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1146800000026

第26章 人情投资:放长线,钓大鱼(1)

人情救急不救穷

人情,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人情是“消防队员”,救急不救穷。也就是说,人情可以帮助你,但是却是一笔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的资源。

说到人情,谁也不敢轻慢。一个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上能不能站得住,行得通,吃得开,关键一点是看他占有了多少人情。“有了人情好办事,没有人情事不成”,人情的重要性似乎无须解释,从这句谚语中足见一斑,而对待人情的分寸却未必人人皆通。

人情可以从两个视角上理解:一是你对别人的“情分”,二是别人对你的“情分”。你对别人的“情”施与多了,从对方的角度看,他就欠了你的“情”;如果别人对你的“情”施与多了,从你的角度看,你就欠了对方的“情”。

虽然人情不可以量化,但在很多人心目中还是有一杆秤,试图要称出它的分量。一般说来,一个人有多大的人情,就会获得多大的回报。

有些人便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量的,好像银行存款那般,你存得越多,可领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可领出来的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如果你要求的多,那就是透支了。不但不再有人情可支取,别人还会以为你不近人情,不知好歹,恣意践踏靠人情办事的法则,最后你终会落得个没有分寸的名声。

因此,人情需要时时储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银行,都设有一本感情账户。而能够充实感情账户,使感情储蓄日益丰厚的,只能是你对他人真诚、热忱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互助互利是彼此信任的基石,没有较深的感情则没有彼此的信任。重视情感因素,不断增加感情的储蓄,就是积聚信任度,保持和加强亲密互惠的关系。

你在感情的账户上储蓄,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信任。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过一回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兵乱使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很多人,军队也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粮。

周瑜立即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见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所以,我们强调,请求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应该自信主动、坦诚大方地提出,尽管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

与此相应的,人情储蓄不可以频繁支取,也不能即有即支。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急于从人情账中得到回报,结果却犯了人情世故的大忌。这样做常常会引发反方面的结果,即使帮助了别人也没能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骄傲和功利心将人情储蓄完全抵消了。

人情是一种源于善良和热情的情谊,不要刻意为自己编织人情网,只要你用真诚去经营你的人情账户,你就能获得更大的帮助和更多的人情。

诡道箴言:

德国剧作家科策布说:“人情是瞬间开放的花,而苦难会让它结果。”苦难出现的时刻,便是储蓄人情的时刻。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唯有银行里有足够的储蓄,困难时才能从容地取出。人情亦是如此,只有在平日里用心经营,才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谁也不会一“红”到底

不安于现状,是优秀经理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优秀职场人士的立身之本。任何职业需要的,都是不断创新的人。那种推着才肯前进的人,肯定会被淘汰。

职场上的红人,指的是那种做出非常出色的成绩,受到老板赏识和提拔的人。在其他人看来,他们是深受老板宠爱的幸运儿。几乎在每一个组织里,都有红人存在。但是,有专家在给公司做人力资源顾问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多么红的人,都红不长久,而且红的程度越深,失宠的时刻来得越快。

两年前,陈成来到现在的公司做了一名普通员工,他工作一直非常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老板非常赏识他,于是他成了老板的红人。一年以后,他被提拔为物流管理部总理,工资一下子翻了两番,公司还给他配备了专用汽车。刚当上经理时,陈成还是像之前那样努力,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你怎么那么傻啊?”不断有人这样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是经理了,用不着什么事都自己去做,再说老板并不会检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没错,老板不可能看到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份成绩。可是,如果你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把每一件事都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保证老板所看到的都是完美的。到那时,老板自然会为你晋职加薪,可惜陈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多次听到别人说他“傻”的话后,陈成变得“聪明”了,他学会了投机取巧,学会了察言观色,以及怎样去迎合老板,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揣摩老板的意图上。如果他觉得某件事情老板要过问,他就会将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觉得某件事情老板不会过问,他就马马虎虎糊弄一下,甚至根本不做。终于,在当上经理一年后,老板发现陈成隐瞒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一怒之下,就把陈成解雇了。

红人失宠,虽然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红人失去了原来积极进取的工作激情,变得满足现状了,而绝对不是老板喜新厌旧。这些人在成为红人之前,所得到的回报可能并不多。他们努力工作,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用实际成果来取得想要的回报。终于,他们成功了,成了红人,被老板赏识和提拔,薪水、职位都大大提高,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个时候,他们就滋生了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开始变得不可一世,对工作越来越没有责任心,工作干劲也没有以前足了,认为缺了他公司就不能运转了。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以下几个心理因素在作怪:

第一,觉得自己过去付出得太多,该好好享受一下了。

第二,觉得有老板宠着,没人能把他怎么样。

第三,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拿的薪水和福利都是理所当然的,并且可以一直拿下去。

第四,不切实际地认为公司里没有人可以超越自己,自己是不可替代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实际上,每时每刻都有人憋着劲在和你比赛。高薪水、高福利、老板的常识和重用,想得到这些的人多着呢!你得到了,那些还没有得到的人一定也想得到,他们付出十倍甚至百倍于你所付出的努力,以证明他们的能力和价值,让老板明白他们比你更优秀。在这些人的“围攻”下,你如果安于现状,早晚会被他们赶上,然后被超越,最后被他们比下去。别人比你优秀了,老板凭什么还让你做红人呢?

因此,不要满足于目前的工作表现,永远要做最好的,这样你才能成为老板眼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员工。人们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你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能力的时候,你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尽善尽美,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你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你的生活质量。在工作中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能完成100%,就不能只完成99%。不论你的薪水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永远以高要求和高指标去工作,那样你才能在职场走得更长久。

诡道箴言:

再优秀的职场强人也会有失落的一天。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进取和努力。

一个敌人不少,一百个朋友不多

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人与人之间,只要矛盾还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相识就是缘分,还是少结冤家为好。

东汉时有个人叫苏不韦,他的父亲苏谦曾做过司隶校尉。李皓由于和苏谦有隙,怀着个人私愤把苏谦判了死刑,当时苏不韦只有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把母亲隐匿在武都山,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准备刺杀李皓,但事不凑巧,没有办成。很久以后,李皓升迁为大司农。

苏不韦就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挖到了李皓的寝室下。一天,苏不韦和他的人从李皓的床底下冲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他们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布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又不敢说什么,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只因为一点私人恩怨,就置人于死地,而苏不韦一生之中只为报仇,竭心尽力。李皓不忍小仇,结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杀,死了的父亲也跟着受辱,自己最终气愤而死,被天下人笑话,实在是太愚蠢了。

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人际交往中,最好想办法化敌为友。这样人生之路就会走得平坦许多,顺畅许多,甚至还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古时有一位国王在领兵跟敌国作战时,遇到顽强地抵抗。战争异常残酷,持续了几个月之久。

一次,敌方将领想出一个“擒贼擒王”的计策——派一位武士行刺国王。这位武士骁勇机智、行动敏捷,他躲开岗哨,想从马棚进入国王的卧室。不料,国王的马非常通灵,见有生人入侵,便嘶叫起来。这个情况是武士事先没想到的,他拿不准应该杀马灭口、继续冒进,还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国王听见马鸣声有异,估计出了情况,手持宝剑出来察看,发现了刺客。他一声招呼,卫兵们便蜂拥而来。向刺客扑去。武士知道此番性命难保,想举刀自刎,却已经来不及了,被卫兵们捆得结结实实,扔在地上。

这时,卫兵长跑过来,向国王自责疏于防范之过,并请示如何处置这名刺客。

国王走到武士身边,厉声问:“你是来偷马的吗?”

武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地答应一声,心里却想:我是来取你性命的,怎么说我偷马呢?

国王回头对卫兵长说:“这家伙一定是来偷马的。现在是战争时期,老百姓都很穷,想偷马卖钱,情有可原。把他放了吧!”

卫兵长急忙说:“不能放!他明明是来行刺的,不是来偷马的,应该将他就地正法。”

国王说:“他明明是个偷马贼,为什么说他是刺客呢?我看他也是一条好汉,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干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把他放了吧!”

卫兵长无奈,只好把刺客给放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称颂国王心胸宽广、爱惜人才。各地的勇士如潮水般涌来投奔他,他的军队实力大增,很快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后来,国王统一了北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这位国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量。《圣经》说;“原谅你的仇敌。”这并非道德说教,而是经验之谈,因为原谅仇敌可以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原谅仇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我们很难克制自己的仇视心理;另一方面,在操作上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带着鄙视‘不屑的心理予以原谅,反而会引发新人仇恨。

人在世界上,有一个敌人不算人,有一百个朋友不算多。带着尊重的心理原谅别人,收缴他心中的锐器。让别人对自己有所依赖,或者让自己对别人有所帮助,这样,朋友会越来越多,而仇敌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