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1149100000038

第38章 (3)

另一方面,嫉妒者也并不是一个胜利者,他们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也会裹足不前,不敢与那些条件优越或有很强能力的人交往。所幸的是,严重的嫉妒心理在大多数人那里找不到生长的温床,只有心胸狭隘的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有半点的长处,他们像武大郎开店那样,比自己高的人都不能来做跑堂。在交往中,心胸狭隘的特点更是暴露无遗。他们总希望别人都围着自己转,一旦满足不了这个愿望时,他们就会发脾气。他们还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产生嫉妒心理,别人在外貌、财富、学识、地位、爱情等方面的差别(主要是优越),都可以成为滋生嫉妒的基础。例如,别人因面容端正可爱成为交往的焦点,他(她)就会嫉妒得暴跳如雷。这些心胸狭隘的人往往还缺乏修养,他们在本不该产生嫉妒心理时却产生嫉妒的怨恨之后,总是不能控制情绪的发展,更不能将其转化到积极的方面,而是立即将嫉妒心理转变成嫉妒行动,一直到发泄了怨恨、平衡了心理之后,方才罢休。嫉妒心理是影响人际交往的第五道障碍。

意大利的菲·贝利在他的《浮士德》中写道: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灼煤。嫉妒者给人的印象可见一斑。可以说,嫉妒者是丑陋的。

我们可以看到,嫉妒者往往度量偏小,量小者往往又易生嫉妒之心。

按心理专家分析,嫉妒心理发展有三个阶段。

最初,较浅的嫉妒,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嫉妒者往往有淡淡的酸涩感。

程度较深的发展,当事人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并开始显露,并对对方直接或间接施以行为,如挑剔、造谣、诬陷等。

嫉妒强烈,并丧失其理智,采取正面直接攻击,希望置对方于死地。周瑜对诸葛亮的嫉贤妒才的心理过程,也是如此发展的,到最后派人追杀,欲置孔明于死地而后快。不过,周瑜害孔明未成,最后反丢了自身性命。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强烈的、丧失理智的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嫉妒是思想的暴君,灵魂的顽疾”。

嫉妒心理一经产生,它便成了纷扰的源泉:看到别人成功了,就生气、难过、闹别扭;听说别人强于自己,就四处散布谣言,诋毁别人的成绩;发现几个人亲如家人,就想方设法去施“离间计”,等等。这样的嫉妒不仅妨碍了他人的生活,而且最终会自食其果,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

嫉妒心理破坏友谊、损害团结,给他人带来损失和痛苦,既贻害自己的心灵又殃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坚决地,彻底地与嫉妒心理告别。

嫉妒心理调适

嫉妒这种“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

1正确看待人生价值

这样,你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一个埋头于自己的事业追求的人是无暇顾及别人的事的。俗语说“无事生非”,正出于此。一个人没有理想,胸无大志,无所事事,就会去挑别人的刺,寻别人的短,自己不进取,却去阻碍他人前进,唯愿众人都平庸度过,相安无事。

2发挥自我优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各人自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追求万事超人前,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会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现状,开创新局面。

3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本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走出来。

4密切交往,加深理解

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从而耿耿于怀。所以要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加强心理沟通和融洽,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地消除。

猜疑心理及其调适

猜疑心理分析

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古代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偷了。他观察邻居,觉得邻居走路、说话、神态都像是偷了他的斧子,他肯定邻居就是小偷。不久,他在自家地里找到了斧子,再观察邻居,觉得邻居说话、走路、神态竟全然不像小偷的样子。这位丢斧者为什么会对同一个人做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

猜疑是一种主观的想像和推测,它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猜疑心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心理不够健康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常常会歪曲地理解别人善意的、正常的言行。例如别人赞扬他,他会怀疑是在挖苦、讥讽他;别人批评他,他又会怀疑是攻击他;别人不理他,他又怀疑别人是在孤立他。狭窄的心胸使他无法容纳别人对他的正确评价。

2思想方法主观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常戴上“有色眼镜”去观察人,用别人的举动来验证而不是修正自己的看法,因而常常歪曲事实,对别人产生怀疑。

3缺乏自信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总要以别人的评价来作为衡量自己言行的是非标准,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说长道短。而当别人的态度不明朗时,他们往往要从不利于自己的方面去猜疑、怀疑,自寻烦恼。

4听信流言,不做调查分析,产生疑虑

不管怎样,猜疑都是人际关系的大敌。它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疏远同学或同事间的关系,无端地挑起同学、同事和朋友间的矛盾纠纷,也很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在猜疑中的人,总是郁郁寡欢,缺少内心的宁静。《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她本来身体就弱,加之常常在猜疑中度日,使自己情绪沮丧,常暗自垂泪,结果是身心俱毁,早年夭折。猜疑心理是影响人际交往的第六道障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典型病例:

傍晚,几个青年工人因开玩笑过头而发生争吵,并动起了手。老钱和其他几个老工人跑过去,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混战着的年轻人拉开。拉完架后,老钱发现手表丢了,到处找也未找到。大家觉得,老钱是个好心人,做了好事,不能让他个人受损失。打架的几个年轻人也为老钱师傅因为替他们拉架丢了表而深感内疚和不安。为此,大家决定凑点钱,买块表赔给老钱。表买好后,因老钱调休,青工们便委托工会小组长郝梅大姐转交给他。

下班的路上,郝梅巧遇老钱和他的妻子。郝梅笑着对老钱说:“你丢了表,大伙凑钱买了一只赔你,让我转交给你。”站在一旁的老钱的妻子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回到家后,她立即对老钱进行“逼供”。尽管老钱如实诉说,可她仍一口咬定丈夫与郝梅有不正当的关系。接着,她又到丈夫的厂子里去大吵大闹。厂里的有关人员耐心地向她说明事情的经过,希望她不要无端猜疑,她却说:“那姓郝的已扰乱我的生活了,你们怎么不管!”周围的同志再劝,她又和劝说的人争吵,越发不管不顾。

此后,为了“教育”老钱,她到处散布老钱与郝梅有作风问题,认为这样可以“压”住丈夫。她的多疑和偏执,伤了老钱的心。一对结婚十三年的夫妻就这样分了手……

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被“猜疑”搅散了。猜疑,它投向夫妻、家庭间的是魔鬼的阴影,它使人郁闷、压抑,甚至陷入烦恼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有了猜疑,夫妻间就犹如筑起了一道屏障,爱情、幸福被拒于屏障之外。

适度的戒备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猜疑心理过于严重,对别人的任何行为都认为是居心不良,那么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附:你是否具有过分的猜疑心理?

评分分析:

每个题答“是”得5分,答“否”得0分。

0~10分:你对别人过于信任。

15~40分:你对人既怀疑又信任,这很正常。

45~50分:你的疑心太重,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信任别人。

猜疑心理调适

《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到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1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强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2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3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4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5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报复心理及其调适

报复心理分析

所谓报复心理,是指当人们受到强烈破坏性刺激后,产生的某种与对方行为相对抗的“以牙还牙”的反应性心理。

报复心理是具有破坏性的,是一种不健康心理,是心胸狭隘、道德修养差的表现。报复心理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报复心理的人,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怀有一种戒备和防范心理,很难与人相处。有时报复了别人,自己的良心也会不安,甚至自责自惩。这种人自我意识卑劣、行为极端、瞧不起别人,也不愿与人相交,因此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报复心理是影响人际交往的第七道障碍。

其实,报复心理是自卑心理的极端表现。为了维持心理平衡,无法从行动上去实现某种欲望,于是便从心理上自我发泄,诅咒社会对自己不公平,对比自己地位高的和曾经给自己带来不幸的人,都怀着一种惩治的心理,有时甚至采取诽谤、侮辱,侵犯人权、违法乱纪等不正当手段。严重情况下,会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甚至对社会都深怀敌意。

报复现象,在现代社会是比较常见的。报复自己暗恋不成的男人、报复不让自己成为主角的组织者、报复同事的工作能力等。

有个漂亮女人想不通自己为何还不如一个丑妹吸引人?她经常在众人面前贬低丑妹。丑妹对贬低一点都不在乎,她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热情、真诚和助人的生活方式。结果一位被漂亮女人暗恋的男人爱上了丑妹,丑妹也觉得他挺合适。有一天,正当丑妹和她的男友手牵手准备去看电影时,漂亮女人突然窜出来打开硫酸瓶。那男人眼疾手快,一挥手将硫酸瓶打翻在漂亮女人的脸上,结果漂亮女人成了里外都丑恶的人。

得不偿失,或者自己遭受到报复带来的恶果,这是报复者经常得到的下场。

报复心理调适

报复心理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它很像潜藏的癌细胞,当人能控制它时,也许并没有什么危害。可一旦它超过了正常的心理比例,就会给人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