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一生要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1148300000066

第66章 学习能力—未来社会个人生存的关键(2)

实践之中出真知:善读无字之书

阅读“有字之书”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的学以致用之经验,并从中借鉴,避免走弯路;读“无字之书”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就是一个善读“无字之书”的人,他广博的医学知识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李时珍的父亲也是一名大夫,那时的山里人因辛勤劳作,常患腰肌劳损,所以,父亲常常给这类病人泡制用白花蛇做主料的药酒。

李时珍当时特别好奇:为什么白花蛇会有这么大的功效呢?他很虚心地向很多医生请教了这个问题,但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他决定到深山里去,亲自了解一下生活在野外的白花蛇。但是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家人说:“白花蛇生活在深山里面,而且剧毒无比,万一有个闪失,就会把性命丢掉!”

但李时珍并没有被困难给吓住,他一心想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在医学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

李时珍终于向深山进发了。经打听,他来到了龙峰山,这里是白花蛇的理想栖息地,他在山路上足足等了两天,才等到一个捕蛇人路过。

捕蛇人告诉李时珍说:“我家世代都以捕蛇为生,但是没有一个能得善终,都是给蛇咬死的,特别是白花蛇,毒性特别大!”

听了捕蛇人的话,李时珍并不感到害怕,而是告诉那位捕蛇人,为了减少天下人的病痛折磨,就是死于毒蛇之口,他也在所不惜。捕蛇人被李时珍这种不畏艰险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终于点头同意带他去找白花蛇了。

路上,李时珍向捕蛇人请教了许多关于白花蛇的问题,例如生活习性、特征和毒性等。捕蛇人见李时珍确实好学,就倾其所有,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非常详细地讲给他听。虽然如此,但李时珍并不满足,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亲眼看看白花蛇。

两人在山里耐心地寻找着,一连好几天,他们连白花蛇的影子都没看到。捕蛇人泄气了,但李时珍毫不气馁,他有个坚定的念头,不亲眼看见白花蛇,绝不出这座山。一天,眼看着山顶云层聚拢,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于是捕蛇人便催促李时珍,赶紧往回走。

捕蛇人走在前面,李时珍在后面跟着,两人正匆匆忙忙地赶路,突然李时珍“哎哟”叫了一声。捕蛇人回头一看,不由地大吃了一惊。原来有一条白花蛇缠住了李时珍的左腿,蛇头正被踩在脚底下!

捕蛇人赶紧来到李时珍身旁,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这条白花蛇给抓进蛇笼里。捕蛇人对李时珍说:“如果不是你碰巧踩在蛇头上,今天你就没命了!”

这次深山之行,李时珍不但亲自考察了白花蛇的栖息环境,而且还亲手抓住了野生的白花蛇,他又接连走访了好几位捕蛇人,掌握了大量有关白花蛇的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就是这样,凭着勇于实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如今这本巨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写诗对他的儿子进行劝勉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掌握有用的知识,你就不应当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应当走向社会,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生活中验证你在书本上所学得的知识,一边读书一边实践,这样你才能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知识。

亲密接触大自然,多向大自然提问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蓝本。可是现在的人们只从书报、电视、广播上学习,不太习惯于向大自然学习,其实,如能真正投入到大自然之中,你就会感到现实的凝重和大自然的深奥。到大自然中去,你会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你会领悟出你不曾体悟的感受,你会品味到大自然带给你的成功之感。

达尔文既是出类拔萃的人,又是普通的人。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塞文河畔的希鲁兹伯里小镇上。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的名医。祖父对于生物学的研究极有兴趣,并且还是个提倡生物进化观念的先驱者。

达尔文受他祖父的影响,从小爱好自然。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想知道各种树木的名称,从10岁开始又搜集各种昆虫、贝壳、鸟蛋和矿石。他对学校里教条式的课程几乎不感兴趣,就和哥哥一起做化学实验,读课外书。有一本名为《世界奇观》的书,描述了古代七大奇观,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做梦都想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亲眼看一看古代的奇迹。

16岁那年,达尔文和他哥哥一起进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是,他对医学毫无兴趣,只读了两年就转学了,两年期间,他自己研究动植物学,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经常去潮水退落的沙滩上捡拾动物,有时候就一起进行解剖。在暑假里,达尔文和朋友们去旅行和打猎,使他进一步学会了观察和搜集动植物的本领。

达尔文父亲不理解儿子,认为他不好好学医,却终日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将来会一事无成,会给家里丢脸,就让他进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给他戴上了神学的枷锁。

可是,达尔文没有沿着神学的道路走到底。在剑桥大学期间,他巧遇“伯乐”——有名的植物学教授亨斯洛。亨斯洛精通植物学、昆虫学、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长期不断地观察和研究自然。达尔文正是由于他的帮助和指导,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科学家。

在剑桥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有两件事大大地影响了年轻的达尔文。一是他读了两部书:德国自然科学家洪堡著的《南美旅行记》,以及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耳著的《自然哲学入门》。这两部著作激起了达尔文火一般的热情,他很希望自己能在自然科学的宏大建筑上添加一砖一瓦。

另一件事是,亨斯洛教授因势利导,鼓励达尔文努力钻研地质学。达尔文听从他的意见,读了好几本地质学著作,并且在短时期内考察了家乡附近的地质情况,绘制了一套彩色地图。

达尔文快毕业时,亨斯洛介绍他跟随剑桥大学地质学教授塞奇威克去北威尔士旅行,考察那里的古岩层地质。在这次旅行考察中,达尔文学会了发掘和鉴定化石,学会了整理和分析科学调查的材料,并且总结出一条十分有益的经验:某些现象如不注意观察,即使有显著的特征也极容易被忽略掉。后来的事实证明,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就是一个显著而历来被人们所忽略的现象。

达尔文的成才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他虽然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但是他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从自学中得来的。这里所说的自学,首先的和主要的就是向大自然学习。

大自然是伟大的,它无所不包,向大自然学习你总会受益匪浅。你不仅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指示,而且你还可以学习到大自然的胸怀,大自然的坚强,培养一种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中,生物是相互学习、相互适应的。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往往是无知的。因此,我们应该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向大自然里的其他生物学习。

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学习要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许多人常常抱怨:“我读的书并不比××少,可为什么我的收获没有他大呢?”实际上,如果你和他在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或相近的话,那么只能说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致浪费了很多时间,收益却不大。选择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方能立竿见影、事半功倍。

许多成功者创造的方法,你或可直接“拿来”,或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改进和创造:如数学家华罗庚将书由厚变薄看作阅读能力提高标志的“厚薄法”;理学家朱熹读书的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法”;儒学家子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五步法”;学者陈善的“既能钻得进去,又能跳得出来”的“出入法”;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法”;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独立思考法;韩愈的“提要钩立法”;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哲学家狄慈根的“重复法”,等等。

大凡成功者,读书的方式都与众不同,你可以学习一些他们积累知识的方法。

第一种:“善诵精通”

郑板桥不但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还是中国清代著名画派“扬州八怪”的领袖人物。

郑板桥有三绝、三真。三绝分别是画、诗、书,三真分别是真气、真意、真趣。

郑板桥在读书的学以致用之中总结出了“善诵精通”的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必须要记诵。他曾这样描述过他读书时的情景:“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非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郑板桥不仅主张善诵,而且推崇“学贵专一”,即读书不能泛泛而读、毫无目的,而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

因此,我们可以从郑板桥的读书方法中得出这一宝贵经验:在记诵时讲究“善”与“精”两个字。

第二种:“四多”方案

毛泽东十分喜爱读书。毛泽东经常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

毛泽东读书有个“四多”的习惯,就是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1多读

所谓多读,一是指读的书数量多、内容广;二是指对有价值的文献书籍读的次数多,以至熟记于胸。毛泽东读一些散文和诗词,经常能达到脱口背诵的程度。

2多写

毛泽东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认为做笔记、写随感等也是读书的重要方法。

3多想

多想是指读书时不仅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同时也要将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书的一些看法用笔“谈”出来,似乎与作者切磋一般。这种“笔谈”使读书变成了反复思考的过程。

4多问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他说:“学问,讲的就是既学又问。”他经常请教很多学者,并亲自到人家里求教,发问不已。

也许你可以从上面所说的方法中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但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搬硬套别人的学习方法到自己这里就行不通了。这时,你就要对这些方法做适当调整、修改,使之更适合自己,为自己服务。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不断前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也可以用在人的智力增长上。只有不断学习新东西,吸取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最终成就自己。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富兰克林,但是谁都不会想到他在幼年的时候也不喜欢学习。他有时候拿起书来想看,但是只要外面有伙伴叫他去玩或者街道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就会把书一扔,第一个飞快地跑出去看。

富兰克林家里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还是为他买了好多有意思的书籍,并把这些书籍放在很显眼的地方。

有一天,小富兰克林跑了进来,对他母亲说:“妈妈,你能告诉我埃及金字塔是怎么一回事吗?我一个伙伴在考我。”

他母亲就给他讲解起来:“这个埃及金字塔其实就是埃及法老的坟墓,但是它的样子很是奇特……”

他母亲把关于金字塔的各种知识都仔仔细细地告诉了她的孩子。

小富兰克林听得很入神,心里想:“哇,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东西啊。我怎么以前不知道呢?”

他对他母亲说:“妈妈,你真是太厉害了,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我希望以后变得像你这么聪明,有着这么多渊博的知识。”

“孩子,妈妈不是什么都知道,妈妈这些也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其实书上的知识很丰富,而且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只要你去看,你自己去发掘,就能变成和妈妈一样懂得这么多,甚至比妈妈懂得的还要多。”

“是吗?妈妈。”小富兰克林更加不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