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1146800000024

第24章 送“礼”送在急需时(2)

1、巧妙转移法

不好正面拒绝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也罢,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绝不会答应,但也不致撕破脸。比如,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给予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而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能以“可以谅解”的态度接受。这样的说法很得体,不至于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2、幽默回绝法

幽默拒绝是希望对方知难而退。钱钟书在拒绝别人时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一次,钱钟书在电话里对想拜访他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用下蛋的母鸡比喻自己,不但巧妙生动,而且表现出了钱老和蔼可亲的性格,幽默风趣地拒绝了对方。

3、回避主要问题法

通过回避主要问题,而将话题引向细枝末节,这样的回绝是很高明的。

为了加薪的问题,员工代表使出了眼泪战术,向老板哀求说:“老板,请你一定要帮帮忙,现在这点薪水我实在无法和我太太继续在一起生活下去了!”

老板回答说:“好吧!那么我会出面来说服你太太不要跟你离婚。”

4、敷衍拒绝法

敷衍式的拒绝是最常用的一种拒绝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绝请托人。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5、肢体表达法

有时开口拒绝对方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在心中演练N次该怎么说,一旦面对对方又无法启齿。这个时候,肢体语言就派上用场了。一般而言,摇头代表否定,别人一看你摇头,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说了。

6、一拖再拖法

如果已经承诺的事还一拖再拖,是不明智的,这里的一拖再拖法指的是暂不给予答复,也就是说,在对方提出要求后你迟迟没有答应,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虑考虑,那么对方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愿意答应的。

委婉拒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艺术。在不得不拒绝的时候,巧妙婉转地将“NO”说得和“YES”一样动听,才算是拒绝这门必修课圆满出师。

诡道箴言:

喜剧大师卓别林说:“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拒绝,既消除了尴尬,又不伤及情感。将这门艺术运用于生活当中,美好自然会如约而至。

借给不如送给

在这个事事讲求收益与回报的年代,金钱无疑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付出之前,人们会先预计一下自己能得到多少回报,赔本的买卖人们根本不会让它开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却需要暂时放下这种“计较”的心态,虽不必刻意地在礼尚往来间做些什么,适当的时候送点顺水人情给别人,也算得上是一种“小投入、大产出”的人际投资。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害怕囊空如洗,所以每个人都吝惜金钱。当亲戚朋友借你钱时,是借还是不借?这是现代人所常常要遇到的问题,钱只要离开自己的口袋,就有回不来的可能,尤其是把钱借给自己的亲人或是朋友,这个时候,与其整日盘算着如何把钱要回来,不如放宽心,把钱送给他们。这样,虽然可能在钱财上蒙受损失,却收获了人情。

事实上,很多人碰到他人向自己借钱的问题时都很困扰,因为借他钱,有可能这一笔钱就要不回来了,或是一再拖延,到最后才拿回一小部分。亲朋需要才会来借钱嘛,如果时间一到便去催债,好像自己太没人情味,何况也没勇气开口,怕一开口,就伤了彼此的感情。不借嘛,自己的钱固然是“保住”了,但他们有难,不出手帮忙,道义上似乎也说不过去,也担心二人的感情恐怕从此要变质了……

借不借人钱,就是这么让人伤脑筋!

当然,也是有“有借有还”,甚至还本金也还利息的朋友。不过说老实话,这种借款行为还是潜藏着危机——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借款,表示他的财务有问题,总有一天会连本金也还不出来!

可是,横在面前的人情、感情与道义,怎么办呢?

所以,聪明人的做法是:给他钱,而不是借他钱!

所谓“给他钱”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在心理层面上的意义是:表面上是“借给”他,也言明归还期限和利息多少,但在心理上却抱着这笔钱是“一去不回头”的想法,他能还就还,不能还就当作是“送给”他的!这种态度很阿Q,但却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你也不会因为对方还不起钱或不还钱而难过;第二个好处是顾到了朋友间有难相助的“道义”;第三个好处是在对方心中播下一粒“恩与义”的种子,这粒种子或许会发芽、茁壮,在他日以“果实”对你做最真诚的回报。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真的“给”他钱。也就是说,他虽然是向你借用的,但你却表明是给他的,是要帮他解决困难的,并不希望他还钱。这样子做也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他不大可能再来向你“借钱”,不好意思了嘛!而你也可表示“我已竭尽所能”,将对方开口的数目打折给他,万一对方真的“还”不起钱,或根本不还钱,你则可以降低“损失”。第二、三个好处和前面一段说的一样,兼顾了“情与义”,同时也在对方心中种了一粒“恩与义”的种子,而这“人情”,他总是要担的。

事实上,不管是“借”还是“给”,钱能不能收回来都是个未知数。之所以说“给亲戚朋友钱,钱收得回来;借他们钱,钱收不回来”,是基于:钱只要离开你的口袋,就有回不来的可能,因为对方是没有钱才向你开口,所以明知有可能回不来,干脆就不抱希望,免得催债时给双方造成不愉快,自己也难过。

如果“借”或“给”都觉得很难,那么就狠心拒绝吧!不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不要那么斤斤计较于钱能否再回到你的口袋中,因为钱毕竟不等同于幸福,人生的真正的幸福和欢乐是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及友情中的。

诡道箴言:

卡耐基说:“人类百分之七十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都往往意外地盲目。”金钱的问题一旦混入人际关系之中,烦恼与纠纷便在所难免,因此,避免因金钱而影响关系的最佳解决办法就是:送给而不是借给。

手套要在寒冬送

人们都乐于锦上添花,却很少有人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事。锦上添花是在攀附贵人,日后必定好处多多;而雪中送炭是帮助弱势的人,可帮助他们有什么用处呢?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帮上你大忙!

在到处是冷心、冷眼、冷面孔的境遇中,忽然遇上一双温暖的手,那种感受使人难以言表。而这种帮助,定会让人刻骨铭心。

在“文革”中,有一位领导被关了牛棚,没有人敢接近他。他的心情很郁闷,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动了自杀的念头。只有他的一个部下,不惜受连累,主动来见他,给他送一些生活必需品,还鼓励他,使他终于坚持了下来。这位领导平反后,十分感激他的这个部下,把他当成知己。后来,这个部下得了重病,这位领导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给他看病,又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养病,以报答当年所受的帮助。

在他人落难之时你所给予的帮助,会使你获得比普通情况下更多的感激之情。清代巨商胡雪岩就深谙此道,他总是能抓住不同人的特点,做出雪中送炭之举。

在胡雪岩所处的那个时代,要求人办事,肯定离不开银子。胡雪岩明白此理,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时任浙江藩司的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助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致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趁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的却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他的阜康票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当时,左宗棠位高权重,想巴结他任何人赠金、赠美起不到任何作用,但胡雪岩却通过“两件事”就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到杭州去的有1万石大米和10万两银子。本来这1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那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与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运往杭州但无法进城,只得将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1万石大米又运至杭州,且将当初购米款两万两银子面交左宗棠,等于是他既回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而又另外无偿献给左宗棠1万石大米。那10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要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清军打仗,为鼓励士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攻城部队只要攻下一座城池,三日之内可以不遵守禁止抢劫奸淫的军规。胡雪岩献出10万两银子,是要换个秋毫无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