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与孩子一起成长
11690300000010

第10章 育儿误区:父母常犯错误在哪里(2)

同时,攀比性教育还会产生反作用。记得有一次,儿子的同学到我们家玩,小伙子既懂礼貌,也很善于和我们交流沟通,我当时也没有从作客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只是想让儿子多学习一些他人的优点,便用儿子同学的优点来教育孩子,哪知道他的同学既懂得处事,又是一个很欣赏儿子的人,立即说儿子在校表现很好,大家还在向他学习呢。儿子心里自然不服气,下来后告诉我,他在外面表现还是特别好,因而教育目的自然落空了。

至此,当我反省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后,自己慢慢地从攀比心理的误区中走了出来,自觉用独立的思维、行为去对待儿子,尤其注重孩子学习的过程和态度,结果不再成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人,也不可能事事皆精,唯有根据孩子的实际,回避短板,展示优点,施以科学的教育,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智慧点经:攀比不仅是家长教育思想上的病,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犯的错。

穷养男孩不可取

中央电视台“购时尚”节目中,小女孩责怪母亲从小严管,尤其是穿着上一直走低调路线,导致其审美能力极差,以至于成年后都不会打扮,工作上也因此缺失信心。如今她内心很痛苦,对母亲有意见,最后还是在好友的鼓励下,毅然走进央视“购时尚”节目,想要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为生活增添自信和力量。

尽管穿衣是个常识问题,可同样会成为很多家长的教育误区。就说自己吧,在没有看这档电视节目之前,由于阅读了《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一书,对孩子一直秉持简朴的衣着原则,和电视中的母亲一样,以为这样可以使孩子集中精力抓学习,最后的收获该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殊不知,当然学习成绩有可能因此上去了,但却容易使孩子丧失掉应有的审美力自信力,自然会产生得不偿失的新问题。当看完节目后,我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因为使我从中认识到了人的审美能力,绝不是速成品,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于是决定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让孩子穿得太寒酸,因为我怕使孩子一副好衣架变成一件废产品。

当然,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让孩子懂得穿着,但并不是要阔养孩子,而且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我们也难以完成阔养的教育任务。不过,观念受到挑战后,我们在孩子的穿着上,从此也有了些许变化。过去,孩子特别费裤子,总是爱把牛仔裤的膝盖穿成孔,为了使其受到教育,懂得珍惜身边的东西,加之觉得艺术气质也不错,便常常有意识地让他穿着走出去。当时以为这样做,可以使孩子大气些。可看完电视后才醒悟,这样坚持下去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养成不注重穿着的习惯。为此,我们在衣着的搭配、颜色的选择、款式的定调上,都特别用心起来,时不时地帮助孩子配置衣裳,以使其从服饰上感受到美,并不断提升审美能力。穿衣如此,其他方面也不例外。

不管怎么样,穷养男孩的思想不可取。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噱头、一种偏见、一种误解。男孩和女孩都一样,穷养与富养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关键的是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就是说,穷养男孩不可取,理应顺其自然,既不富养他,更不穷养他,始终坚持不偏不倚的中线理论。

智慧点经:漂亮的衣着不是财富,穿得漂亮穿得帅气,只是为了塑造高雅的气质,而受用的是内在的实诚与实力。否则,一切都是美丽的错误。

不要使孩子成为乖乖虎

家族里读书人多,自己读书也特别勤奋,加之为人真诚、做事踏实,一直是班集的活跃分子,因此被老师和同学推选为班干部。一路上,从体育委员到班长再到学生会主席,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养成了以乖娃娃形象出现的刻板思维,记得当年在学生会工作期间,由于经常组织校级运动会,得到很多女同学好感,其中有位自己心仪的对象,还没进入恋爱阶段,校领导就含沙射影地告诫我,学生干部不能在校谈恋爱。就这么一句话,让我结束了这段即将启幕的爱情故事。如今回首往事,真觉得好笑,从中也发现乖娃娃的弊端,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在竭力克服自己曾经犯过的错。

自我标准化格式化的形成,会使行为中规中矩,比如为人处事过于实诚,常爱按固有思维运行,不能见机行事。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就是不会来事。因而第三次到省委组织部上挂时,就有朋友对我讲,你胆子要大一点,不要小心翼翼的,别给人感觉怕这怕那,其实大家都是同事了。

从内心讲,我在研究民主建设,知道人生而平等,不存在怕的思想,根本的是太中规中矩了,在思想深处不自觉地爱谦让,而且谦让多了反倒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给人感觉太拘谨或者难以接近的印象,到头来不能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势,这就是我的观察结果和研究结论。所以,在教育儿子时,我不希望他规规矩矩,而是要求他大大咧咧,似乎做错了都没啥,反正一切都可重来。一句话,就是不能墨守成规,使自己方方正正,给人没有活力感。

自己得失是一笔宝贵财富,为教育孩子提供了经验,自然受益匪浅。有次儿子和同学在公园里耍,有位不熟悉的小朋友也跟着一起玩,大家玩得很开心,但没过多久,还是闹起了小矛盾,我观察到的是那位小孩不对,他却把责任推在儿子头上。按照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的做法,我应该把儿子叫过来,让小问题不了了之,但我当时并没有这样做,强势地把儿子的锐气打下来,而是有意识地让他去争辩,看孩子能不能把问题理清楚。儿子通过举证,终于把事情处理好了,自然特别高兴,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看到孩子的笑脸,其实我的心里比他更高兴,因为我的做法使孩子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看到了他十足的活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惯坏另一个孩子的坏毛病,使其知道人在社会上生存靠的就是正义感。

在祖辈的教育思想里,孩子听话、谦让是作为美德在传承,而且把孩子听话、谦让作为乖娃娃在评价。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容易丢掉正义的东西,使孩子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假如待到成年定型后再来学,就会事倍功半的。所以,我们不应让孩子成为圈养的乖乖虎,失去自然成长的野性,而是要让孩子自然健康成长,充满无尽的活力,始终做一个自信、动感、追求正义的青年。

智慧点经:懂礼节但绝不被礼节所束,而是要活泼开朗、落落大方,做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不要以为孩子不如你

我早上送孩子上学,习惯做法是与他一起探讨学习,目的是想在探讨中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孩子学习情趣。

一天早上,我们早早地出了门,因为想锻炼身体,也就没有开车。于是在上学的路上,他看到街面上的车拥堵不堪,便问我为什么车子这么多,将来街面上的车会不会少下来。从我所了解的情况看,购车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逐渐增加,因此我便告诉孩子,街面上的车子要减少的话,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儿子没有正面接应我的话,而是接着我的回答反问道,那你说太阳为什么不能从西边升起吗?聪敏的家伙真是把我给难住了,说真的,尽管地理课老师讲过,可如今还真没法记起来,可我又不好意思告诉儿子“老爸忘记了”,让小子将来拿此当笑话,说我孤陋寡闻。于是,我想从他的嘴巴里得到答案,便问儿子,你知道太阳不能从西边升起的道理吗?儿子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他,就像一位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样,大讲而特讲起了“太阳不能从西边升起的道理”。

问题虽然不大,但听了儿子的讲解后,我的心里一下子升腾起一个问题来,父亲真不能有“以师自居”的思想,因为我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多是认为孩子知之甚少,只有自己灌输的道理,没有他们不听的理由。现在看来,孩子大脑里装的不是豆腐渣,他们也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源头,我们知道的东西他们可能不知,但他们知道的东西我们也未必都知,因而与孩子的互动,实际上应该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绝不能有一边倒的教育思想,否则将会遏制孩子想象的空间,遏制孩子创造才能的发挥,遏制孩子自我知识体系的形成。

古人说得好,天地一疑旅,我也是路人。当时我就谆谆地告戒自己:父亲绝不能自以为是,觉得孩子始终不如自己,完全成为一种单向的灌输式教育,而要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许孩子比我们懂得的东西更多。同时,我还在手里拿着的报纸上即刻记录下了这句话:“父亲,不要以为孩子不如你”,以此来警示自己,端正与孩子互动的态度,修正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总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既要担当导航、引领的职责,同时又应成为与孩子互动的朋友,因为孩子的脑海里不是空白,他们同样装着无以穷尽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作用,帮助他们培养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扩大孩子的知识储备空间,并潜移默化地增强孩子的独立思考、创新以及执行能力。

智慧点经:当下流行着一句话,小孩说大人是无知,大人说小孩是幼稚。所以,都应在成长中吸取营养,相信孩子能成才,父母只是引路人。

过度思考是个错

我有位朋友教育孩子时,很是关注自信心的树立,因此特别注意用各种方法激励孩子,其教育目的无可厚非,但方式方法却存在问题,出现了过度思考的现象,从长远讲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前几日孩子在做作业时,其母发现头上长了两个旋,便无意识地说到此事,没想到儿子突然冒出一句话,说是旋越多越聪明,一问才知是在朋友处得知的。自然心里明白,朋友是为激励几位小朋友,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可朋友却忘记了一个根本的道理,用错误的知识去误导孩子,往往只是在一定时间内起作用,而忽视了结果的严重性,假如错误信息越积越多,到时叠加起来,就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判断标准,必然会事与愿违。

至此,我认为其教育方法不妥,有点本末倒置,重形式轻内容,与我的教育思想极为相悖。为增强儿子的科学意识,纠正错误的观点,我便告诉他,人聪明不聪明与头上的旋根本没联系,旋的多少只是人生理上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决定人聪明与否的是勤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所谓的天才,是99%的努力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四岁的时候还没学会说话,邻居们都认为他是个“低能儿”,但爱因斯坦没有放弃自己,坚持勤学苦练、努力拼搏,最终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举世瞩目的思想家。

孩子价值观的教育不是小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过度思考的现象。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用不着去过度思考,顺其自然为好。比如要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就经常给孩子讲道理讲故事,告诉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世上任何事情,只要努力拼搏,都是可以实现的。像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而在奥巴马的孩提时代,这只能是他的一个梦想,但经过数十年的拼搏,他终于把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又如要让孩子有人缘,就应该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告诉他真诚是开启心扉的钥匙,只要你付出了真诚,朋友就会愿意与你交往;再如要想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就应把爱送给孩子,因为爱是教育的最大智慧,它会帮助孩子破解成长中的密码,化解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在当下,我们教育孩子,要遇到很多问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我们绝不能做过度的思考,这样往往会使我们偏离教育的方向,是与科学教育背道而驰的。其实,教育就是一件家常事,注重引导就行,即用真情感化孩子,用真实教育孩子,用真理引导孩子,就能很好地完成亲职教育任务。总之一点,教育孩子的方法越简单越自然越朴素越好。

智慧点经:尽管成功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但要想登上成功的宝座,则需要我们付出超常的努力,否则就像登山一样,看似在眼前,却距离仍旧遥远。

父母常犯的错误在哪里

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细枝末节的东西特多,稍有不注意的话,就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比如让他参加兴趣班,倘若过多必然导致分心,进而影响课业的完成质量;倘若他对兴趣班没兴趣,无疑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可以这么说,这是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

父母教育孩子到底容易犯些什么错?这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八年来,通过观察孩子的成长,认真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觉得父母有四个方面常犯错误。首先是培养孩子没目标。大多父母信奉:不要在意孩子学多少,关键在于玩得够不够开心。话是这么说,也不是没道理,但却不一定全对。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不打好基础,将来哪有执行力。这还不是最失重的。最叫人无法想象的是,父母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见到什么就学习什么,跟风特别厉害,不管适不适合,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只要周边小孩在学,就会跟风作态去追随,以为教育孩子也讲多多益善。任何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有其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我是一个没有偶像的人物,因为我不会轻易崇拜一个人,因此在对待别人的选择上,也极不愿意附和作态,因而要提出自己的意见。

其次是常爱把自己的孩子拿来与人比。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小孩子更是毛病多,比如贪玩、调皮、叛逆,凡此等等。父母面对这些问题时,不是积极地帮助孩子克服,或者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而是多爱把孩子拿来与人比。殊不知,你往往是拿孩子的短处在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一比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比掉了孩子的自信心。原本孩子调下皮,想从中感知父母的爱与温暖,结果你一比就比出了孩子的拘谨和自卑;原本孩子反抗一下,以便展示自己的才华,体现我的成长我的价值,结果你一比就比出了孩子的猥琐;原本孩子玩耍一下,想从玩伴哪里学到更多的东西,也想享受一下天真烂漫的童趣,没想到你一比,结果比出了孩子的自闭……所以,人比人比落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拿自己孩子与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独具自我个性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