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脑血管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11761700000003

第3章 脑血管病:威胁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3)

一些作用较强的镇静药、安眠药,如氯丙嗪、硫酸镁、水合氯醛等,也可抑制心脏,扩张血管。如果使用不当,特别超剂量服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影响大脑血流量,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发生脑卒中。

5.止血药

止血敏(酚磺乙胺)、止血芳酸(氨甲苯酸)、安络血(卡巴克洛)等止血类药物虽然有止血作用,但过量使用易引起血栓形成,阻塞脑血管,导致脑卒中。特别是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有血栓形成倾向性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此类药物。

6.滋补保健类中药

滋补保健类中药如人参、鹿茸等,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若长期、大量服用时,有造成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故中老年人不可盲目进补,需要服用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7.抗凝药物

有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病已行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等。若抗凝药用药剂量过大,则容易引起脑出血。因此,在服用抗凝药期间,一定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以防脑血管意外发生。

肥胖者比消瘦者更易患病

体重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肥胖(体重指数>25)和超重(体重指数23~25)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不仅取决于总体重,更与脂肪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中心性肥胖的人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引发脑卒中的危险最大。肥胖是脑卒中的诱因。肥胖者比消瘦者更易发生脑血管病,而且一旦发生,其死亡率要比一般人高2倍。肥胖与脑血管病并无直接的关系。但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而这三者又均为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肥胖为脑血管病的间接危险因素。

大量临床观察认为,肥胖者的突然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86倍。与一般人比较,肥胖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要多40%。肥胖者常伴有内分泌代谢紊乱,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较高,体内脂肪占体重的25%~35%,容易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等。据调查,40~60岁的男性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发生高血压的概率多1.5倍、糖尿病多1.9倍、冠心病多5倍、脑血管病多0.5倍。因此,防止肥胖对预防脑血管病是有益的。

专家小贴士

中国人正常腰围应小于臀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0厘米,如果超出上述标准,就应注意减肥和控制体重。

吸烟,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吸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其危害性已被公认。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为烟草中含有二十多种有毒物质,尼古丁便是其中的一种。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还可以加速动脉硬化,并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使血液凝固性和黏稠度增高,以致血流缓慢,为脑血管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烟瘾大、吸烟时间长、吸烟量大者,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5倍。

吸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越多、吸烟年龄越早的人,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也就越多。吸烟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还能加速动脉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血液黏稠,血流缓慢,为脑卒中创造了条件。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暴露于吸烟环境者其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由20%升高到70%。动脉硬化既可以导致脑卒中也可致冠心病。

一项调查显示,现任烟民的妻子患脑卒中的概率比那些丈夫从不抽烟的女性高出47%。丈夫已经戒烟的女性患病率并不太高。丈夫每天抽烟的数量越多,妻子患脑卒中的可能性就越高。根据丈夫抽烟多少,妻子的脑卒中概率会比非烟民妻子高出28%~62%。此外,妻子的脑卒中概率还与丈夫抽烟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关系。

过量饮酒,脑血管病会与你不期而遇

研究发现,酒瘾大、酒量大、每天饮酒者,比一般人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多1倍,甚至1次超量饮用烈性酒也可成为脑血管病的诱因。饮酒已被列为诱发脑血管病的因素之一。饮酒为什么会诱发脑血管病呢?目前认为过量饮酒可通过下列途径促发脑血管病。

途径1:引起高血压

酒虽为粮食所酿造,是粮食发酵后、酿造后精华的浓缩。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饭尚且还只能吃个八分饱,何况是酒呢?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饮酒过量(按国外的标准指每日超过30毫升酒精,相当于600毫升啤酒、200毫升葡萄酒或75毫升标准威士忌)可以使血压升高,并使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饮酒使血压升高的原因与酒精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输出量增加,以及间接引起肾素等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增加有关。同时,酒精能使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和敏感性增加,从而致血压升高。

途径2: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饮酒后,血中酒精浓度半小时可以达到高峰。酒精不但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失去弹性,还能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进而导致动脉硬化。硬化了的脑血管弹性减弱,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脑血栓;而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过量饮酒后,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破裂,又容易发生脑出血。

途径3:影响凝血物质和血小板

长期大量饮酒影响肝脏功能,使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明显减退,进而引起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如第2,7,9,10因子,纤维蛋白质溶解活动增加,血小板生成减少,使出血时间延长而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

此外,饮酒后利尿增强(抑制垂体抗利尿素分泌)而致脱水。由于脱水,血液浓缩,有效的血容量和脑血流量减少,血液黏度增加,促发脑血栓形成。

总之,过量饮酒有害。不过,如果身体健康,若适量间断地饮一些低浓度的黄酒、啤酒、葡萄酒也是无可非议的。对于一般人来讲,饮酒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酒量啤酒以酒精浓度5%计,男士每天饮用不宜超过800毫升,女士每天不宜超过600毫升。红酒或白酒,男士每天饮用不宜超过360毫升,女士每天不宜超过270毫升。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洋酒,以酒精浓度40%计,男士每天不宜超过100毫升,约5杯,女士每天不宜超过75毫升。

2.不要空腹饮酒饮酒时不宜空腹,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容易喝醉;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一些油脂食物,如猪头肉等,以防止酒精刺激胃壁。同时,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精度数越高,机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就越多,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在喝酒过程中,新鲜蔬菜、豆类、鱼类、蛋类、肉类等均可作为佐菜,适当多吃。

3.不宜混合饮酒酒不宜与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4.饮酒宜慢不宜快饮酒后5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对身体产生的危害也会相对减少。

颈椎病,会增加脑血栓形成的概率

正常情况下,颈椎通过颈部的活动而发生变位,人在低头时颈椎趋于前屈,仰头时颈椎趋于后伸。这种变位运动,不会使椎体出现前后错动,因为椎间盘富有弹性,并有调节椎体活动变位的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逐渐劳损,其弹性和变位能力减退,在低头或仰头时,椎体容易出现前后错动。椎间的纤维环附着在椎体的边缘,这种错动使纤维环反复牵拉而刺激椎体的边缘,使骨质增生发展至骨刺。骨质增生可以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狭窄或痉挛,造成脑部血流不足,因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耳鸣、甚至出现行走中猝然跌倒的情况。这些症状常于头部转侧时明显,头部正位时则明显减轻。头部位置的改变,能改善椎动脉受压程度,以致脑供血获得部分好转。有时一些老年人在猝然跌倒后又能自己爬起并继续行走,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颈椎病加重脑供血不足,可使脑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更慢,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多,更易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患有颈椎病者在转头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压迫椎动脉而引起脑血管病症状。

营养不合理,脑血管病的诱发因子

有研究显示,每天吃较多水果和蔬菜的人卒中相对危险度约为0.69(95%可信区间为0.52~0.92)。每天增加1份(或1盘)水果和蔬菜可以使卒中的危险性降低6%。

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人差异较大。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饮食习惯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吃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明显上升,特别是脂肪的摄入量增长较快。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继而影响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易导致脑卒中。另外,我国居民特别是北方人食盐的摄入量远高于西方人。食盐量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并促进动脉硬化形成,中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研究都确认它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导致脑血管病的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谈到的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些因素不容忽视。如人体中缺镁、低蛋白等营养因素;年龄越大,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越大等年龄因素;睡觉脱水,会增加脑梗死概率等偶然因素等。

另外,不吃早餐可增加脑卒中风险。人在一夜的睡眠中,因呼吸、排尿、出汗等,使水分大量丢失,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如果不吃早餐,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形成微小血栓,容易在本已狭窄的动脉里形成小血凝块阻塞血管。另外,早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得血压偏高,这些因素均增加了脑卒中的危险性。而对于已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动脉严重狭窄等,长期不吃早餐更易促发脑卒中。

识危害:非死即残逞凶狂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顽症之一。而且脑血管病存在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患者达200万,发病率高达0.12%,致残率更是高达75%。

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人数高达120万,即使得到治疗,也易复发。已得过脑卒中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

危害1:发病率高

发病率是指十万人口中一年新发病的频率。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我国大约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脑血管病。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脑血管病发病率还要高,如日本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90人发生脑血管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从50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通常每增加10岁,发病概率就增加1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脑血管病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

危害2:死亡率高

脑血管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3大类疾病之一(另2大类病是恶性肿瘤和冠心病)。近年来,据全国7城市98万居民抽样调查表明,脑血管病患病率高,死亡率占第一或第二位,还与病变轻重、类型和抢救措施等因素有关。在不同类型中以脑出血的死亡率最高,脑血栓形成的死亡率较脑出血低1~3倍,脑血管病发生后如能及时获得治疗和抢救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10人中有4~5人死亡;缺血性脑血管病,10人中有2~3人死亡。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者约有150万人,脑血管病病死率约为一半。而且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每增加5岁,脑血管病死亡率增加1倍。另外,脑血管病发病后存活者中几乎有一半的患者在3~10年内死亡,如果第2次复发,其死亡率要比第1次更高。

危害3:致残率高

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有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直、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其中约1/3患者因肢体偏瘫而长期卧床,2/3患者须人帮助尚能自理生活,有的依赖拐杖行走,有的能跛行,只有1/10~2/10的患者几乎看不出有任何后遗症,达到基本治愈的程度。脑血管病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给家庭、社会也带来压力和负担。

危害4:复发率高

据统计,脑血管病发病后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复发率一般为15%~30%,复发时间短者在数周内,长者5年以上,而在1年内复发者最多。如果忽视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忽视对心脏病、脑动脉硬化及其他诱发因素等的治疗,则脑血管病复发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危害5:并发症多

因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故易于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热、脑心综合征、睡眠障碍、昏迷等。在诸多并发症中,脑疝是脑卒中的最严重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须知道:寻医“问诊”脑血管病

由于脑血管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中风”。那么,脑血管病主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脑血栓与脑栓塞?脑血管病的“三低”特征指的是什么?……脑血管病患者就医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常见脑血管病分哪几个类型

医学上常将脑血管病分为3大类型,即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他脑血管病。具体来讲,脑血管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出血性脑血管病

1.脑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脑出血后,血液在脑内形成凝血块,称为脑血肿。由于脑血肿有占位性及压迫性,故可影响脑血液循环而产生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所以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昏迷及偏瘫等症状。最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肿瘤、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脑血管弹性越差、血压越高,发病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控制高血压、增加血管弹性,是防止脑出血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