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就在高澄往返于河北诸州时,河南的使者也向西南两个方向不停奔忙。
西魏军事重地,华州大丞相府中。
西魏丞相宇文泰对使者说道:“侯行台既然诚心归附,我大魏自然欢迎之至,依照他此时的官位,我已奏明天子,同样封他为河南道行台,晋封太傅,爵位上谷公,还望侯行台以后为天子奋力杀贼,不负天子之望啊。”
使者听了微微皱眉道:“侯行台着小人问问,救兵何时派出?此刻东军已经过了黄河浮桥,用不了多久就会包围颍州了。”
宇文泰哈哈笑道:“小小的兵锋,岂能奈何侯行台?我大军正在集结,只待时机一到,立刻东出潼关,直驱颍州,助侯行台解围,使者不必担心了。”
使者暗自琢磨道:“你黑獭是想等到东军与侯行台两败俱伤时,再出兵渔翁得利吧?果然让王左丞料中了,西军无信,不可独倚!”
眼看宇文泰意态闲适,毫无此刻用兵之意,使者也无话可说,只得匆匆去了。
宇文泰对身旁的将军若干惠说道:“惠保,你带着本部军马,现在迅速东下,占领鲁阳城,鲁阳乃是北去报信的暴显所有,此刻侯景尚未正式接管,你迅速占住此地,扼守侯景南下道路,为我军夺取河南争取时间!”
若干惠道:“那丞相的意思是,并不接纳侯景,只是乘机夺取州郡了?”
宇文泰捋着长须说道:“这是自然,侯景屡受高家大恩,尚且轻为去就,我又有什么比高家更能栓住他心思的可以给他?何况我二人多次血战,仇深似海,我又怎肯不顾将士们的冤仇,而去接纳这个杀戮无数好儿郎的恶狗?”
若干惠喜道:“太好了,我之前还为要与侯狗子同处朝堂觉得为难呢!”说罢兴冲冲的向宇文泰一拱手,转身去点集人马。
宇文泰走到堂前,向东方远眺着说道:“之前伤了我的六万大军,这次要都让你给我补回来!”
与此同时,建康宫城中,朝堂之内。
萧衍闭目静听众卿的谏议,关于接受侯景归顺之事,赞成与反对的各占一半,彼此好不相让,争执不休。
“侯景狼子野心,能叛魏国,我们如何相信他能专心辅我大梁?”
“侯景东西皆仇,不归我们还有何处可去?这是天命使然,让我大梁凭空得了河南之地,何乐而不为呢?”
“我国多年来与东魏交好,为了一个逆臣而将邦交舍弃,臣窃为陛下所不取。”
“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点道理都不懂?”
“当初长平之战,赵王贪心上党之地,结果遭到秦军攻击,致使四十万人被坑杀,贪心不足啊!”
“大胆!你敢将陛下比作毫无作为的赵孝成王?我们梁国的哪位将军是赵括?你倒说说看?”
“陛下,臣绝无此意,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好了……众卿不要争吵了……”萧衍终于睁开眼,叹了口气说道。
每遇到事情就是如此,也不知他们是真的为国考虑还是只是为吵而吵,萧衍心中不胜其烦,但梁国门阀众多,王谢袁萧、顾陆朱张,各不相让,彼此争斗,使得梁国力量大大的消耗于内斗中。
侍中朱异适时说道:“各位大人都是一心为国,所说各有道理,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由于陛下诚心诵经念佛,佛祖给了陛下启示,明确的说出,此番是我大梁的天命到了,将由此开辟一统天下的契机,天命所归,还能有何疑惑?”
“国家大事,岂可评断以神佛之言?神佛何人见过,不过是自欺欺人……”群臣中有人早已不满萧衍佞佛,这时气氛紧张,便空不择言的说了出来,尚未说完便知不妙,再想住口却已晚了。
果然萧衍少有的一拍御案,呵斥道:“神佛便是天道,便是仁恕,如今尔故作大言,不畏天命,是不是也不屑于朕的权柄?御前武士何在?将此人拿下了,押后再审!”
早有武士进殿,将多嘴的大臣拖拽下去,群臣顿时目目相觑,老皇帝多年以来少有暴躁之举,一旦发作,的确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显得颇有皇帝威严。
萧衍就势下旨道:“朕决定接受侯景归顺梁国,从此河南诸州重回正统,恩旨封侯景为大将军、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承制,爵为河南王,即日起集结大军,北上助侯景抗敌!”
众卿听到皇帝已经下旨,各自看了几眼,想到之前那位的下场,自己何必为他萧家的基业拼却自己性命?都躬身领旨,各自下殿去了。
接着萧衍宣来侯景的使者,告知他自己的决定,使者大喜过望,没想到自己没怎么求告,就换来这丰厚的回报,不禁连连拜谢梁国皇帝的仁义无双。
梁魏各作出不同的决定,搅动天下风云变幻,而远离这风云之外的北方,数十骑骏马正驰骋于原野之上。
“家主,朝廷封你尚书仆射,你怎么不留下任职,却要告假回乡祭祖呢?”
“贺六浑说的倒好,想用我征讨侯景,事到临头却还是派了韩轨小儿前往,我慕容绍宗又岂在乎区区仆射官职?且抛下他,去忙忙自己的事吧!”
“家主,难道你不是回乡祭祖,而是另有图谋吗?”
“此时告诉你们也不妨了,鹗将,你且把情况告知诸位贤弟。”
“家主的目的是高句丽国,当初慕容氏家传宝物失落,如今看来,很可能是藏在高句丽的都城中,我们这次的目的地,便是高句丽的国都!”
“高句丽?我们就算进得了他的国,又如何进得他的王宫呢?”
“不要紧,我们相机而行,总会有办法的!”
“好!还是这天高海阔的过着舒坦!家主,前面快到范阳郡了,我们晚上就在那儿歇歇吧?”
“日常事务都由鹤将安排,不必再问我!”
数十骑骏马卷起的烟尘渐渐散去,马队弛入范阳郡城。
慕容绍宗等人北上,高淯却循着大兄高澄的足迹南下,直驱青州与兄长会合,此刻的青州刺史,因三郎高浚不能到任,便临时委任了高欢姊夫尉景署理刺史之职,而尉景却是与高澄向来不对眼,也是少有的敢直言批评高澄的长辈之一。
刚到青州府衙,就听到里面欢声笑语,高淯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一半,看来他们相处的不错啊,大兄事出有因还情有可原,这尉景却是如何也改了脾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