡饲料配方

乌鸡的日粮配制应本着因地制宜、降低成本的原则,饲料要尽量多样化,应有一定的体积。幼雏和成鸡高产时期,应减少糠载等粗饲料的饲喂量。日粮配方迅速改变易造成消化不良,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因此,日粮的配合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因需要而变动时,必须注意缓缓改变。配制日粮时,各类饲料所占大部分比例如表3-6.乌骨鸡的饲料配方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可根据当地饲料资源进行调整,以下提供一种配方,仅供参考。

(第六节)乌骨鸡的饲养管理

乌骨鸡个体较小,生长慢。在阶段划分上,雏鸡为0~60日龄、育成鸡60~150日龄,种鸡为151日龄以后。在0~150日龄这个阶段,根据生理特点、环境条件和营养需要的不同,又可分为3个阶段:0~60日龄为幼雏,61-90日龄为中雏,91~150日龄为青年育成鸡或大雏。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乌骨鸡个体比一般鸡小,初生重仅有30~33g,羽毛稀少,散热快,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一般鸡差。为了保证乌骨鸡雏的正常发育,必须严格掌握育雏温度。除了要保持一定室温,还要应用育雏器进行加温保暖(表3-8)。育雏温度应根据雏鸡的动态,适当地进行温度调节,以鸡群感到舒适为最佳标准。同时注意温度要平稳,切忌忽高忽低。温度调节应坚持原则为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阴雨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冬季宜高,夏季宜低,一般相差l~2℃为宜。

2.湿度

乌骨鸡出雏湿度较其他家鸡高,育雏前3天相对湿度高达70%,以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65%,在50%~70%之间鸡雏也感到舒适。表3-9为乌骨鸡育雏温度、相对湿度对照表。

3.通风

保持育雏室空气新鲜,使有害气体降低到最低限度。舍内氨气应低于20毫克/升,硫化氢低于10毫克/升,二氧化碳含量在0.5%以下。空气流通,可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氨气,并能控制舍内湿度,使垫料保持良好状态。若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超过25g/m3。将对鸡只健康有很大害处,氨气会直接刺激雏鸡呼吸系统,阻碍生长。

4.光照

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照为主。不足则人工补光。雏鸡出壳至3日龄,多采用24h光照,强度为3W/㎡;3~10日龄每天18h光照,强度为0.5~lW/㎡;2周龄后每周减半小时,逐步接近自然光照。

5.密度

适宜的密度是保证雏鸡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根据鸡舍构造、通风条件、气候变化、饲养条件及鸡龄的大小而灵活掌握,网上育雏、平面育雏比较适宜的饲养密度参见表3-10。

此外,还应注意雏鸡群数量不宜过大,在育雏室内每群以1000~2500只为好,但种用雏鸡通常每群以500~700只为宜。

(二)雏鸡的饲养

1.饮水

雏鸡出壳24h后必须给水,饮水应使用冷开水而忌用生水。可按每1000mL水中加入庆大霉素8万国际单位或卡那霉素25万国际单位、葡萄糖20g、维生素B2l00mg、维生素Cl00㎎以清理胃肠,预防脱水,促进卵黄吸收,以后可改用0.01%高锰酸钾溶液。饮水工具应用专门的饮水器,数量要充足,分布要均匀,保证每只鸡都能饮到足量的水。饮水器的高度随雏鸡的日龄增长及时调整。并经常清洗消毒,保证饮水清洁卫生,防止粪便污染。

2.开食

乌骨鸡雏接入育雏室后,先开水,后开食。开食时间以出壳后24~36h为好。第一次可用碎米、小米、碎玉米粒或破碎颗粒料开食。将饲料放在铝制或木制的小料盘内或撒在干净的报纸或塑料布上,让其自由采食,并增加室内的照明;开食2~3天后,就应改喂全价配合饲料,采用3~4cm高的食槽,少喂勤添;30日龄后改用料桶自由采食,以减少浪费。

3.饲喂

雏鸡的饲喂方式有定时定量和自由采食两种。定时定量饲喂,可及时掌握鸡群的食欲、活动、消化及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采用长形食槽,要注意保证每只鸡有一定的食槽位置,1~4周龄以5㎝、5~8周龄7㎝、9~13周龄l0㎝的槽位为宜。喂料时要做到少喂多餐,1~10日龄每日白天喂6次,晚上喂2次;11~20日龄每日白天5次,晚上2次;21~30日龄,白天4次,晚上2次;31~45日龄白天3次,晚上2次。

自由采食,可减少饲喂次数,节省人工;提高劳动效率,但应采用钟式料桶。1~4周龄用小号,每只供50只雏鸡用;5~13周龄用中号,每只供35只鸡用。在保持料桶内饲料不间断的同时,也要注意每天清理一次,以防桶内饲料霉变。

(三)雏鸡的管理

1.分群

在育雏期间一般要进行3次分群。第1次在接雏时按雏鸡强弱分群,将弱雏鸡分离,适当提高育雏温度1~2℃,单独饲养。第2次在鸡10日龄,在新城疫免疫接种时,将个体小的病弱残雏与健壮雏得分离开来。第3次是在60日龄左右,雏鸡脱温转群时,再一次将病弱残鸡分开。隔离单独饲养。这样有利于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整齐和减少雏鸡的死亡。

2.观察

平时必须注意经常细心观察鸡群精神、食欲。粪便等变化,一旦发现鸡群呆立,精神不振,不愿采食并发出“吱吱”叫声,嗉囊空虚或早上嗉囊仍然胀结的小鸡,多为有病的症候,应及时隔离治疗和加强护理。

3.防疫

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炎、支气管炎和鸡痘等疫苗的预防接种(表3-11),加强对鸡的白痢、球虫病、霍乱和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的预防工作,确保鸡群的健康生长。要注意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和隔离工作,进鸡前2周,应对育雏室进行彻底打扫、冲洗和消毒。经常更换垫料,保持干燥。做到五净,即饲料净,门窗净,用具净,人行走道净,运动场、水槽、料槽等也要净。鸡舍门口要设置消毒池。平时定期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病、死鸡要及时处理,切勿乱丢乱放。避免外来人员进入鸡舍,谢绝参观,杜绝疫病传播。

4.护理

接入育雏器后,就要引导雏鸡在护圈内活动,不要离热源太远。诱导雏鸡尽快熟悉水槽和食槽的位置;掌握好适当的饲喂量,忌时饱时饿,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保持环境安静,谨防野兽和鼠害。

5.防止应激乌骨鸡胆小易惊,对环境敏感,遇到意外的声响、颜色、异物均能引起惊恐,要注意避免。

6.断喙

雏鸡在1周龄左右要进行断喙,l月龄左右进行第二次断喙。

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指雏鸡脱温至开产前,即60~150日龄这一生长阶段的乌骨鸡,也称之为成鸡或仔鸡阶段。此阶段鸡的身体各部分生长发育趋于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食欲旺盛。生长发育极快。在培育上要求使鸡群具有良好的体质和较高的成活率,达到标准体重,适时开产,并有较好的整齐度。

(一)脱温

乌骨鸡6周龄左右,绒毛虽已换为丝毛,但丝毛保温性能差。9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完善。才能适应外界环境。可以脱温。脱温要逐渐过渡,开始时白天脱温,晚上仍加温,待鸡完全适应后再全脱温,最好在20℃的室温条件下饲养。寒潮或室温过低时,应重新给温。脱温后转入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二)转群

乌骨鸡在完全脱温后,转入育成鸡舍。转群前l天及后l天,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捉鸡时尽量在傍晚进行,轻拿轻放,避免造成强烈刺激。在转群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入育成期后宜由笼养、网养、栅养转入地面平养,以利加强运动和照顾乌骨鸡的特殊生理特点。转群时要进行鸡的选种分群,分群时按鸡的大小、强弱、公母分开管理,平养每群100~150只为宜。

(三)运动和密度

育成鸡是长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重要时期,也是生殖器官发育的重要时期。为此,在饲养上,要给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加强运动,以获得健壮的体格。平养时适宜的密度为:9~13周龄15只/㎡,14~17周龄10只/㎡,18~25周龄7只/㎡。

(四)适当限饲

为使乌骨鸡保持适宜的体重,使母鸡开产整齐一致,必须适当限饲。每次喂料以25min内能吃完为宜,如lOmin吃完,说明食料量不足,25min末吃完,则表明喂料量过多。饮水器要及时加水,不能有缺水现象。要保证每只鸡有足够的食槽和水槽位置,每150只鸡配给料桶5只或lm长的长形食槽10只、钟式饮水器7个或长形水槽,每鸡2.5cm饮水位置,这样才能保证鸡群采食均匀和饮水充足,生长发育一致。

(五)定期称重

每两周抽10%的鸡称重一次,与本阶段标准体重相对比。如体重平均值低于此标准,应增加喂食量或喂食次数;反之则减少喂量或次数,多喂青料。

(六)搞好环境卫生

鸡舍、运动场要每日打扫一次,垫料要勤换。食、水槽要每天清理和洗涤,要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排除污浊的有害气体,保证空气新鲜。

(七)保持环境安静

乌骨鸡胆小,易惊,凡燥音,响动,异常颜色。外人的突然出现,狗、鼠、飞鸟等的窜动、经过,都会惊动鸡群,引起大群惊叫,影响鸡群采食、饮水和生长发育。为此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细心,创造安静的环境条件,尽量避免或减少鸡群的惊动。

三、种乌骨鸡的饲养管理

种乌骨鸡(150日龄以后)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减少窝外蛋,提高受精率,保持蛋壳有较好的清洁度,以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合格种蛋,繁殖更多的雏鸡。

(一)提前转群

乌骨鸡种鸡在开产前2周必须做完所有应做的疫苗接种工作。并于20~22周龄开产前转入产蛋鸡舍,以使其在开产前有一段适应新环境的时间。结合转群应做好种鸡选择工作,首先要按乌骨鸡外貌的十大特征,严格选择发育良好,体质强壮,体态丰满,龙骨突无弯曲,产蛋性能好,抱性较弱的作种鸡。散养种鸡雌雄比1:(10~12)。雄鸡应选择头部宽阔、胸深、脚高,立姿雄壮、冠鲜红竖立,精力充沛,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的作种雄鸡。

(二)放产蛋箱

育成鸡转入种鸡舍前,应先放入产蛋箱。产蛋箱要均匀地放置在光线较暗、通风良好和安静的地方。鸡舍垫草不要过厚,太厚易吸引鸡在垫草上产蛋。鸡爱伏卧的角落,需用网板挡住,以免做窝产蛋。要勤捡蛋,以减少破损和造成蛋的污染。经常打扫蛋箱,保持清洁。

(三)饲养方式与密度

乌骨鸡种鸡多数采用半栅半地混合平养或垫草平养。平养情况下,饲养密度一般为4~5只/㎡。

(四)饲喂

根据季节、产蛋率的不同,供给乌骨鸡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饲喂量因体重和产蛋率的不同而异。喂料有粉料和颗粒料两种。粉料饲喂时,每次给料量不得超过食槽的2/3,以免浪费。

(五)光照

种鸡转入产蛋舍后,光照要求逐渐达到16h后保持不变。产蛋期的光照时间只能逐渐延长,而不能缩短。光照强度为lOLux,灯泡离地面高度为2m。

(六)适宜的公母比例

为了获得优质种蛋,必须合理搭配公母鸡,一般小栏饲养公母比例以1:12为宜,大群饲养以1:10为宜。公鸡有偏爱性,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观察与检查,及时作换栏调整,及时淘汰性欲弱、精子质量差;受精率低的公鸡;

(七)抱窝鸡的催醒

对正常产蛋母鸡就巢,要使它快速醒抱、多产蛋,促使就巢母鸡醒抱的方法很多,现简要介绍如下。

1.光亮通风

将就巢母鸡捆缚翅膀和腿后白天放到光亮处,使它抱不成窝,晚上把它放在通风处,这样既可束缚它行动,又能降低鸡的体温,可以抑制催乳激素的产生。

2.毛翎穿鼻

用鸡翎穿鸡的鼻隔(两鼻孔间系母鸡的除抱穴位),并让鸡翎插留于鼻孔,使母鸡受到持续的刺激而感到非常不安,常用爪去扒拉羽毛,让它抱不成窝,也可以促使母鸡醒抱。

3.药物醒抱

各地用药物促其醒抱的经验很多,如喂去痛片,盐酸奎宁丸、安乃近、AP(药片)、人丹等。以注射激素醒抱效果显着,用丙酸睾丸酮一次肌注1/3mL,一般经第一次注射后即能醒抱,对于极个别的久抱入迷的或体型大的抱鸡,或醒窝1~2天又重新抱窝的需要作第2次肌注(药量同第1次)即可醒抱。母鸡醒抱后一般隔2~3周时间可恢复产蛋。

(八)做好各种记录

如产蛋记录、饲料消耗记录、鸡群变动记录、防病治病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