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1146800000023

第23章 送“礼”送在急需时(1)

有“礼”走遍天下

所谓“有‘礼’走遍天下”,又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都是在强调“礼”的重要性。时时不忘以“礼”示人的人,人际关系才能良好。

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孩,接到一家大企业的面试通知,她在兴奋之余又非常紧张。面试那天,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她还是没能够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水准,她实在太紧张了,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对面的几个考官都皱起了眉头。这时,一位中年男士走进办公室和考官耳语了几句,在他离开时,女孩听到人事主管小声说了句“经理慢走”。那位男士从女孩身边经过,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女孩非常感激,立刻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对他说:“经理您好,您慢走!”她看到了经理眼中些许的诧异,然后他笑着点了点头。等她再坐下时,她从人事主管的眼中看到了笑意……

一个星期后,她竟然获得到了这份宝贵的工作。就是因为她对经理那句礼貌的称呼,让人事部觉得她对行政客服工作能够胜任,所以对她的印象非常好,才给了她这份工作。

一句礼貌的称呼为女孩赢得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这是一种无形的“礼”。还有一种物质形态的礼物,也是身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向来非常重视的。

一般来说,礼物是一种能使人愉悦的东西,所以我们都乐意接受别人的礼物,也乐意送出自己的礼物。但是送礼也需注意礼节,由礼物引发出的礼节人们可以看到送礼者很重视受礼者和礼物。

1、如果可能的话,礼物应该亲自赠送。当你亲手把礼物送给受礼者,这份礼物将富有附加的重要性和意义,因为当你把它递交出去时,你的声音、表情,甚至握手或轻轻地拥抱都给了对方冲击。

2、礼物应该包装美观。否则,当别人接受一份漫不经心的礼物时,会产生一种很糟糕的感觉。

3、送礼应该附上自己的名片。随手附上没有签名和个人致意的名片是一件令人扫兴的事,这种情形表达出一种感觉,就是送礼者从未看过这种礼物,好像送礼与他无关似的。如果你使用名片当附件,在你的名字后留下一个空白,写上一些信息,例如:“希望你用得上”;如果要送结婚礼物给同事,你可以这么写“竭诚祝福苏珊和杰瑞拥有一个美好生活”。

4、仔细考虑你要写在卡片上的文字。如果在一打美国提子上附上的卡片上,这么写:“感谢你给我这笔生意,我期待更多的交易。”这就不令人感动,而这样写的话就会好多了:“我们这里冷得要命,你一直工作很卖力,所以应该补充一点维生素C!”

5、如果你送礼物给一对夫妻,而你已经忘记那另一半的姓,那么就在卡上写:“给布雷德全家,衷心的祝福……”

6、顾及习俗礼俗。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区别对待。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7、赠送礼物时避免违反礼节和触及忌讳很重要。例如,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

无论是言行举止的“礼貌”,还是讨人欢喜的“礼物”,都是“礼”的重要部分。“礼”不是溜须拍马,而是人际交往中的必需品。正是“礼”,长期规范和维系着人与人的交往。礼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情,礼少了,情也就淡了,人生也有可能会随之就此淡化下去。

“礼”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项交往的艺术,用一句话概括,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是不可能的,但最起码“礼”多人不怪的道理是没错的。

诡道箴言:

美国政治家约翰逊说:“礼节像船上的气垫:里面可能什么也没有,但是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礼”就像是一把打开人心的钥匙,只要真诚、巧妙地运用之,便能打开一道道紧闭的门,前方的路上自然也就少了几分坎坷。

送一次礼,换一个理由

人人爱收礼,可是接受礼物有时候是勉为其难的。送礼,总要在说法上有个由头,才好送出去。

节日、生日、婚礼等有意义的日子,或探视病人时,这都是送礼的最佳时机。因为这些时候送礼可以使收礼者不感到突兀,认为自然,容易接受。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最重大的节日。圣诞节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为收到各种新奇的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品。大人们之间常送些书籍、文具、巧克力或盆景等。探病大多是赠鲜花,有时也赠盆景。芬芳的花朵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使病人获得精神上的安慰。礼物送得名不正、言不顺,就会给双方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无论是给自己的领导或者同事送礼,一定要先找个理由。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供你参考:

方法一:把理由说到对方的孩子身上。

你可以说:“东西是给孩子买的,和你没关系。别说是来找你办事,就是没这事,随便来串门儿还不一样应该给孩子买点东西吗?”

方法二:把理由说到对方老人身上。

你可以说:“你不用客气,这东西是给老爷子买的——老爷子身体最近还行吧……你方便时把东西给老爷子拎过去得了,我就不再过去专门看他了。”

方法三:把理由说到不在身边的爱人身上。

你可以说:“是啊,我也说找您办事用不着拿东西。可我爱人说什么也不干,非让我拿着不可。既然拿来了,就先搁这儿吧,要不然,我爱人准得埋怨我不会办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方法四:把理由说到托办事的朋友身上。

你可以说:“这东西是我朋友给你买的,我也没花钱,咱把事给他办了,就啥都有了,咱也不用太跟他(她)客气。”

方法五:把理由说到对方可能存在的损失上。

你可以说:“您给办事就够意思了,难道还能让您搭钱破费?这钱您先拿着,必要时替我打点打点——不够用时我再拿。”

方法六:把送给对方的钱说成是暂存在对方手里的。

你可以说:“我知道,咱们之间办事用不着钱,但万一需要打点,再找我拿钱就不赶趟了——所以,这钱先放你这儿,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时候再给我不是一样吗?”

以上这六种说法都颇有人情味,对方听了也会觉得好受些,“有道理”把礼物收下,而没有明显拒绝的理由。在求人办事时,不妨参考这些理由,轻松自然地把礼送出去,办成你想办的事,取得理想的效果。

诡道箴言:

工作生活中,想请他人办事,总免不了要送礼。送礼除了时机要对以外,理由也很重要。选择适当的送礼理由,做到“出师有名”,名正言顺,才会让受礼者除了感谢之外,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自然地接受礼物。

将“不”说得很动听

语言是一种艺术,拒绝则是最难掌握的一门语言艺术。

生活中,不可能不拒绝别人,胆识如果每次拒绝都带来隔阂,带来仇视与敌意,那最后必将成为孤家寡人,想远离孤独,就要学会拒绝这门必修课。

拒绝是一种应变的艺术,能让你化险为夷,为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间。找借口拒绝对方,模糊一些,对方会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仇恨、仇视你。把话说得委婉、模糊一些,能够使对方听出你拒绝的弦外之意,做到既不伤人,又达到了拒绝的目的,是一种聪明人的小把戏。

罗斯福任总统前,曾在海军里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委婉含蓄的拒绝,轻松幽默的言语,既坚持了自己不能泄密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尴尬的境地,取得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初任新泽西州州长时,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华盛顿的电话,有人告诉他,他的一位议员朋友去世了,威尔逊深感悲痛。不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原来是另一位政治家打来的。那个人无耻地说:“我希望代替那个议员的位置。”威尔逊没有丝毫犹豫,慢吞吞地对着电话说:“好吧,如果殡仪馆同意,我本人没有任何意见。”威尔逊以不失原则的幽默,巧妙地拒绝了那个迫不及待想做议员的家伙。

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都要面临各种各样拒绝的情形。“下了班一起去游泳吧!”“下班后一起喝一杯吧!”当你面对这些无意参加的活动时,该如何拒绝呢?显然,脱口而出的“不”会让对方扫兴,不妨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拒绝,采用灵活的方法把“不”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