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1149100000026

第26章 (3)

4具有持久性

基于爱情的结合会使彼此难舍难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是情感和责任义务的统一,不仅贯穿于初恋、热恋过程,而且贯穿于婚后的夫妻生活和家庭幸福之中。任何一方朝秦暮楚、玩世不恭,或者把结婚当作爱情的坟墓,这种爱情便不是真正的纯洁的爱情。

5具有道德性

现代爱情在性关系上的道德性,首先要看“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的”。爱情应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道德基础之上,人要有国格、人格,不要为出国、金钱、地位、享受而卖身求荣,做人要自尊、自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同时也要警惕,只要存在权势、经济等方面的差别,总会有人仗着这些“优越性”,以非爱情、非道德方式玩弄女性。爱情应该是健康的、严肃的,人人要洁身自爱,一方面是为了个人名誉前途和家庭幸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损害他人。唐代诗人李白云:“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逢场作戏,满足性欲,是西方性解放带来的堕落,缺乏道德感的“露水爱情”,不仅伤风败俗,而且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如弃婴、性病、艾滋病及吸毒),损人害己。

6具有义务性

爱情是婚姻和家庭的基础。夫妻双方都要对家庭承担义务和责任,如赡养老人、教育子女、料理家务以及夫妻之间工作学习上相互支持等。爱情还蕴含着社会义务,家庭和谐、教育、思想意识等因素,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缺乏义务和责任感的爱情,是不牢靠的爱情。

爱情的交往过程

1爱情的初级阶段

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邻近吸引萌发爱情,共同的生活小环境是异性接触频率最多的空间,常发生于同学、同事、同行、邻里之间,在异性间的交往即将发展为爱情时,往往会表现出种种蛛丝马迹,主要有:①异性间常眉目传情,所谓“暗送秋波”就是指眼光格外亲切;②常有美化对方的倾向,“情人眼里出西施”,对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看来顺眼,由衷赞美;③力图完善自己,使自己表现得更好,如在对方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④渴望和对方在一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⑤常防备恋人被他人抢走,看见恋人与别的异性在一起会有嫉妒心理,甚至把同性视为“情敌”,有时暗做手脚;⑥期望在身心上与对方融为一体,双方情感外露,行走时勾肩搭背、旁若无人;⑦希望能为恋人多作贡献。恋人有求必应,有时甚至不惜去做缺乏理智的愚蠢之事。

二是约会发展为爱情。约会可以是经别人介绍对象,也可以是异性邻近吸引关系的明确化。约会的目的双方是彼此明确的,直接面对面的交谈能够加深了解。有人曾对大学生做过调查,让他们将约会对象的人格、长相、智力、品德按重要性排一个队,结果是:人格、品德、长相、智力。那么大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呢?研究发现,约会的长相因素男女生是有区别的,长相的吸引力对再次约会的相关系数男生是089,女生是025,就是说男生有89%重视长相,女生有25%重视长相,女生更倾向以其他因素来选择对象。这组数字给我们以启发:对为长相而自卑的女性来说,谈对象的最佳方式应该是从邻近吸引开始,避免介绍约会这种方式;对为长相而自卑的男性来说,应多考虑以能力、相似性来吸引女方;当然,对有理智的约会来说,男女双方都应考虑多接触(约会)几次,因为互补吸引在生活中也是一种很理想的组合。

2热恋阶段

这个阶段是约会或初恋的进一步发展。热恋阶段,男女双方彼此感情更为专一,带有更多的关心、尊重、了解及责任,有了拥抱、亲吻、抚摸等行为。热恋有时也会看到单相思的爱,追求对方越无法实现,就爱得越强烈;或者有时发现一方对自己变心不忠时,心中的痛苦反而使他(她)觉得自己更爱对方。热恋中的人常有逆反心理,当父母或他人干涉时,他们可能爱得更强烈,甚至出现私奔、逃婚、自杀等行为。研究表明,有些“难得到”的女性,往往使人心烦意乱,能勾起人们更多的爱,并显得更有吸引力;对于“难得到”的女性,收获者一定是“最有耐心”的男性,而“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跑掉的鱼大”,也常是这类女性自我认为的婚姻结局。

3婚姻阶段

爱情开花结果阶段,婚姻是法律上承认一对男女有了组织家庭的权力,使性的关系合法化。结婚意味着要对家庭和社会承担义务,同时也要继续发展纯洁坚贞的爱情。

适当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加深亲密程度

何谓“自我暴露”

生活中有一些人是相当封闭的。当对方向他们说出心事时,他们却总是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但这种人不一定都是内向的人,有的人话虽然不少,但是从不触及自己的私生活,不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总体来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初次见面时待人接物的习惯所决定的,这称为社交性。社交能力强的人善于闲谈,但谈话中未必会涉及根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是由一个人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本意、内心展现给他人所决定的,这称为自我展示性。

这两种类型的开放性通常是完全独立的。有些人社交能力很强,他们可以饶有兴趣地与你谈论国际时事、体育新闻、家长里短,可是从来不会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你一旦将话题引入略带私密性的问题时,他就会插科打诨,或是一言以蔽之。可见,一个健谈的人,也可能对自身的敏感问题,有相当强的抵触心理。相反,有一些人虽不善言辞,却总希望能向对方袒露心声,反而很快能和别人拉近距离。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暴露。

当自己处于明处,对方处于暗处,一定不会感到舒服。自己表露情感,对方却讳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一定不会对他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当一个人向你表白内心深处的感受,你可以感到对方:首先信任你,其次想和你达到情感的沟通。这就会一下子拉近你们的距离。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知心朋友比较多,虽然他(她)外表看起来不是很擅长社交。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人真诚,渴望情感沟通。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多,但都是真诚的。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不知怎么总能有人来帮助他(她),而且很慷慨。

而有的人,虽然很擅长社交,甚至在交际场中如鱼得水,但是他们却少有知心朋友。因为他们习惯于说场面话,做表面功夫,交的朋友又多又快,感情却都不是很深。因为他们虽然说很多话,但是却很少暴露自己的感情。其实人人都不傻,都能直觉地感到对方对自己是出于需要,还是出于情感而来往。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情感的需要,就好像对食物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情感纽带下结成的关系,要比暂时的利益关系更加牢固。

实际上,人和人情感上多少总会有相通之处。如果你愿意向对方适度袒露,总会发现相互的共同之处,总能和对方建立某种感情的联系。对于可以信任的人吐露秘密,有时会一下子赢得对方的心,赢得一生的友谊。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让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需的。

“自我暴露”要适当

事实证明,太少的自我暴露和太多的自我暴露都会引起环境适应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但是,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看做是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而且,你也不一定要说你的秘密,在不太了解的人面前,我们可以交流一些生活中的并不私密的情感,既给人亲近之感,又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安全的境地。

“自我暴露”要适当,像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那样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事情的人,刚开始可能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时间长了就会遭到人们的厌烦。因此,过多的自我暴露不单不会赢得友谊,并且会适得其反。同样,自我暴露过少也不会赢得友谊。

在A大学,小敏是同宿舍中最擅长交际的一个,并且人长得也漂亮。但在同班甚至同宿舍的其他女孩都找到了自己的男朋友,唯独漂亮的、擅长交际的小敏仍是独自一人。

为什么呢?她身边的同学都表示,她太神秘,都不了解她。和她有过接触的男同学也说,刚开始和她交往时,感觉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时间一长,就发现她很自私。

后来,小敏一直对自己的私生活讳莫如深,也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每当别人问起时,她就把话题岔开。怪不得同学们都觉得她神秘呢!

影响自我暴露的因素

当人们与自我暴露水平较高的个体交往时,最有可能进行较多的自我暴露。人们常常会回报或模仿他人所欣赏的自我暴露。如与朋友聊天时,朋友讲出心底秘密的同时,我们也愿意做出同等的回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自我暴露与喜欢紧密相连。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自我暴露水平的人。如果某人的自我暴露比我们暴露自己时更为亲密详细,我们会害怕过早地进入亲密领域,从而产生焦虑。

自我暴露与对方赞同程度紧密相连。获得对方赞同时,我们的自我暴露就多,反之则少。

人际交往中依恋风格对成年人的重要性

四种基本的依恋风格

我们看一看依恋风格上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是如何影响人际行为的。对自我形象有正向评价的人也期望得到别人的喜欢与接受,因而很容易交到朋友。而对自我形象有负向评价的人往往也会认为将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因而害怕建立新关系,很难交到朋友。

再来看一下另一种基本态度,对他人的正向评价可以引起对陌生人的意图与动机做出正向期望——信任。而对他人的负向评价将导致对陌生人的意图与所想,产生负面的期望——不信任。这些负面预期会使人担心有被人利用的危险。如果引申巴索罗米乌的概念体系会发现这两个维度可以同时考虑。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正、负向态度可得出四种依恋风格。那么这四种依恋风格各有哪些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