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大国路
11593300000001

第1章 历程

编者言:两千年前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摸样?当时的住房、出行的交通工具、最热门的行业、时代的风云人物????两千年后的人类社会又是何番景象?那时的住房、出行的交通工具、最热门的行业、时代的风云人物????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人可以回答!

两千年前的一个村庄有一户人家。一家人享用过丰盛的晚餐后,男主人悠闲的依坐在竹椅上,看着他近四岁的儿子在院子里嬉戏,身后有一只可爱的小狗紧追不舍,孩子疲惫了就地坐下,小狗扑上前去亲昵的****孩子的脸颊,孩子回敬于天真一吻......。两千年后的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同龄的孩子,碰巧家里也饲养了一只小狗,随便在亚洲、欧洲还是非洲,春天或是秋天,那童狗相戏、相趣的情景毋庸置疑的会再度上演。

以上的描述无意挑战进化论,而是为了说明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人性是一致的,动物的本能永远不会改变。懂得这个道理并认真学习历史的人就能够:‘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因为在人类社会的一定时期,总会与某个历史时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点与巧合之处,以古观今才能清楚认知从而正确对待;这正是学习历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也是成就本书唯一的心愿!

大约在公元前770年,统治中国大陆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败,再无力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名为天子而实为大国所左右。中国大陆被分割成近百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传统的大国有齐、晋、秦,新崛起于南方的楚;小的国家有鲁、卫、宋、郑、曹、许、陈、燕、蔡等等,就好像《百家姓》般有数十之多。为了领土、财富与思想意识,他们彼此之间征伐不断,战乱不休;所有的国家与人民都渴望在无损自己的利益下恢复和平,建立起新的秩序;于是各种志在强国、富民的思想学说纷纷应时而生,他们都在中国历史上或多或少留下了自己的一页。也是这一时代,涌现出一批光芒四射,点亮古今的伟大前贤!

这一年的齐国,老国王齐僖公年老体衰,自感时日无多,他开始着手安排后事。他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儿、次子纠、尚未成年的少子小白。他的同母兄长还很年轻时就病逝了,留下了一个孤儿名叫公孙无知,齐僖公把公孙无知视作自己的儿子同样对待;公孙无知长大后骁勇善战,常跟随齐僖公左右,深得赏识喜爱,然而他却常常与长子诸儿相左,公子诸儿很讨厌公孙无知。像天下所有慈父一样,齐僖公希望自己的四个孩子日后能够和睦相处,也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可能需要的一切;但是他不应该忘记,他的家庭根本区别于普通的家庭,而是一个国家。齐僖公一天内颁布了四道命令:册立长子公子诸儿为太子,命令国子大夫与高子大夫辅佐太子执政;命令管夷吾大夫与召忽大夫辅佐次子公子纠;令鲍叔牙大夫辅佐少子公子小白;公孙无知就任齐国军队的高级将领,他再次得到齐僖公的特别关照:俸禄待遇完全与太子等同。

这样的决定令满朝的大臣惶惶不安,困惑不解。最感失落的鲍叔牙回到家后便一病不起,同样也淡出权利中心的管夷吾与召忽前往他家探视,鲍叔牙看到两人便垂头叹息道:“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我是这些臣子中最无能的一个,所以国君让我去辅佐一个年幼的孩子;一想到过去我们为国家高谈阔论,激昂热血的情景,就感觉今后一片黯淡,我的仕途就此结束了!”。

召忽说:“树木枯朽前就开始生虫,人要死的时候就已经糊涂,我们的国君就快要去世了啊!公子纠为人聪慧好学,谦谨务实品质高贵,是最理想的王位继承人;公子诸儿不学无术,人品低下又张妄自大,立他为太子,天知道会把国家带往什么方向?退一步讲就是立公子诸儿为太子,应该让满朝的精英去辅佐太子,而不是把大家分开去辅佐三个公子;好像是立了太子又放心不下,对公子纠也寄予厚望。我们三个人同朝为政就好比鼎有三足,可以安邦定国,富强一方;却把我们也分开,真是无奈之极!依我看你就在家安心休养,不要复命,时间一长,国君以为你身体欠佳,可能会更改命令;这样我们三个人一起辅佐公子纠,一定能够成就光辉梦想。”。

管夷吾说:“事情正如你所说,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前途实在令人堪忧,没有人知道太子执政后会有什么变故?如果太子启用旧臣或者重用公子纠,我们一样可以施展才华,报效国家;当然,也可能不用。”召忽说:“犹如痴人说梦!我太了解他,他根本不可能重用公子纠;他因为公孙无知偶得赏识就嫉恨在心;而公子纠的才华远远在他之上,只会遭到排挤与更加疏远。无知与偏执在权力的膨胀下,将会更加疯狂恐怖;这是他的真实写照。”管夷吾说:“也的确如此。但还有国子、高子两位老臣在职,总会有所劝谏;也许他即位后地位变了,能够有所感悟呢?现在国君旨意已下,无可挽回,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齐国有太多的不确定,谁最终能拥有齐国还不好说;我们还是按旨复命,且待新君吧。”。

召忽说:“公子小白的母亲出身卑微,更是一个年幼的娃娃,最多也不过一个二流角色;让鲍叔牙辅佐他,真是白白浪费大好时光。”管夷吾道:“国君身边的五位权臣,俩个辅佐太子,另外三个追随公子纠,这会让太子非常不舒服,还会让公子纠处于危险之中;我们遵照命令暂且分开,或许还可以增加一个选择。”召忽说:“我今生只追随公子纠,绝不二事他主!与小人为伍,岂不枉费此生。”管夷吾说:“你和鲍叔牙俩人为何这般相像?为人秉直,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但难免会有些狭隘;我们所效忠的是这个国家,热爱的是这片山河与全体人民,何必是国君的那个儿子呢?只要能把国家治理好,我愿意辅佐任何一个齐王。”召忽说:“你胸怀万里,有常人所不及的智慧,只可惜也只有我和鲍叔牙知晓。”鲍叔牙问道:“我该怎样去辅佐那个孩子呢?”管夷吾回答:“尽心尽力,竭尽你所能,把你的希望就寄托在他身上吧!”。

第二年春天,齐僖公去世。公子诸儿即位,即齐襄公。他对政治的理解与拥有国家的兴趣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而权力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军权,强军成为他首要政务,且唯一政务;强大的军队即可以要挟相邻的小国,又可以稳定国内的情绪。为了绝对控制军队,他解除了公孙无知在军队的一切职务,并把他的俸禄降低到一般官员的水平。只要国家财政能够满足他的要求,日常政务他很少过问,全权由高子、国子两位大夫处理;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他有任何异议,因为他是最有权利也是最正确的人。所以他不需要公子纠、或者管夷吾、鲍叔牙之类的有识之士。齐国强大的军队让相邻的小国日感不安,为防范不测,他们在与齐国接壤的边境增加了驻军;于是,小规模的冲突与摩擦时有发生。

齐襄公六年,在一次多国会盟的时候,他杀死了郑国的新君公子斖;原因很简单,他还是公子的时候两人有过一次不愉快的对话。齐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日趋紧张,为了对抗齐国的威胁,周边邻国逐渐结成了以鲁国为盟主的反齐国同盟。齐襄公七年,为缓和与邻国的紧张关系,齐襄公邀请鲁桓公访问齐国;鲁国常年站在对抗齐国的第一线,国力吃紧,也很想改善与齐国的关系;于是,鲁国接受邀请,鲁桓公携夫人访齐。鲁夫人是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名叫齐姜。然而齐襄公却恶习不改,趁机与鲁夫人偷情,鲁桓公略有所察觉,训斥了齐姜;恼羞成怒的齐襄公为掩盖这一丑闻,他指使自己的亲信彭生刺杀了鲁桓公。这一事件导致齐鲁两国的关系彻底交恶,也让他本人和国家的声誉臭到了极致。在国内,常年运作一支庞大军队,致使税赋繁重,民间怨声四起;军队常年戍守边疆不能及时换防,将领与士兵也心生不满。因为鲁桓公的死,鲁国就此事不依不挠的向齐国问责;不得已,齐襄公杀死了彭生向鲁国谢罪;彭生的死让齐襄公身边仅有的个别人从此噤若寒蝉。

他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孤独的走向‘高处不胜寒’的境界,把齐国和自己带到几近崩溃的边缘。

齐襄公十年。几乎所有齐国边防驻军都已超期戍守,却迟迟得不到换防休整的命令,军队将领向齐襄公多次提出申请,却一次又一次的被粗暴拒绝;军队将领中十之有九都曾是公孙无知的旧部,对齐襄公无比的厌恶与憎恨,让他们不自觉的再次团结到公孙无知的左右。一天,召忽急切的对管夷吾说:“军队的朋友告诉我:公孙无知正得到了军队大多将领的拥戴,他们私下频频与公孙无知密谋开会,齐国即将有事发生;如果公孙无知发动兵变,一定不会放过公子纠,我们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必须早作打算,不能为这个昏君殉葬。”管夷吾说“事不宜迟,我们即刻收拾行装,鲁国是我们唯一的可去之处。”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公主,他们以探望娘家的理由来到了鲁国。鲁国的新任国君鲁庄公在曲阜热情款待公子纠一行三人,鲁庄公说:“很早就听说齐国有一位才华出众的表兄,却未曾谋面;现在齐鲁两国相互敌对,人民也积怨颇深,然而见到你们三人,感觉却是这样的亲切,我们真的不是敌人啊!”公子纠说:“我们的文化相同,风俗相近,我和你还有着一丝血缘关系,当然会有兄弟般的感觉;以此类推,两国的关系也应同理,现时这种情况真让人遗憾!”鲁庄公说:“齐国的君王并不这样认为!齐国惯以武力恐吓,企图胁迫鲁国臣服;而鲁国万万不能接受,也决不会屈服。我很愿意改善两国关系,但不会出卖自尊或者以利相诱,这是鲁国的底线也是最基本要求!我很想知道:你们齐国人是否能理解我们的观点?”

公子纠说:“我接受并尊重你们的观点。我们从不赞同齐国现行的外交政策,齐鲁友善才真正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只是我们的君王智商低下,狂妄暴戾;整个国家为他的愚钝正付出惨重代价,也严重伤害到我们的邻国。我迫切的希望能够改变这一切!”鲁庄公说:“齐国的这个君王的确不比常人,大多时候他更像个白痴。你虽然表示理解鲁国的观点,但你要给我一个可以信服的理由~让我能看到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的理由!”公子纠应道:“齐国的领土三倍于鲁国,更有鱼盐之利;而鲁国完整的保存了周王朝的建制以及礼仪,是所有中原国家中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齐国想一展大国梦,一定要在国家建制与教育方面向鲁国学习;而鲁国需要借助齐国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文明与价值,这是两国的最高境界。在小节上两国共同普及民间教育,比如:春夏不得下河张网捕鱼,不得进入山林砍伐,不得狩猎,不得改变河流流向等等;在制度上协调监管,遵守约定制止不轨,协调共同开发;这样在两国接壤的地区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两国完全可以长期友好的共同发展下去。”。

鲁庄公说:“很好,你的话就像炎炎夏日午后的太阳雨,让人耳目一新;事情初衷都渊源于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努力而为吧!鲁国会尽力为三位安排好一切。”。翌日,公子纠一行前往周公祠祭拜。在鲁国,上至国君,下至刀笔小吏,都会按时前往周公祠祭拜;很多士大夫家的有为子弟、以及农夫家的上进青年,也经常在那里参加聚会学习;那里是举行国家大典以及重大祭祀的祠堂,气氛庄严、肃穆,又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学府。

公子纠不无感慨道:“我开始在竹简上识字的时候,第一课就是周公握发吐脯的故事。今天徘徊在老人家的身边,耳边仿佛听到了那段流传千古的教诲,心灵深处好似有层层彩虹闪过,我不能用语言表达我的感觉与敬畏!”,召忽无比欣慰的说:“你有这样的感受,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一个伟大国君的素养,我和管夷吾已经完成了你父王的遗命。”,公子纠又说:“鲁国的社会安定、吏治清廉,得益于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普及的教育;这里是鲁国文化与精神的中心,为鲁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这里所成就的思想体系与文化精神不仅会感动齐国,总有一天会撼动整个中国!”。正此时,那些修完礼仪的年轻人开始鼓瑟吹笙、鸣钟奏乐,曲子委婉动听,激荡胸怀。公子纠问道:“很早就听说鲁乐非常动听,齐国人就不懂得乐理吗?礼乐真的相通吗?”,管夷吾说:“美好的乐章渊源于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心灵得益于高尚的教育;爱自己兼爱人人,忧国家亦忧天下。当爱在心里堆积到了一定高度,就会流淌出来化为美好的音符!”。召忽笑道:“管夷吾通晓事情之本末,还可以明察之秋毫,是难得的贤才。我虽然自愧不如,但我能理解正确的思想并可以很好完成;我们俩个同心辅你,一定能完成一个伟大的未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