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专家情系泥河湾
11762400000022

第22章 毕生情定泥河湾(6)

近年来,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一再表示,泥河湾是值得宣传的,怎么说好也不过分。另外值得宣传的是真正对于泥河湾科学开发建功立业的三方面人:(1)巴尔博、桑志华和德日进,他们是泥河湾的科学开拓者,他们把泥河湾带进科学领域,贡献功不可没。(2)王择义、王向前和尤玉柱,他们首先在叩开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的大门,1963年发现了山西朔州峙峪遗址,1965年发现了虎头梁遗址。(3)盖培,1972年他在泥河湾村的上沙咀发现更新世初期的旧石器,不仅首先把泥河湾盆地的人类历史推前到100多万年前,而且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100多万年的历史。不过,我也说过,如果我找到了泥河湾猿人化石,或者我在东谷坨种植见效,能带动当地农家发家致富,那时如果采访我,我可以对着镜头拍拍胸脯理直气壮地说:“我对泥河湾有了贡献!”

泥河湾猿人化石一旦发现,泥河湾的科学含金量就会大幅度提高。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真的发现泥河湾猿人化石,那是福还是祸?1999年我在“泥河湾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文中写道:“虽然我没有发现泥河湾猿人,但不一定就是坏事,也许是在泥河湾盆地努力38年的最大收获,因为发现一定会带来不少麻烦,但泥河湾猿人的出现对科学事业毕竟是一件大好事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也曾经希望,我死后将骨灰或遗体埋藏在东谷坨附近的泥河湾地层里,真正与泥河湾融合到一起。如果是遗骸,也许将来能变成化石,尚可留给未来的人类学家们进行研究,作最后的科学奉献。不过,泥河湾猿人观察站的未来,即使有关方面允许它继续存在,当我消失后它也很可能随之化为乌有。

九、黑土沟遗址的发现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可以判定为时代最早的遗址。黑土沟旧石器时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端河北省阳原县大田洼乡官厅村西北面的黑土沟东侧西马梁,在东谷坨村SW89毅大约2.02千米处,地理坐标40毅13忆02″N,114毅39忆29″E,文化层厚度1.3米,分布位置在海拔892.3~893.6米,下伏侏罗系火山角砾岩和可能属于上新统的“红土”层,上覆83.2米厚的地层,其覆盖层包括属于“泥河湾层”的河湖相沉积层70.7米和黄土堆积层12.5米。

2002年春节期间,我向东谷坨村民白瑞华提议,春节期间与其打麻将休闲,还不如到地里找找石器和化石,既活动身体,又可以为科学作贡献。她一家人在我的鼓动下,从大年初二就开始冒着严寒进行野外调查。调查时,贾真岩在岩石坡上滑倒还受了伤。

几天以后,白瑞华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找到了几处旧石器地点。我很快就专程从北京到泥河湾盆地查看其石器地点。检查结果是,发现的大部分石制品脱离相应的原生地层,有地层根据的却要么标本稀少,要么存有疑问。其中,发现在黑土沟的石制品,是人工制品还是自然产物,也不好确定。当时,我已经退休,不想再开辟新战场了。我建议白瑞华将其发现交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在职人员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但没有被接收。随后就报告了河北有关方面,省里来人拿走标本,并且在白瑞华的带领下指认了大部分发现的地点,白瑞华被告知这些地点早就发现了,而且被警告:再调查要罚款。

从2002年开始,我每年夏天到黑土沟观察,这里化石出露很多,有板齿犀的完整牙齿,还有乳齿象和真象的牙齿碎块,无疑这里的地层时代应该是比较古老的,事实上它在地层剖面上的位置比小长梁所在的层位低10多米。然而,发现的考古遗物,始终是一些疑似具有人工痕迹的石块。这样的发现在葡萄园和霍家地遗址也曾经出现过,而且国外学者一口咬定是自然产物,但经过进一步探查,其中出土了典型的石制品。因此,我对黑土沟一直充满了希望,真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念。

2006年5月,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沈辰在泥河湾盆地工作期间,观察了黑土沟的标本,认为是人工制品。当时,白瑞华在黑土沟东侧西马梁的“泥河湾层”剖面底部发现了典型人工特征的石片,黑土沟的考古地位真正得到了认定。同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裴树文、冯兴无和张晓凌等考察了黑土沟,认为黑土沟很有意思,值得进一步勘察。

2006年7月15日至9月30日,我在白瑞华的协助下,对黑土沟进行考古地质勘探。开始在冲沟左侧(西侧)布方8平方米,但地层打开后,发现文化层已经被流水侵蚀破坏,只有不连续的2个发掘方尚存少量遗迹。为此,不得不向冲沟右侧(东侧)西马梁的“泥河湾层”陡壁上扩方,这边覆盖层厚,无疑增加了勘探的工作量。当时布置南北长4米东西宽1米左右的探坑,经过考古地质勘探,查明文化层由4个自然层组成,在大约7.6立方米的探坑土方中,出土遗物749件,其中包括石制品733件,哺乳动物骨牙碎片16件。石制品绝大部分属于小型标本,砸击制品占总量的15.28%。另外筛选获得碎屑1万多件。这个遗址不仅时代古老,而且石制品相当丰富。

黑土沟的考古地质勘探,仅仅是为了查明黑土沟遗址的真实性以及文化遗物的大致分布状况。黑土沟的考古地质勘探,选择在遭受流水侵蚀较为严重的部位,吃进深度在1米左右。旧石器露天遗址遭受自然风化的破坏是不可抗拒的,无疑有许多遗址已经被自然破坏得无影无踪。所以,鼓励专业人员调查发掘记录是最有效最科学的积极保护措施。泥河湾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完全受益于自然侵蚀的破坏,如果没有桑干河的出现,那么“泥河湾层”的内幕我们便一无所知。旧石器遗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考古发掘本身就是破坏,挖一个就少一个。因此,不论是考古地质勘探,还是考古发掘,以能解决需要说明的问题就行,发掘面积越小越好。

勘探过程得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沈辰4万元的资助,保证了考古地质勘探的顺利进行。复旦大学陈淳、国家博物馆安家媛、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益人以及美国新泽西州大学杰克(JackHarris)、日本东北福祉大学校佐川正敏(MasatoshiSagawa)和大场正善(MasayoshiOba)等也同时做过视察。后来,袁宝印、闵隆瑞、迟振卿、梅惠杰、邓成龙、熬红、韩非、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石器时代研究所石凯西(KathySchick)和西班牙的考古学家们等许多学者先后观察过这个遗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石器时代研究所托石(NicholasToth)和石凯西仔细观察了出土的石制品。迄今为止,这一发现得到的反馈都是正面的。

根据地层对比,黑土沟遗址所在层位应该位于松山(Matsuyama)反极向期的奥杜威(Olduvai)正极向亚时阶段,其年龄在距今177万~195万年。这个遗址是目前泥河湾盆地发现的属于下更新统较早时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十、泥河湾可能是直立人的另外一个起源地

泥河湾盆地远古人类的遗存发现越来越多,尤其是下更新统旧石器时代考古遗迹不断涌现,人们已经意识到泥河湾盆地是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早期人类及其文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地区,而且,人们也不能不思索,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的渊源及其演化路线。

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其所在地貌和地层部位较为清楚,为中国旧石器考古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文化剖面或遗址序列。研究表明,泥河湾盆地在人类历史时期经历了湖-萎缩湖-峡谷开通-侵蚀-冲积和风积的变化过程,与世界著名的盛产古人类遗迹的东非奥杜威峡谷具有十分惊人的相似环境变化过程。而且,在泥河湾盆地,出露大量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2011年6月20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托石在“泥河湾猿人观察站”留言评价:“泥河湾盆地是真正的‘东方之奥杜威峡谷’!”(英文原文:TheNihewanBasinisthetrulythe“OlduvaiGorgeoftheEast”)。2012年5月13日,美国地质科学系JacksonNjau说:“作为一个坦桑尼亚人并且在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工作大约15年,我已经看到泥河湾与奥杜威极为相似,不仅古泥河湾湖的沉积地层和历史多多少少与其相像,而且泥河湾湖滨环境中的大量旧石器时代遗迹恰似奥杜威峡谷中最著名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制品。泥河湾盆地是奥杜威峡谷在东方的伟大范例,因此,这里显示出巨大的科学合作机会。”(英文原文:HavingbeenaTanzanianandworkingatOlduvaiGorgeinTanzaniaforabout15yearsnow,IhaveseenalotofsimilaritiesbetweenNihewanandOlduvai.Depositionstratigraphyandthehistoryofthepaleo-Nihewanlakearemoreorlesssimilar.Additionally,mostPa-leolithicsiteshereatNihewanoccurredonlakemarginenvironment,justlikethemostfamousvertebratefossilsandstoneartifactsatOlduvaiGorge.NihewanBasinisthegreatexampleofOlduvaiGorgeintheEast,thereforeopeningupagreatopportu-nityofscientificcollaboration.)目前,在泥河湾盆地暴露的比较重要的古人类遗存已有60多处,大多数分布在盆地东端,因为这里地层被桑干河切割出露150米左右,就像被打开的史书,其中的内容有的得以展现。实际上,在盆地其他边缘地带古人类遗迹也无疑同样丰富,在盆地西部大同和朔州地区,因为地层出露厚度只有一二十米,地下尚有1200多米厚的相关地层,当中存在人类活动遗迹是肯定的,但我们却一无所知。根据人类的分布规律和古地理环境推断,泥河湾盆地更新世的河湖相沉积中每一层都有可能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从遗址的埋藏情况判断,远古人类曾经生活在泥河湾盆地古湖的边缘地带,随着湖水反复的缩小和扩大,他们在食物链的牵引下也相应地不断推进和后退。分布在盆地周围的硅质火山角砾岩和其他质地较好的岩石,为古人类提供了制作石器的原料。湖水大面积消失后,人类在盆地的生活空间越发扩大,他们或生活在桑干河及其支流岸边,或生活在残留湖的积水洼地或山泉水源旁。

黑土沟旧石器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可以确认的最古老的人类遗存,根据地层对比,它形成在177万~195万年前。黑土沟遗址的发现表明,泥河湾盆地在将近200万年前已经有了人类。根据考古发现推测,在泥河湾盆地应该存在更早时期的人类遗迹。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会使用自己制作工具的人类是起源于240万~250万年前的非洲。现在,泥河湾盆地的发现,科学家们不能不认真思量两个问题:

(1)人类走出非洲,是选择什么样的迁徙路线在几十万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非洲进入东亚地区的?(2)在连接非洲和东亚的广袤大地上为何不见200万年前人类扩散的有关踪迹?著名的美国古人类学家TimWhite指出:格鲁吉亚德马尼斯“小矮人”化石的发现,增加了直立人本身在长久以来被视作为人类进化摇篮的非洲之外发生演化的异端可能性。泥河湾盆地的最新发现恰恰有助于这一科学推论,东亚地区,尤其是泥河湾盆地,可能是直立人演化的另一个摇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Sacramento的MiraLoma高级中学学生BettyTeng2012年7月12日在“泥河湾猿人观察站”的留言簿上写道:“如果说泥河湾是一本神奇的无字书,那么卫奇教授是为解读这本书全心全意尽过力的人。卫奇教授似乎是为泥河湾而生,他执著的事业心令人钦佩。泥河湾人类的初期活生生的神秘画面让人充满了无限遐思和幻想。泥河湾已经走向世界,相信泥河湾定会成为全世界目光聚焦的一颗科学明星。泥河湾猿人一定会出现,衷心祝愿卫奇教授在有生之年能实现拥抱泥河湾猿人的夙愿。”(英文原文:IfNihewanisamysticalwordlessbook,Prof.WeiQiisonewhospendshisentirelifeandsouldecodingit.WeiQicanbeconsideredbornforNihewan,andhisdeterminationoughttoberespectedbyall.ThemysteriousPaleolithicNihewanpeoples‘backgroundisthesourceforendlessimagination.Nihewanisalreadyknownbytheworld,andhopeonedayitwillbecomethehighlightofscientificresearchintheuniverse.TheNihewanhomoerectuswillmostdefinitelybediscovered,andbestwishestoWeiQiinembracingtheirfindingintheyearstocome.)泥河湾现在的光辉是过去几代人努力创造的,泥河湾未来的辉煌更需要方方面面有识之士来共同打造。泥河湾需要走向社会,走向群众。泥河湾不仅要走出桑干河盆地,而且还要走出中国,迈向世界,但是,泥河湾必须容世界拥抱。